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史话 203 各怀鬼胎难遏德,纷签条约终是虚

欧洲史话 203 各怀鬼胎难遏德,纷签条约终是虚

00:00
20:46


大家好,我是枫落白衣,上集我们说到1933年,继日本退出国联之后,希特勒的德国也跟着退出了国联。

实际上,希特勒这也是没办法,他上台之后,一系列经济措施很得当,德国经济迅速恢复,这里面就包括
了军工企业,此人把几乎一半以上的政府收入都放在军工上了,你希特勒这么做,到底要干啥?其他国家也不是傻子,这里面以法国最紧张,从1860年代,半个世纪以来,德国只要一有本事了,就爆锤法国,这是事实。所以呢,法英就联合其他国家,敦促德国减少在军工上的投资,同时在国联施压,让德国老实点儿。

希特勒琢磨了一下,继续参加欧洲的各种裁军会议,留在国联,只能让德国束手束脚,别说军工,民用工业能不能得到大发展,都是一个问题。于是,和日本一样,德国也在国联开始“哭诉”,说你们全都欺负俺们德意志人,把我们当作战败的奴隶和二等公民来对待,我希特勒委屈得要死,但为了德意志人民,我还不能去死,所以我决定退出国联,并且以后裁军这种事,也别找我了,你们爱咋咋地吧,说完扬长而去。

一、遏制德国的东方公约流产

德国因为不愿意裁军和减少军备而退出国联,这件事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让法国外交部长路易·巴尔都(Louis Barthou)胆战心惊。他开始的时候,还想找英国人合伙压制德国,可惜的是,因为三个原因,英国人对这事一点都不热心,哪三个原因呢?

第一个就是一战以来,英国一直都在走霉运,全是糟心的事情。英镑的国际货币地位遭到了美元的强势挑战,战后不到一年,就贬值了30%。就在英格兰人天天为钱发愁的时候,他后院的爱尔兰兄弟们又造反了。

前面说过,爱尔兰人和英格兰人那不是一个种的,爱尔兰人是凯尔特人的后代,而英格兰人是盎格鲁撒克逊人,或者说日耳曼人的后代。虽然说1800年英格兰强行吞并了爱尔兰,变成了大不列颠及爱尔兰王国,但一直以来,英格兰人对爱尔兰人确实也不咋地,前面还说过,1848年大饥荒的时候,英格兰人曾经眼睁睁地看着爱尔兰人去死,别说救援没有,就算是粮食收购都没停止,这份仇恨那可一点儿都不远,所以爱尔兰人这么多年以来,一直都在造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也没停过。

结果就是1921年7月11日,爱尔兰人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英国被迫同意爱尔兰可以独立。不过呢,爱尔兰岛北边的居民,以英格兰人和苏格兰居多,他们并不想从英国脱离出去,最后就形成了今天的局面,英伦三岛上有两个国家,一个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另一个是爱尔兰,虽然不再打仗了,但瞅对方不顺眼那是肯定的。

钱贬值了,国家分裂了,英国佬正郁闷呢,哗啦一下子,大萧条又来了,问题是,英国政府却一直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案,一拖二拖,把英国又拖了一个半死不活,这种情况下,很难让它有精力再管别国的事情。

第二个原因就是这时候英国的首相麦克唐纳处于重病状态,却没把权力交给他人,说好听是带病坚持工作,说不好听的,是贪恋权柄。他病得有多严重呢?英国下议院的议员们说:“当首相发言的时候,没有人听得明白。”所以英国政坛此时都在暗暗较劲,瞄着那个首相的位置,很自然地,没人愿意分心去替法国佬操心。

最后一个原因当然就是英国一直以来的大陆均衡政策,德国的重新崛起,对它来说,并没有感受到太多威胁,反而是一件好事,你们打成一团,我又可以渔翁得利了,那岂不美哉?

可是这事儿法国人着急啊,看着英国推三阻四就是不表态,只好另想办法,巴尔都这时候就想到了苏联。

1934年的苏联,正是蓬勃向上的时候,就像前面说的,这时候它的工业化如火如荼,而且斯大林极力改善和所有发达国家的关系。就在前一年,1933年11月17日,美国政府宣布承认斯大林的苏联政府,两国关系完全正常化,之所以能走到这一步,和美国工商界急于去苏联赚钱,还有新上任总统小罗斯福的务实政策是分不开的,当然,斯大林也必须做出一些让步,比如说承诺绝对不用共产主义思想去美国国内宣传,承诺以后逐步讨论如何归还美国欠款,不迫害基督教徒等等。

更让斯大林感到欣慰的是,1934年,苏联还被允许加入国联,并且成为常任理事国。德国佬和小日本都走了,苏联进来了,很自然地,法国的这个外交部长巴尔都觉得,苏联成为自己盟友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事实也是如此,苏联相当热烈地回应了法国递过来的橄榄枝,随后,苏法两国就开始鼓动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芬兰、罗马尼亚、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等国一起签署一个东方公约(Eastern Pact)。

虽然没有明说,但巴尔都心里想当然地认为,我和苏联老大哥拉着你们签约,必然是为了合伙遏制德国,这一点你们这些小弟都应该是心知肚明。但是让巴尔都万万没想到的是,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这两个二货就不知道,他们居然提出了,如果德国不加入,他们也不加入,理由是他俩有点儿担心被苏联欺负。

这就让巴尔都有点儿闹心了,没办法,此人思前想后一番,最后还是再次找到英国,说如果你支持我一下,没有德国,其他国家也会加入。但大英帝国的说辞是:如果德国不加入,我大英帝国也不支持。更气人的是美国在后面也跟了一句,俺们美利坚也不支持。

到此为止,巴尔都心里是雪亮雪亮的,英美这就是不想看到苏法主导欧洲大陆,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背后站着的原来是他们。

可是如果德国也加入,那这个东方公约是防范谁的呢?但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他也没办法,如果德国加入了,大家签一个和平条约,至少比没有要强那么一丢丢。于是,法苏两国开始邀请德国加入。

但是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德国为了放开手脚,连国联都退了,岂会加入什么东方公约,再次捆绑自己?1934年9月11日,德国政府明确拒绝了邀请。

接下来,9月27日,波兰政府宣布,它也不加入东方公约。原因很简单,就在几个月前,波兰刚刚和德国签订了《德波互不侵犯条约》(German–Polish declaration of non-aggression)。

你没听错,纳粹德国建立之后,第一个互不侵犯的条约既不是和意大利,也不是和苏联,而是波兰,今天很多讲二战的人都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个事实。

那么,波兰为啥要单独和德国签约呢?有人说是因为俄罗斯人侵略成性,多次瓜分波兰,所以波兰人宁可相信德国人,也不信任苏联人。这个观点我肯定反对,只要问一个问题就行了,瓜分波兰,哪一次没有普鲁士?而普鲁士是谁,那还用说吗?况且,就在这一年的5月,波兰人和苏联也签了一个《苏波互不侵犯条约》,上面这个说法自然是不成立的。

实际上,波兰和德国以及苏联在1934年签约的真实原因就是两个字,恐惧。

前面说过,《凡尔赛条约》为了安慰波兰人,瓦解德国,硬生生地把德意志人变成了牛郎织女,整个东普鲁士虽然还属于德国,却是一块飞地,中间隔着一大群波兰人。而希特勒上台后,不仅连回这块飞地的意图很明显,而且这小子很明确地和德军指挥官们交代过他的战略目标,“征服东方的‘生存空间’并加之以无情的‘德意志化’”。你可以理解他说的是苏联,但这个“东方”到底包不包括波兰,波兰人自己当然知道,真打起来,恐怕是包括的。

中国春秋时期有一位郑国的大夫说过一句话,“居大国之间而从于强令,岂其罪也”,我们国家正好在你们晋楚两大国之间,难道是我们的原罪吗?这时候的波兰,和郑国一样,被德、苏两大国夹在中间,要是不想被夹死,那就只能装孙子,这两份“互不侵犯”,那可是波兰人上门跪求来的。也正因为有了这两个为期十年的条约,波兰觉得,只要自己不主动得罪邻居的大国,应该没事,所以当德国拒绝东方公约之后,它也就跟着拒绝了法国。

问题是,波兰一不加入,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罗马尼亚就有了更加充分的不加入理由,到此地步,法国外长巴尔都的心是一片冰凉,但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12天之后,他的心就彻底永远地凉了。1934年10月9日,当他陪着南斯拉夫国王亚历山大一世访问马赛的时候,一名来自克罗地亚的刺客行刺亚历山大,导致巴尔都身受重伤,一个小时后,这哥们就翘了辫子,魂归天国。

一个完全清楚德国威胁,并极力想联合欧洲所有势力遏制这种威胁,但最后却因为各国之间的勾心斗角而失败了的政治家,就这样走完了他悲剧的一生。

至于说为啥那个克罗地亚人要干死南斯拉夫国王,很简单,我们前面说过,南斯拉夫,其实是塞尔维亚强行合并了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黑山、马其顿,还有波黑等地区组成的一个混合王国,克罗地亚的民族主义者时刻都想着弄死南斯拉夫国王,然后再独立出来,刺杀当然是丝毫不奇怪。

说句题外话,正所谓强扭的瓜不甜,到了21世纪的今天,塞尔维亚不仅失去了上述所有地区,还搭上了自己内部的科索沃,让其变得混乱不堪,这里面有外国干预的问题,但内部种族融合之艰难,那也是事实,由此可见中国古人的智慧和幸运。

二、英法意三国斯特雷萨会议最终宣言和苏法互助条约

倒霉的巴尔都死后,法国继任的外交部长赖伐尔(Laval)眼瞅着东方公约流产了,他也没办法,只能退而求其次,跑到了意大利的罗马,和墨索里尼见面,干啥?追求法意同盟,遏制德国。

那么,大光头墨索里尼先生会同意和法国联盟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来看一下1935年的墨索里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前文说过,墨索里尼通过向罗马进军的行动,攫取了权力,被任命为首相。从1925年开始,他用了两年时间,几乎废除了所有法律上对他权力的限制,最终成为了意大利真正的独裁者。

在大萧条期间,和美国小罗斯福、德国希特勒的想法是一样的,墨索里尼马上就意识到,政府必须强有力地介入经济活动,才能走出困局。于是,意大利启动了多项公共建设计划,新农场,新城镇,新水力,新铁路,层出不穷,全面展开。随着意大利经济的恢复,墨索里尼的造神运动也越演越烈,在各种宣传手段的刻画下,墨索里尼成了“超人”,不仅哲学文艺体育样样精通,而且能力超群,精力过人,很多时候,除了总理的职务,还兼任七八个重要部门的部长,开会的时候,当墨索里尼总理问墨索里尼部长,您同意我的计划吗?那还用说,肯定同意啊。

墨索里尼当政的这段时间,有一件小事,我们不得不提一下,如果你还记得普法战争期间,因为法国撤回了所有驻扎在罗马的军队,导致意大利顺利占领了罗马城,完成了意大利统一,那你应该记得,从那时候起,天主教教皇就憋憋屈屈地住在了城内西北角的梵蒂冈宫里面,之后历代教皇都自称“梵蒂冈之囚”。

到了1929年,墨索里尼对当时的教皇庇护十一世说,您呢,也别天天耷拉着脸像小媳妇一样憋屈了,我们意大利从现在开始,承认您和你的继任者对梵蒂冈周围44公顷的土地拥有主权,你们从现在起就是一个独立国家了,而且你们也不用费心费力地制定法律,只要是我们意大利通过的法律,就自动成为梵蒂冈的法律,您看如何呢?

教皇庇护十一世对这个倡议当然是赞同,原因很简单,经历了欧洲一轮又一轮的思想解放运动,他想再恢复到教皇国那时候的风光,只能是在梦里。相反,意大利倒是随时可以收回他教皇拥有的一切土地和财产,现在不管怎么说,有了一个国家,虽然只有天安门广场那么大,但好歹显示出天主教皇依旧有着卓尔不群的地位,更何况,墨索里尼还答应给梵蒂冈一大笔钱,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1929年2月11日,《拉特朗条约》签订,从此世界上多出了一个国家,梵蒂冈城国(Vatican City),这个词是一个拉丁语,意思是“占卜之城”,倒也符合它的气质。

不仅面积最小,人口也是最少的,最新人口统计,有800多人持有梵蒂冈公民身份,但实际上,只有200人是常住的,对于一个睡觉翻身都可能出了国境的“国家”,这个人数实属正常。

所以呢,通过上面两件事,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墨索里尼虽然自高自大,但眼光好,政治嗅觉灵敏,还相当务实,这些都是优点,也正是因为这些特点,当希特勒上台之后,他第一时间就感受到了危险,那个落榜美术生小胡子一定会谋求和奥地利合并,甚至吞并了奥地利,进而威胁到意大利在多瑙河盆地的利益,也正是在他为此事担忧的时候,法国人找上了门,商量如何和他一起遏制德国。

法国人开出的条件是,法国在非洲索马里的殖民地可以分一块出来给意大利,同时,法国保证不干涉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的任何行动,而他们对意大利的要求仅仅是,万一法国被德国欺负了,意大利要帮忙。

墨索里尼可以说没有任何理由不答应这个条件,甚至他还拍着胸脯保证,德国只要有一个兵跨过你们德法边境,俺第一时间就掐死他。1935年1月,双方很痛快地签署了法意协约。签约之后,很自然地,意大利就把埃塞俄比亚当作了自己的地盘,1935年10月,意大利出兵,灭亡了埃塞俄比亚帝国,把这块地盘并入了意大利。

我们说那时候的墨索里尼,智商绝对在线,这哥们占了便宜之后,眼珠子一转,又想到了一条计策,他对法国人说,咱俩去找英国人签约,对付德国。法国人说你别扯了,我们那个死鬼前总理巴尔都找过了,人家不干啊。

墨索里尼说那是那个死鬼智商不够,咱们这次换个说法,就说不让德国和奥地利合并。

这绝对是一语惊醒梦中人,遏制德国也许英国人不同意,但阻止德国和奥地利合并,却恰恰是英国人不得不做的,因为它一直都信奉大陆均衡政策,德国和奥地利合并会产生一个超级大国,这是英国万万不想看到的,当然,更是墨索里尼万万不想看到的。

于是,1935年4月,英法意三国又签署了斯特雷萨会议最终宣言(Final Declaration of the Stresa Conference),条约只有一个内容,三国绝对不允许奥地利和德国合并,敢合并,就揍你。一个月后,苏法互助条约也正式签字,目标当然还是德国。

法国人一顿忙活,总算是有了一点保险,小小地松了一口气。

三、英德海军协议让希特勒狂喜

你要是问,为啥这时候法国人如此害怕,到处找盟友签协约,甚至可以说饥不择食了?原因只有一个,因为希特勒已经撕下了部分伪装,露出了他的獠牙。最明显的,就是1935年3月,他把德国常备军队直接扩展到60万人,这个数字,是《凡尔赛条约》里规定它可以拥有最多军队数量的6倍,同时,德国海军迅速扩容,军舰如同下饺子一样,并且,他还成立了德国空军,飞机的产量怎么形容呢,一句话,比飞机的速度都快。

所有这些,全都违反了《凡尔赛条约》,作为它的邻居和几十年的敌人,法国当然害怕。但人家已经退出了所有的国际组织,你有啥办法?

我们说没办法也就算了,问题是,关键时刻,英国这个欧洲搅屎棍又出来了,它在和法意签了盟约之后,觉得有点儿违反了它的大陆均衡原则,居然在1935年6月份,又单独和德国签订了英德海军协议(Anglo-German Naval Agreement)。两国是这么规定的,德国海军舰艇的总吨位,不能超过英国的35%,而潜艇方面,可以达到英国海军潜艇总数的45%。

这份协议看起来是对德国海军的限制,但问题是,这个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凡尔赛条约》规定的德国应该有的海军数量,相当于英国单方面的,在法理上给德国海军松绑了。是的,英国绝对不想德国和奥地利合并,但同时它却特别希望看到德国可以去抗衡苏联和法国。

据说呢,英德海军协议让希特勒在日记里写下了“最快乐的一天”这句话,不仅仅是海军可以多建了,还因为这标志着英德之间,未来存在某种合作的可能,这当然是希特勒愿意看到的,他对英国可没有任何觊觎之心,如果对方愿意帮他征服欧洲大陆,甚至仅仅是默不作声,也是他梦寐以求的事情。

在怀揣这种希望的前提下,希特勒进行了一次更加大胆,也更加危险的试探,啥试探呢?这个,我们下集再聊。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李宝贝豆

    不知不觉听到这里了,盼上新

  • 蓝色微雨

    嘿嘿,等段时间能出欧洲史话吧

  • 金钰珏

    让你在战争与耻辱之间作一抉择,你选择了耻辱,而你将来还得进行战争。

  • 三丫家的丫

    你没听错,纳粹德国建立之后,第一个互不侵犯条约既不是和意大利,也不是和苏联,而是波格兰。而39年德国第一个入侵的就是波兰。西方的条约拿来擦屁股都嫌弃

  • 宏林说

    二战史毫无波兰

    宏林说 回复 @宏林说: 但德国的第一个互不侵犯条约却是和波兰一起签的

  • 听友195378008

  • 三丫家的丫

    书已经定了

  • 三丫家的丫

    就在这1年的5月,波兰和苏联人也签订了一个苏波互不侵犯条约,

  • yuannannan_7l

    大沙发🛋️

  • 1515573qnxc

    快更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