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8 喜马拉雅FM
1942年,在日军炮火不断的香港,31岁的萧红,因庸医误诊为喉瘤而错动喉管,致使她不能饮食,身体日渐衰弱。
临死前,她微弱的发声力透纸背:“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呼兰河畔依然摇曳着枯黄的芦苇,河面被阳光洒上了粼粼金光,河水静静地流淌。春秋冬夏,河上那不朽的萧索的风,从一年刮到了另外一年。
然而,命途多舛的萧红,却被不声不响地拉着,离开了人间,只在河畔留下那一声叹息!
萧红幼年丧母,继母冷漠无情,父亲残暴专制。家庭的缺爱,使她的性格中充满了不安全感,而成年以后,更是独自孤苦地生活在战火动荡的年代,飘零而不安。因此,她的一生都在不断地寻找依靠,甚至为此隐忍求全。
她首先想到的安全感,是通过上学来改变命运。那时的萧红才16岁,家中不同意她去哈尔滨上中学,她便以去教堂出家做尼姑作为威胁,父亲迫于颜面同意了她。
在当时的中国,女子无才便是德,为了栓住桀骜的女子,最常见的做法就是尽快给她找个婆家,用婚姻把她困住。
于是萧红父母为她做主,订下了亲事,逼着她嫁给官宦之子汪恩甲。
汪恩甲是名声在外的花花公子,思想落后甚至抽大麻,这样的男性,萧红怎么可能看得上眼?
不甘心自己的命运被安排,她逃婚了,投靠在北平念书的表哥陆哲舜,希望可以依靠他在北平上学。但陆哲舜早已经结婚生子,他俩很快就被家里发现。
“悔婚私奔”的萧红被视为家族的奇耻大辱,被父亲软禁在家。某日,终于寻得逃跑的机会,逃往北平,曾被她拒婚的汪恩甲也紧随而来。经济窘困,又孤单太久的萧红,抓住了这根救命稻草。
他们在东兴顺旅馆暂时安顿下来,可是生活从来不会如此简单,因为之前有过逃婚,萧红不被男方的家庭接受,经济来源也被切断,弹尽粮绝之下,汪恩甲一去不返。怀有身孕的萧红住在只有一扇小窗的小仓库,每天都在饥饿与煎熬中度日。
由于拖欠了几百元的食宿费,老板甚至准备把她卖入青楼偿债。她向《国际协报》求助,“你和我都是中国人,中国人见中国人能不救啊?”简单平淡的言语中,是萧红绝望无助的呐喊。
报社的人看到信,派了一个人来救助她,此人便是萧军。
此时的萧红,处于人生的低谷,被爱人抛弃,经济困顿。但萧军也是一枚穷困书生,除了送几本书,并不能解经济之困。
在他俩相识一个月后,暴雨持续数天,松花江堤决口,洪水淹没了哈尔滨。萧红借此机会,在萧军的帮助下逃出旅馆。
此刻来到她生命中的萧军,不仅可以同她畅聊文学,还是一个可以驾着小船,来救她于水火之中的盖世英雄。她爱他,就连一起走在大街上都是值得被写进书里,大肆歌颂的幸福。
可是萧军却打着文学采风的幌子,到处留情,两人在一起五年多,他在感情上的旁逸斜出,每次都戳得萧红千疮百孔!
短暂的人生
在同萧军感情纠葛无果后,另外一位青年端木蕻良走进了她的生活。
比起萧军的粗犷野气、大男子主义,端木说话和声细语、文质彬彬,不仅仅尊敬她,更是大胆地赞美她的作品,让萧红感受到来自一个男性对她才华的认可。
当时萧红怀着萧军的孩子,端木却坚持要给萧红一个名分,这让萧红感动得热泪盈眶。
萧红那无法安放的安全感,此刻找到了新的栖枝。可是端木虽然性格温和,但缺少担当,日军向武汉进攻时,萧红和端木只买到一张逃去重庆的船票。
萧红让端木先走,端木真的就自个儿先走了。
重病的萧红,在她生命最后的44天里,一直陪伴在她身旁的, 是一个叫骆宾基的年轻人。
在她死的时候,那些曾经被她幻想能给她安全感的男人,没有一个在身旁。
萧红没有成功的爱情,却成为了一个成功的作家,鲁迅先生曾说,萧红是凭个人的天才和感觉在创作,萧红的创作能力远高于萧军。萧红这一生,对爱情全力以赴,也被爱情伤得体无完肤。
女人像猫,天生就是缺乏安全感的动物,很多时候都希望在另一半身上获得安全感,甚至不惜放低姿态。可是一旦把主动权交给了他人,你就赋予了他伤害、抛弃自己的权利,也失去了独立行走的能力。
所以,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时,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的精神支柱。
聪明的女人应该懂得:安全感从来都是只能自己给自己,与其花费精力讨好他人,还不如让自己活成可以依靠的大树。
萧红:感情再好,也别问男人要这样东西每天9:00,和有书君一起欣赏名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