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严经论》讲解18 ▏第一卷释义15:

《新华严经论》讲解18 ▏第一卷释义15:

00:00
27:27
《新华严经论》讲解18 ▏第一卷释义15:《法华经》和《华严经》(3)七、龙女转身成佛别者,如《法华经》龙女于刹那之际即转女身具菩萨行,南方成佛。如《华严经》即不然,但使自无情见、大智逾明,即万法体真无转变相。《法华经》和《华严经》的比较,第七是讲龙女转身成佛的差别。《法华经》中龙女将如意宝珠献给释迦牟尼佛,刹那之际就转女身为男身,具菩萨行,往南方无垢世界成佛。后代常引用龙女成佛的例子证明顿悟成佛的可能性或者原理。《华严经》就不是这样,“但使自无情见”,情是有情众生,菩萨是觉有情,觉悟的有情,菩萨的情变成了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情往往对应的是智,情生智隔,想变体殊。情指的是三界中的有情众生,有执着、妄想、我执、法执、烦恼和流转。所以这里说“但使自无情见”,就是让自己没有有情的执着、烦恼、妄想分别心、情识、妄执、种种邪见或者不究竟的见地。“大智逾明”,《华严经》是使众生当下超越情想分别,得到根本智慧,“即万法体真无转变相”,就是说即万法而体真,万法当下就是实相,就是圆融法界。即万法体到真如无转变之相,就芸芸众生林林总总的幻妄之相当下体真。如《维摩诘经》中讲到即妄而恒真,当下不思议解脱。即万法而体到真如法界。如《维摩经》中舍利弗谓天女曰:“何故不转女身?”天女谓舍利弗:“我十二年来求女人相了不可得,当何所转?”《法华经》中龙女转女为男,然后到南方无垢世界成佛,其中还有转身相、成佛相、世界方位相。但《华严经》中不用转变当下就是这样。《维摩诘经》和《华严经》有很多的共通之处。《维摩诘经》中有一段经文讲舍利弗问天女,“你为什么不转女身?”因为舍利弗认为女身不能成佛。实际上在《涅槃经》中讲了什么叫大丈夫,见性之人才是大丈夫,不管你的外相是什么,真正能见佛性的就是大丈夫。现在有很多女权主义者,从语言表象理解,说佛教或者佛经中歧视女性,这其实是一个误解,因为他们并不懂得真正的圆教原理是什么。佛性没有男女之相。天女回答舍利弗:“我十二年来求女人相了不可得,当何所转?”这就是天女的佛之知见,在凡夫看来天女是女性之相,女身之身,但天女的内心,因为见性,佛性没有男女相,所以十二年来都没有男女之相了,“求女人相了不可得”,那我要转什么呢?我连相都没有,我转什么相呢?实相有什么好转的呢?当体就是实相。如庵提遮女谓舍利弗:自男生我女,当知万法本自体如,有何可转?如《华严经∙入法界品》中,善财童子善知识——文殊、普贤、比丘、比丘尼、长者、童子、优婆夷、童女、仙人、外道五十三人,各各自具菩萨行、自具佛法,随诸众生见身不同,不云有转。“自男生我女”[1],出自《佛说长者女菴提遮师子吼了义经》,意思是说舍利弗自己执着于男身之相,有了分别心和比较心,从而才产生了对菴提遮长者女女相的执着。当知万法本自如如,有什么可转的呢?《华严经·入法界品》也是这样的道理。善财童子参访的善知识——文殊、普贤、比丘、比丘尼、长者、童子、优婆夷、童女、仙人、外道五十三人,各各自具菩萨行、自具佛法。五十三参的这些善知识呈现的相是种种相而不是一种相,这正体现了性相无碍的境界。这些善知识都各各自具菩萨行、自具佛法,他们的外相虽然不同,但是他们都是圆教一真法界、一佛乘中的人,所具的佛法是圆满的佛法,所行都是华严行。他可以化现出种种你见到的相,但他们不会说我这个身会转成什么相,没有转不转的问题。若以法眼观,无俗不真。若以世间肉眼观,无真不俗。这句话非常非常著名,禅宗也有很多人引用。“若以法眼观,无俗不真。”如果真开了法眼、清净之眼,有佛之知见的话,所有的凡夫境界,无俗不真,一切俗就是真,即俗而恒真;如果真开了清净之眼,整个世界宇宙众生全部是清净的,众生就是佛,没有什么要成佛的,没有什么净秽,没有什么动转去来,所以说“若以法眼观,无俗不真。”在佛的眼里,我们就在佛国净土之中,我们众生就是佛,本自圆满,本自具足,包括地狱、佛界、魔界魔境里的种种都是平等法,佛魔不二,天堂地狱犹如空花,一切众生悉在涅槃境界之中,这是佛之圆满境界。但是,“若以世间肉眼观,无真不俗。”三界六道中的有情众生,以我们的肉眼和俗人之眼来观的话,无真不俗,一切的真都是俗的。我们都是用凡夫之眼看待一切的,就是把圆教真境中的佛菩萨都会看成是俗人,会把佛看成是一个领导者,看成一个领袖,看成一个成功的运作人士,看成一个神通广大的神人,或者把佛想象成一个科学家,比如他看佛经里面有很多和现代科学相似的地方,这就是以俗眼观、以肉眼观,无真不俗。当你把佛看成一个科学家的话,你就认为科学家是佛,科学家是最高的,但实际上你还是站在俗世的立场来看待问题。科学家这个词是直到1833年的一个人才发明了这个词,以前没有科学家这个词,这是对一类人的描述。比如你对三百年前的某一个科学家说,你是科学家,他会觉得无法理解,你在说什么?科学家这个词也是在历史流变中出现的,是我们凡夫认知和辨别世界的一种方便。“若以法眼观,无俗不真;若以世间肉眼观,无真不俗。”关键在于开眼,其实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在净化障碍,然后将本来的智慧之眼打开。以《法华经》对权教三根见未尽者令成信种,且将女相速转成佛。令生奇特,方始发心趣真知见,不堪本法而起善根。《法华经》所对的是权教三根见未尽者,他们还有凡夫之见,没有真正打开净慧之眼,要令这些人产生信心的种子。所谓“见未尽”就是还有凡圣、净秽、时间、空间之别,还没有进入不二法门。所以,佛给这类人讲过去久远劫前大通智胜佛住世的时候大家曾经经历过什么,未来什么时候成佛。佛此时还是从凡夫认知的角度来讲法,实际上当他真正成就的时候就没有这些分别了,他所成的就是圆教的东西。佛讲《法华经》就是为了让权教三根见未尽者成就信种子,授远记成佛,令其大喜充遍身。《法华经》中很多人听到佛讲法,大喜充遍身,当下佛性种子的妙用现前,产生自己将来必定成佛的信心,信心成就,种下信种。在《法华经》的整体背景下,佛讲龙女速转女相刹那成佛,但还是有转,有来去之相,这也同样是对见未尽者的一种显示和显化。成佛很难,要无量久远劫,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但是龙女刹那成佛,一顿一渐,都是妙用的显示。龙女刹那成佛、当下成佛,就是为了让他们产生奇特之心,原来可以如此圆顿的成佛,进而发心趋向真如,趋向真正终极的佛之知见。这类人不能领受、无法承受《华严经》这种圆顿教,不能对本法生起真正的信心,必须通过方便引导,龙女成佛就是引导他们产生信种的一种方便。此明且引三权令归一实,又破彼时劫定执三僧祇,令于刹那证三世性本来一际、无始无终、称法平等。以上正是为了阐明权实,并且通过方便引导三乘权学令其归于一实教。龙女成佛还有一层意义,就是为了破除权教三乘见未尽者对于时间和劫数概念的执着。他们死板、固定的执着于时间的长短,劫数的多少,执着成佛必须经过三大阿僧祇劫劫,第一阿僧祇劫是资粮位,第二阿僧祇劫是加行位,经历暖、顶、忍、世第一,再一刹那入道,然后再去修道等等。龙女刹那成佛的案例就是为了破除固定的时间观念、有次第的、非圆非顿的观念,令那些权教三根的人,于刹那间证得三世----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之本性本来一际,一刹那超越过去、现在、未来,一念现前,包容一切。所以,华严宗讲念劫圆融,一念就是无量劫。《华严经》的观法,一念普观无量劫,无去无来无动转;若人如是知三世,不假方便成十地。三世是什么?三世就在当下一念之中。一念可以观无量劫,无量劫长什么样呢?无去无来无动转,各个圆满,法法住法位,法法皆圆满。如果一个人能够这样观三世,无量的过去,无量的现在,无量的未来,那这个人就是不假方便成十地,不需要其他种种的方便法门,当下一念就可以顿悟成佛。裂三乘之见网,撤菩萨之草庵,令归法界之门入佛之真实宅,故令龙女成佛,明非过去久修。年始八岁,又表今非旧学。转女时分不逾刹那,具行佛果无亏毫念,法本如是自体无时。《法华经》令于刹那,证三世性本来一际、无始无终、称法平等。破裂三乘的见网,三乘种种不究竟的见地,就像天罗地网一样,把人们困在里边。“撤菩萨之草庵”,草庵不是宝所,指的是修行途中的种种方便,各阶段所证的所谓的果的方便。《法华经》有化城、宝所之说。犹滞草庵,还在化城,还没有到终极的宝所,还没有到佛本来终极的境界。要把三乘的见网和菩萨的草庵撤掉,“令归法界之门,入佛之真实宅”,入到真正的佛家、佛境界之中。所以,过去禅宗讲“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我家。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一刹那,光明寂照河沙,世界尽在一念之中,一切众生都在佛的果地境界之中。“令龙女成佛”,阐明龙女并不是过去久修成就,龙女是文殊菩萨在烦恼生死海中度化的众生之一,在《法华经》中显示一刹那成佛。关于龙女成佛,还有一种与佛法不相干的解释,南方无垢世界,南方是离卦,代表心,离中虚坎中满,龙女代表我们下丹田肾气中的真阳之气,就是水中之龙,同时这个地方也代表烦恼之海,生死之海。真阳上升,取坎填离,把离卦中间的不足填满,就是乾卦,代表圆满。这是道教的一种说法,取坎填离,还精上升,降龙伏虎,是从身体,从相,从身体的觉受方面来解释。如果从终极圆教和佛教本身的角度来看是非常牵强的。所以我们要回到圆教,当知道圆教之后就不会被其他东西所迷惑。龙女成佛就是在表法,非过去久修,“年始八岁”,又表示这一生中也不是学习很久的旧学。“转女时分不逾刹那”,转身成佛时就是一刹那,一刹那际就成就。“具行佛果,无亏毫念”,成就的佛果没有一丝一毫的不足之处,当下圆满。“法本如是,自体无时”,这就是法尔本来具足的。在佛的根本法身境界之中,是没有时间性的。没有时间的流转,也没有生死之相。反过来讲,这些时间、生死流转的众生相,都是装点法王宫,都是华藏庄严的种种方便。权学三根自将见隔,自迷实法返称为化,不知躬已事如斯,全处宅中犹怀滞见。权学三根用自己不究竟的三乘知见大网将自己与实相隔绝,他总要去找啊找,岂不知自己原来就在家里,本来就在豪宅里,还要到外面去找,去赚钱,去建房子。比如买张机票就能飞到北京(果地)了,飞机已经造好,路线也已经有了,本来你买张票就可以过去了,这就是果地现成,可以用的。但是你非要自己从造飞机开始或者从走路开始,要一步步走过去,这就是权教或历别教不究竟的见地,就是从自己出发,而不是从果地出发。现成的妙用不知道,非要从自己这个小我出发,来解决无限的问题。所以,学佛法的根本在破除我执。破除我执之后就知道法性之海,自己就融入法性之海。这个时候自他不二,自他无碍,因果不二,因果无碍,当下一念心就可以透彻法界。权学之人用自己不究竟的见解,将自己与圆教的佛的智慧境界隔绝。“自迷实法,返称为化”,自己没有觉悟实法,反而认为这些都是化现或者想象的,或者认为那不大可能。“不知躬己事如斯”,他不知道自己本来就是这样,自己本身和实相就是无碍的。“全处宅中,犹怀滞见”,自己本来就在宝所,宝所就在当下。他还是有见的隔绝,不敢承当,心量不够广大,不信果,不知道果地到底是什么。云何界外玄指僧祇?此见不离、定乖永劫,回心见谢、方始旧居。何如此时灭诸见业,徒烦多劫苦因方回。又在界外玄指什么阿僧祇劫?就是说,如果你一直有这种时间的观念,觉得成佛要一万年,那你就需要一万年,你觉得一万年还不够要一亿年,那你就需要一亿年,对你来讲就是一亿年。但实际上从另外一方面来看,就是一刹那。你要把那个不究竟的见去掉,一念回心,回到自性本源,就相当于禅宗讲的自悟成佛,一刹那顿悟成佛的时候,“回心见谢”,见谢就是所有的知见、三乘权教之见,全部谢落凋零,这才是回到旧居。原来法界就是旧居,就是故居,一切仍旧,赵州禅师讲一切仍旧,当下就是威音王佛以前。何不在此时此刻就灭掉诸多不究竟的见地,免得要白白经过多劫的辛苦烦劳才回到本源。其实对三乘之人来讲,在他一念顿悟之前,那就是辛辛苦苦,苦苦辛辛,不断的劳劳碌碌,寻寻觅觅,去寻找成佛之道。《华严经》法界缘起门,明凡圣一真、犹存见隔,见在即凡、情亡即佛,称性缘起、俯仰进退、屈身谦敬皆菩萨行,无有一法可转变相有生住灭,是故不同龙女转身成佛。《华严经》讲法界缘起门,阐明“凡圣一真,犹存见隔”,当你觉得凡圣同体、凡圣不二的时候,还是有见的区别,还是在见之中,还有见隔。“见在即凡”,你有这个见,你就是凡心。“情亡即佛”,当你将执见、情想,有情众生的执着心、人我众生的执着心去掉,刹那就成佛。“称性缘起”,就是性起,一切都是性起,一切万法在本性之中都是清净无碍的。“俯仰进退、屈身谦敬皆菩萨行”,当你一旦悟到这个真如法界、圆觉法界以后,你的一切所为都是菩萨行。菩萨行就是一念具万行,一行一切行。此时这个人相当于佛的一个化身,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佛事。从他的见上来讲,就是在法性三昧之中。马祖道一大师讲一切众生无始以来,都在法性三昧之中。我们的行住坐卧、行动作为,一切都在法性三昧之中。当你顿悟圆觉法界以后,你这个人其实就在法性三昧之中,但是众生不知不觉。“无有一法可转变相有生住灭”,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转变的,没有生住灭相。《楞伽经》中也讲,要悟入楞伽的根本智慧,要悟入佛乘的话,就必须离生住灭见,不能以生住灭的心看待一切,叫离生住灭见[2]。所以,《华严经》中的成佛和《法华经》中的龙女成佛还不一样。龙女还有一刹那成佛,有成有未成,有此有彼,有顿有渐,是对渐而顿,对慢而快,对偏而圆,但是《华严经》的成佛是当下全体圆,无渐无顿。
[1] 【自男生我女】出自《佛说长者女菴提遮师子吼了义经》:尔时,佛告文殊师利:“如是如是!如菴提遮所说,真实无异,日可令冷,月可令热,是菴提遮所说,不可移易。”时,舍利弗复问其女曰:“汝之智慧辩才若此,佛所称叹,我等声闻之所不及,云何不能离是女身色相也。”其女答曰:“我欲问大德,即随意答我。大德,今现是男不?”舍利弗言:“我虽色是男,而心非男也。”其女言:“大德,我亦如是。如大德所言,虽在女相,其心即非女也。”舍利弗言:“汝今现为夫所拘执,何能如此?”其女答曰:“大德,能自信己之所言不?”舍利弗言:“我之自言,云何不自信?”其女答曰:“若自信者,大德,前言说‘我色是男,而心非男’者,即心与色有所二用也。若大德自信此言者,即于我所不生有夫之恶见。大德自男,故生我女相。以我女色故,坏大德心也。而以自男见彼女者,则不能于法生实信也。”舍利弗言:“我于汝所,不敢生于恶见。”其女答曰:“但以对世尊故,不敢非是实言也。若实不生恶见者,云何说我言‘汝今现为夫所拘执’耶?是言从何而来?”舍利弗言:“我以久离习故,有此之言,非实心也。”其女问曰:“大德,我今问者,随意答我,大德既言‘久离男女相’者,大德,色久离耶?心久离耶?”时,舍利弗默然不答。尔时,菴提遮以偈颂曰:若心得久离,毕竟不生见。谁为作女人,于色起不净?若论色久离,法本不自有。毕竟不曾污,将何为作恶?呜呼今大德,徒学不能知。自男生我女,岂非妄想非?悔过于大众,于法勿生疑。我上所言说,是佛神力持。[2] 唐·实叉难陀译《大乘入楞伽经 (第2卷)》:佛言:“大慧!菩萨摩诃萨具四种法成大修行。何者为四?谓:观察自心所现故,远离生住灭见故,善知外法无性故,专求自证圣智故。若诸菩萨成此四法,则得名为大修行者。大慧!云何观察自心所现?谓观三界唯是自心,离我我所,无动作无来去,无始执着过习所熏,三界种种色行名言系缚身资所住分别随入之所显现,菩萨摩诃萨如是观察自心所现。大慧!云何得离生住灭见?所谓观一切法如幻梦生,自他及俱皆不生故,随自心量之所现故,见外物无有故,见诸识不起故,及众缘无积故,分别因缘起三界故。如是观时,若内若外一切诸法皆不可得,知无体实远离生见,证如幻性,实时逮得无生法忍,住第八地,了心、意、意识、五法、自性、二无我境,转所依止获意生身。……大慧!云何观察外法无性?谓观察一切法,如阳焰、如梦境、如毛轮,无始戏论种种执着,虚妄恶习为其因故,如是观察一切法时,即是专求自证圣智。大慧!是名菩萨具四种法成大修行,汝应如是勤加修学。”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