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史话 150 美国终是寻独立,高卢整装下战场

欧洲史话 150 美国终是寻独立,高卢整装下战场

00:00
18:22

大家好,我是枫落白衣,上集说英王乔治三世在七年战争之后,想去北美洲征税,可是碰了一鼻子的灰,最后仅仅保留了茶叶税,想给自己留点脸面。但很可惜,这个face他也没要成,北美人民根本就不想给老乔留脸,马上就怼了回来,一致高呼,“无代表,不纳税”(No taxation without representation),要求取消这个“留面子”的茶叶税。


一、从《常识》到《独立宣言》


“无代表,不纳税”今天可谓是家喻户晓,实际上,这句话当时只能算是一个借口,因为当时在英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岛上,关于代表和纳税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十分具体的法律解释,那就是自大宪章以来的“不经过议会批准,国王没有权力收税”,而每一个议会里的议员老爷,都代表着大英帝国上的所有子民,这叫做“虚拟代表”(Virtual Representation)。这个解释是被当时大不列颠岛上的英国人认可、承认并且接受的,可是北美人民在一些理论家的影响下,直接把这句话翻译为“实质代表”权(Actual Representation),也就是如果英国议会里面要是没有我们殖民地的代表,或者有了代表,但代表们不同意向我们收税,我们就可以不交税,不过用脚趾头都能想到,在那时候,北美群众怎么可能选举出来在英国议会上同意向北美收税的代表?


1773年12月,北美大陆上最有名的造反派组织“自由之子”(Sons of Liberty)的上百名成员,化装成印第安人,把三艘英国东印度公司货船上的342箱茶叶,全都倾倒在大海里,这就是有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The Destruction of the Tea in Boston)。你乔老三要是真有本事,那就去找东海龙王要税钱吧。


此事一发生,包括乔治三世在内的几乎所有英国人都气得半死,在他们眼里,北美人这些举动,那就是东北话说的“踩鼻子上脸”,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英国议会马上就通过了一个《强制法案》(Coercive Acts),包括关闭波士顿港,改变马萨诸塞州上议院的选举形式,英国人在殖民地犯罪可以要求回英国受审等等。英国政府就是想通过这些法令警告一下殖民地的人,把事儿闹大,对你们没有任何好处。


可这恰恰是北美造反派组织希望的,他们做梦都想让整个北美大陆的群众起来闹事,最好是闹到英国人以后一想起来就头疼,一分钱税都不想从北美收了。所以很快地,英国的《强制法案》就被他们改了一个名字,然后在北美大陆上宣扬,新的名字叫《不可容忍法案》(Intolerable Acts)。逮着一个人就告诉他,乔老三那个议会针对你颁布了这些法律条文,只要是个爷们,就不能忍,你能忍不?大哥,你都这样说了,那我还咋能说“我忍”?我又不是忍者神龟。


既然两边都忍不了了,就没啥办法了,两口子到这个地步就要离婚,两地居民到此地步就是开干。


传统的说法是,1775年4月18日,双方在波士顿西边的莱克星顿发生枪战,打响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第一枪,史称莱克星顿的枪声(Battles of Lexington)。至于说这第一枪是美国人先打的,还是英国人先开的火,现在已经完全说不清楚了,干就完了。


客观地说,一开始的时候,无论是代表北美殖民地的大陆议会(Continental Congress),还是英国议会和乔治三世,都没想到后果那么严重。一边想的是,打几枪之后,国王收回成命,大家不交税了,继续过走私的小日子;另一边想的是,打几枪之后,让你们见识一下老子的厉害,就乖乖交税了,当然,该安抚还是要安抚,毕竟是一家人。


所以那时候,大多数人都想不到殖民地会从宗主国分出去,甚至有记载表明,北美大陆军总司令华盛顿将军(George Washington)在军队带着士兵喝酒的时候,还要先祝伟大的国王乔治三世身体健康,永远健康。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一个人写了一本小册子,此人的名字叫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小册子叫《常识》(Common Sense)。


潘恩37岁之前的经历,和这哥们37岁之后的成就,简直就是判若两人。他出生在英国的一个贫民家庭,13岁就辍学了,子承父业,当起了裁缝,但估计手艺不咋地,把小小的裁缝店给整破产了。随后他当过老师,小店员,开过杂货店,终于他证明了一件事,他潘恩就是宋丹丹嘴里说的那种“干啥赔啥”的人,这么多职业,全都干失败了,最后总算是在政府混了一个税务官的工作,可是又因为玩忽职守,被开除了,而且还是被开除两次。


就在他老婆伊丽莎白都嫌弃地离他而去之后,1774年9月,他遇到了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这位后来被尊称为美国国父的大造反派,当时是北美殖民地最大的报纸的发行人和编辑,富兰克林可谓是慧眼识英才,把当时一名不文的潘恩弄到了北美的费城(Philadelphia)。


当北美殖民地的人在1775年和英国人打起来之后,对政治极度敏感,或者说胸中一腔愤世嫉俗的托马斯·潘恩先生,很快就意识到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1776年1月10日,《常识》这本小册子出版,本来的名字叫“大实话”(Plain Truth),但潘恩的一个朋友,同样支持北美完全独立的本杰明·拉什(Benjamin Rush)建议使用“常识”作为书名。听人劝,吃饱饭,最后潘恩把这本书的名字定义为《常识》。


简短地说,这本书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甚至说它扭转了人类历史,都不为过。在3个月内,它就被印刷了10万册,最后更是交出了印刷50多万册的骄人战绩,你要知道,当时整个北美,也就200万人口。


说它改变历史,不是因为它印刷的多,而是它的内容被北美人最终接受了,啥内容呢?简单地说,就三点,而且是循序渐进的。第一,对乔治三世,以及英国政府和贵族们进行了酣畅淋漓的批判,说政府本来就是“不得已的恶”,人聚集成社会,没办法才需要一个政府,但你英国国王和议会比这种恶更加恶劣,长久以来,一直都在压榨我们;第二,这种压榨的根源就是万恶的、世袭的君主制度和贵族制度;第三,北美殖民地完全可以没有国王,没有贵族,所有人平等地享有自由和权利,国家政体采用共和制,大家什么事都自己做主,简单一句话,我们要独立。


上面的内容之所以能够被大众接受,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潘恩的笔法好,会忽悠,比如他说:“一个普通的城市劳动人,要比从古到今所有加冕的坏蛋更有价值。”啥叫加冕的坏蛋,那就是国王和皇帝啊。简单一句话,就弄出好几层意思来,既指出了乔治三世这种国王是一切不平等根源的坏蛋,又说了他们是不劳动的窝囊废,还捧了所有干脏活累活的劳苦大众;


另一个原因就是当时北美的思想恰恰处于一个相当混乱的境况,大家都对现状不满,但还不知道如何改变,很多人从来没接触过启蒙运动的任何思想,潘恩从欧洲启蒙运动借鉴来的一席话,等于是在地震的时候,给乱哄哄的人群指出了一个逃跑的方向,而且,看起来,还是很有希望的方向:俺的家族来到北美已经200年了,它就没国王,还不是一样过得很好?


渐渐地,“独立”两个字就成了北美的一股浪潮,。1776 年 7 月 4 日,北美第二届大陆会议上,十三个殖民州推出了后来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文献,没有之一,那就是《美利坚合众国十三个国家一致通过的宣言》(The unanimous Declaration of the thirteen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俗称独立宣言。


也是从这一天起,北美这群老爷们和英国人之间的战争,才能被称为独立战争,以前只是算是抗税的暴动,今天美国的国庆节在英文里是被称为独立日的(Independence Day),原因即在于此。


顺便说一句,美国国名,美利坚合众国(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是在独立宣言发表的两个月之后,于1776年9月9日由大陆会议正式确立的,按传统,我们从这时候起,正式称呼它为美国。


二、北美独立战争的转折


言归正传,远在伦敦的乔治三世听到《独立宣言》里面骂他的那些罪名,什么“掠夺北美海域,践踏沿岸,焚烧城镇,残民以逞”等等,差点把鼻子气歪了,俺啥时候掠夺你们了?法国佬打你们的时候,是俺们汉诺威王室派兵保护你们的好不好?《独立宣言》里还说乔治三世“抛弃此地之政务”,这话更是让这老小子火冒三丈,我在一分钱税都收不上来的情况下,还派总督管理民事,派军队维持秩序,而你们居然说我不管你们?岂有此理,简直就是岂有此理。


于是,英国决定全面镇压北美的这些造反派,而且是从乔治三世,到议会,最后到大不列颠岛上大多数老百姓的一致意见,说句不客气的话,百年战争去打法国,英国佬都没这么统一过。


战争一开始很顺利,英国人雇了很多黑森雇佣兵登陆北美,殖民地的农民伯伯刚刚学着如何打仗,那肯定不是这群身经百战的雇佣兵和训练有素的大英陆军对手,用全面溃败四个字来形容1776年下半年华盛顿领导的美国军队,那简直是贴切得不要不要的。


这消息传回了英国国内,伦敦市民敲锣打鼓上街游行,乔治三世也乐得屁颠屁颠的,觉得一年之内,殖民地的人就会跪下来求和。


就在这样的危急时刻,一直跟着大陆军的托马斯·潘恩发表了他的第二个手抄本小册子,名字叫《危机》(The American Crisis),指出“斗争越艰巨,胜利将越光荣”。他说上帝把一切尘世间的东西都标注了价格,越是珍贵的,价格越高,“自由”这个东西,那绝对是最贵的,所以,我们必须付出巨大的代价,才能得来,上帝也是公平的,只要你付出了,你就会得到。


我们说国父潘恩,那绝对是堪比赵本山的大忽悠,而另一个国父华盛顿,非常及时地利用了这个大忽悠。12月23日,潘恩才在华盛顿的军营里演说他的新文章《危机》,12月26日,趁着热乎劲儿,华盛顿带着被成功点燃热血的农民伯伯们,突然一个急刹车,不逃跑了,一个华丽的急转身,度过特拉华河,旋即打败了一支疏忽大意的黑森雇佣兵部队,俘虏了900多名士兵,加上大量的辎重。


这场被称为特伦顿战役(Battle of Trenton)的胜利在后人眼里,那是相当地了不起,因为没有这场战役,半年多来,一直被追着打的北美大陆军估计很快就会人心涣散,士兵们放下枪,重新拿起锄头为乔治三世种地是很有可能的。


但这场战役之后,至少整个北美,那是士气高涨,无数的农民伯伯放下锄头,拿起了枪,跟着华盛顿,准备和乔治三世死磕到底。多年以后,在约克镇投降的英军统帅康沃利斯非常诚恳地对华盛顿说:“阁下在特拉华河岸的事迹,将为你带来最光辉的名誉。”一句话,只有真正的当事人,才明白这场胜利对于欧洲历史,世界历史是多么地关键,渡过特拉华河,那就是美国版的四渡赤水,你反过来说也是一样的。


三、法国亲自下场


当然,和这场战争同样有意义的,是发生在1777年10月份的萨拉托加战役(Saratoga Campaign),在这场战争中,英军统帅伯戈因因为大意轻敌,和手下6000人的混装部队被北美军团包围,最后不得不投降了事。


之所以说它有意义,不仅仅因为它是开战以来美国获得的最大胜利,更重要的,是萨拉托加大捷让欧洲的一个已经看戏看了两三年的国家,决定亲自下场,掺和到这场战争里来,这个国家就是法国。


前面说过,对于法国老国王路易十五来说,1763年是一个转折点,七年战争在那一年结束,法国签署的《巴黎条约》让他面子和里子都受到了重大的损失,而且就在那一年冬天,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红颜知己加情妇蓬帕杜夫人去世,所有这一切,让路易十五备受打击,法国的国力也有所下降。


你要是说法国就此衰落了,其实也没有,至少,有两件事可以证明,这个国家还很强大,一件事是洛林公国和科西嘉岛相继被波旁王室收回,就算是吞并了;另一件事是由于路易十五对地方上贵族的打击,法国的经济情况相当乐观,国债从一亿里弗尔,直线下降到2000万里弗尔。


复仇心炽热,国力还不弱,这就让路易十五蠢蠢欲动,在国内进行了大量的军事改革,琢磨着啥时候找机会再和英国打一架,找回七年战争的场子。


但我们多次说过,人不能和命争,本来英国殖民地北美天下大乱,是法国的好机会,但就在美国独立战争打响的前一年,1774年5月10日,路易十五被上帝召回,病逝在凡尔赛宫。因为他儿子比他死的还早,法国新国王就是他的孙子,路易十六(Louis XVI)。


和路易十四“朕即国家”的豪迈,路易十五贪图享乐的奢华不同的是,路易十六可以说是善良敦厚,敏而好学的典范,个人精通拉丁语、英语、德语等多种外语,对自然科学相当的热爱,除了精心研究和制造各种门锁,给自己弄了一个“锁匠国王”的称号之外,还支持孟格菲兄弟(法语:Montgolfier)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热气球,自己又琢磨着改良了断头台。当然,他那时候绝对想不到,本来出于善心,想让死刑犯死得痛快点儿,减少一些痛苦的发明,最后居然用到了他自己的脖子上。中国有句成语叫做作法自毙,说商鞅改革改到最后,把自己给改死了,但商鞅要是知道路易十六的故事,他都得自叹不如,大哥,还是你有先见之明。


路易十六和他的祖祖辈辈一样,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他也坚持“君权神授”,但这哥们有一点和历代卡佩家族的老大都不一样,那就是他非常的不自信,也非常渴望被爱,经常说一句话:“必须始终征求公众意见,这永远不会错。”实际上,严格来说,就是自己作为君主,没有主见,优柔寡断,总想让别人替他拿主意。


这样的一位国王,一上台,就面临着北美殖民地造英国人的反,要是他爷爷路易十五活着,那绝对是啥也不说,第一时间抡着片刀冲上去了,但路易十六却拿不定主意,于是,外交大臣格雷维耶(Charles Gravier)就主导了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法国的对外策略。


格雷维耶也是一个谨慎的人,他的策略就是先看看。具体来说,就是表态支持,暗中还通过一些商人向美国秘密输送枪支弹药和物质,但绝对不能轻易下场,去直面英国人的枪炮。


为啥要这样?理由也很充分,当时全世界对于北美局势的看法非常统一,那就是英国和他北美的“女朋友”之间闹别扭了,两人到底是不是分手,谁也不知道,万一你冒冒失失地参合进去,人家小情侣之间突然和好了,反过来对着你一顿暴捶,那不仅是猪八戒照镜子,两面不是人,还可能被这一对狗男女给捶死,相当地不划算。就算退一步说,小情侣没和好,但北美太弱,造反这事儿被英国人一下子按死了,留下你独自面对英国强大的军力和怒火,那也是得不偿失。


法国人这么一看二看,就看到了1777年的萨拉托加战役,通过美国人这一战的胜利,法国人总算明白了两件事,第一,英国陆军在北美实力不强;第二,小情侣,至少是女方,已经下定了决心分手,而且是很有实力的分手。


在这样的情况下,法国人决定不看了,亲自下场,就在萨拉托加大捷的消息传到法国的第二天,美国常驻在法国的代表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就被路易十六召见,开始商量两国一起干死英国佬的伟大事业。


我们都知道,这次法美的联合,最终让美国独立成为了现实,可问题是,它给法国带去了什么?再具体一点,它给路易十六带去了什么?可以这样说,在签字结盟的那一刻,没有一个法国人、英国人、美国人,甚至说全世界的任何人会想到那个结局,什么结局呢?这个,我们下集再聊。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枫落白衣

    【小助手】 欢迎加入枫落白衣福利群: 为答谢老铁们对节目的支持喜爱,枫落白衣老师想给大家开系列福利小灶,首次主题是:中华帝国制度随便聊,预计一个半小时,约在草长莺飞暮春三月的某个周末,大家先加小助手微信:ximajun2018,备注“史话”入群,了解详情,到时可获赠部分讲课资料,并和枫落白衣及众多听友同群吹水。

  • MATIX

    刚出锅热乎的

  • yuannannan_7l

    沙发

  • 三丫家的丫

    大大大沙发

  • 疯神演戏

    前五

  • 董大ye

    来了

  • Lynda37

    前六

  • 金鍂鑫86

  • 听友195378008

  • 1x903360m7784

    皇帝们打完仗会变成一家人,那些死去的士兵图的啥呢?教训是永远别让儿孙去当兵/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