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初级】对子的主要特点

15.【初级】对子的主要特点

00:00
06:56

对子的主要特点在我们上一讲所引的陈寅恪先生给清华大学国文系主任刘文典教授的信里其实都已涉及到了。今天我们再把其中的基本特点做个梳理归纳。


对子分为两半,上半称为上联,下半称为下联,上联通常也叫出句,下联通常也叫对句,出句就是出一个句子,对句就是对一个句子。有人提出对子有时是先出下联,来找人对上联的,所以这时候的下联其实是出句,上联才是对句,不过这是特殊情况,我们还是按照一般的惯例,就称上联为出句、下联为对句就可以了。附带在这里说个也许有用的常识,我们不管去哪里,只要看到对联,在右边的总是上联,在左边的总是下联,要从右往左读,读的时候不要颠倒,有对联需要你去挂的时候更不要颠倒。比如人总是要死的,在有追悼活动的场合你去挂挽联,你学过一点对对子的常识,就不会左右弄反了。而在学校举行毕业典礼的时候,主席台的左右往往会悬挂祝福学生的对联,但却可以从新闻图片中看到对联经常被左右挂反,而这样的学校不止一所,而同一所学校,把对联挂反的情况还不止一次,这就实在有点遗憾了,因为这真的有损学校的斯文,有损学校的声誉,何况出现这样笑话的,有的还是名牌大学。


对子的基本特点最主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上下联的字数相等

对子每一联的字数可多可少,长的可以很长,这都没有关系,但对子的特点就是上下对齐。汉字是方块字,为对仗提供了最大的便利。而所有的对子必须上下字数相等,这是不言而喻的。有人说个别情况不在这个要求之内,举出的著名例子是有窃国大盗之称的袁世凯死后,有人拍手称快,写了一副讥讽的挽联,上联是“袁世凯千古”,下联是“中国人民万岁”,千古与万岁自然相对,但袁世凯,三个字,中国人民,四个字,显然对不起来,这寓意是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毫无疑问这当然是有水平的高手炮制出来的,但这与其说是对子,不如说是段子,他写的不是对联,而是杂文了。

 

二是词性相同。

对仗不仅要求字数相等,还要求词性相同,就是要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虚词对虚词。而在名词当中,还最好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理。在一开始我们也不必被语法术语吓住,其实我们多读点《声律启蒙》《笠翁对韵》之类的对对子的教材,就可以对这一点了然于心了。“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歌对曲,啸对吟,往古对来今”,等等都是如此。多读对子,就可以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明白这些词的分类常识。扩而大之,上下联的语法结构也应相同。

 

三是平仄相对

汉语的特点之一是有声调,语音有高低,有升降,有长短,这跟西方一些语言有所不同。所以根据汉语的平仄,配合昆曲、京剧的曲调,听来就比较入耳。而把不具备声调特色的西方歌剧剧本翻译成汉语来演唱,有的时候问题不大,有的时候汉语声调的升降跟歌剧音乐的高低就不那么融洽,甚至不协调到要打架的地步,所以已故的汉语研究的宗师吕叔湘先生说过:听汉语译配的西方歌剧,听不懂难受,听懂了更难受。而对子和格律诗,以及词曲,都很讲究平仄配合的规律,在同一句中不能平声到底或仄声到底,而要错落有致,在上下句中要平仄相对,这样才能声律和谐,读来顺嘴,听来顺耳,避免别扭,也就是吕叔湘先生所说的“难受”。这一点我们在以后对对子的实例中会结合选文,再做具体分析。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琳琳润心

    相对于古诗词文,对子在当今中国显得有些冷僻,但却是古诗词文的写作的基础,有不可获缺的作用,感谢老师为我开启了一片对子的天地!

    小乘学堂 回复 @琳琳润心: 谢谢

  • 真水无香春暖花开

    谢谢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