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一个一言难尽的国际组织。
在讲究集体合作、团队作战的今天,各国的抱团取暖早已蔚然成风,北美、非洲、西欧、东南亚及亚太等地都有大小不同的国际组织。
而在这些国际组织中,欧盟是最特立独行的存在。
欧盟的独特之处在于,作为近代以来国际政治舞台中心诞生的国际组织,欧盟不仅经济实力远超美国,其整合程度更是远超其它国际组织。
正因为整合程度接近准邦联的国家状态,所以欧盟一直以来也被当做是中美俄日等国际力量之外的重要一极,在冷战结束美苏争霸格局一去不复返的大背景下,欧盟在“一超多强”的格局下占据着重要地位。
但拥有如此强大力量的欧盟,却面临着越来越尴尬的局面,不仅内部乌烟瘴气分崩离析,外部更是被各方势力掣肘,并最终沦落到了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
而之所以会走到如此稀松的地步,根本原因在于欧盟的“得国不正”。
对此德国表示确实不正确。
虽然欧洲的面积在七大洲中排名第六,但却是世界上最能折腾的地区。而近代以来的折腾,也让欧洲最终登上了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
不过山海相间的区位特点,也让欧洲始终缺乏大一统的可能性。尽管历史上的罗马帝国、法兰克帝国、神圣罗马帝国、法兰西第一帝国以及德意志第三帝国等强权帝国都一度统一了欧洲的广大地区,但欧洲千百年来始终维持着四分五裂的状态。
可以说,“大一统”就一直是欧洲各国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
所以,欧洲联盟才显得如此弥足珍贵。
至15世纪大航海时代以来,葡萄牙、西班牙、尼德兰、英国、法国、德国及俄罗斯等国家先后崛起,欧洲也成为世界近现代史上的国际舞台中心。
但欧洲列强在向全球扩张的同时,相互间的对抗和争夺也异常激烈,欧洲更是成为列强火并的角斗场,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对欧洲各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
二战作为迄今为止最惨烈、破坏性最大且影响最为深远的战争,也让欧洲彻底掉下了神坛。随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横空出世并揭开了冷战的序幕,欧洲这个传统的国际政治舞台中心反而成为夹在美苏之间的边缘地带。
二战在给世界造成空前摧残的同时,也给了苏联输出无产阶级革命的契机。随着苏军反击德国法西斯的脚步,东欧各国苏维埃政权在苏军的铁蹄下陆续建立,形成了庞大的社会主义阵营。
彼时的西欧,在舔舐伤口的同时也在苏联红军的赫赫声威下胆战心惊。而美国作为超级大国为了对抗苏联,需要将西欧作为立足点。于是从1947年开始,美国推出了援助西欧经济复兴的“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的出台,让几十年才能清理废墟的西欧各国迅速脱胎换骨,而马歇尔计划的本质,是通过对西欧的经济援助,强势输出美元,将西欧纳入美国主导的国际市场之中。
说白了,美国不仅需要西欧作为美国经济上的殖民地,更需要西欧作为美国对抗社会主义阵营的前沿和跳板。
这是西欧各国坚决不能接受的。一方面西欧各国和美国虽然同出一脉,但毕竟在辈份上是美国的祖宗,如今却要匍匐在美国的牛仔裤下,于情感上难以接受;另一方面,西欧各国作为列强的“摇篮”,孕育了多个影响世界的大帝国,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摧残后即便不能在国际社会呼风唤雨,起码也能富甲一方。而富人惜命,自然不愿意成为美苏争霸的战场。
所以在经历了惨烈的战争摧残以及美苏的威胁和撕扯后,西欧各国经过痛定思痛,决定放下历史恩怨,用抱团取暖的方式避免西欧的进一步沉沦。
于是从1951年西欧六国的“欧洲煤钢联营”开始,西欧开始了史无前例的一体化进程。
在欧洲一体化的过程中,其经济实力远超美国,起码在经济上对美国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和掣肘。
但美国对欧洲一体化却始终等闲视之。究其原因,除了欧盟和美国有苏联这个共同的敌人在,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欧盟作为经济上的联盟,有着不可调和的结构性矛盾。
因为欧盟以经济联盟为根基,所以经济实力最强的联邦德国自然成为当之无愧的欧盟领袖。而欧盟也成为联邦德国曲线统一欧洲的大胆尝试,毕竟联邦德国需要更大的原料产地和市场。
但联邦德国本身体量在西欧没有泰山压顶的优势,况且德国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时至今日依然被美国军事控制,所以更没有强力统一欧盟的能量。
所以欧盟的地位越来越尴尬,其整合程度虽然远高于其它国际组织,但欧盟成员国内部却各怀鬼胎,对欧盟的整合要求也态度迥异。
尤其是英国的来了又走,给欧盟造成了不可弥补的巨大伤害,至今仍然令德国咬牙切齿。
作为名副其实的岛国,英国在地理位置上虽然距离欧洲大陆不远,但却和欧洲大陆帝国有着迥然不同的面貌,尤其是外交政策上推行“离岸平衡手”的策略,成为名副其实的欧洲搅屎棍。
鉴于英国这样不堪的“前科”,当年的法国是说什么也不同意英国加入欧共体。而二战后的英国也更愿意追随自己的亲戚美国在国际舞台耀武扬威。
但美国为了称霸世界,必须对英国釜底抽薪,推动广大殖民地独立,尤其是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日不落帝国的脸面彻底被美苏两国踩得稀烂,所以英国最终决定回归欧洲大家庭。
对于这一点,德国当然欢迎,毕竟一个瘦死骆驼比马大的英国,不仅可以作为德国的市场,更是摊派扶贫的重要冤大头;更重要的是,与其留着英国在圈外使坏,不如拉进来制衡法国,所以英国最终如愿以偿。
而德国很快就悔青了肠子,因为英国着实不是个正经玩意儿。
除了拒绝欧元搞特殊,英国在1990年两德统一时上蹿下跳地予以阻挠,成为英德之间的又一道隔阂。
而苏联解体后欧盟疯狂的东扩,将东欧穷国拉入了朋友圈,沉重的扶贫摊派任务以及汹涌而至的难民问题,让英国累觉不爱,并最终坚定了与欧盟分道扬镳的决心。
作为欧洲三驾马车之一,英国的远走高飞给欧盟造成了巨大影响,除少了一个大钱包,更给其它跃跃欲试的国家起了极坏的榜样。
而英国的背后,始终有着美国的影子。在苏联解体后,随着敌我矛盾的变化,昔日和美国并肩作战的欧盟逐渐成为美国的眼中钉和肉中刺,所以美国对欧盟的打击也越来越猛烈,英国就是美国的重要棋子。
在这样的情况下,岌岌可危的欧盟也加紧了自救的过程,而一蹶不振的俄罗斯无疑是欧盟尤其是德国的最佳选择。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长期半死不活,经济形势更是一落千丈。但俄罗斯依然有着坐吃山空也能潇洒几百年的丰富资源,是西欧各国的能源基地。
在这样的情况下,欧盟虽然依然在追随美国扼杀俄罗斯,但却也和俄罗斯眉来眼去,借助俄罗斯增加对抗美国筹码的意思越来越明确,这自然会引起美国的强烈不满。
美国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于是土耳其打开了难民的闸门。虽然和美国有深深的过节,但务实且善变的土耳其从来没有把美国当节过,而是在对抗欧盟方面和美国站在了同一阵营。
而科索沃危机、希腊债务危机以及乌克兰危机等,则成为不断压迫欧盟这棵大树的稻草。
而这些危机,基本都和美国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如破船一般的欧盟想要继续走下去,在德国依然难以“一家独大”的情况下,欧盟只能在外交上继续追随美国。
毕竟只有和美国利益保持一致,英国才没有在欧盟边缘上下其手的机会。但问题是美国需要的是一个半死不活甚至凉透的欧盟,因此欧盟想要借助美国苟延残喘甚至东山再起的希望,基本非常渺茫。
而俄罗斯虽然有“大俄罗斯”主义的旧梦,有着重回欧洲的野心,但当前最要命的是国力的力不从心,欧盟根本就指望不上。
况且,就算俄罗斯有左右欧盟的实力,也不可能比美国更仁慈。
所以,欧盟的稀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且随着美俄等大国势力角逐的继续,欧盟的破败还将继续下去。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