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经 第七品第十讲解读】禅修,到底在修什么?

【坛经 第七品第十讲解读】禅修,到底在修什么?

00:00
04:45

《机缘品第七》的最后一篇,讲了几个小故事。第一个故事的主角是智隍禅师,他其实是惠能大师的同门,五祖弘忍大师的弟子。他一直在修禅定,打坐了二十年。


在《坐禅品第五》中,惠能大师曾说:“此门坐禅,元不著心,亦不著净,亦不是不动。” 坐禅这个法门,是不执着于固守本心,也不执着于本性清静,更不是枯坐不动。而智隍禅师很明显就是一个反例了,因此一直没有悟道。


惠能大师认为的坐禅是什么样的呢?坐禅是为了看到本性自心,我们的本性自心是玄妙清静、圆融无碍、寂静不动的,如果我们达到了禅定,看到了本心,就不会被世间的相所迷惑,所以会看到事物的相和事物的本质就是统一的本来就不真实,这时候明白无论是五蕴还是六尘,都是不存在的,因为它们都是虚妄的外相。因此,我们没有进入禅定,也没有从禅定中出来,不会产生对不真实的事物的执着,也不会产生对禅的执着。可以说我们的心就像是虚空一样,但不是真的可以执取的虚空,无处不在又处处在,也是不可以被度量的。


智隍禅师后来见到了惠能大师,惠能大师又补充道,禅没有执着心,对空对有都没有执念;禅没有分别心,对静对动都没有区别;对“能”和“所”都能如一,“能”就是我们主观能做的事情,比如我们看到了一张桌子,就是“能见”,“所”是被我们发现、感受的客体,比如一张桌子被我们看到了,这张桌子就是我们的“所见”,我们主观上感受到的事物和客观上实际的事物,有很多时候会有偏差的,修禅就是要帮助我们去掉主客观的差别,在任何一个时刻,我们都能看清世界的有和空,要彻底泯灭能所二边,看到世界如一的空性本质。达到如此境界,也就能真正悟道。


回到这一品开头,玄觉说禅定没有出也没有入,因为对于真正的禅定而言,禅定就是我们的心定,不随外界的影响而有变化,不执取虚妄假相为真实,如果心一直处在这种状态,自然没有出也没有入了。就像一则禅宗故事中说的那样,有一位修行者问一位禅宗老和尚:“你也穿衣、吃饭、修行,我也穿衣、吃饭、修行,为什么你悟道了?”老和尚回答:“你穿衣时不想穿衣,吃饭是不想吃饭,修行时没有想修行,而我穿衣就是穿衣,吃饭就是吃饭,修行就是修行。”老和尚的境界就是禅定的境界,就是心中专注而不受扰乱的境界,因为已经了悟一切外境都是自心显现,自然无论做什么都是禅定,就没有入和出的差别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