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分析哲学这一路,大而化之的说,跟自然科学、数学就联系的比较紧。那么现象学、存在主义这一路,明显的是和文学艺术等等要联系的更紧。像贾克梅蒂几乎他就是一个存在主义雕塑家,或者存在主义画家。他对存在主义精神的领会,可能比我们很多哲学系的要领会得深入得多。最后,就像海德格尔在他的思想史叙事、哲学史叙事,希望能够松动固化的结构,以释放出本源的生存论方面的消息。那么整个存在主义哲学,以及这种人生观,也可以说,是想要松动我们社会固有的结构和它的成见。能够释放出这种生存论的消息。你在中国雕塑家里排名第几,你的画在中国艺术市场卖第几,那肯定不是存在主义艺术家。那一个存在主义艺术家,原则上他不太在意他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他所在意的,是跟他的生存感受和生存状态相联系的那一部分世界。
这种联系当然就会带来世界的另外一面。虽然存在主义并不都主张个人是孤岛,但是他这样的一种精神状态,这样的一种思想倾向,他就特别容易突出那种人的孤独感。因为他要把人要放在一个结构里面。你比如说我们传统社会,一个人生活在一个大家族里面,好处就是你不太容易感觉到生命没意义,因为你要接你们家班,你要养活家,或者至少支持这个家的运转,你每件事都purposeful,干每件事都是有道理有想法的,每个人都是那么被限制好了,规定好的。存在主义反过来的,好处就是他不受这样的一个结构性的控制和限制,当然他的苦恼和难处,就在于,它也就没有这样一种稳固的意义了。意义就变成一个十分游移的一种东西。存在主义这一路通过海德格尔、舍勒这些人的努力,它跟我们的社会生活和个人心灵生活,它就比较接上了。不像分析哲学,有时候你会觉得,他想去成为自然科学家的老师,但是,你觉得最后就变成了自然科学家的助手。后来助手没当上,就变成了自然科学家的普及者。但是就跟我们的社会生活,个人的心灵生活,就好像离得比较远。存在主义这一路就这么又接上了,但是,整个的社会,就好像跟哲学对社会就不是特别相干了。那我就落了另外的一支,比较有名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这一支。
那么这一支,跟存在主义这一支,它有亲缘关系,像萨特这自称是马克思主义者。他就是把他存在主义跟马克思主义连在一起,他这种什么关系?就是说,马克思他当然是讲整个社会要发生革命,从旧的社会转到新社会。社会主义也好,共产主义也好。他虽然很强调人,尤其在他的早期非常强调人,但这整个叙事的方式,个人其实就不太见得到。而到了二战之后的西方思想,让西方马克思主义,他是有点把存在主义的这种个人性跟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因为他觉得整个社会结构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个人解放的问题,它不是一个集体革命的问题。那资本主义的坏,是资本主义对我们的心灵的一种内在控制,消费主义对我们的一种生产消费模式,对我们每个人心灵生活的不知不觉之中的控制。你还觉得你过得很幸福是吧,你努力工作,挣了更多的钱,挣了更多的钱,你就去商场买更多的东西,然后,你就去更昂贵的旅馆度假你觉得你特别幸福。这是生产消费,更大的生产,更大的消费。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这社会状况也变了很多。当然,仍然有一些穷人,我不反对,但大多数的工人,他已经不是什么生活在贫困线上。他的问题,不是说他买不起东西。这是他在不断地买东西。所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就更多的是从个人解放的角度来批判资本主义,讲资本主义对我们的精神的一种控制,对我们的物质的一种剥削。虽然这两者仍然有联系了,但是侧重点就发生了一些改变。
等到存在主义传到法国的时候,无论是从萨特还是从加缪,还是从后来的德里达、福柯,也是把个人的心灵的问题和社会资本主义是连在一起讲的。在这点上,虽然他们不是法兰克福学派。但是在问题上,其实是齐头并进的。就是像福柯所讲的,当代社会对物质层面上对人的剥削,资本主义对人的discipline这种规训。
如果我们要从这种个人状态的角度来谈论存在主义的话,我们有点说不清楚,到底是那种哲学阐论的方式更能够表达存在主义的思想,还是那些文学艺术更能够充分的表达存在主义思想。很多艺术家、文学家,他们所体会和传达的存在主义的精神,可能要优于很多存在主义的哲学家。但是为什么像萨特他们仍然要去写哲学论文?主要你还是得用哲学的方式来做,在某些方面,你不如文学艺术做得好,但只要你来做,你总是要用概念探究的方式来做。这概念就是那层膜,你讲的都是世界,但是你总是要透过一层膜来讲,不是用汉语,就是通过英语。总而言之是有一个概念系统在那。哲学家总是在探究这层膜。你在探究个人心灵的时候,在探究个人状态和情绪的时候,一个雕塑家、一个剧作家,他有各种来表达的方式。但是如果你还在做哲学,你仍然是在探究这层膜,就还是用的概念探究的方式。在讨论个人的状态、个人的情绪,诸如此类的。那么在这方面的探究,你就能看到法国哲学家跟德国哲学家的一个挺大的一个区别。
20
世纪的法国哲学家,以前在中国影响要稍微小一点,特别在纯哲学界。那么这些年,他可能在纯哲学界的影响也在扩大。像德勒兹他们这些人,他们也是做概念探究的,但用德勒兹本人的话说,这种探究,同时也是一种概念创造。就是他也是在创造新的概念,以便能够换一些角度来看待个人和世界。像德勒兹的那些概念,什么褶皱啦,什么根茎啦,这样的一些概念,你再去跟比如说像海德格尔,特别是跟维特根斯坦的那些概念探究,去比照。像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呀,什么家族相似,这两类概念你一比较,你马上就会看出,虽然都是概念探究或者概念创造,但是在风格上是相当的不同的。简单的说,就是德国人的那些概念,是相当学究气的。语言游戏、家族相似,它就好像是一个逻辑名称似的。而法国人的概念都是相当具象的,什么褶皱、根茎之类的。任何一个概念它都能够跟其他的概念联系起来。并且如果它创造得好,他就的确能够让你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待事物。但是相比之下,你可以说这些法国人所创造的概念是更生动的,但概念联系是更随意的。就是它随意是有相当相当尺度的。那联系,总是有的,什么跟什么没有相似之处,当然两个女人之间肯定是有相似之处,但女人和男人也有,男人和黑猩猩也有,黑猩猩跟猫也有,猫跟石头也有。总而言之,天下任何东西跟任何东西都有联系。但是,这些法国概念之间的联系,它生动得给出了一种视角,但是相对比较随意,比较需要才能来让你看到联系,给了你什么新的内容。而这些德国概念,比较基本,一旦建立起来,他可能能够工作很长时间。就是你再去做哲学就离不开了是吧。所以一般来说,在哲学专业中,他会更多的关注德国人的哲学。而在像在艺术圈里头,你就能想象,他可能就会更多的关注法国人的哲学,比较的新颖,比较具象同时,他不那么严格。就是你理解错了,理解对的,差别不是那么特别明显。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