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第一章实证的科学精神/第一节科学认识实证

02第一章实证的科学精神/第一节科学认识实证

00:00
42:50
第一章实证的科学精神
(P1~13)

由于思维本体学的专业性特别强,由于我们绝大多数人从来没有进入过更为高级的思维状态和更为高级的物质状态,因此我们往往把实证看得非常神秘,使自己陷入神秘主义泥潭,无法科学看待实证,把自己变成了实证的奴隶,丧失了实证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复杂的实证面前显得异常被动,无法机动灵活地科学解决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这就必然导致我们在实证中感到非常痛苦、非常艰难,最终不得不以失败而告终。为此,我们一定要用科学精神认识实证,从而能够科学实证,科学解决各种问题。

第一节 科学认识实证

思维本体学主要来源于以佛学为核心的东方哲学实证体系。佛学等的实证体系在其形成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很多无法回避的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为经验主义,我们必须全面认识并深入了解经验主义的产生原因、具体表现及其严重危害,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用科学精神对待实证,从而在实证方面快速突破。

一、经验主义的形成原因

经验主义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由各种因素造成的。我们必须深入认识其形成原因,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验主义。
1.“自然实证”模式的接力式发展过程
思维本体学的实证有“自然实证”和“人为实证”两种模式,“人为实证”模式建立在“自然实证”模式的基础上,是对“自然实证”模式的总结和提高。
所谓“自然实证”指的是不需要专门学习实证理论,不需要专门进行实证而是完全在“本能”引导下,自发地、自然地进行实证。
思维本体学的实证之所以有“自然实证”模式,是因为我们现在这种思维状态是由“思维根本状态”和“思维衍生状态的高级状态”衍生演变而来的,因此带有“思维根本状态”和“思维衍生状态高级状态”的所有特征。同时,由于我们平时经常使用这些特征,无时无刻不生活在这些特征里,因而对这些特征非常熟悉,具有非常丰富的体验。正因为这些特征我们非常熟悉,能够熟练使用,因此对这些特征的使用能够形成潜意识,也就是在潜意识中自然而然地使用,从而形成各种自发行为。这些特征、这些自发行为能够经常性地、自然地流露出来,无时无刻不在发挥作用。
但在“选择性思维”的作用下,这些特征虽然能够经常性地、自然地流露出来,但却无法同时稳定地表现出来,而是有选择性地表现出来,这就导致我们只能处于现在这种散乱状态。不过在特殊情况下,这些特征是能够同时最大限度地、稳定持久地表现出来,此时我们往往能够自然地、本能地抓住这种机会,重新回归更为高级的思维状态。
为什么我们能够本能地抓住这些机会呢?这同样是因为我们当前这种思维状态的各种特征是从“思维根本状态”和“思维衍生状态的高级状态”衍生演变而来的,因此我们有许多回归“思维根本状态”和“思维衍生状态高级状态”的本能、自发行为,比如:向光性、好奇心、追求快乐、探索真相、寻求能够引起我们关注的事物等。这些自发行为都是回归“思维根本状态”和“思维衍生状态高级状态”的潜意识行为,能够引导我们回归“思维根本状态”和“思维衍生状态的高级状态”。
由此可见,由于我们每天都在使用高级思维状态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每天都在潜意识作用下本能地捕捉这些特征,并在潜意识中希望通过这些特征回归更为高级的思维状态和物质状态,因此事实上我们每天都在自然而然、不知不觉地自发实证。正是因为我们经常在实证,因此当特殊情况出现时,我们立刻能够本能地抓住这种机会,取得实证成功,比如:我们在放松休息这种特殊情况下,“选择性思维”的活动频率降到最低,这时候高级状态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能够最大限度地、稳定持久地显现出来。此时在“追求快乐”这个本能的作用下,我们往往能够自发、自动地立刻抓住这种特殊情况而证入更为高级的状态,从而实现自发实证、自动突破。
这种实证模式完全是自发的、自然的、自动的,是不需要专门学习的。由于这种实证完全是自发的,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因此这种实证是一种经验,我们无法从理论高度认识实证、掌握实证,其实证过程充满了盲目性。
这种实证导致的结果是后人只能通过学习前人的经验进行实证,而无法根据实证理论自主实证、科学实证,这样必然导致实证发展史是一种接力式的发展过程。这样的发展模式容易形成经验主义,无法系统化,无法引导我们全面深入地掌握实证体系。
2. 科技不够发达、文化水平相对较低
在古代,生产力比较落后,科技不够发达,人们无法受到良好教育,从而导致接受能力比较差,综合分析能力比较差,无法透过现象看本质,无法认识各种实证经验的基本原理,无法从整体上把握理论体系,只能就事论事,以一法而立身,不知变通,无法变通,最终不得不落入经验主义的窠臼。
3. 语言和交通方面的障碍
由于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交通不便,地区差异比较大,区域封闭比较严重,这样必然导致我们无法顺利开展实证方面的交流学习,也就是说在学术交流方面无法正常进行,这就为经验主义的盛行提供了肥沃土壤。
4. 教师方面的原因
教师没有受过系统培训,更何况往往缺少实证,这样就无法培养起合格的教师队伍,从而导致师资力量薄弱,在教学方面只能以“以师带徒,师徒相传”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更多侧重于讲解自己的经验,这样必然使学员落入经验主义中,使经验主义越来越严重,尤其严重的是这种教学模式极易形成门派主义,严重障碍学术交流活动,严重障碍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严重障碍思维本体学的普及。

二、经验主义的表现及其危害

1. 门派的建立和门派观念
通过《思维本体学基础理论》(《思维现象基础研究》)的学习,我们知道有很多思维特征是贯穿各个思维状态的,这些思维特征是我们实证的依据和路径。然而有的人在实证中并不是首先全面深入地学习理论,然后再进行实证,而是很被动地仅仅依靠某种方法、某种经验照猫画虎地进行实证。这样他们就把实证局限于一种方法,无法从整体上、宏观上驾驭实证,无法科学认识和灵活使用各种方法综合实证。
实证的本质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就决定了实证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过程,决定了我们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必须及时发现和正确分析所出现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机动灵活地使用具有针对性的方法准确无误地解决这些问题。
然而如果我们不了解实证理论,就无法正确分析实证中出现的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各种问题,就无法掌握各种实证方法的基本原理、操作要点,更无法把各种实证方法融会贯通,这样必然导致我们在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问题面前异常被动,无法机动灵活地使用具有针对性的实证方法进行实证。
如果处理问题的方法不灵活,我们就无法具有针对性地、高效准确地解决实证问题,相反在复杂的问题面前只能被动地使用一种方法进行应付。这种“执一法而应万病”的错误现象,必然导致实证效率非常低下。这样的实证是很盲目的,虽然偶尔也能成功,但这种成功不具有可重复性,很容易出现进进退退、反反复复的不稳定现象。
正是由于这样的实证效率低下,不容易成功,缺少可重复性,容易进进退退,因此他们反过来更加盲目地推崇自己的方法,甚至把自己的实证方法神秘化,不敢越雷池一步,从而形成各种门派。要知道科学是没有秘密可言的,科学是没有门派的,这种神秘主义和门派观念严重阻碍了学术交流,严重障碍了思维本体学的发展。
2. 权威崇拜
由于实证效率和成功率很低,容易动摇人们对实证的信心,从而导致实证兴趣无法始终保持饱满状态,使实证更加难以突破,这是因为“兴趣”有利于潜意识发挥作用,实证兴趣降低必然会障碍潜意识在实证中发挥主导作用。
为了排除人们的疑虑,强化人们对经验的信心,于是经验主义者鼓励人们盲目信从,拜倒在权威脚下,用权威强化信心。盲目信从、权威崇拜虽然能够让人们充满激情,也能在某种程度上使潜意识更好地发挥作用,因为信心有利于潜意识发挥作用,但这种盲目信从和权威崇拜却极大地障碍了人们对真理的探索,导致我们更加无法了解实证理论和各种实证方法的基本原理,最终失去实证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灵活性,使实证更加难以成功、难以普及,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权威崇拜,要把其副作用降到最低。
3. 滋生迷信
由于思维本体学的实证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其实证成果远远超越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常识,是我们依据常识无法推想出来的,再加上科技不够发达,许多实证结果无法被现有科学手段所证实,这就必然导致实证被蒙上一层神秘面纱,形成神秘主义,甚至被赋以迷信色彩,导致迷信泛滥,从而把经验主义上升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迷信不容许怀疑,而科学是鼓励怀疑的,思维本体学是鼓励怀疑的,它鼓励我们提出问题,鼓励学术争鸣,鼓励辩论。思维本体学致力于使人们在实证中能够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实证效率和成功率,促进思维本体学的发展和普及。
4. 形式主义
经验主义不了解原理,不了解“形式是服务于原理”的,这就必然导致形式主义盛行。经验主义者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形式,但由于无法了解原理,结果导致人们在眼花缭乱的形式中更加迷茫,更加无法掌握原理,更加无法机动灵活地解决实证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总之,由于经验主义盛行,因此直接导致宗派主义、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甚至迷信盛行,从而出现学风不正、教风不正、研风不正的三风问题,导致人们无法正确认识实证,无法科学进行实证,使实证充满盲目性,使实证效率和成功率极其低下,最终严重障碍思维本体学的发展和普及。

三、经验的宝贵性

经验是前人经过艰苦、严格的实证而得出来的,是非常宝贵的,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经验,要深入学习并在实证中充分利用这些经验,为此我们一定要牢记“我们反对的是经验主义而非经验”,不要把“经验”和“经验主义”混为一谈。
为了防止在学习前人经验时,不知不觉走上经验主义道路,我们一定要对前人经验做到“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要从理论高度深入认识这些经验,要知道“这些经验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怎样才能准确掌握和正确使用这些经验”等等。要把这些经验纳入理论体系中,从理论的高度重新认识和重新整理这些经验,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统一体,这样就能综合使用这些经验,灵活使用这些经验,从而降低实证难度,提高实证效率。

四、用科学精神对待思维本体学的学习和实证

思维本体学建立在严格的实证基础上,是对无数实证历程、实证结果和实证经验的总结和提高,并经过严格的可重复的实证检验,因而具有无可置疑的科学性,是一门体系完整而严密的学科,尤其是随着现代科学的不断发展,无数科研成果一次又一次地验证着思维本体学的科学性,因此我们要用科学精神学习思维本体学,并用科学精神进行实证。我们一定要明白:实证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都一定能够在理论上得到准确预计、正确解释和科学解决,实证流程中的任何一个步骤都一定能够通过理论进行设计并在实证中得到检验,同时我们一定能够从理论上准确预计实证结果并在实证中获得严格验证。
佛教的实证和现代科学实验是一样的,都要求我们必须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都要求我们必须破除主观主义,都要求实证结果必须具有严格的可重复性,因此我们一定要用做科学实验的精神进行实证,要对以下问题清清楚楚:
实证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实证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实证总的技术操作要点是什么?
你所使用的实证方法有哪些优缺点?这种实证方法在操作中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实证的不同阶段是怎样划分的?每一阶段有哪些特征?这些特征产生的原理是什么?
实证的每一个阶段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应该怎样解决?
……
如此等等,凡事都要问一个为什么?遇到问题,哪怕是极其微小的问题,都一定要在理论上进行准确无误地解释,并能够提出最佳解决方案,而且要从理论上确保你所提出的方案一定是最佳的、最科学的,是一定能够准确无误地解决这些问题的。
现代人文化知识水平普遍提高,因此在思维本体学的学习和实证中一定要首先做到理论纯熟。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实践一定是盲目的实践,因此实证的前提就是要全面、深入、熟练地掌握思维本体学实证理论体系。理论掌握了,方法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科学设置和灵活调整的,因为方法就像药物,是为了对治疾病的,是为了解决实证问题的。病变药亦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要根据具体实证情况随时调整实证方法,灵活实证,科学实证。
由于低级思维状态是由高级思维状态构成的,低级物质是由高级物质生成的,因此我们当前这种思维状态在具有其自身独有的特征外,必然具有高级思维状态的特征;与当前思维状态对应的物质状态同样在具有其自身独有的特征外,必然具有高级物质状态的特征。
为了更好地实证,对于我们当前这种低级思维状态和与之对应的低级物质状态,我们首先要分清哪些特征是当前这种低级状态特有的?哪些特征是高级状态具有的?思维本体学实证的其中一种重要方法是“相应”,也就是通过与其他思维状态或物质世界基本特征相应而证入其他思维状态或物质世界。
如果我们仍然只能与当前这种低级思维状态或低级物质世界的特征相应,那么我们仍将继续停留在当前这种低级思维状态和低级物质世界。
如果我们能够与高级思维状态或高级物质世界的特征相应,我们将证入高级思维状态或高级物质世界。
在实证前,要首先确定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然后根据目的选择与之配套的实证方法,明确使用这种方法所要经历的实证流程,确定相应的实证侧重点和操作要点,然后进行实证,比如:如果我们想停留在当前这种低级状态,那么我们就要和当前这种低级状态唯一具有的特征相应;如果我们想证入更为高级的状态,那么我们就要从当前这种低级状态中寻找高级状态的特征,并通过一些特定方法与这些特征相应,从而证入更为高级的状态。
如果在实证中,我们仅仅停留在经验主义的窠臼里,对所使用的方法不加分析,无所拣择,没有侧重,那么我们将无法达到我们所希望的目的,最终结果必将南辕北辙。为了更直观、更形象地说明这一点,为了更加深入地掌握这一实证技术,接下来我们选择“水滴滴落”这一常见物质运动现象作为观察对象,深入探究在实证中应该怎样把握实证侧重点,怎样准确无误地实现我们的实证目的,而不是相反。
和世界上任何物质及物质状态一样,水滴滴落这一物质运动现象,同样既有和现在这种思维状态对应的运动特征,也有和高级思维状态对应的运动特征。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分清水滴运动的哪些特征是和现在这种思维状态相应的?哪些特征是和高级思维状态相应的?
水滴滴落这一物质运动过程所具有的特征:
1. 单调的重复的往复运动过程:这种单调的往复运动无法满足“选择性注意”的需要,不容易快速形成“选择性专注”,相反容易引起审美疲劳,容易产生催眠效应;
2. 水滴在情感上的反映:水是一种阴性物质,和“静”这种思维状态相应;而昏沉以及消极、悲观等情绪也是和“静”相应的,是“静”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观察水滴滴落这种现象容易加重昏沉和悲观情绪。昏沉、悲观等是不利于实证的,如果我们直接观想水滴,尤其是在情绪不佳的时候,将不可避免地会对实证产生不良影响,导致我们堕入悲伤状态,堕入昏沉中。为了证入更为高级的状态,我们要对水滴及其滴落过程进行加工,使其更适宜于实证,比如:我们可以给水滴加入些许光感,观想水滴泛着美好的、灿烂的阳光,也可以观想水滴具有珍珠、翡翠、水晶等所特有的质感。
3. 水滴运动的微观过程:水滴滴落的整个过程是由无数极其微小的运动瞬间构成的,我们只有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况下,才能观察到这些极其微小的微观运动,而在平时这种注意力较差的状态则只能观察到水滴滴落的整体运动过程、粗略运动过程,只能观察到其运动过程中变化比较显著的部分。由此可见,水滴滴落的整体运动过程是和我们现在这种散乱性思维状态相应的,而其微观运动过程则是和高度专注的思维状态相应的。如果我们希望证入更为高级的高度专注的状态,我们就必须观察水滴滴落的微观运动过程。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低级物质既包含有低级状态的特征,同时也包含有高级状态的特征,我们一定要全面认识这些属于不同状态的特征,然后根据实证需求,灵活选择和我们的需求相应的特征进行实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们的实证目的。
我们所接触到的任何物质都含有不同层次的宏观及微观物质状态,这些状态和不同的思维状态对应。处于不同思维状态的人在观察同一事物的时候,观察角度和侧重点是不同的,这将直接导致实证结果大相径庭,我们将因此而证入不同状态。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点,我们可以做以下观想:
几个人围坐在一起观察水滴滴落,当然他们各自处于不同思维状态,有的人处于平时这种散乱状态,有的人处于走神状态,有的人处于打瞌睡状态,有的人能够专注地观察和观想水滴滴落的整体状况,有的人能够专注地观察和观想水滴滴落的微观运动变化,有的人能够住于思维本体……他们在观察水滴滴落的时候各自是怎样观察的呢?最终的观察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1. 催眠
水滴的滴落是一个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无法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它的毫无意义的往返重复过程,极容易引导人们进入催眠状态,这也是催眠师经常使用水滴滴落这种现象进行催眠的根本原因。在催眠中应该怎样把握呢?首先,我们要若有若无地观察水滴滴落的整个过程,持续地似有似无地观察其往返重复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需要刻意专注地观察,这是因为对于这种不具有吸引力的观察对象,我们只能使用“普遍性留意”这种潜意识思维功能进行观察,而不能使用“选择性注意”这种有意识思维功能;其次,我们在观察过程中,要注意体验心境的平静、美好,并慢慢地向催眠靠拢。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就会进人催眠状态。这种方法可以治疗一些精神方面的疾病,比如:烦躁、更年期综合征等。
使用这种方法要注意掌握一些要点:
(1)要选择一些司空见惯的景象作为观察点,因为这样的观察对象容易产生审美疲劳,无法引起专注,这样就不至于打破入静的基础和过程,从而能够自然地由静向催眠过渡。
(2)选择的观察对象最好是具有连续的、重复的运动过程,这是因为我们总是对运动中的物质比较关注,观察运动中的物质不容易走神;同时,这种运动是单调重复的,因此难以引导我们形成高度专注,恰恰相反,对这种运动的观察容易诱导我们进人似有似无、若即若离的观察状态,这种状态是非常有利于催眠的。
(3)选择的观察对象最好是阴性境界,因为催眠状态是一种内敛状态,这种状态与阴性境界相应,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观察这种境界,通过与这种境界相应而达到心相应,逐渐进人催眠状态。
(4)当“静”形成后,注意暗示自己向昏沉、向睡眠靠拢。
2. 静
如果我们在观察水滴滴落的过程中,侧重于体验此时的心理感觉,侧重于按照我们此时的心情而观察水滴滴落过程, 我们将被诱导进入一些“静”的境界,进入各种各样的心境、心情,比如:如果向悲伤诱导, 我们将进入“悲伤的静”中,如果我们向美好、光明诱导,我们将进入“美好的静”中。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我们向美好的静境诱导,我们需要加人一些专注成分,只是专注的成分不需要太强,而要把侧重点放在体验境界的美好上,放在体验此时的心情上,放在“静”这种心理状态的培养上。
由于我们此时侧重于培养“一般的静”, 因此可以使用身体,无需强调延长时间。
“静”是“有意识”向“潜意识”发展的一个过渡阶段,同时含有有意识思维和潜意识思维这两种思维状态的特征,这个阶段往往是我们证入其他状态需要经历的一个过程。
3. 住于从低级物质状态向高级物质状态发展的过渡状态(专注的静)
如果我们把观察的侧重点放在对水滴滴落整体过程的清明觉知上,并让这种觉知在时间上最大限度地延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把观察的侧重点放在“专注”上,并且一定是专注于整体过程,专注于过程的连续性,那么在其他念头无法再插进来的时候,我们将进入“专注的静”这种状态。这种状态是从低级思维状态向高级思维状态发展的过渡状态,也是从低级物质状态向高级物质状态发展的过渡状态。
在实证中我们要注意几个操作要点:
(1)体验过程的连贯性,观察整体运动情况,而不是观察微观运动过程。
(2)体验的侧重点在于“专注”,“专注”形成的标准是“其他念头无法插进来"。
(3)不能使用身体。
(4)要延长观察时间。
这种情况如果和上面的“静”进行比较,我们将发现二者具有以下异同:
相同之处:二者都是观察水滴滴落的整体情况。
不同之处:
(1)“静”是侧重于体验内心感觉,侧重于形成内守幽静的美好状态,而这里则是侧重于对物质整体状态的观察,侧重于形成“专注”。
(2)“静”对整体滴落过程的观察时间比较短,而这里的观察时间非常长。
(3)“静”是和身体觉受结合在一起观察,能够体验到各种身体觉受,尤其是清静美好的身体觉受;而这里则需要排除身体觉受,要绝对保持身体一动不动,丝毫不能体验和使用身体。
4. 高度专注
水滴滴落的整个过程是由无数运动瞬间构成的,当我们把观察水滴滴落的侧重点放在观察每一运动瞬间的“将动未动”处, 侧重于体验“将要运动”这种趋势,并因此而在潜意识中逐渐拉开上一运动瞬间和下一运动瞬间的距离,这样我们将证入“思维衍生状态的高级状态”,其基本原理就是通过“斩断相续性运动”而“斩相续性思维”,破除我们当前这种思维状态的相续性特征,从而证入更为高级的思维状态。
这种高度专注状态与“专注的静”相比,“专注的静”并没有斩断相续性思维,因此必然要受相续性思维“动极生静”和 “静极生动”这种“极变”规律的支配,在这样的状态我们是无法自主的; 而这种高度专注状态则由于斩断了相续性思维,因此不存在“动极生静”和“静极生动”这种“极变”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具有一定自主和自由的。
5. 住于“思维本体”
在以上几种观察水滴的方法中, 我们的思维要么住于观察对象,要么住于某种观念,总之都是住于“思维内容”。我们的思维由“思维内容”和“思维本体”构成,因此我们也可以不住于任何思维内容, 而是住于“思维本体”,这时候我们应该这样观察水滴的滴落:
在观察水滴滴落的时候,不加入任何主观观念,不住于任何思维内容,自然安住于“深邃心境”,然后观察水滴滴落,体验这种境界对“深邃心境”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将安住于“思维本体”
在这个观察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侧重于体验水滴滴落这种现象对“深邃心境”的影响,并安住于“深邃心境”。
(2)要注意培养专注力,为此我们必须延长实证时间,形成“潜意识专注”。
(3)不能把观察的侧重点放在对外境的观察上,也就是不能把观察的侧重点放在水滴滴落这种现象上, 对于这种现象我们仅仅只是使用潜意识保持似有似无、若即若离的觉知,保持最低限度的觉知,而并不深入观察其详细情况。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水滴滴落过程包含有很多特征,比如:
A 水滴滴落过程是很美好的。
B 这个过程是重复的,是没有吸引力的。
C 水是一种阴性物质,这种特征和悲伤等抑郁性心理对应。
D 水滴的滴落过程是由无数运动瞬间组合而成的。
以上不同特征将引导我们证入不同思维状态,我们要根据实证目的观察其不同特征。不仅水滴滴落过程是这样的,任何物质都有各种特征,这些特征是不同层次各种高级思维状态在我们当前这种思维状态的表现,因而能够把我们引导到不同层次的各种高级思维状态,我们要根据实际需要,根据实证目的观察这些特征,与这些特征相应,从而证入相应状态。
在观察水滴滴落的时候,我们要么侧重于对物质的观察 ,要么侧重于体验内心觉受,根据实证侧重点的不同我们可以把这种 “观察境界”的实证方法做以下分类:(请参考下图)

观境置心

从上图可以看出,我们对境界的观察,有时候侧重于观察境界,侧重于观察物质现象,有时候则侧重于体验内在的身心觉受,也就是侧重于体验物质境界对内心的影响。 对物质现象的观察有时候侧重于观察物质的整体情况,有时候侧重于观察物质的微观情况。
我们在平时生活中要么散乱,要么昏沉,这时候我们对物质现象的观察要么是走马观花式的,仅仅了解比较明显、比较特殊的情况,要么是似看非看,眼中无物,安住于“静、走神”等心理状态,无法深入观察物质现象的具体情况。
如果我们能够专注地观察物质的整体情况,并让时间大为延长,那么我们将证入“从低级物质状态向高级物质状态的过渡状态”。
如果我们侧重于观察物质的微观状态,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将证入“思维衍生状态的高级状态”。
如果我们在观察物质现象的过程中,侧重于体验物质现象给我们带来的美好感受,那么我们将进入美好的“静”中,如果我们侧重于体验物质现象对我们的干扰,那么我们将住于“思维本体”。 这两种情况都是侧重于内心感受,其实我们在平时生活中的走神和瞌睡也是侧重于内心感受,而并不致力于对物质的观察和体验。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我们侧重于体验物质给我们带来的内在美好体验或侧重于体验其对我们造成的影响时,我们要感受物质整体情况、宏观情况,而不能观察局部、微观,这是因为要想观察到物质的微观状态,我们必须高度专注地进行观察,这样必将导致我们无法体验物质给我们带来的内在感受。
从对水滴滴落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同一个观察对象,由于观察侧重点不同,我们将因此而证入不同状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科学的精神进行实证,对任何一种方法我们都要深入认识其原理,并在实证中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机动地进行调整,这样就能准确无误地达到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地。
总之,我们要深入认识经验主义的形成原因、各种表现和严重危害,从而树立科学实证的观念,全面掌握实证体系,深入了解实证原理,熟练运用实证方法,使实证变成一种精神享受,从而快乐实证、高效实证,大大提高实证效率和成功率!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