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忽起无明?如何破根本无明?怎样择善固执?恒顺什么标准?

为何忽起无明?如何破根本无明?怎样择善固执?恒顺什么标准?

00:00
20:48

二十七页,倒数第二行:

【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色杂妄想,想相为身。聚缘内揺,趣外奔逸。昏扰扰相,以为心性。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

从这个地方读起。在前面,世尊已经给我们指出迷悟的根源,向下的经文,要说的是迷悟的境界。这一段经文可以说是佛教的宇宙缘起观。

【晦昧为空】,意思是说圆明清净心,本妙之性,实在讲,说不上有迷悟啊。迷与悟,我们看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二法不是真实法。这个意思相当之深,诸位总要在这里面去体验。不但我们自己身心之相,十法界依正庄严之缘起,它怎么来的?也是属于最初不觉,忽起妄明啊。这个妄明究竟怎么起来的?本经到第四卷的时候有详细的讨论。我们现在用的经本是不分卷,楞严一共是有十卷,我们这个本子上不分卷。在一般的本子里面,我们现在讲的是第二卷,到第四卷的里头就有了。

那么虽然有详细的说明啊,不见得我们会懂。实在讲,经也讲得详细,注也注得详细。既然这么详细啊,我们为什么不懂呢?这个里面有原因的。原因是我们无始劫以来,就生活在相对的世界里面,相对的境界里面,没有办法突破相对。人家给我们说个有,马上就执著个有,心里就真有;说个空,心里就有了空了。这就叫毛病,这就叫执著在相对之中,而不能够明了有而非有,空而不空,不能懂这个道理。这就是我们啦,这个一切经,佛说得再详细,还是不懂,祖师注得很详细,我们也不懂,原因就在此地。实在说此地这个几句,文字虽然不多,可是说得很清楚。诸位真正要是悟入了,你对于中国文字,你就佩服到五体投地。这个文字,实在是太妙了,言简意赅啊,言语很简单,但是意思全都包括在其中了。

那么现在第一个因素,什么叫忽起无明?很难懂。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了,给诸位说,整个佛法就全盘都解决了,这是个根本问题。可是求不得,你要是去研究,哎,我为什么不懂?我要怎样才懂?那就糟了,越研究越糟糕。为什么呢?它超越了思维,超越言语,所谓的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换句话说,超越我们的思维,我们用思维来想这个道理,决定想不通。这个在此地也不必深说了,我们道场,反正说这些理论呢,也常常挂在口头上,希望诸位能留意。

而楞严里面佛只用四个字说明无明的根源,我们也常读、也常听,但是意思体会不到。这四个字是什么字呢?「知见立知,是无明本」。《起信论》里面说,「一念不觉而有无明」。什么叫一念不觉呢?楞严里面讲知见立知。诸位要记住,知见没有过失,知见是本明,眼看得清楚,耳听得清楚,是本明。坏就坏在立知,这就是最初不觉,这就是根本无明。我自己感觉得我也说得很清楚、很明白了,诸位如果要会了,知见里面不立知,你的无明就破掉了。

根本无明破了,诸位想想,你还会有尘沙烦恼,你还会有见思无明吗?都没有啦。这是根!这些话,凡是了义经里面,诸佛菩萨总是苦心婆心地教导我们、指点我们,我们自己要能领悟啊。理悟得之后,进一步就是转境界。转境界,给诸位说是修行。境界怎么转法儿呢?一定要学随缘,要修随喜功德,这是真修行,这叫修普贤行,就是转境界。

普贤菩萨,给诸位说,无论跟什么样人处在一起,他没有成见。你说东,好,就东;你说西,好,就西。他没有成见,「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啦。我们在一切境界里面怎么样呢?就是有成见。有成见就叫立知;没有成见,一切明了叫知见。他用知见,他不立知,人家的本事就在此地呀。什么时候,我们在境界里头没有成见了,给诸位说,没有成见了,就没有真妄了,就没有迷悟了,这才叫真正的大彻大悟啊。相对的迷悟还是迷啊。“我悟了,你迷啊”。说我悟啦,说老实话,我还是迷。

为什么呢?相对。真正悟是离开相对,迷悟都没有了,这才是真正的悟。是非都没有了,才叫真正的是,这个叫究竟了义的佛法啊。但是,没有离开相对,那就是讲相对里面的善恶是非。讲相对的善恶是非,这就叫恒顺众生。你说善,好,就善;你说恶,好,就恶。恒顺众生。要晓得清净心中本来无一物啊,哪有这些东西呢?!可见得这个立知,是麻烦事情。这个立知是相当的微细,说到我们最初、最浅近的,就是成见。

世间圣贤也教给我们,择善固执。我问一问,择善固执是不是成见呢?不一定啊。诸佛菩萨,他何尝不是择善固执呢?!他那个善叫什么善呢?善恶两边都没有叫善,人家择的是这个善,择善的标准不一样啊。我们凡夫择的善是善恶之善,不相同的。同样这一句话,所以「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都得受用。菩萨的善是中道啊;小乘的善是涅槃啊;人天的善是五戒十善、四无量心啊。你看,各人标准不相同,但是什么呢,都是择善固执。

可见得在菩萨啦,那个固执就是不固执啊,不固执就是真固执啊,他是对的。二乘人的固执,人天的固执,在菩萨眼睛里面看是错误的。虽然错误,在他那个境界里面不坏,不是坏事情,有意义,他程度不到啊。可是你要想升一级,要升到菩萨那里去,菩萨就告诉你,你这个固执要放下,你不放下,升不了这一层呢。那么我这里话也只能说到此地,这个里面的甚深义理,总希望诸位去细心去体会。

在日常生活当中呢,我们尽量少固执,这就真修行。能够顺从大家的意见,对你自己决定有利益,这就是向明心见性的方向去走。成见太深,固执己见,要记住,总是迷惑颠倒。这个恒顺众生,只要大方向没错,与众生没有重大的害处,都可以随顺。要有重大的害处了,那得是当仁不让,要把它指出来。无关紧要,鸡毛蒜皮,那又何必计较呢?!关系到大众的利益,关系到自己法身慧命,这个要是有损害的话,我们不能够随顺。小事都可以随顺。

我举一个例子说,佛法的教学,最重要的就是在讲堂上课啊,这是顶重要的呀。至于那个讲堂怎么建筑法儿,用什么材料,建在什么地方,里面怎么布置,都是鸡毛蒜皮。为什么呢?只要不耽误上课就行了嘛,只要我们课程不至于中断,没有这个缺课的情形就行了,其余都是小事啊。我举这一个例子。那么日常生活当中,吃得饱穿得暖,这就很够了。除了温饱之外,其余的都不必要争执啊,不必要计较啊。生活上没有计较的,你只要一不计较,不固执己见,你就得自在。不能得到大解脱,你也能小解脱,身心自在啊。

那么这个无明起来了就是不自在了。无明就是有成见,由极小的、极细微的成见,逐渐逐渐到粗重的烦恼。这样一来,把我们本来没有迷悟,真心没迷悟,因为迷了,才说悟。将来到《六祖坛经》,六祖教授学生们,说法,有一个技巧,有一个原则。那么这个原则技巧啊,也并不是六祖大师他发明的,也不是他创造的,而是诸佛如来就是这么教诫众生。怎么说法呢?一律说相反的,你众生说是,你来问佛,佛就说不是。你众生说不是,佛就说是。到底是是,是不是呢?是、不是都错了;是、不是两边都离开就对了。

为什么呢?是是成见呢。佛说个不是,并不是否定你那个是啊,是叫你离开成见。佛说的法是破你的执著啊,你有意见就是有执著啊。执著破尽了,你就见性成佛啦。所以佛虽然句句话都是跟众生说相反的,佛是从来没有反对任何人的意见。不反对又说相反的话,你要懂得他用意之所在,他是破我们的执著。你了解这个道理,以后你看佛经,就会有味道了,才能看出真正的意思。

所以真如本性当中,确确实实没有迷悟啊。这无明一起来了,无明就是迷呀,就是知见立知啊,迷了。把圆心妙性、第一义空啊,晦昧而成为无知觉的顽空,所以叫作无明。无明它这个体性,是黑暗的,是无知的,所以叫晦昧;外面现出的是空相,所以叫作空。晦昧为空啊。这一句就是说明之所以迷失本性,本有的智慧光明,而变成了无明了。

本明是什么呢?给诸位说啊,一切法,世出世间一切法,过去、现在、未来一切法,没有一法是不知道的,没有一法是不明了的。我们要听了这个话不能相信,为什么呢?这大概是神话啊,哪里会有这个事情呢?信外道的,全知全能只有上帝才有啊,我们哪能有啊?全知全能就是上帝,我再给诸位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上帝。为什么呢?事实上啊,我们确实是全知全能。很可惜的,我们的全知全能啊,现在失掉了,现在就叫作无明了。

为什么会失掉呢?就是你在一切法里头有成见了,有你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想法,就把本来的智慧失掉了。智慧是本来具足的,不是外来的呀。佛法里面修行,修什么东西呢?我们本有智慧不能现前,当然有障碍,所谓修行,去此障碍而已。障碍去了之后,本有的智慧德能又恢复了,所以楞严经上说,圆满菩提,归无所得啊。圆满菩提就是成佛了,成了佛之后,什么也没得到。为什么什么也没得到?你所得到的通通是你的本能,都是你真如本性上本来具足的。

可是怎么样呢?不成佛,本来有的不晓得到哪里去了,自己享受不到。佛在法华经里面,在这个楞严经里面,哎,华严经里说的是妄想、执著,说这两桩事情啊,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啊,只因为一个是妄想,一个是执著,而不能证得。那我们修行人去什么、修什么呢?断妄想,断执著。只要你把妄想执著断掉了,你本有的智慧德能,就又现前了,又恢复了。

那么换句话说,诸佛如来是一个没有执著、没有妄想的众生,而我们现前一切众生呢,是有妄想、有执著的如来呀,就这么回事情而已呀。你要能够信得过,决定没有怀疑,相信自己确确实实是带着执著、妄想的佛,给诸位说,你是圆教种性,你现在的地位啊,就在初信菩萨里边,十信里面的初信。如果你要是不敢当,很客气,“唉呀,佛,我怎么敢当啊,我业障深重啊!”那你离圆教的距离那就相当之远呢,这一生要成就不容易。

圆教是从信入手,「信为道元功德母」啊。信什么呢?相信自己是佛,相信自己的智慧德能跟如来一样大,相信自己是全知全能。对于自己一点疑惑都没有!你有这样的信心,就可以修圆顿的佛法,可以学圆教,可以学顿超。没有这个信心,这就是渐修,按步就班,慢慢的来,所谓是三大阿僧祗劫。诸位要有这样的信心呢,不必三大阿僧祗劫了,在一生当中决定就成就,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这个信心太难得了,不学佛的人没有啊。学佛,老修行的人,你问问他,有几个人敢当?!都是太谦虚,太客气啦,都不敢当啊,辜负了诸佛菩萨、历代祖师啊。

那么本性变成无明之后,要记住,原因就是一个妄想、执著,华严经里面讲的。此地所讲的更简单,知见立知,就是立知,这个立知就是妄想、执着。这个东西,将本性、本明变成无明了,将真空变成了顽空了,经里面说啊,「迷妄有虚空」啊。这是三细相里面第一个相,叫无明业相。什么叫作业?业是造作。我们习惯上把事业两个字连起来讲,分开来呢,正在造作的时候叫事,造作完了有一个结果叫业。可见这个业相,就是造作之相啊,那么根本无明就是一个造作之相。由此可知,迷了才有造作啊,悟了就没有造作了。造作就有事业呀,不造作就没事啦。你们诸位想想,是有事好,还是没事好呢?

也许诸位说,如果一个人一生都没有事,这闲得也很无聊啊。尤其是年岁大的人,一定要有点事情做,没有事情做就无聊了。有没有道理呀?有道理。再问问是到底有个什么道理?他的妄想、分别、执著要不断,没有正经事给他做啊,他就要想坏主意啦,他的妄想就更多啦,所以一定要有事情给他做。天天在那里忙,他就不打妄想了,他这个生活日子过得很快乐。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