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华是工作,更是生活?为何蒙古对中国的仇恨始终根深蒂固?

仇华是工作,更是生活?为何蒙古对中国的仇恨始终根深蒂固?

00:00
12:26

作为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蒙古一直都是我们最欲罢不能的存在。

今天的蒙古是世界第二大内陆国,蒙古与我国的边界线长达4677公里,我国东北、华北与西北的广大地区都与蒙古为邻,国土面积达156.5万平方公里的蒙古在区位上被我国从东南西三面半包裹,是和我们山水相连、唇齿相依的邻邦。

更重要的是,蒙古高原自古以来就和中原王朝藕断丝连,来自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频繁南下,与中原王朝在频繁的交锋中不断融合,并多次成为中原王朝疆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而从1691年多伦会盟以后,漠北喀尔喀蒙古就正式并入清朝版图,并随着世界近代化浪潮成为中国领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直到1946年才随着南京国民政府承认蒙古独立最终戛然而止。

所以,有“和同为一家”的悠久历史,更有比邻而居的咫尺区位,中蒙两国本应该是好兄弟好伙伴,本着“和平共处”的原则睦邻友好。但现实情况是,当今的蒙古却是最仇华的国家之一,即便身处政党斗争与疫情肆虐的漩涡,蒙古也不改“与邻为恶”的本性。

那么,蒙古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仇华的不归路上?又为何会成为最仇华的国家?静夜史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外部势力的兴妖作乱,而这个力量,来自北方。正是“狼自北方来”的不断侵略,才让蒙古最终完全成为近在咫尺的陌路人,甚至仇人。

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来自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始终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为了抵御游牧民族的不断南下,中原王朝只能在蒙古高原南部边缘修建万里长城作为屏障。

但从17世纪开始,世界范围内的游牧民族纷纷进入回光返照的最后阶段,周边政权也纷纷开始了对游牧民族的“反攻倒算”。清朝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古典王朝,在17世纪极盛一时,也开始了对蒙古各部的猛烈打击。

作为渔猎民族起家的帝国,清朝在入关后继承了农耕帝国的技术,尤其是火器,这使得清朝在征讨游牧民族各部时如虎添翼。而随着清朝陆续征服了漠南、漠北蒙古,消灭了和硕特汗国和准噶尔汗国,清朝也彻底解决了困扰中原王朝数千年的游牧民族问题。

但疯狂扩张的沙俄却成为横在清朝北方的另一个“游牧民族”。

从1582年沙俄帝国的雇佣兵哥萨克越过乌拉尔山向东扩张开始,沙俄在远东的鲸吞就一发不可收拾。

随着哥萨克的疯狂东进,喀山汗国、西伯利亚汗国等政权纷纷灰飞烟灭。1600年,哥萨克前锋抵达贝加尔湖西北;1639年,哥萨克势力抵达太平洋沿岸;1643年,哥萨克侵入黑龙江,并开始了野蛮的烧杀抢掠。

1685年,在平定三藩之乱、收回台湾之后,康熙皇帝对东北用兵,经过两次雅克萨之战的交锋,迫使沙俄在1689年同清朝签订《尼布楚条约》,确保了清朝对外兴安岭以南广大东北地区的主权。

但被当头棒喝的沙俄贼心不死,开始与准噶尔汗国狼狈为奸,疯狂蚕食漠北喀尔喀蒙古势力范围。在越来越严峻的威胁下,喀尔喀蒙古高层经过激烈的争论,最终选择投靠清朝。

而后,康熙皇帝在1691年在多伦诺尔举行会盟,漠北喀尔喀蒙古正式纳入清朝版图。

清朝收伏喀尔喀蒙古后,随即开始了和准噶尔汗国及沙俄的争锋,在经历乌兰布通之战和昭莫多之战的胜利后,清朝维护了对漠北蒙古的统治,并在1727年同沙俄签订《恰克图条约》,确定了清朝与沙俄的中段边界。

虽然在边界谈判中失去了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但当时的清朝国势如日中天,沙俄在远东的扩张尤其是南下占不到任何便宜,只能将精力放在库页岛等岛屿的争夺以及中亚的争夺上。

但当19世纪清朝盛极而衰后,沙俄在远东的扩张开始卷土重来。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沙俄趁火打劫,陆续夺走外东北和外西北多达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而在蒙古的扩张上,沙俄也从来不遗余力。

除了提出罪恶的“穆拉维约夫”计划,沙皇尼古拉二世更是提出了臭名昭著的“黄俄罗斯”计划,公然将蒙古纳入沙俄帝国的野心之下。

而彼时的清朝,因在漠北蒙古推行不得人心的所谓“新政”,引起了喀尔喀蒙古高层的离心,也给了沙俄趁虚而入及煽风点火的机会。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沙俄趁机煽动蒙古高层分立,第八世哲布尊丹巴自称皇帝建立大蒙古国,并疯狂进攻内蒙古、新疆及唐努乌梁海等地。

彼时的清朝和平覆亡后,继任的北洋政府在国内外的巨大压力下,组织军队将蒙古逐出内蒙古。1914年一战爆发后,沙俄自顾不暇,北洋袁世凯政府据理力争,保住了蒙古的宗主权。

沙俄帝国覆亡后,俄国爆发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随即陷入了风雨飘摇的动荡之中。随后北洋政府在1919年追随列强出兵远东,皖系军阀徐树铮趁机出兵蒙古和唐努乌梁海,迫使蒙古高层同意“回归”。

但在北洋政府内部疯狂倾轧的情况下,对蒙古和唐努乌梁海的控制充满变数,而彼时的苏俄逐步平定了国内白军叛乱并粉碎了列强的干涉,对蒙古的控制也开始“去而复返”。

1921年,皖系政府倒台,徐树铮出走并被通缉,蒙古问题再度严峻。随着苏俄红军以追击白军的名义进入蒙古和唐努乌梁海,并扶持乔巴山和苏赫巴托尔等亲苏力量建立君主立宪制政权,蒙古再度回到第八世哲布尊丹巴为傀儡的地步。

1924年,哲布尊丹巴去世,蒙古趁机在苏联“帮助”下建立共和制政权,并全面倒向苏联。

清朝收伏蒙古后,将漠南蒙古的盟旗制度移植过来限制蒙古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并建立八旗蒙古军吸纳精华,大兴黄教“计划生育”,推行政治联姻笼络高层等,将蒙古牢牢掌握在手中。

不过话虽如此,但清朝对蒙古的统治仍然相对羁縻,外藩蒙古的身份给了蒙古更多的自主权,应该说虽然辛亥革命前,蒙古人口只有不到50万人,但蒙古高层对清朝始终有着巨大的向心力。

而这种向心力,在1912年清朝覆灭后戛然而止,对中华民国缺乏向心力的蒙古高层从内心更渴望分立,所以沙俄才有趁虚而入并与之蛇鼠一窝的可能。

但他们逐渐发展,苏联控制蒙古的野心更甚,给予蒙古的利益更是微乎其微,所以在上了苏联的贼船后,蒙古高层的王公和喇嘛集团都相当后悔。

但苏联让他们终生无悔,因为大清洗运动给他们的生命画上了句号,通过这场让蒙古国人口锐减5%的政治运动,蒙古统治阶层彻底换血,再也没有了亲华的影子。

不仅如此,苏联还控制苏联经济大权,完全驱逐第三国资本;在禁止民众崇拜成吉思汗的同时,禁止使用回鹘蒙古文,而是推行斯拉夫特色的西里尔蒙古文,彻底割断了蒙古和其它蒙古族群的联系;不仅如此,苏联还要求蒙古高层与苏联人通婚,以联姻的方式在血统上强行攀扯。

在这样的控制下,蒙古成为苏联名副其实的第16个加盟国。

1940年,为避免两面受敌,苏联与日本签订《苏日中立条约》,以承认伪满洲国为代价换取日本对苏联控制蒙古的认可。

1945年8月14日,苏联迫使南京国民政府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要求蒙古前途取决于民众公投。而后在苏联控制下,蒙古公投高票数独立,随后南京国民政府在1946年1月份予以承认。

南京国民政府的搞法,让新中国没有了任何转圜的可能,彻底封死了蒙古问题解决的可能。

1961年,为防止苏联鼓动第三世界国家支持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美国向蒋帮施压迫使其同意蒙古进入联合国。

中苏交恶后,苏联在1963年向蒙古驻军,严重威胁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广大地区,中苏关系骤然恶化。

在苏军的控制下,清朝200多年的控制完全不及苏联几十年的经营,蒙古彻底成为披着白皮的黄种人,成为西方思想的东方国家,而这注定早已和中国渐行渐远。

即便是1991年苏联解体,1992年苏联军队完全撤出蒙古,随后蒙古更是改旗易帜放弃社会主义路线,蒙古与中国的关系也早已形同陌路。

鉴于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综合国力长期一蹶不振,想要重返蒙古更是力不从心,但苏联对蒙古的影响早已深入骨髓,任蒙古变化万端也无济于事。

苏联时代的蒙古,由于被纳入苏联的产业体系,长期只能发展农业、畜牧业以及轻工业,因此蒙古的经济结构长期单一。更尴尬的是,由于受苏联影响推行“农业集体化”,彻底告别了逐水草而居的产业方式,使得蒙古的牧场在干旱半干旱的气候环境下难以恢复。

再加上蒙古人口激增且牛羊比人多出数十倍的情况,蒙古的畜牧业更是成为蒙古环境的灾难,迄今为止超过93%的蒙古国土被荒漠化侵袭,而这样的环境下导致的空前沙尘暴,再强大的三北防护林也力不从心,我国从3月中旬不断反复的北方沙尘天气,就是蒙古环境恶化的最好证明。

另外,在人口压力激增的背景下,蒙古为了生存,大量挖掘丰富的煤炭资源用于出口,导致大量失去植被的土地裸露在外,这也是导致蒙古沙漠化积重难返的重要原因。

时至今日,蒙古依然不还仇华初衷,除了将连狗加起来才1万多的武装力量绝大部分布置在中蒙边境;舍近求远地利用西伯利亚大铁路出口资源;蒙古还与美日等域外国家眉来眼去,大搞所谓的“第三邻国”战略,通过出兵阿富汗去看大门换取美国的青睐,其自欺欺人的伎俩昭然若揭。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蒙古捐助我们的3万只羊才会如此令某些砖家大书特书、感恩戴德。

而蒙古与中国的尴尬关系,也并不会因为于老师老丈人是蒙古国海军司令的原因而亲切,毕竟这支让美国海军都难以近身1000公里的强大军队,其存在就让我们如坐针毡。而蒙古也必然会利用这支强大军队继续仇华的征程。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