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对对子,清代以来最常用的教科书有两种,一种叫《声律启蒙》,一种叫《笠翁对韵》,这两种书体例相同,都是按不同的韵部来编排各种对子。
学生读熟了,背熟了,在声率、语法乃至成语典故等方面都可以获得很多感性认识,既可以为你欣赏古诗文提供帮助,也可以为你学习写作对联,写作旧体诗词打下基础。就我们今天来说,学写对联和诗词不是必须的要求,但熟读一部分对子,对我们了解汉语的美、熟悉汉语平仄的规律、理解汉语的词性、扩大汉语的词汇等等都有帮助。而《声律启蒙》之类的对对子的教科书的编排也很费功夫,融会进了很多内容,从一般常识,到历史典故,无所不有。然后把它们巧妙地加以串联,读来朗朗上口,所以以前的小孩差不多都会背一些“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之类的句子。我们也从中选取了部分段落,编入教材,推荐给大家作为入门的基础。
我们先看最简单的例子
千对百,两对三,地北对天南。
千是第一声,是平声字;百是第三声,是仄声字。两是第三声,是仄声字,三是第一声,是平声字,所以千和百是平仄相间的,两和三也是平仄相对的。而上下两句之间,千和两、百和三也是平仄相对的。千是平声字,对应的两是仄声字。百是仄声字,对应的三是平声字。而地北,地是第四声,北是第三声,它也是个入声字,所以地北都是仄声字,天是第一声,南是第二声,所以天南都是平声字,地北与天南意思相连,形旁距离遥远,也指相距遥远的不同的地方,而上下平仄相对,读来既顺耳,又易记。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个例子:
瓜对果,李对桃,犬子对羊羔。
这里一个难字没有,但却是很好的对仗。我们常把瓜果连在一起说,如瓜果蔬菜,瓜是第一声,是平声字,果是第三声,是仄声字,所以,瓜和果平仄相对。我们也常把桃李连在一起说,如说桃李芬芳,李是第三声,是仄声字,桃是第二声,是平声字。所以李和桃平仄相对。而上句的瓜和下句的李、上句的果和下句的桃也是平仄相对的。犬是第三声,子也是第三声,都是仄声字,羊是第二声,羔是第一声,都是平声字,犬子是小狗,羊羔是小羊,都是偏正词组,语法结构相同,平仄相对。
我们最后再看一个例子: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
春是第一声,是平声字,夏是第四声,是仄声字,春夏平仄相对。秋和冬都是第一声,是平声字,因为是四季名称,这里没有可能换其他的字,所以变通一下,就用两个平声来对一下。底下暮是第四声,它也是个入声字,是仄声字,鼓是第三声,也是仄声字,而晨是第二声,是平声字,钟是第一声,也是平声字,所以表示傍晚击鼓的暮鼓与表示早上撞钟的晨钟这两种佛寺和道观中常见的早晚仪式不仅意义相对,而且平仄相间。
这类内容看着简单,读着不累,但你要背上几百句,你对汉语之美的感受能力在不知不觉就会得到提高,你对汉语的应用能力也必定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老师您好!笠翁对韵怎么一个句子里不是平仄相对的呢,它和您讲的声韵不同似的?
有文字版教材吗
大家就是不—样!点赞!
受益匪浅
非常喜欢傅杰教授的讲座,不喧闹,不张扬,娓娓道来,沁人心脾。但凡是傅杰教授的讲座我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