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第一章/第二节组合实证

03第一章/第二节组合实证

00:00
25:36
第一章/ 第二节 组合实证
(P13~21)

思维本体学的实证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它由不同阶段、不同要素构成,整个实证过程就像组装机器那样是一个把不同实证要素进行有机组合的过程,因此我们也可以把实证称作组合实证、组装实证。 为了让实证能够顺利、快速地完成,我们必须了解实证过程是由哪些要素(零件)构成的? 实证中应该怎样组合这些要素进行综合实证?

一、实证要素(零件)
1. 环境
我们生活在各种环境里,环境是和大家共性思维状态相应的,具有相对客观性,因此我们的实证必然会受环境影响。环境对实证的影响分为有利和不利两种情况,这种划分是针对初学者而言的,对于有一定基础的人来说则不存在有利与不利之别,这是因为根据“心物一体”的基本原理,我们当前所处的这种环境是和相续性思维对应的,初学者无法斩断相续性思维,因此必然受相续性思维和当前这种物质环境的影响;而有一定实证基础的人则因为已经能够斩断相续性思维,因此可以自由脱离当前这个物质世界,不再受当前这种物质环境的影响。
环境对实证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识:
(1)清静的环境:对于初学者来说,我们最好选择比较清静的环境进行实证,这是因为我们的实证必须经历“静”这个阶段,而“静”是容易被外来因素打破的;同时初学者往往散乱心比较严重,嘈杂的环境容易加重散乱心,这是不利于实证的。当然,对于能够回归“思维根本状态”或能够证入“思维衍生状态高级状态”的人来说,对环境方面就没有这些要求了,因为当我们证入这些较为高级的思维状态后,就不再受当前这种环境的影响了,同时由于思维具有习惯性,即使我们生活在当前这种环境里, 也仍然能够保持高级状态的习惯,仍然能够不受当前环境的影响。
(2)位置较高的地方:通过《思维本体学基础理论》(《思维现象基础研究》)的学习我们知道:物质是执着心的表现形式,虚空是柔软心的表现形式,因此“物质与虚空的比例”也是“执着心与柔软心的比例”, 那些“虚空所占比例较大的环境”是有利于培养柔软心的, 我们要选择在这些环境里进行实证。在山顶等位置较高的地方,虚空所占比例较大,我们能够经常见到虚空,从而经常融人深邃的虚空心境,这是有利于培养柔软心的,是有利于实证的。反之,如果我们经常处于封闭的室内,那么由于我们只能接触到各种物质,而物质是执着心的表现形式,这样就相当于变相培养执着心,因此必然容易散乱或昏沉。当然,如果我们已经能够证入高级状态,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当我们处于高级状态的时候,即使在室内,我们也同样能够融入深邃的虚空心境,从而降低执着心,突破物质限制。
(3)身体感觉:物质是执着心的表现形式,不同物质和不同强度的执着心对应。身体也是这样,有的人的身体主要和执着心相应,有的人的身体主要和柔软心相应。和柔软心相应就能体验到微观物质、高级物质,因为微观物质、高级物质是和柔软心对应的。这样的身体往往比较敏感,能够敏锐地体验到微观物质活动情况。对于已经能够在实证中获得突破,已经能够使用身体微观物质状态的人来说,他们往往能够同样敏锐地发现微观物质,能够体验到不同物质对身体的不同影响,这样我们就能根据“身体感觉”选择有利于实证的实证地点,在这样的地方进行实证是比较容易突破的。
低级物质相对于高级物质来说是不自由的,这种不自由也表现在物质的区域性限制方面。通过《思维本体学基础理论》(《思维现象基础研究》)的学习我们知道,任何物质都有高低不同的很多状态、很多层次。身体也是这样,身体也有很多物质状态,比如具有宏观物质状态和微观物质状态。
我们对不同物质状态的体验和使用是通过“心物一体”这个基本原理实现的,在当前这种低级思维状态,我们只能使用身体的宏观物质状态,这是一种低级物质状态,因此具有区域限制,比如:上肢与下肢的分别等。由于我们目前只能使用现在这种相续性思维状态,这样我们就只能使用宏观物质状态,那么由于微观物质状态是没有区域性限制的,没有远与近、内与外、大与小、高与低等区别,因此环境也就不是问题了。
2. 姿势
由于我们的实证必须在潜意识主导下进行,因此姿势方面要以“舒适、自然”为根本要求,因为只有在“舒适、自然”的情况下,潜意识才以真正发挥作用。
另一方面,我们当前只能使用身体的宏观物质状态,这种状态是和散乱心对应的,是和较强的执着心对应的,因此只要我们还在体验和使用身体的宏观物质状态,那么无论姿势多么标准,我们其实都是在培养和使用执着心,所以在姿势方面一定要坚持“舒适、自然”的原则,不能刻意追求身体宏观物质状态方面的表现,不能停留在身体宏观物质状态方面。
初学者往往特别看重姿势,他们总希望自己能够保持一个标准姿势。其实由于心物是一体的,因此只有当我们的思维进入高级状态后,身体才呈现为与之相应的标准姿势。如果思维没有达到一定高度,那么我们所造作出来的任何姿势都是不标准的。
由此可见,对于实证来说,姿势方面并没有严格要求,行住坐卧皆可,关键是要做到心相应,要有利于潜意识发挥作用。
但由于观呼吸能够诱发身体气机反应,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保持身体正直,否则将会造成气机不通畅,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在观呼吸中我们一定要保持上身正直,中轴线正直。另一方面,由于初学者往往容易紧张,而躺着是最容易放松的,是最有利于潜意识发挥作用的。呼吸是和潜意识相应的,观呼吸的目的是为了让潜意识连续发展,而在放松的情况下潜意识往往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因此躺着实证是有利于观呼吸的。
根据“心物一体”的基本原理,不同姿势是和不同思维状态对应的,反过来,如果我们能够保持与高级思维状态相应的姿势,那是有利于证入高级思维状态的,因此在实证中,我们要随顺潜意识的暗示自动调整姿势,逐渐形成并自然保持与高级状态相应的姿势。
总之,在姿势方面,我们刚开始不要妄想能够保持一个标准姿势,不要刻意追求标准姿势,而要保持一个能够让潜意识发挥作用的自然姿势、自由姿势,然后随着潜意识的发展,在潜意识暗示下自动调整姿势,逐渐形成并自然保持一个较为标准的姿势,从而证入更为高级的状态。
3. 目光
眼睛是一种感觉器官,我们通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这就是说眼睛在日常生活中最能反映我们的思维活动情况。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主要以“选择性注意”为主要思维功能开展活动,由此可见眼睛主要是和“选择性注意”相关联的。
反过来,如果我们不使用眼睛功能,那么我们就能最大限度地抑制“选择性思维”的选择活动,这是非常有利于实证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对眼睛的使用而改变对“选择性思维”的使用。
目光方面包括“眼睛的开合程度”和“内视方向”两个方面。
A眼睛开合程度:眼睛是一个光学仪器,能够采集光线,而“光”能够破除昏沉,因此眼睛的开合取决于昏沉与散乱的具体情况。如果我们比较昏沉,那就把眼睛微微睁开一条缝,让光线破除昏沉;如果我们比较散乱,那就完全闭上眼睛,这样有利于入静,能够有效排除散乱。
B目光内视方向
在生活中,对于眼睛的使用我们有很丰富的经验,比如:入睡时我们总是目光内视向下,而在专注思考问题时,我们总是目光向上凝视的,很显然,目光内视向下是有利于入静的,而目光向上凝视则是有利于形成专注的。这是因为心物是一体的,不同思维状态和不同物质状态是一一对应的。专注能够破除昏沉,因此目光向上有利于破除昏沉。这就要求在实证中,我们要根据昏沉和散乱的具体情况而灵活调整目视方向,在散乱较严重的时候,我们要目视向下;在昏沉较严重的时候,我们要目视向上或平视。
4. 实证目的
我们的思维具有很多状态,不同思维状态对应各不相同的物质状态,我们必须首先确定所要证入、所要到达的思维状态或物质状态,也就是要首先确定“目标状态”,然后才能根据“目标状态”的不同要求而进一步确定具体的实证措施。在现在这种低级思维状态,我们实证的目的是回归“思维根本状态”或证入“思维衍生状态的高级状态”。目标明确后,我们就可以采取与之配套的实证方法了。
5. 思维功能
我们当前这种思维状态有“选择性注意”和“普遍性留意”两种思维功能,我们的实证必须基于这两种思维功能,为此我们必须了解这两种思维功能,并在实证中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可操作性比较强的思维功能进行实证。
另一方面,这两种思维功能是由高级思维状态的同一种思维功能(普遍性专注)演变而来的,因此无论我们使用哪种思维功能进行实证,最终的结果都是把这两种思维功能融合为同一种思维功能,也就是融合为“普遍性专注”、“潜意识专注”。由此可见,无论选用其中任何一种思维功能进行实证,我们都要专心致志地使用这种思维功能,也就是要唯一专注地使用这种思维功能进行实证,而不要顾及另一种思维功能,不用担心它们能否融合到一起。
心理学把当前思维现象分为有意识和潜意识,我们在平时生活中主要使用“有意识”思维进行活动,而实证必须在潜意识主导下进行并最终形成“潜意识专注”,因此我们要掌握“有意识”向“潜意识”的转化规律。为此我们必须了解“有意识”转化为“潜意识”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基本原理:高级思维状态是“潜意识专注”状态,是一种“普遍性专注”状态。在“选择性思维”的作用下,这种状态逐渐演变为我们当前这种低级思维状态。“选择性思维”和高级思维状态的“专注”能力结合,从而形成“有意识”思维,也就是“选择性注意”。这种思维具有“选择”功能和一定程度的“专注力”。反过来,如果我们能够排除“选择性思维”,能够提高专注力,那就能重新形成“潜意识专注”,重新形成“普遍性留意”。
操作方法:
由于“选择性注意”这种有意识思维功能是由“选择”和“专注”这两种功能构成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排除“选择性思维”和“提高专注力”这两种方法完成“有意识”向“潜意识”的转化,最终形成“潜意识专注”。我们平时之所以专注力不很强,主要是由“选择性思维”的高频选择活动导致的。由此可见,排除“选择性思维”是实现“有意识”向“潜意识”转化的关键因素,是形成“潜意识专注”的前提。
在实证中,我们通过对“选择性思维”进行“潜意识化改造”和“专注化改造”排除“选择性思维”,完成“有意识”向“潜意识”的转化。其中“潜意识化改造”主要是指通过“提高柔软心”而排除“选择性思维”,这是因为“选择性思维”是建立在“刚强心”基础上,只要我们能够排除“刚强心”,“选择性思维”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而“专注化改造”则是利用“选择性思维”,这是因为“选择性思维”的存在意义在于寻找能够引起专注的观察对象,从而培养起高度专注的专注力,这样就能回归更为高级的思维状态。很显然,“选择性思维”的选择活动从根本上说是我们在潜意识中希望回归高级思维状态的一种本能行为,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种行为,给“选择性思维”配置足以使其形成专注的观察对象,这样就能形成“选择性专注”,并进一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形成“潜意识专注”。
为了更简单、理轻松、更快捷、更稳定地完成“有意识”向潜意识的转化,我们要注意借助各种生理现象实现这种转化,比如:我们可以借助观呼吸、打瞌睡等。
6. 实证单项
思维本体学有很多实证方法,这些方法各有不同特点、不同功能,各自针对不同问题。我们要把这些实证方法当做单项训练进行反复操作,要准确、熟练地掌握每一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操作规范等,然后在实证中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具有针对性的实证方法,并通过实证把这些单项整合成一个有机整体,这样就能自然而然地顺利获得成功。
对任何“单项训练”我们都要做到“准确掌握原理、熟练进行操作”。我们只有准确掌握这些单项训练的基本原理,潜意识才以获得正确暗示,并正确进行运作;而只有对实证方法操作非常熟练,才能形成习惯,形成潜意识,并在潜意识主导下自然实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能不使用有意识思维进行实证,而仅仅依靠潜意识自动实证,这就像织毛衣那样,我们完全能够在潜意识主导下织毛衣,而不需要使用有意识思维。总之,我们所使用的任何方法都必须转化为潜意识,然后在潜意识主导下进行运作才能获得成功。
7. 实证路线、实证流程
低级状态由高级状态衍生演变而来,因此高级思维状态的特征贯穿各个低级思维状态,这些贯穿各个思维状态的特征就是我们进出不同思维状态的依据,是我们的实证路线。路线不同,决定了实证流程的不同。
由于实证目的不同,所选择的实证路线不同,因此实证具有不同流程,举例来说:如果我们希望通过实证住于“思维本体”,那么我们将使用和经历住于“思维本体”的实证流程;如果我们希望通过实证证入“思维衍生状态的高级状态”,那么我们就使用和经历与之相应的实证流程。
8. 操作者
我们每个人的性格、体质、工作、生活习惯等都不相同,因此实证的方法、流程等也有所不同,我们要对自己进行深入、全面地客观分析,这样才能根据个体情况灵活机动地选择实证方法。
在过渡状态之前,以上各种个体性差异将严重影响实证,并导致每个人的具体实证情况往往有所不同,但在过渡状态之后,在身体觉受完全消失之后,我们所有人在实证方面就没有这么多区别了,每个人的实证情况将大致一样。
9. 必要的实证技巧
为了提高实证效率,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必要的实证技术,从而增强实证兴趣,提高实证效率,使实证能够轻松、快速地获得突破,比如:我们往往使用“难易结合”这种实证技术,降低实证难度,提高实证效率。在实证中,有的实证目标、观察对象难以操作,这时候我们就把容易操作的实证方法、观察对象与之结合进行实证,比如:我们把呼吸和虚空结合,把气机和虚空结合,这样就能借助呼吸、气机等容易操作的观察对象逐渐融入“虚空”这种难以操作的观察对象,从而证入深邃的虚空心境,证入这种高级状态。
必要的实证技巧在实证中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重视对实证技巧的研究,要深入了解各种实证技术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其操作方法,并在综合实证中科学使用这些实证技术,提高实证效率,尽快获得突破。

二、综合实证(组装)

综合实证就是把这些实证要素,把这些“零件”进行综合、组装,使之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形成一个完整而严密的实证流程,从而快速、高效地完成实证。怎样对这些实证要素进行综合呢?
首先我们要分析实证环境,分析实证时的身心现状,然后现确定实证目的,选择使用哪种思维功能进行实证。实证目的和所选择的思维功能,这两项决定了实证流程。
我们要熟悉各种实证流程,这样就能在实证中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操作,并有效防止在实证中出现盲目、慌乱等现象。
1. 实证本质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同实证阶段将出现不同问题,我们要本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机动灵活地处理所遇到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及时发现问题、正确认识问题、准确解决问题,由此可见,综合实证是多种方法综合使用,这样既能科学解决问题,又能防止产生审美疲劳。
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需要使用“线索”贯穿整篇文章,使之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实证也是这样,我们也需要一条线索把实证中的各种要素贯穿起来,使之形成一个综合的有机整体。在这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是一条行之有效的线索,它不仅能够把各种实证要素有机综合起来,而且能够像灯塔那样准确无误地指引实证方向。无论在实证的任何阶段,无论遇到任何问题,只要我们能够牢牢抓住这条线索,就一定能够顺利获得成功。
2. 柔软心是与“思维根本状态”相应的,是“思维根本状态”表现出来的一个本质特征,它能引导我们证入高级状态,我们在实证中所使用的各种方法从根本上说都是为了诱导柔软心,而整个实证过程其实也是诱导柔软心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证中一定要把实证的侧重点和落脚点放在柔软心的诱导方面。由于实证是在潜意识引导下完成的,因此只要我们能够这样认识实证,潜意识就会按照这种暗示自动运作,从而使柔软心能够更快地被诱导出来,并稳定、连续地发挥作用,这样实证就能快速突破。
总之,思维本体学的实证过程是一个各种实证要素高度综合的有机整体,我们必须首先准确、熟练地掌握各个“实证单项”,然后在实证中选用合适的“线索”把这些实证要素(实证单项)组合起来,使之能够有效地诱导和深化柔软心,降低和限制刚强心的活动,这样就能准确到达目的地,顺利获得成功。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主播说的真好呀,可以互关一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