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习策略

初中数学学习策略

00:00
26:50

中学三年学习策略(初中数学篇)

三年初中学习,其最直接的近期目标也只为一考(中考)。从长远角度来看,初中是为高中打基础。哪些章节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这是拿捏初中数学学习的关键。所以拥有一个清晰的学习策略就显得尤为关键。

数学作为基础科目,会一直伴随着学生的学习生涯。但是数学这门科目的特性又是极其明显的:高分额,单题大分值是其典型的特性。因为有这样的特性,所以数学的波动往往是比较大。状态好的时候能考140,状态不好的时候不及格都有可能。而在大考中,一旦数学考砸了,也基本上可以判定整场考试会以失败收场。也正因为此,任何辅导机构的数学科目,都是作为重点研究课题,招收的学生最多,投入的师资也最多。

那么对于初中来讲,如何策划好数学学习,这就需要有一个非常理性的策略性分析,接下来我就带大家来分析一下这门科目:

初一数学:主计算(关键在熟练中练巧)

初一数学中,数式章节偏多,加入了新的运算规则,用字母代表数,引进了幂的概念和方程思想。难点在于以下三点:

① 从日常场景的信息中,抽取核心数学信息,达到从一大堆无效信息堆积的文字中敏锐的找出自己所需要的数据。(典型章节:方程应用)

② 将运算规则熟练且无错的应用,达到严谨层次。(典型章节:有理数和整式)

③ 将一道计算用多种运算规则计算出结果,达成举一反三。

从大考而言,初一考察的内容最为基础,最为简单,也仅仅需要学生达到会考层次就可以。所以练习的方向应该在于思考如何将运算规则演化成自己的数学本能。这一点,可以跟菜市场的买菜阿姨好好学学,人家能够将九九乘法表运用得炉火纯青,不管你买多少菜,她总能快速的算出你需要付给她的钱。而这些仅仅靠死算是不可能做到的,这些都是在无数次的大脑计算中,逐渐演化出来的一种能力。

对于成天浸淫在学习中的学生而言,更应该如此。如果学生能够将自己每一次的计算失误,都能上升到买菜阿姨算错一笔账的自省程度。那么初一数学的学习无疑是轻松的。

误区:多做题,就能够将计算规则灵活应用了。

正解:多琢磨题,琢磨一题多解才是对计算能力训练的最大化应用。

初二数学:主思维

到了初二,几乎所有的优秀学生都有这样的感觉——数学不再是轻松驾驭的了。尤其是学了函数和几何章节中的(全等、三边关系、轴对称......)之后。学生会发现有很多题,不再是信手拈来了,甚至有些题自己根本就解不出来。

有这种感觉是很正常的,因为此时的数学需要学生具备经验——大脑中常规几何模型的丰富度,发现常规模型的敏锐眼光,无限丰富条件的拓展能力。

于是乎,就有了很多几何中常见的辅助线做法,几何中常见的模型组合。对于这些的典题辨识和搜集,就成了学好初二数学的关键。

在我看来,初二才是学生初窥数学门径的开始,如果说学生6年小学,1年初一是训练自己的计算和应用能力,那么初二是训练学生对于数学的思维能力。初二所接触到的很多入门知识,在整个数学生涯中,都有连贯性的影响。比如函数和几何应用,这些到了高中甚至大学依然会接触到。只不过所学的更深而已。而需要学生养成的应用方向的总结意识和模型搜集和应用意识,会在后面的数学学习中逐渐转化为对应的数学能力。

误区:多听多看多练(多听老师讲,多看答案解析,多练练习题)

正解:精练多记多总结勤复练(例题记下来,课后自己精确、精细的去练习——尤其是几何证明的罗列书写,隔一段时间就需要对最近的经典模型和例题进行复习,达成大脑中的深刻记忆,尤其是典题的辨识和记忆。)

初三数学:辨主次

对中考而言,初三必然是关键的一年,授课进度快,内容很关键,中考占分比也很大。一般在中考中所出的题不会考察概念,而是直接应用为主。二次函数、相似、圆、概率......这些都是在中考中占核心地位的章节。但是这些章节在应用中,又会涉及到初一、初二的内容。于是就有了主次的辨析——什么知识要达到什么程度,要做到了然于胸。

针对性练习,模块化练习,综合性练习,对这些练习目的的充分认识,充分执行也就成为了复习期间的关键。但是如果对考纲都不能做到掌控,那么重点练习的方向也就缺失了。

初三对于学生来讲是最迷茫的一年,多到做不完的练习,快到扛不住的进度,勤到折磨人的考试,都在给学生不断的施压。如何在压力中保持着对自身学习情况的清晰认识,这才是关键中的关键。所以海量练习中,自己要能练习到自己所需要的,大量的考试中,自己要能总结出自己需要完善的知识体系和应考行为;随着进程继续,自己需要在特定的阶段内,有自己特定的学习重心,这些都会成为学生能否在最后一考中获得成功的关键。

总结:站在老师的角度上来讲,初一要想将一个孩子的成绩拉上来不难,初二要想将一个孩子的成绩拉上来不易,初三要想将一个孩子的成绩拉上来很容易。其原因在于初一范围小,考察方向少,所以只要抓好练习的方向,就很容易解决学生的问题;初二范围广,可以挖掘很深,不太需要从大考的角度上去考察学生,更多的是锤炼学生的思维,所以如果没有学生积极学习行为的主动配合,是很难出成绩的;初三范围明确,难易易控,可借鉴的考型考向也很明确,反而成为了最容易提成绩的阶段。

而事实上我们会发现很多学生有这样的情况:初一成绩还不错,初二开始不及格,初三通过自身的努力,又能考到130多。之所以发生这样的情况,恰恰是学习策略失当所致。so,不同时期学生要能够清晰地理解当下自己练习的目的是什么,学习的要求是什么,自己还欠缺什么。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每一份投入都能得到对等的回报。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37014177

    老师要一直讲下去啊😊期待下一节课

  • 156813389

    现在的小孩的惰性或者说是外界的干扰已经远远超过学习对他们的吸引了

  • 苹果树_8f

    好,有用,思维逻辑严谨,值得认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