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战胜愤怒
一个人不是每天遭遇到几次令人感到气愤的事件(似乎有人天天都在生气),就会在脑中呈现出几次曾经被他人羞辱的情景。每一次想起都会令人感到耻辱、无助、紧张和愤恨。如果一个人经常生气、窝火和容易被激怒,就会罹患各种心身疾病。例如高血压、冠心病、中风、骨质疏松等。同时,一个经常愤怒的人
(图3-1)也会因此在生活中经常遭遇情感挫折、事业受阻和各种不如意的事件。
从进化角度说,愤怒只是一种原始人在自然环境中为应对出没的野兽进化出的神经系统的本能反应。在今天没有野兽出没的文明社会中,当愤怒被人际沟通和不正确的认知不断激发,就会导致原始神经系统—爬虫类脑,持续处于活跃状态,进而持续释放紧张激素(肾上腺素、皮质醇等)。如同机器空转就容易毁坏一样,这种在安全社会环境中人体不需要的紧张激素持续释放,就会对生命器官造成不必要的持续伤害。例如会导致免疫力长期低下,容易感冒、各种细菌感染持续存在、胃溃疡长期不愈,等等。实际上,每一分钟的愤怒都会在事后以百倍的时间侵蚀着你的心灵和身体。
因此现代的人们,尤其是生活在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丛林环境”中的人们,部分原始的“丛林法则”已经不适应现代人类的生存环境了—愤怒反应不需要在安全社会环境中不断被激活。时代不同了,原始丛林法则正在发生变化,只有实时调整符合现代生存法则才可以适应现代生活。
如同要战胜敌人首先要找到敌人一样,要想规避愤怒对心身造成的持久伤害,首先就要清楚地认识愤怒是什么,然后才能合理、智慧地处理愤怒,这样才会在获得家庭幸福和事业成功的同时,避免被“爬虫类脑”所伤害。
下面将通过进化心理学、脑神经科学、认知心理科学等知识,告诉你什么是愤怒,愤怒是如何在事后伤害心灵和身体的,以及处理愤怒事件的关键方法,进而规避被原始人在丛林中进化出来的情感所伤,从而获得健康快乐的现代生活!
第一节 愤怒的水力模型
当你被人辱骂或者突然被打了一拳时,本能系统—情感脑,即爬虫类脑(脑干、边缘系统)几乎在一瞬间就会被激活,心跳急速加快(快速输送能量)、怒目圆睁(看清楚敌人)、紧握拳头,恨不得将对方一拳打倒在地!就像汽车在原地加油后,发动机会号叫着震颤一样,你开始全身颤抖,你快要控制不住了,想不顾一切地攻击对方,强烈的愤怒已经完全占据了你的脑,一点理性都没剩下。这时你根本就没有时间思考自己为什么会这样。
可是作为一个“文明人”,你清楚地知道,如果采取报复行动必将面临更大危险,例如被社会群体排斥,给人留下粗暴、没有礼貌的印象。假设你真的进行了攻击行动,结果只能是“不是被进一步伤害,就是因为伤害他人被送入监狱”,这将直接影响到你的生存、择偶及繁衍。你将面临更大的灾难,人生的不幸也许就从此开始了。
因此,你会采取一个即时有效的、避免危险的方式—不表露自己的真实情感,将愤怒压抑起来。压抑的意思是把情感掩盖起来,不表现在面部表情和行为上。但是压抑不代表彻底的消失。压抑的结果是愤怒会另择渠道地释放出来。
另择渠道的意思就像是虽然压住了水管的一端,水会从其他端口喷射出来(图3-2)一样,当在面部表情和行为表现上压住了愤怒,这压力就会从其他端口喷涌出来。例如在被打了一拳后,你恨不得将对方一拳打死。但是理性告诉你这样做不行,将面临更大危险,冒险是不值得的。因此为了表现你是一位绅士,一位君子或者有修养的人,你强忍愤怒。10分钟后,当离开令你感到耻辱、无地自容,甚至对自己的懦弱感到恨不得杀了自己的环境后,内心依旧愤愤不平,你被欺负了,被侮辱了,尊严被严重践踏了。你要去采取报复行动,各种报复计划不断涌现在你的脑海中。伴随着不断翻涌着的愤怒、羞愧、懊悔,你的血压持续升高,手掌冒汗,肾上腺素、皮质醇等紧张激素持续分泌,这将直接导致免疫细胞被分解,免疫细胞的活力直线下降,细菌开始大量繁殖,结果你要生病了。
愤怒反应的生化效应:当面对危险时,本能情感神经系统(愤怒反应)向身体器官及其他神经细胞发出指令,肾上腺立即大量分泌皮质醇和肾上腺素。皮质醇即时改变身体的生化过程,将人体肌肉和肝脏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迅速分解成可以利用的燃料分子(ATP)。因为在危急时刻机体需要迅速获得大量能量,所以皮质醇会“饥不择食”地将人体正常的骨骼组织,甚至免疫组织(免疫器官及细胞)也一同进行了分解,转化为葡萄糖。糖皮质激素会刺激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持续分泌,导致胃黏膜持续受到伤害,进而引发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如果没有皮质醇作用,当一头狮子扑过来时,一个人只能呆呆地等着被吃掉而没有任何力气逃跑和搏斗。这样的应激反应在机体需要时,是生命生存的保障。如果是在不需要的情况下(安全社会环境中),人体也在持续分泌着肾上腺素和皮质醇,则是有害的,会导致各种心身疾病。
从脑神经角度来说,所有的情绪在脑中出现,都不是你自由想起来的,因为是先有了神经程序的运行计算,才出现了与之相对应的思想内容。因此脑中出现的任何情感,都是你被动体验到的。从这一点来说,你不是自由的。你所经历的只是神经系统面对环境时,“它的计算”(图3-3)带给你的结果。因此作为人,你无法不发怒!
几天后,你还会心有余悸地想起这件事—神经细胞还是没有忘记它,还在运行着计算。一个月后,当出现某个机会可以轻易报复对方而不留下任何危险时,大脑的计算结果会让你抓住这次机会。如果脑中出现了这个想法,就直接说明这个想法的出现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带给你的。所以凡是在脑中出现计划报复某个人的想法时,这就直接证明了“神经系统对于过去还没有彻底遗忘,真正的情感还没有得到彻底宣泄”。
有些愤怒事件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例如,现在你不妨回忆一下学生时代或步入社会后的一次勃然大怒,一次奇耻大辱,还是会让你心跳加快、咬牙切齿,胃部隐隐不舒服。这就直接说明,许多年后,你还是完全没有忘记它,它还在“暗地里”影响着你—从心理到胃部!每一次想起,对你来说都是一次伤害。
以上是一个人情感表达的水力模型。这种模型告诉我们:愤怒情感在没有被彻底释放之前,心理反应(生气烦躁)和生理反应(紧张激素持续释放)会被压抑到事后持续“喷涌”的状态。它会一直“默默地”地伤害着你的心灵和身体!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处理愤怒事件?要明白如何处理,先要理解人类为什么需要愤怒?
第二节 进化出的愤怒
在交配季节,蜥蜴很容易被激怒。当愤怒时,它会张大嘴巴、鼓起面部,全力撞击和撕咬对手。对蜥蜴来说,为什么需要愤怒呢?很简单,与对手搏斗,四肢会消耗大量能量(葡萄糖分子)。因此肾上腺素开始大量分泌,以便分解组织提供能量。因为需要快速获得能量,心脏会加速跳动、血压升高,以便让运输能量的血液流动得更快。为了获得更多血液,部分流入消化道的血液转而流入四肢。因此不是蜥蜴喜欢愤怒,而是蜥蜴的脑和身体需要“愤怒”才会获得生存和繁衍机会。
也就是说,不是蜥蜴愤怒了,然后引发了机体反应;而是蜥蜴的神经及机体产生出了愤怒反应,才让蜥蜴表现出愤怒行为的。
控制蜥蜴愤怒反应的是蜥蜴的大脑。蜥蜴是爬行动物,属于冷血爬虫类。相对于人类来说,蜥蜴的脑比较原始,被归类为爬虫类动物的脑(图3-4)。爬虫类动物的脑包括脊髓、脑干以及围绕脑干的一些神经核团。这些机构控制着诸如呼吸、心跳、血压、攻击等情感反应。对爬虫类动物来说,生命的全部就只是“生存和繁衍”。围绕着这两大主题它的脑进化出了两大本能反应系统—“战斗和逃跑”。
我们也是由爬虫类进化而来的,人脑中保留着爬虫脑原始的反应系统。要想证明这一点很简单,当面临危险时,你也会出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出汗、分泌激素、血液大部分流向四肢等反应。存活是建立在安全基础上的,为了保证安全,只有搏斗才能战胜敌人,愤怒是为了搏斗而准备的。因此愤怒是本能的、适应性的反应。当愤怒时,一切反应都只是执行当时让祖先存活下来的神经指令!
从以上内容可以清楚地看到,愤怒是一种本能反应,一直保护着人类能存活下来。然而,如果无所顾忌尽情发泄愤怒,我们就会马上成为“禽兽”,一味压抑表达又会受到“它”的事后持续伤害。因此,只有找到一种合理的处理愤怒事件的方式,才能既保证安全又不会受到它的伤害。
第三节 如何处理愤怒事件
一个人到一家公司工作。作为主管,他尽心尽责,加班加点工作了几年,可以说成绩卓著。有一天,公司对人员做出调整,要将他的得力助手调走,其他部门则没有任何调动。当时他负责的一个项目正处于攻坚阶段,因此他找到公司副总,据理力争,直接愤怒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最后演变成一场争吵。结果可想而知,公司执行了原有决定,他也无奈地接受了现实。虽然事情过去了,但是却给公司领导留下了容易感情用事的不良印象。
就像你用一句话辱骂了一个人,然后用一百句好话也无法挽回留给对方的印象一样,一个月后,副总调走了,要选人接替副总的位置。在工作能力上,最合适的人选莫过于他。然而事后证实,就是因为上次的事件,公司领导将其排除在外。几年的努力就因为几分钟的情绪表达付之东流。
客观地说,这件事本质上与公平正义无关,因为是公司的决定需要被执行。然而由于非理性的愤怒表达,最终让他付出了惨重代价。正所谓“一句愤怒所失,耗损数年辛苦所得”。
如果你踢一只狗,它会立刻咬你。如果你踢一个人,他不会像狗一样马上咬你。所以压抑是好的,只有人才懂得压抑的好处,也只有人有能力这样做。因此,当愤怒发生时首先要去压抑它。
现在问题出现了,作为社会中的“人”,如果肆无忌惮地发泄愤怒就会被视为“禽兽”,如果一味地压制愤怒,又会在事后对心身造成伤害,这该怎么办呢?
一、宣泄
1.事中宣泄
每一个人都是“动物”。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做到完全没有情感。完全没有情感的表达等于完全没有心理生活,那样就会成为行走的“植物人”。因此,当一个愤怒事件发生时,只要是在正常生活的可控范围内,即不会带来危险以及极大负面效应的情况下,就可以灵活、适当地表达。生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充满着情感的“五颜六色”。
2.事后宣泄
如果一个强烈的愤怒事件是严重违背道德、法律和智慧选择的,就要被压制和控制表达。否则放纵爬虫类脑胡作非为,是最愚蠢的选择。对于被压抑的愤怒可以采取事后宣泄的方法。事后宣泄的意思是可以“穿越时空”,将情感转移到其他不带来危险的情况下发泄—这也是人与“禽兽”的区别。例如,在没人的地方大骂某个人,大声表达自己内心令人害羞的或者“肮脏”的想法。
当遇到强烈愤怒事件时,理智而智慧的选择是:你要认识到,你是一个“爬虫类”,拥有这样的情感是正常的。作为人,你不能肆意表达愤怒,你需要压抑才能在“人”的社会中存活下来。压抑虽然会对心身健康带来一定风险,却可以有力地把持事件的发展,赢得人们的尊重,之后再选择事后处理的方式宣泄愤怒,就能规避健康风险。事后处理的方式包括:在事后心平气和时,坚定、坚决、正义地向对方表达你的诉求和想法。这样对方也会以理性的方式做出回应。你既宣泄了情感,又避免了危险。你也可以找好友或者心理医生倾诉你的“冤屈”,从另外一个角度认识问题会让你豁然开朗。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一切都是心理事件!
二、自我痊愈的本能
当手指被划破流血后,伤口会慢慢地愈合。我们在生理上有这样自我痊愈的功能,同样在心理上也有这样的功能。这种功能简单地说就是遗忘,也可以说是习惯化。为什么心理会存在这种能力呢?
一个人感受到愤怒的原因是要战胜敌人。当危险出现时,神经系统会向机体发出“全体动员”的指令,整个人从心理到机体都会处于高度警戒状态。维持警戒状态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当危险过去了,人体就没有必要继续保持这种高耗能状态了。大脑会关闭警戒反应,愤怒的影响随后就消退了。
无论是感受到愤怒、悲伤还是高兴,这种机制都在保护着我们免受其长期的影响。例如,当一个人考上大学后会非常高兴,而另一个人落榜后会十分悲伤。几个月后,考上的和落榜的人都不会坐在某棵树下继续高兴或者悲伤。因为他们已经遗忘了,或者说他们已经习惯了,他们的情绪又回到了同一起跑线。当一个人赚到了一百万元会十分高兴,一个人损失了一百万元会十分痛苦。这样的事件半年后会同样归于平静。如果把愤怒比喻成心理受到的一次划伤,这伤口会随着时间的延续慢慢愈合。
就像奔跑中的人很难停下来一样,当你被激怒时,最理智的方法是要认识到这只是一种本能反应、一种神经冲动反射。你要先克制不要发怒,再让它不再加剧,然后尽快离开。只有这样做才是最智慧的。处在暴怒中就如同处于醉酒中一样,对事件的判断和行为一定是错误的,这会带来更大危险。
例如,我曾在青岛目睹了如下事件:一位文身少年要以48元钱购买一张50元面值的手机充值卡。报摊摊主(强壮的中年男子)不答应。结果少年一脚将报摊踢翻,大吼要求购买。摊主以最快速的方式卖给了对方。如果摊主以硬对硬,结果只能是“不是被进一步伤害,就是因伤害对方而担责”。摊主是有智慧的人!
当有人向你投掷一块石头时,你要做的是迅速躲避而不是迎面撞向石头看一下谁更硬!因此应对危险在于躲避而不在于征服!征服危险是愚蠢的。
在今天没有食肉动物的社会中,与原始人生活在自然环境不同,愤怒带给我们的用处是记住经验(记住事件),而不是记住愤怒(记住野兽)。因此当愤怒影响到你的心身健康时,可以采取让其逐渐自动痊愈的方法:慢慢遗忘和习惯化!不用担心,时间是最有力量的,可以摧毁一切,随着时间的流逝心灵之伤会慢慢痊愈!
三、解决问题的关键:重新评估
一个人的心理“生活”是十分复杂的。一方面,很多时候愤怒难以被克制;另一方面,宣泄方法有时会失效,单靠时间磨灭又要经历漫长的痛苦过程。经过半个世纪,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从心理现象研究角度来说,人脑不是像电脑,而是就是电脑)和众多心理及脑科学家们的努力,认知心理学带给了我们一个科学而有效的处理方法,这个方法是认知心理学的核心理念—重新评估。什么是重新评估?下面用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当一个刺激出现时,例如看到一条蛇,你会立刻全身紧张,马上跳开,然后逃跑或准备对其进行攻击。这是“爬虫类脑”做出的“逃跑或战斗”反应,由此带来的情感体验是恐惧或愤怒。
同时这一信息会继续经由丘脑向上传入大脑皮质,大脑皮质对其做出分析。如果判断是一根绳子,大脑皮质就会发出指令,关闭本能情感的继续活跃。如果是蛇,大脑皮质会立刻激活更多情感反应加入进来,共同战胜危险!
重新评估的意思就是对情景重新定义,以改变情感倾向。公式是:“驱动因素—信念—结果”。
以上面的叙述为例,遇到蛇立刻跳开是本能的第一反应。对于人类而言,第一反应是由“爬虫类脑”与“边缘系统”共同控制。通过分析判断,我们发现这只是一根绳子,大脑皮质就会迅速发出指令,抑制恐惧或愤怒的继续活跃。蛇是驱动因素,大脑的分析判断就是信念,情感反应是结果。
既然大脑皮质这么有效,为什么一个人很容易愤怒,而且在当时又很难控制住自己呢?
对于动物来说,快速反应是生存的关键。为了迅速做出反应,凡是涉及战斗与逃跑的神经反应都是本能的、自动执行的。从鱼开始,再到爬虫类,所有反应都是本能反应。进化总是吝啬的,因为爬虫类不需要思考就可以很好地存活下来,所以没有进化出用来思考的大脑皮质结构。
即便到了人类,绝大部分的大脑反应也都是不需要思考的。例如当手被刺到时,你会在意识到疼痛之前将手抽回来。假设通过感觉知道疼痛,再以思考方式抽回手的话,伤口就会被伤害得更重。当看到一条蛇,你会迅速跳到一边,这时的反应是最快的。这种反应也不需要思考。假设通过思考再去躲避,那就晚了!因此对本能反应,如果让思考参与进来,我们就变得十分危险(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的所有反应都是经过思考再做出的话,他就会像树懒一样,生活在“慢动作”世界中)。
当危险出现时,经过数亿年进化出的本能反应是最高效的。为了保证迅速逃跑和战胜敌人,本能的神经反应(爬虫类脑)不需要思考、不需要被修改、学习和反省,它要做的只是快速执行,完全不通过大脑皮质。恰恰是这种本能系统带给了人类诸如“固执、执迷、防备、冷酷、侵略、独裁和拒绝适应”的情感倾向。暴怒时你的所有表现就只是这些反应。例如,当有人扇了你一耳光,你会火冒三丈,立刻要回击对方一拳。这时毫无理性可言,只有强烈的
恼怒!
所以在进化上,面对危险保护人类的是本能反应而不是理性分析,愤怒会在第一时间以最活跃的方式被激活,大脑皮质的理性分析是被暂时抑制和延后表现的。这就是一个人很容易被激怒以及愤怒很难在当下被克制的原因。
那么,在愤怒发生之后,是什么决定了大脑皮质可以像“将绳作蛇”那样关闭愤怒的活跃呢?
当我们点燃一挂鞭炮,它就会在噼啪声中迅速燃尽。如果这挂鞭炮连着其他一百挂鞭炮,燃烧爆炸的时间和程度会相应延长。当每一挂鞭炮都与其他十挂鞭炮接连在一起,总计会有一百万挂鞭炮的话,鞭炮响声就会变得十分激烈,持续时间会更长。
大脑神经细胞的连接情况就如同被连接的鞭炮。如果是一件小事,例如将绳作蛇,被激活的神经细胞和它所连接的神经细胞是有限的。即便如此,你也会心惊肉跳一阵子,甚至晚上会做噩梦。
当一个刺激所连接的神经细胞很多时,例如被人打了一拳,这时就要看大脑对这一拳的解释来决定是否让“怒火蔓延”了。如果是被2岁儿子打了一拳,“小火苗”很快就会消失。如果是被邻居打了一拳,怒火就会瞬间爆棚!如果有人提醒你,邻居曾经是个抢劫犯,愤怒很快就会被浇灭。因为你知道冒险不值得。因此,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和判断是决定是否会引发愤怒,以及愤怒会以多大程度去表现的依据。
重新评估是以安全生存为目的,对外界刺激做出的综合性判断。因为判断依靠认知来执行,因此重新评估的关键是大脑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如果是健康的正确的适应性的认知,一个人就会避免“爬虫类脑”的事后伤害。如果是扭曲的非适应性的认知,则会引发不必要的心理及生理伤害。
所以是认知决定了一切。不同的认知决定了不同信念的形成,不同的信念决定了不同的情感倾向。就是说,不同的信念决定了“一挂鞭炮会引燃其他多少挂鞭炮”。
因此,大脑是否可以迅速关闭非适应性愤怒表达的关键—如同大脑皮质是否会迅速关闭“将绳作蛇”反应的关键,是一个人大脑中由认知所形成的“信念”。下面举一个例子。
有一个人骑车去听一场音乐会,到了音乐厅她准备把自行车存起来。管理员收费一元。但她没有零钱,只有一张一百元的纸币。管理员找不开。因此她把一百元给了管理员,约定听完音乐会出来后给对方一元钱换回一百元。散场后,她只向朋友借到一张十元的纸币。管理员见她拿来十元钱,因此要求她找地方把十元换开。这位朋友十分恼火,因为管理员无法找开这十元纸币,所以就要求管理员免收一元管理费。但是管理员不同意,经过短暂争执,这位朋友扔下十元钱就推车走了。问题是,她回家后,每天都会想起这件事,每当想起时,都会气得浑身颤抖,内心愤愤不平!
下面是我们的对话:
我:“为什么你会生气?”
她:“管理员认为‘我拿一百元和十元钱给他的目的就是想最终让他找不开钱,最后免除管理费’,管理员这么想是对我人格的侮辱,是管理员看不起我。我本人根本就没有‘赖账’的想法,当时确实是没有零钱。”
我:“你认为你是公平公正的人吗?”
她:“是的,我认为是这样的。”
我:“就公正公平来说,管理员是否有义务必须看护你的自行车?是管理员主动要求为你看护自行车的,还是你要求对方的?在公交车上投币,如果忘记带零钱,你是否会要求自动投币机器找零钱给你?同样,管理员是否有义务‘必须’准备零钱?既然是你存车你是否有责任准备零钱?如果没有零钱而无奈给了对方十元钱,是否是你必须要负的责任?”
她:“就公正公平来说,管理员有权不做我这个‘买卖’,而且也没有必须的义务看护我的自行车,没有必须的义务要准备零钱,而我有责任准备零钱,如果没有零钱最后我给了对方十元是我应该这么做的。”
我:“是你找了管理员为你服务,而不是你去服务管理员。因此你有责任准备零钱,如果没有零钱就宁可多付钱,也要负责。无论管理员怎么看待我们,都是因为我们没有做好而让对方产生了误解。”
她:“同意这点。我认为我应该是一个公正公平正义的人。因此我已经不再生气了。”
通过重新认知—重新评估,她的信念改变了,情感倾向也就随之改变了。
重新评估最关键的是,要获得正确的认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信念和信仰。
另外在上例中,如果确认是对方蛮横无理,故意刁难,又该如何秉持正义,并让自己平心静气呢?下面举一个例子。
有一个人经常与人吵架,背后被人称为“畜生”。就算是家人也认为他蛮不讲理,坏事做尽。然而每当他与人吵架时都会愤愤不平地向家人或朋友讲述他是多么的公正和正义,其他人都是胡搅蛮缠地欺负他。
现在就出现了一个疑问:他认为他是最公正、最善良、最道德的。他生气的原因就是认为其他人都是“坏蛋”。
那么,当你遇到这样的“无理先生”时,该怎么办呢?
就像无法在河里找到被水冲刷成一模一样的两块鹅卵石一样,每一个人的生活经历都是不同的,脑中“冲刷”出的信念也会不同。
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在缺乏正确信仰的条件下长大,信念的形成就有可能“走形”和“扭曲”,使其在脑中形成了与社会主流相违背的、脱离正确文化道德观的信念。对别人秉持的正确道德信念,在他看来是一种“愚蠢”和“傻行”。最终他被自己的信念伤害了。
再举一例。曾经有一位朋友见我解救小鸟放生时说了如下一段话:“他曾在山上看到过几次蛇而没有打死它们,他认为自己很善良,是做了好事,会积福报。”公正地说,见到蛇就去打死是一种恶行,而他却认为“见到蛇就应该打死”是正常的。很显然,就像不能说一个人不去无故踢别人就是善行一样,不去无故打死蛇是不能称为善行的。因此他是一个缺乏信仰和正确信念的人。
总结以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当遇到蛮横无理的人,第一,你要有慈悲心、怜悯心,包容对方扭曲的人生带给他的“扭曲信念”。当然,首先你要反省“自己的信念”是否是扭曲的;第二,以道德、慈悲之心,如果你有力量教育、惩罚对方则“施予”,如果没有,则暂时避之。这样做的原因是愤怒状态下的判断是“扭曲”的,无法求得公正。这时只是两个“冷血动物”在打架。从心身健康角度来说,此时的任何争执都是火上浇油,都是虚荣心在作祟。公平公正的求证不需要在愤怒状态下进行。记住:要有智慧,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
1.信念的力量
一个人可能为了一元钱而与人争斗,最后甚至为此杀人。这时,这个人是一个坏人。这样的案例屡见不鲜。同样是这个人,之前可能捐赠过一百元,甚至一万元。那时,他是一个好人!是什么决定了他会做出如此不合常理的判断呢?答案是:信念。
在一元钱事件中,可能是某人因为一元钱欺骗了他,羞辱了他,让他宁可以死相搏也要捍卫尊严,是这种信念控制了他。在捐赠一百元时,他愿意拿出辛苦所得帮助他人,也是信念让他做出的决定。因此与得失无关,控制一个人活着的生命意义的是内心的信念。在幸福指数上,比尔·盖茨只比你多一百元。就是说,盖茨不一定比你活得更快乐,也许他比你更忧伤。如果是外在事物决定了一个人的幸福和快乐,就不会时常有明星、富商或者有权势者自杀的事件了。
再比如说,没有任何人会在公众面前宣称自己是一个自私自利、冷酷无情、卑鄙无耻的人!即便在自己内心,几乎所有人都会对自己拥有这样的想法感到深恶痛绝!因此是道德信念控制了一个人的所有行为和所有情感,信念决定了一个人是否是幸福快乐的本质所在。
2.正确信念来自何处
抑制不会带给你健康,抑制只会持续引发心理生理反应、神经内分泌反应。重新评估会在不引发心理生理反应的同时解决问题。重新评估的关键是脑中拥有的信念,信念成了健康心理生活的关键。那么,健康的信念来自何处呢?
第一,从生物本能上来说,脑中“爬虫类脑”的情感反应机制都是对世界的正确解读,是经过上亿年脑对自然环境变化的实时正确计算所形成的神经算法。这种神经算法直接导致了谁能在进化中胜出,谁会被淘汰。但在今天,进化让人类成了社会动物,以“爬虫类脑”的反应机制来处理社会中的事件是不适宜的。社会生活由社会情感控制着,社会情感的产生由社会准则所引发,社会准则包括道德和法律。如果说本能反应是保护动物生存在自然界的铜盔铁甲,社会情感则是保证一个人能够安全健康地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的“神经算法”。因此,一个人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这包括拥有公正、公平、正义、慈悲和善良,以及包容心和同情心等。只有树立正确的社会道德观,一个人才能安全地、健康快乐地生存在这个世界上。
第二,在已树立起正确信念的基础上,我们对社会的生存智慧也要有学习和理解。下面举一个例子。
大文学家苏轼曾经作过一篇《留侯论》,其中有如下智慧章句:“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上文的意思是:有勇无谋之人,一旦被侮辱就会拔剑而起,挺身搏斗,这不能称为勇士。天下真正勇敢的人,一定是遇到突发事件毫不惊慌,无故受到侮辱绝不愤怒。这样他把持事物的能力才会最强,其志向也是最高远的……富贵之人,是不肯死在盗贼手里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生命太宝贵了,死在盗贼手里太不值得了。
在进化论中,达尔文一直对孔雀拥有着大尾巴无法理解。按照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尾巴越大,就越容易被食肉动物发现,危险就越大。后来达尔文找到了合理解释:虽然尾巴大的雄孔雀面临的危险更大,但是尾巴越大、羽毛越漂亮,越容易得到雌孔雀的喜欢,交配机会越多,后代越多。尾巴小的孔雀虽然更容易存活,但是由于其获得交配的机会最少,最后种群逐渐灭亡了。
同样道理,在人类形成社会后,像“禽兽”一样不会压抑情感的人,虽然其患上心理疾病的概率最小,但是这种尽情宣泄情绪的事件很容易被群体隔离,其繁衍机会也变得最少,以至逐渐灭亡了。虽然压抑导致了心理疾病,但是心理疾病极少会致命。压抑带来的好处是其社会形象更文明,拥有同情心、慈悲心,更容易获得群体的支持,繁衍概率最大。因此今天的我们,都是懂得压抑情感的原始人的后代。正如一句话所说,“男人最大的魅力,不仅看衣着,更在于他的气度”。气度就体现在抑制愤怒,包容对方的过失。
愤怒是一种自然本能,压抑则是人类社会进化出的社会本能。预防胜于治疗,重新评估的意义是,当养成了一种新的、适应性的认知习惯后,愤怒从一开始就不会发生,让你从一开始就免受“爬虫类脑”的伤害!
真正的力量来自正确的信念!正确的信念来自正确、积极健康的信仰!获得正确信仰和道德信念是获得人生幸福快乐的关键所在!
建议:多读几遍本篇文章。它会在你的脑海深处不断酝酿、发展和生长,为你建立一套应对愤怒事件的健康的神经算法模式。然后它不但在未来生活中会帮助你处理愤怒事件,做出明智选择,而且还会在潜意识中不断消除留存在无意识边缘的愤怒伤害!
在本章内容即将完成之际,一位朋友看过后提出了如下疑问:
“本节给我很大启示,觉得非常好!相信会帮助更多人建立正确认知。但有一个问题,如果一味压住愤怒表达,是否会给人留下‘明哲保身’的印象?如果遇到蛮横无理的人,谁都不站出来现出“怒目金刚”,表达愤怒,予以有力打击,那岂不是让坏人
逍遥?”
我回答:
第一,本节的目的是针对心理健康而论。核心观念是要告诉你:愤怒情感只是进化带给我们的生存本能,只是一种神经反射。对于爬行动物来说,愤怒必须随环境变化实时表达,否则就会灭亡。对人类来说,生存环境已经完全脱离了充满危险的自然环境,部分丛林法则(本能反应)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在没有野兽袭击的社会环境中,愤怒的心身反应如果持续被人际沟通所激发(总是在“非丛林环境”情况下被激发),就会造成应激激素持续释放,身体器官受到持续伤害。因此,本章是以心身健康为目的的,理智认识愤怒,合理表达和规避“生物本能”对现代人造成的不必要的伤害。
从进化上说,十万年前的人脑结构与今天的几乎一样。进化是十分缓慢的事情,即便是十万年的时间也不会对人脑结构产生有力的适应性调整。况且人类社会文明历史仅有短短的五千年,在人类文明出现之前,人脑面对自然环境不需要压抑就可以很好地存活下来,因此,文明社会带来的压抑事件是一个新鲜事物。
就像人脑中没有识别玻璃的神经细胞一样(几百年前才有玻璃出现,因此,不但蜜蜂或者鹅,人脑中也有没有进化出识别玻璃的神经结构,一个人识别玻璃靠的是意识分辨。正因如此,偶尔你才会无意识地撞上玻璃门),人脑还没有来得及进化出适应社会文明(在完全没有野兽的环境中如何生存)的脑结构,即没有进化出当愤怒被压抑时,脑该如何调整自己和身体的神经
算法。
幸运的是,当人脑拥有了大脑皮质就出现了“灵性”,这让社会文明本身逐渐形成了后天的“保护机制”。这种机制可以保护人类尽量不受到社会现象引发出的“本能空转”的伤害。这种机制就是信仰和社会道德。一个拥有信仰和社会道德的人,心理生活是健康的。一个缺乏正确信仰和社会道德的人,会在各个方面受到挤压和排斥。
所以,如果一个人能够从小接受正确合理的社会道德信念和信仰,他就会在社会道德的保护下健康生活。几乎所有孩子从小就开始接受父母、老师的道德输入—要做一个善良和充满爱心的人,要把食物分享给小朋友(赢得支持),等等。做一个有道德的好人是一种社会文明的本能。
第二,执法者不需要在愤怒状态下扣动扳机,正义的力量也不必要在情绪激动下去执行。正义的力量来自内心秉持的正义信念。如果一个人的信念是正义的,他对事物的判断就不会受到情绪的影响。他会以最有力量的方式—冷静、智慧、坚决果断的方式秉持公正和惩恶扬善。在社会生活中,一味宣泄愤怒的结果只能是像一只苍蝇,试图穿过窗户,以不断撞向玻璃(社会道德)的方式结束一生!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