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初级】对子中的语言美

14.【初级】对子中的语言美

00:00
10:43

我们上次讲了汉语的形式美,说到回环的美,音乐的美,对称的美,除了诗文之外,最能集中体现这种汉语的美的就是对子了。


对子是个俗称,也就是我们随处可见的对联。除了博物馆里和拍卖会上的古董,我们在名胜古迹、庙宇、公墓以及宾馆饭店里随处可以见到对联,逢年过节要贴春联,有婚嫁之类欢喜的事要贴喜联,有丧葬悲哀的事要贴挽联。而旧体诗中例如五律及七律当中的第三与第四句要求对仗,第五与第六句也要求对仗,词曲与骈文中也要求一定的对仗,古代各种体裁的著作中也常见对仗的语句,所以无论是从学习欣赏还是学习写作的角度来说,对对子就成为以前的学校里重要的基础课,叫对课。


汉字用方块字,汉语又以单音词为主,尤其是古汉语就更是如此,这都给对仗提供了方便。而历代除了诗文名家,还出现了很多对对子的高手,如宋代大思想家朱熹,明代大才子唐伯虎、徐文长、清代大政治家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等等,都是对对子的高手。甚至帝王中也有非常好这一口的,比如明太祖朱元璋,他当了皇帝后,为了营造歌舞升平的气氛,某年除夕传旨,要求南京每家每户都要贴上春联,然后亲自微服出宫去看,自得其乐,自我陶醉。有一户人家门前没有春联,一问这家是以阉猪为生的,以前我们讲《三字经》时讲到过,家养动物是由野生动物驯化而成的,比如家猪是由野猪驯化而成,因为野性犹存,有时候性情暴烈,不听指挥,发情季节甚至还会斗殴伤人,以后会性情温顺,而且肉也长得快,长得好。这家是阉猪的,说想不出用什么词做春联。据说朱元璋当即就题了一副对子: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这当然不雅致,倒也很贴切。也像朱元璋这个无赖出身的皇帝的口吻。


对课是以前私塾常开的课,一直到民国时代当过教育总长、北大校长的大教育家蔡元培曾经回忆:对课跟现在的造句法相近。先生出上联,学生想出下联来,要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而大文学家鲁迅也在散文中记述过读私塾时除了读书,正午练字,晚上对课。对课的字数是慢慢增加的,从三个字到五个字再到七个字。蔡元培和鲁迅都出生在十九世纪。进入二十世纪之后,较多地创设了新式的学校,渐渐取代了旧式的私塾,学的新课程越来越多,对对子就不像以前那样受到重视了。


到了1933年,清华大学国文系招生,出的考卷里居然有一道分值很高的考题,就是对对子。而且出的上联很绝,是我们尽人皆知的西游记主角“孙悟空”的大号“孙行者”,要求学生对出下联。


绝大多数学生都被考蒙了,一时舆论大哗。媒体对堂堂名校用这样过时的传统方式来考学生大不以为然,对清华的做法进行了讨伐。这个试题的出卷人、二十世纪中国杰出的历史学大师,当时兼任清华历史与国文两系教授的陈寅恪发表了一封他给清华大学国文系主任刘文典教授,讨论对对子问题的信,在信中陈寅恪申诉说,对对子并不像外行想象的那么过时,那么无用,而是检测学生国文程度的有效手段。因为第一,通过对对子可以看出学生的语法知识,对对子要求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实词中又要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所以一对对子,考生对汉语语法了解的程度就暴露出来了,多年留学欧洲、掌握了多种外语的陈先生还专门指责说,现在清华考英语,都要求考生掌握英语语法,那为什么要求考生掌握汉语语法知识,就成了过分的事?第二,通过对对子可以知道学生是不是能分辨汉语的平仄,因为平仄是对联、诗词甚至古文中的要素,了解平仄是学习中国文学的基础,所以陈先生明确指出,平仄声的分别,必须成为高中毕业生应该具备的常识。而要对好对子,没有平仄声基础是做不到的,所以通过对对子,就知道考生对平仄掌握的程度了。第三,通过对对子可以测验学生读书的多少以及语汇的多少,因为对对子往往人名要对人名,地名要对地名,成语要对成语,典故要对典故,你要是读书很少,词汇贫乏,你就不可能对出来,而你读书越多,词汇越丰富,你的选择余地就越大,你就不仅能对出来,还能对得恰当,对得精彩。陈先生批评当时的学生读的书中,现代的书占得比重太多,古代的书占得比重太少,所以他也想通过出这样的考题来多少改变这样的现状。四是通过对对子可以测验一个人的思想条理,因为一个好的对子,下句不应该只是上句的意义的简单重复。陈先生的这封信,是对对子的意义作用最经典的表述。到了晚年,陈先生也仍然坚持他的意见,把这封信编入了他的文集。

 

 陈先生出的考题是孙行者,他自己拟的答案是胡适之。胡适是中国现代的大学者大教育家,也是陈先生的朋友。以前的人除了名,还有字,胡适姓胡,名适,字适之,就是在他的名后面加上一个之乎者也的之字。而孙行者对胡适之,孙是姓,胡也是姓,而胡和孙念起来还是树倒猢狲散的猢狲的谐音,行是动词,是走的意思,适在古汉语中也是动词,是走到某地的意思,者是虚词,之也是虚词,是文言文中最常用的古汉语虚词之乎者也中的两个。而跟陈先生答案完全一致的两个考生,后来都成为了顶尖的大师级学者,一个是后来成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的古汉语与古文献专家周祖谟,一个是后来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的古代史与古文献专家张政烺。就从这一点可以知道,陈寅恪先生拿对对子来做考题,真不是没有道理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牧易羊

    老师如果跟《论语》课一样有文字版就好了

    Luo_8d 回复 @牧易羊: 同感

  • 13823832uah

    祖冲之

  • 1852198cahv

    论语课有文字版吗

  • 1852198cahv

    胡适之是仄仄平吗

  • 听友228901323

    老师能不能填上文字,这样课下可以细细品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