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庭燧:世界级“金属内耗大师”的家国情怀

葛庭燧:世界级“金属内耗大师”的家国情怀

00:00
08:26

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欢迎收听安徽省科技馆《科学家故事》节目。本期为大家讲述:


庭燧:世界级“金属内耗大师”的家国情怀


2021年4月,合肥科学岛上成立了一支“突击队”。自成立以来,这支队伍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材料领域“卡脖子”问题,深入研究极限条件下材料的服役性能,并不断取得突破。


它就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葛庭燧极限特性材料攻关突击队。这支队伍的命名正是为了纪念我国著名金属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创始人——葛庭燧。


葛庭燧是合肥科学岛上第一位中科院院士,是国际上滞弹性内耗研究领域创始人之一。国际学术界将他创制的、研究内耗用的扭摆称为“葛氏扭摆”,这是唯一一个以中国人命名的物理科学测量仪器,时至今日还在全世界各国实验室里默默运转着。学术界将葛庭燧首次发现的晶粒间界内耗峰称为“葛氏峰”,作为中国人,他的名字被写进了物理学词典。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世界级“金属内耗大师”,听听他的故事。


从小立下报国之志


1913年5月3日,葛庭燧出生在山东蓬莱一个农民家庭。在中华民族饱受西方列强欺凌的时代,父亲时常向他讲述义和团战士们英勇抵抗外敌的故事,在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富国强兵、振兴中华”的种子。1930年,葛庭燧考取清华大学物理系。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受到同班同学胡乔木等人先进思想的影响,他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反对国民党蒋介石的独裁和不抵抗主义。1935年,葛庭燧参加了“一二·九”运动。卢沟桥事变后,他以燕京大学作掩护,为抗日游击队提供科技报刊资料和关键物资器材。


“一二·九”运动之后,葛庭燧思想有了很大升华。他坚信,救国抗战是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兴衰紧密相连,每个人都应承担起这份重任。


留学海外 心系祖国


1941年,葛庭燧怀着科学救国的热忱赴美求学。即使留学海外,葛庭燧也心系祖国。1949年2月,他牵头成立了“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留美科协),加强了同世界各地科技工作者的联系,积极推动留美学者参加新中国建设的高潮。他将来自中共北方局邀请钱学森回国建设航空事业的密信转交给钱学森,并附上亲笔信:“愿随其后回国服务”。1993年,钱学森在给葛庭燧80寿诞的贺信中写道,“我永远也不能忘记是你引导我回到祖国的怀抱”,言语中饱含了感激之情。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电波传到大洋彼岸。“留美科协”在芝加哥举行庆祝大会。葛庭燧冒着生命危险,在会场上高高地举起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


几天后,葛庭燧和他的妻子、中国第一个女物理博士何怡贞带着一双儿女,乘坐轮船从美国旧金山起航,开往香港。轮船抵达香港,葛庭燧夫妇在办理过境签证时遇到了麻烦。直到11月份,葛庭燧夫妇终于冲破重重压力,回到新中国。


走进金属内耗研究


葛庭燧的科研生涯始于对金属内部结构的深入探索。1945年,他受邀参与芝加哥大学金属研究所的筹建工作,从此走进了金属内耗研究领域。


在芝加哥的四年里,葛庭燧以独立署名的形式发表了18篇论文,这些论文奠定了他在金属内耗研究领域的地位,使他成为国际固体内耗领域的创始人之一。


葛庭燧一生发表了240多篇论文,被中外科学家引用1000多次;他发明的“葛氏扭摆”在国际上广泛应用了近一个世纪。1989年,葛庭燧以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获得内耗领域最高国际奖——甄纳奖;1999年他荣获美国矿物、金属和材料协会(TMS)设立的材料科学国际大奖——梅尔奖,这是国际材料科学和应用领域至高无上的荣誉,确立了中国内耗研究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杨振宁专门致信祝贺:“六十多年你对内耗问题的贡献,对培养中国材料科学人才的努力是大家都称赞不绝的。”


为国家科研事业呕心沥血


葛庭燧曾表示,要在中国的实验室里培养出自己的人才,创造出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回国后,葛庭燧先是担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随后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952年10月,葛庭燧响应建设东北重工业基地的号召,举家前往沈阳参加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的筹建工作。在那里,他建立了新中国第一个内耗实验室,继续对非线性滞弹性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培养了大批年轻的技术骨干和研究生。


在沈阳期间,金属所职工生活困难,衣食紧缺。为了照顾国家级科学专家,沈阳市委统战部每个月给他们发放几张高价餐券。葛庭燧拿到餐券后自己舍不得用,首先想到的是他的学生和科技人员,总是带着大家一起去餐厅改善一下生活。


1980年,年近七旬的葛庭燧院士来到合肥科学岛,这一次,他的任务是创建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葛庭燧率领团队边建设边科研,白天科研,晚上开会研究问题,并提出了“摸爬滚打、勤俭建所”的口号。高大敞亮的实验室是他们亲手粉刷的,试验台也是他们亲手砌成的。晚上,葛庭燧常常工作到深夜十一二点,可第二天,他照常到实验室上班。他对学生们说,只要我们有吃大苦耐大劳的精神,就一定能建起一个很好的固体所。


葛庭燧的一生,是对金属内耗研究不断追求和探索的历程。如今,葛庭燧亲手创建的“内耗与固体缺陷开放实验室”,早已成为国际上知名的固体内耗研究中心之一。


主办单位 | 安徽省科学技术馆

运营机构 | 喜马拉雅安徽营销运营中心

主        播| 伊凡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