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史话 205 大清洗苏联肃反,闪电战德军东进

欧洲史话 205 大清洗苏联肃反,闪电战德军东进

00:00
20:07



大家好,我是枫落白衣,上集说到1938年9月末,英法和希特勒签约,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了德国,当时大多数人都在欢呼即将到来的和平,可偏偏有一个家伙在一旁吹着唢呐唱反调,此人的名字叫丘吉尔,就是前面一战海上输给了奥斯曼帝国,去当了陆军营长的英国人,温斯顿·丘吉尔。

一、丘吉尔反对慕尼黑协议

丘吉尔这个人,一个最有意思的品质就是敢想敢干,对于一件事,只要他认为是对的,那就去做,至于说别人的看法,还有什么政治影响之类的,都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就拿党派来说,这老先生就换了三四次,先是保守党,也就是原来的托利党,后来1904年换到了自由党,等到了1924年,又换回了保守党,中间还有一段日子,在他做完阑尾手术之后,是无党派人士,用他自己的话说,那是“无官职,无议席,无党派,无阑尾”的逍遥日子。

还有一件事也可以说明丘吉尔的性格特点,那就是爱德华八世退位的事情。

前面我们说过,英国国王乔治五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为了和德国老家决裂,把自己的德国姓改成了“温莎”,开启了温莎王朝。1936年1月份他驾崩之后,国王的位子传给了儿子爱德华八世(Edward VIII),有意思的是,这位爱德华八世当时正迷恋一位离过两次婚的美国女人,沃利斯·辛普森(Wallis Simpson),如果单纯是对美色的贪恋,问题还不大,麻烦的是,爱德华八世动了真情,执迷不悟地要和对方结婚。但无论是按照英国王位的继承法则,还是英国国教的教义规定,他都不能和对方结婚,这里面的原因可能你想不到,它既不是因为对方结过婚,也不是因为宗教信仰,而是因为辛普森女士的前夫们这时候还活得好好的,这是英国人万万不能答应的。

那咋整呢?当上国王还不到一年的爱德华八世最终的选择是退位,俺不干这个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国王了,也不当印度皇帝了,没啥大不了的,接下来,我能不能娶我心爱的女人呢?别说英国人,全世界当时都为这个决定目瞪口呆,中国有一句古诗,“不爱江山爱美人”,爱德华八世,绝对配得上这句古诗词,古往今来,实属少有。

爱德华退位之后,接替他的是他的弟弟乔治六世(George VI),也就是2022年去世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老爹。

关于这位乔治六世,前些年有一个很流行的电影,叫《国王的演讲》,讲的就是他的故事。一位自幼腼腆还患有口吃的男孩,在老师的帮助下,克服种种困难,在不靠谱的老哥退位之后,艰难地站在了千万人的面前,扛起国家形象的重担,这就是乔治六世。客观地说,影片拍的很好,也相当励志。

我们说回丘吉尔,当爱德华八世在美人和江山之间纠结的时候,丘吉尔是很少的几个坚定支持国王娶了美人还继续当国王的“保皇派”,一直鼓励爱德华八世不要退缩。有人可能说,这不就是一个马屁精吗?当时也确实有很多人这么骂他,但我想说的是,有些时候,当马屁精也是需要“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的,重点不在于是不是顺应国王的意思,重点在于这究竟是不是你心中的“正义”,而我认为,丘吉尔当时就是坚定认为,一个国王娶啥样老婆,和他能不能治理好国家,那完全是两码事,至于说你们咋评价我,随便。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当全世界为慕尼黑协议欢呼的时候,丘吉尔也没有掩藏自己的想法,大声疾呼,这不是和平,而是“一次完全、彻底的失败”,是“向纳粹武力威胁的彻底投降”。当然,和支持爱德华八世娶媳妇一样,这哥们又一次得到了臭鸡蛋,烂白菜帮子,嘘声和嘲笑,甚至还被弹劾,连国会议员的席位都差点没保住。

关于慕尼黑协议,还有一件事情必须要交代一下,那就是欺负捷克斯洛伐克的,可不止德国一个。当时和德国一唱一和,说自己也有权利占据一些捷克土地的,还有匈牙利和波兰,尤其是波兰,不仅仅是嘴上说说,它比希特勒还积极,真的出兵,从捷克身上撕下来一大块肥肉,占领了西里西亚工业区,前面我们对这块地有详细的介绍,那是相当地值钱。

只不过这件事现在很少有人提及了,大多数人也不知道,几十年来,主流媒体都故意忽略了这件事,那为什么他们要这么做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和二战的爆发

慕尼黑协议除了让英国的邱吉尔很不满,它也让另一个国家的另一个人如坐针毡,那就是苏联的斯大林同志。

这哥们这时候就是再傻缺一百倍,他也看出来了,英法不断满足德国要求,至少有一大半的心思,是想祸水东引,放纵德国向东方发展,最后,和他的苏联碰撞在一起,只要苏德打起来了,整个西欧不仅安全了,还可以趁火打劫,有大便宜可占。和这个目标比起来,什么牺牲小弟,背信弃义,那都是小事,况且,操纵媒体得当的话,背叛还成了顺应民意的“好事”。

面对德国白手起家,几年时间里建造的强大海军和空军,几百万高度机械化的陆军部队,1939年的斯大林绝对是坐立不安,心里那叫一个七上八下。他一边在苏共十八大上炮轰英法等国,说都是“让别人火中取栗的战争贩子”,另一方面,他还在做着最后努力,想和这两个战争贩子结成军事同盟,对抗德国,他个人称之为“集体安全体系”。

从1939年3月份开始,苏联就和英法进行了多次谈判,但双方墨迹了4个月,愣是啥也没谈成,最主要的分歧就是,苏联认为有必要对芬兰、波罗的海三国还有波兰进行干预,防止他们倒向德国,尤其是波兰这家伙,完全被一点儿蝇头小利迷住了双眼,一点儿也没意识到危险。当时斯大林预计,德国如果撕下脸皮,第一个战争目标,几乎百分百是波兰,所以强调说,一旦波兰被进攻,苏联红军应该可以被授权进入波兰,和英法协同作战,一起打德国。

可英法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就是两个字,没门。我们要是答应了你苏联大鼻子的这个要求,岂不是等于把这些国家送给你这个“共产主义猛兽”了?波兰更是坚定地拒绝了斯大林的这个要求,你们苏联的一兵一卒都休想进入俺们的国境。当然,这个傻狍子当时是自认为拥有德波互不侵犯条约作为护体,才敢这么硬气。

到了1939年7月,斯大林放弃了所有努力,转身和德国勾勾搭搭,双方开始秘密接触。苏联之所以这么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现实主义的考虑。

当英法不想和苏联结盟之后,苏联只剩下了两个选项,第一个是孤立主义,问题是它孤立不了,别的不说,1939年6月的时候,苏联实际上正在打仗,和谁打仗?东方的小日本。

你要知道,日本人自从和德国、意大利签订了反共协议,北上打苏联就成了他们的一个选项,那时候,全世界唯一的,纯正的社会主义国家,还口口声声要把其他国家变了颜色,追求共产主义的,就是苏联,反共就是反苏联。所以,从1938年开始,日本人就对远东地区虎视眈眈,先后挑起了张鼓峰事件(Battle of Lake Khasan)和诺门罕战役(Battles of Khalkhin Gol)。

1939年6月份是啥时候,那正是苏日之间的诺门罕战役如火如荼,一个应对不当,被日本人胜了,到时候德国再一夹击,英法美绝对是作壁上观,带着笑意目送苏联这个共产主义国家走进坟墓的。所以,孤立这件事,不是苏联想不想,而是现实中,它不被允许。

那唯一给苏联剩下的选项就是和德国讲和,签订协议了。

1939年8月23日,两架德国专机降落在莫斯科,斯大林亲自接见了德国特使,两国签订了《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Molotov-Ribbentrop Pact),后世称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表面上,条约的主要内容是双方对另一方的和平书面保证,承诺不参与其他国家对对方的军事行动,但实际上,里面还有一些很无耻,很不要脸的秘密条约,包括如何在芬兰、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划分苏德的利益范围等等。

随后不长时间,苏日之间的诺门罕战役也结束了,以日本的失败告终。日本人琢磨了半天,觉得北上这条路一来太艰苦,苏联很不好打,二来德苏好像在欧洲和解了,于是,它也和苏联签署了“苏日中立条约”,说好了双方和平相处。

对于小日本来说,当时放弃北上,那就要南下,也就是必须去祸害东南亚,为啥?因为这时候的日本,在中国打成了持久战,等于是陷入了泥潭。困扰日本人的最大问题是,中国啥也没有,没工业,没技工,没石油,想找个加油站,弄个修车厂,都要日本人自己先搞基础建设,以战养战这条路在农业化的中国就是死路一条,为了进一步攫取石油橡胶钢铁等工业资源,北上或者南下,日本必须选一个,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我们很快也会说到。

顺便说一句,苏联斯大林和德国希特勒这俩玩意为了体面地签署协议,绞尽脑汁地想到了一个两国的共同点,那就是反对资本主义。你没听错,因为纳粹本来就是民族社会主义的缩写,它自然是以反对资本主义自居,当然,它更反对共产主义,这一点,斯大林此时假装不知道。

三、二战爆发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公布之后,全世界的第一反应就是蒙圈。几个月以来,报纸上一直发表的都是英法苏三国在谈判,而谈判的目的就是为了手拉手地抵制德国,这也是心照不宣的事实,咋谈来谈去,还把苏联和德国谈到一个被窝去了呢?

还没等世界反应过来,1939年9月1日凌晨4点40分,希特勒的纳粹德国在事先没有任何警告的前提下,闪电般地攻进了波兰,这也是公认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

在这部史话里,我不止一次使用过“闪电般”进攻这样的词汇,但不得不说,只有这一次,那是最货真价实的,举世公认的闪电战(Blitzkrieg)。

我们说古时候欧洲人打仗一直都很死板,士兵列队冲锋,列队射击,很有中国春秋时期那种君子之风,一直到拿破仑时代,才有了巨大的改变,开始追求灵活多变,不再像一个桩子一样射击。

前面讲一战的时候说过,俄罗斯对奥匈帝国的布鲁西洛夫攻势里面,使用了小分队冲锋,破坏敌人防御系统的战术,这其实可以说是闪电战的最早形式。德国人学会了之后,发展了这种战术,在这其中,做出最大贡献的,是一名叫做海因茨·古德里安(Heinz Guderian)的德国将领,在今天的历史教科书里,他被称为“世界装甲车之父”和“闪电战之父”。

简短地说,他的战术就是使用高机动力量迅速地,出其不意地找到对方的薄弱环节,突击进去,然后以高机动性保持冲锋,不让对手组成防御系统,从而击溃对方。为了这个目的,古德里安大力发展了以坦克为主的装甲部队,并且把他们和纯粹的步兵分离开来。配合这个装甲部队行动的,也必须是完全机械化的步兵队伍,甚至以前只用来送信的摩托化勤务兵,也改造成专门的战斗部队。同时,在所有机械化部队里,大量配发通讯装备,务必做到所有进攻队伍的士兵,都可以互相有效地沟通,这一点,在当时算是十分超前的眼光。

如果说闪电战的基础就是机械化,那么制空权就是它的一个前提,飞机这东西,既能及时有效地发现对方的薄弱环节,又能精准地轰炸对方指挥中心、通讯枢纽和交通枢纽,你若是变成了一个瞎子,聋子,那就只能任人宰割了。所以,当时的闪电战,实际上就是高科技战。

三、苏联的大清洗

这里不得不说一句的是,古德里安上述的军事改革,得到了希特勒的大力支持,而同一时间,另一位也在研究以机械化为基础新战术的苏联元帅,得到的结局却是天壤之别,他的名字叫米哈伊尔·图哈切夫斯基(Mikhail Tukhachevsky)

图哈切夫斯基年轻的时候,就是一个天才,他32岁担任苏联红军总参谋长,42岁,就以卓越的军事才华获得了元帅头衔,是当时苏联红军五大元帅里最年轻的。可惜的是,仅仅两年之后,1937年,他就以“莫须有”的间谍罪被自己人枪毙了。这个案子,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冤案,根本没有任何证据,但是在那一年,苏联境内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这样的事情,为啥?因为从1936年8月开始,到1938年3月,一年零七个月的时间里,正是苏联历史上最令人恐怖的大清洗时代(Great Purge)。

现代人说起苏联的大清洗,都会说它起源于1934年12月的一次偶发事件,那就是列宁格勒州的州委书记基洛夫,被一名失业青年枪杀在戒备森严的州政府办公大楼里。

这事儿现在有三种说法,一个是青年的自发行为,因为这个州的书记和他媳妇有婚外情;另一个说法是反动派敌对势力下的手,最后一个说法是斯大林清除异己。

客观地看,最后一个说法应该是概率最小的,原因不是说斯大林不清除异己,而是他没必要使用这么霸道甚至说低级的手段,况且基洛夫当时并不像后来苏联反对者宣传的那样,说他反对斯大林,恰恰相反,这位政治局排名第八的苏联领导那时候是斯大林的铁杆支持者,后者根本就没有任何理由去杀掉他。

但如果说这名青年杀手因为“夺妻之恨”而杀人,我们就必须要给一些问题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那就是为啥这家伙能带着枪进入大楼,还有就是当时的卫兵都哪儿去了?而且诡异的是,这名凶手两个月前也曾经试图带着枪接近基洛夫,被保安抓住之后,却很快就被释放了,甚至连枪都还给了他。对于一位试图行刺政治局排名第八之大领导的刺客,如此草率,那实在也是说不通。

这些谜团都让斯大林心里疑云翻滚,而凶手一口咬定就是和州委书记有仇,和别人无关,看起来确实是啥也不知道。斯大林就决定亲自审问基洛夫的卫队长,但更诡异的事情随后就发生了,这个保安大队长在被押送给斯大林审问的路上,居然出了车祸,直接死掉了。

以我个人的观点来看,也就是在这个时间点上,斯大林开始神经质了,他觉得周围有一张无形的网,捆住了他的手脚,随时可以送他上西天。而且更严重的是,斯大林心中无比固执地认为,他周围的人是有理由这么做的,啥理由呢?就是前面说过的那个“农业集体化”道路。

我们当时讲了,无论是托洛茨基,还是布哈林,全都反对这个农业集体化,虽然说这两人一个跑了,一个死了,但回想一下,党内支持他们的,那可不是小数目,就连小他23岁的媳妇娜杰日塔,在政治上也是反对老公斯大林的,甚至一些人认为,娜杰日塔后来的自杀,也是因为和斯大林在政治上分歧导致的,真正真心支持斯大林政策的,也许这个列宁格勒州委书记基洛夫算是一个,但现在却被干掉了。

除了党内的反对派,精神上已经高度紧张的斯大林理所当然地认为,英、美、法、德、意这些反共产主义的国家,更是开足了马力,全都想要他的命。

一个自以为是的人一旦走上了偏执的道路,那就完了。

于是,在处决了基洛夫案的凶手和一些涉案人员的一年半之后,准备好了的斯大林开始了血腥的肃反运动,也就是刚刚说的大清洗。

简短地说,这场持续到1938年春天的运动极其残酷,一开始可能还是有选择地清除那些反对斯大林的政治人物,后来就完全失控了,你平时脾气差点儿,人缘不好,也许就被扣上一项罪名,轻者判刑,重者杀头,一共给170万人判了刑,其中死刑的大概就有70多万,这个比例,说一句人头滚滚,鲜血滔滔,那决不过分。

这个肃反运动的主要执行者叫做叶若夫,当时是苏共监察委员会主席。当斯大林意识到大清洗洗过了头之后,他也和当年曹操一样,扭着头问叶若夫,可否借您项上人头一用?1938年末,叶若夫被逮捕,并很快以“德国间谍,托洛茨基阴谋集团成员,密谋谋杀斯大林”的罪名被处决,随后,大清洗就按下了停止键,渐渐结束了。

我们说这次大清洗最大的恶果就是,一大批政治和军事上元老骨干的脑袋掉在了地上,这其中就包括我们刚说的元帅图哈切夫斯基,这不仅仅导致了苏联在很多工业和军事建设上没有长进,比如说在机械化部队战术上的研究,就彻底停滞了,它还造成了另一个更严重的后果,啥后果呢?这个,我们下集再聊。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三丫家的丫

    大大大沙发

  • 三丫家的丫

    肃反运动的执行者叶若夫以德国间谍罪被杀,也是罪有应得70万人头滚落一地

    钟祥_yG 回复 @三丫家的丫: 他不值得一提,他只是个被利用的酷史

  • 丁泉菲

    欧洲史话什么时候出书?

  • 1389264gnpc

    古德里安、曼施坦因、隆美尔

  • 听友195378008

  • 董大ye

    来了

  • 钟祥_yG

    如果单纯把“大清洗”归结于他一个人的极端和头脑发热这个是太狭隘。大清洗核心目的就是“工业化"。作为一个政治家他早就嗅到大战的气息。整个卫国战争,虽然开始损失很大但仍有源源不断武器而且沒有出现第五纵队这个也是因为大清洗的作用。“伟人"的想法就是和我们普通人不一样,不会被仁与慈所左右,对于整个民族未来那样反而更误事。

  • yuannannan_7l

    来了

  • 丁泉菲

    欧洲史话什么时候出书?

  • hfbjgj

    拜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