如何防止孩子叛逆:孩子寻求安慰时提供安全角

2018-04-18    喜马拉雅FM

小时候被欺负了,就会说“我要告诉老师,我要告诉爸爸妈妈”。但是渐渐懂事以后,我们不再说了,因为说了只会受到父母的责骂。

你可能有听过,之前在网络上,有位叫王猛的北大毕业生,他自从离家念书后,有整整12年都没有回过家,甚至还写下了1万5千字的长文,控诉他的父母。

王猛说,在他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他的资料夹被人划坏了,还涂得乱七八糟的。

他本来希望母亲会安慰他,没想到他的妈妈却说:“这下你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了吧!”

王猛还说,在他高中的时候,班上调了座位之后,他跟周围的同学相处的不是很愉快,跟父亲反应,结果父亲跟他说:“你凭什么要学校优待你?凭你成绩好?”

像这样的说话方式,都不用打你骂你,就会让你心里受到一万点的暴击。

这样的说话方式,它真正的问题出在哪儿呢?问题出在亲密的人,所能做出的最残忍的事情,就是剥夺对方的“安全角”。

什么是安全角呢?

人跟动物一样,在外头受伤了,就会本能地想躲起来,找一个让自己有安全感的角落,去安心地舔舐伤口。这个地方,就是我们所说的“安全角”。

孩子能找到的安全角,多数是父母;恋人之间的安全角,多数是对方。这就是为什么,小孩受了委屈,第一反应是去找爸妈。可是很遗憾,很多父母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父母很容易把自己代入一个“管教者”的角色,而不是提供“安全角”的安慰人的角色。

很多父母都是带着教鞭,准备迎接那个想要躲进安全角舔伤口的小孩的。他们误以为,趁着孩子受挫折,受打击的时候,正是让小孩学会教训,得到成长的好时机!

这种行为,非常残酷,也非常愚蠢。

因为对小孩来说,如果他在心目中的安全角里,得到的不是抚慰,而是另一波刺激的时候,那么他所能学到的唯一一件事,不是自己错在哪儿,社会是什么样的,而是“这个地方不安全”。

毕竟就算是条小狗,当受伤的小狗回到它的窝,想要舔舔伤口的时候,如果这时,它的窝却反咬了它一口,那么一两次后,就连狗都知道要立刻跑走,何况是孩子。

我想告诉所有的父母:当你的小孩,遇到伤心事,跑来跟你说话的时候,这一刻,请你记住,你正处在他的安全角,你就是小孩能找到的最安全、最放心的人了。

如果你还没有孩子,当你的恋人向你倾诉无论多么无聊的小事,无论你觉得多么不值一提的委屈的时候,你都要知道,你就是他的安全角。

所以,不管你觉得对方有多烦,不管你觉得对方多没道理,你要知道一件很温暖的事:此刻,你是他能找到的最安全、最放心的人了。

而接下来,你要说的话,就必须要对应你的身份,也就是你要成为一个让人觉得安全,觉得放心的人。那你会怎么说呢?

学会接纳跟复述孩子的负面情绪

孩子找你求安慰的时候,不要指责他,也不要一上来就给一堆建议,因为你这里不是他的训练场,你是他的安全角。

首先,你要起到安全角的作用,至于建议,在这之后再给出。

假设,你的小孩跟你说,他不想去上学,他觉得老师和同学都是坏人。在下面三种回应中,哪个是安全角的回应方式呢?

第一种:“想逃学还找理由?别人都没事儿,怎么就你跟别人不一样!”

第二种:“孩子,你要学着适应你不喜欢的事情。”

第三种:“乖,听到你这么说,我也很难过,我能做些什么让你心情好一点吗?”

第一种回应,“想逃学还找理由?别人都没事儿,怎么就你跟别人不一样!”这是在指责,效果就像反咬小狗一口的窝一样,会伤人。

你以为他听到你的话以后,从此就励志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吗?其实不会的,他会从此以后,不再跟你说这方面的事情,你也就不再是他的安全角了。

第二种回应,“孩子,你要学着适应你不喜欢的事情”,这相当于是把安全角变成了训练场。虽然没有第一种那么恶劣,但也是不好的,为什么?

因为如果道理谁都能教,老师也能教、同事也能教、同学也能教,那么你真正的身份,你的特殊性,到底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学校会教功课,医生能照顾他的健康。如果想得到更多人的经验,还可以去翻书。可是,安全感这东西,谁也代替不了父母。所以,你要说出恰如自己身份的话来。

第三种回应,“乖,听到你这么说,我也很难过,我能做些什么让你心情好一点吗?”这样的回应才能让小孩有安全感。你还可以问问他,是什么事情让他不开心,引导孩子表达他自己的感受。

人跟人的亲密度,很多时候就是通过几句话决定的

接下来我们换一种场景,比如说你在带小孩逛街,你可不可以警告他“不要到处乱跑,摔倒了可别找我哭哦!” 这样说,是不是在拆毁安全角呢?

逛街的时候提醒小孩不要乱跑,是可以的,这并不是在破坏安全角。

但是,如果小孩乱跑,不小心真的摔倒受伤了,这时候你去骂他,甚至是去揍他,就是在破坏安全角了。

这就好像,当他开开心心的去上学的时候,你可以叮嘱他要好好念书、不要打架。

可是,当他真的被打了,跑来跟你哭诉求安慰,你不能回一句“我不是跟你讲过了吗,不要打架!你现在跟我说有什么用!”

这等于是二次打击,而且这打击,是来自他最信任的人,这才是最难受的。

没有安全角,小孩就不敢去信任你。当年到底是你的哪一句话,让孩子有这种感觉的,你可能早就忘了,但是,那种不安全的感觉,却会一直留在对方心里。

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家长,也适用于恋人。任何感情,关系亲密的人之间,都要好好想一想,我们怎么样才能够尊重对方的“安全角”。

听到这里,有朋友可能会问,为了让小孩感到安全,是不是只要附和他、顺着他的话说,就可以了?其实不是的。安抚小孩的时候,有些禁忌是绝对不能犯的。

所以当孩子或者恋人像我们寻求安慰时,千万不能敷衍,包括年迈的父母也是一样的,父母老了,我们其实也是他们的安全角。

周玄毅:好父母都懂得给孩子一个「安全角」

怎么给孩子安全感?


打开喜马拉雅,下载离线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