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入口:前言

觉醒入口:前言

00:00
20:51

我是谁?

我能开悟吗?

开悟难吗?

如何快速又不费力的开悟呢?

我想这个标题之所以吸引你,你老早就有很多问题急需解答,然而我用解答这个词希望不要给你带来新的焦虑,解答代表两个头脑之间没完没了的思辨,或者说让你头脑中的问题,找到某种逻辑的回路,一旦这个回路通了,就好像问题解决了。显然这种需要找到对应条件,充分证明某种合理性的学问,是二元世界的基本方法,而成道是无为法,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些问题早就在经书上不知说了多少遍了,微妙玄通广聚成无量的经书,但无论如何叙说、讨论,如何辩解,只要还有一个对象可以描述,还有一个现象境界可以呈现的,这些最多只是一个路标,或者最多只是一个提示,就如指月之手,并非月之本身。所以解答本身体现出了言语的无力感。

由此可知,这里不再做说服的工作,届时你我将一起穿过头脑,落回到自心之中,所以这里更希望的是你可以直接体悟,然后重复体悟,再然后就是成为、在、确认、安心、如此而已。

从另一个角度讲,为何经书上有答案,但你我却难以悟入?原因是我们没有找到真正的入口,所以始终在外围打转,幸运的是在你来到这里,万道金光将在你心中照耀,这封尘七千年之久的入口也将被你找到、并获得证实,从此你将来到“大师”的身边,这个“大师”是我们共同的本来,祂将引领你我走上彻底觉醒之路。

想象一下,有一天你突然得来到某个神秘部落,这个部落有一个鲜有人知的秘密入口,从这里将会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于是你就有了不一样的“觉醒之力”,从此你的人生将与众不同,我相信这是你喜于乐见的结果。显然我仿佛正是这个“神秘部落的使者”,接下来,放轻松,我相信这一路会惊喜不断,但你是安全的。

首先我是一个原布依族古村寨的寨主之后,过去我们家族有一个很美的称呼,音译出来非常接近“恒光”这个音,汉语的意思为“光之家”,据说我们这个杨氏一族在这个小地方发展到了99家,尽数掌管着周围的土地,同时传承着地方的文化习俗。倒推百年之前,那时每年都有祭天地、祭土地的大法会,都是由我们这个家族主持及操办。虽然现在祭天地的法会已经不再举办了,但祭土地的事仍延续至今,已经传到我的下一辈。其传承的方式是由长男承传,所以现在传到大伯家的长孙了。

我们寨口至今仍有百余年的古树,寨里人都敬之为神树,这些神树每棵都十分粗壮,至少要3-5个成人围抱。枝繁叶茂,从远处看就像巨仙晒裙,挡住三分之一的寨貌,二三十年前还未硬化路面时,其根系发达且壮硕,勇猛地窜出地面并盘错成网,这里无疑成了平日全寨人的息凉之所,当然也是我们儿时最喜欢的地方,那时最老一棵神树,中芯已经空了,久了就成了一个大树洞,虽有道不明的神秘与畏惧,但最终还是成了小伙伴们的“安乐窝”。

之所以称为神树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祭祀土地是在这树下进行的,每年大年三十这一天举行,香蜡、纸钱、酒水齐备,同时每年要杀一只公鸡,并有一段布依语编的祭祀文,开头的第一句说“三十天为一月,我跪地俯首……”整体的大意有赞天地时节之意,同时有祈福之语。

在传统未打破之前,过年时杨家未打米粑,全寨不能先打,土地的祭祀没有完成前,全寨不准谁家先杀鸡。当然现在已经没有人在遵守了,所以祭祀像成了我们自己家的事,另外还有一个规定,这个祭祀用的鸡只准男人食用,家里的女性不分老小都一律不能吃的,这一条至今仍持守。不过说起这一条,距我们寨子大概1.5公里处的上寨,也有神树群,那里称为母树,所以祭祀时用的是母鸡,祭祀之后只准女性食用,男人一律是不能碰的。

我就是出生在这样一个家族里,同时有一个别人眼中非常“玄”的家庭,小时候常听父亲带几分神秘的神色说,我出生那晚,家里夜如白昼,亮了好一会,我常带着疑惑的向母亲去求证——是真的吗?母亲说那时她看到有光圈,时大时小的。那时的照明工具是煤油灯,小小的灯芯可见范围非常小,所以发生这样的情景,应该会有特别的记忆,但我觉得那时是一个接近中秋的日子,所以晚上月光很明亮,应该是一种误会吧,把月光看成了这一种景象了。

不过我回头想,很多时候哪怕有可能不是真实的,但仿佛真不真实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种下了一种信念,就是会无意识对“自己”想找一个说法,也就是常忍不住问——我是谁?所以这种“玄式”家庭,是促进我走上了研《易》之路最初助缘吧。

当然,我说的“玄”还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方面母亲是道医,而且是阴传的,简单而言,就是梦中参加培训,有师父带,然后就会了。会治很多疑难杂症,父亲是木匠,但特别喜欢研究风水,我两三岁时就教我读甲乙丙丁……特别是这一句“戊寅己卯城头土”我当时记得最清楚。

“道医”在古代会被称为“巫医”,在往前其实就是通过《易》的智慧,为大众解决问题的人。医,我们知道要晓病理,知药草,而在医前加一个道或巫,往往就神秘了很多,其实病亦分为身、心、灵三者,身有病汤药调之,心有病仁德加之,灵有病则需通灵者辅助解之。在我的印象中,母亲知道小儿推拿,同时还会很多草药方子,重点是在解决阴性(灵性)方面的病比较多。所以家里、家外、远亲、近邻有什么疑难之事都会寻求她的帮助。甚至到省外上班的,也不免遇事通过电话咨询。

我很想和你分享一些故事,这些都是纪实我母亲帮别人处理的一些问题,这部分略有些敏感,所以我写在书中,这里就暂时跳过。

其实为什么我要和你分享这些,目的之一就是让我们更多维了解这个世界,我们之外有很多未知与奇幻。而现实装在我们脑子里的信息,只不过是场景影响,教育给予,社会演训而形成的知(知道、知识)。其实“知”反应了我们自己的世界,这个世界本身是以你的所知而构成与描绘的,所以不同的知,对世界的感知是不一样的。而我们所“不知”的部分才是我们最大挑战,不知是无限的,跨越所“知”到“不知”,需要不断的打开自己的心怀,并以虚怀空杯之心去探寻。才有可能跳出之前所知,去积极拥抱未知。同时这也是学习接下来内容必须要有的心理准备,因为很多东西会很颠覆。

在这个家庭之中,父母对我的教育永恒的强调就是一个“善”字。然而真正的善,必是先证己成真。以真人之心,内发乎清净之念,行于外才合乎纯善之举,所以去悟这个真相也是必然之路。

然而这个求悟的过程和多数人一样,我开始也并不在乎这些的,极普通的孩子在农村长大,所谓的开悟、道,完全没有任何概念,甚至于经典的名字都没有听过。直到毕业外出工作之后,是有一次我在办公室里,那时我在步步高集团的OPPO公司研发部门有个工作,有个同事给我发了一份电子版《道德经》,当时我看的不太懂,但我觉得太好了,非常感兴趣。这之后真正引起我极大兴趣,像打开封印般的是,在东莞长安图书馆中看了一本南怀瑾大师的《原本大学微言》,连续好长时间,只要有空我就希望能读到这本书,所以周末总往图书馆跑,后来才知道,这一本是南怀瑾老师晚年最推荐也是最希望大家重点研习的著作。

从那之后,大概是用了十三年时间,我自知我不是利根性之人,十三年来我一直追问“人的终极是要干什么”、“我是谁”这样根源性的问题。当然这种追问并不是一味的静坐冥想,而是反追问式的反参,同时也不断的在经典中去找答案。

我时常看着经典流泪,看到古圣先贤的那些话,真的好感动。有那么一段时间,我把《楞严经》放在床头,即便我不读,有时看到此书眼中都会闪着泪花。感觉太不容易了,太难得了。而当我去读时,常被佛的言语感动、震撼,深深感受到那种慈悲,无微不至的关爱。所以有时直接对着书顶礼,是一种对老师或恩人深深的感恩。读了《楞严经》之后最大的感受是我对于古文的阅读越来越轻松了,就好像开了智慧一样。所以更坚定此生必须证悟这宇宙人生的真相。

说起《易经》的学习,基于一个理念,因为学习传统文化的人都知道,很多传统文化未悟透时,其实是用不上的,反而越学越累,感觉是要学成一个好人,然,当有好与不好之别、善与非善之念时,要成为传统文化之中的“好人”是不可能的,甚至于容易把善的形式表现当一种取利“工具”,如此便更难契道了。

所以我就想如何让大家不光理论上学习,现实中有工具可以解决实际问题呢?于是学《易经》当然也是必选了,这其实也是倒追式学习必然要归于《易》的,因为《易》为万经之源,不知《易》何以知源。幸运的是在昆明修习太极拳期间,我要深入易学的想法正式迎来了一个机会,在那时认识了我《河洛真数》学的师姐,她教了我一些真数的方法,同时介绍了年近百岁的师父给我,这是我踏上专研之路重要的一步。后面我也不负师姐师父所望,我编出了《易经时运密码表》,同时在姓名学方面优化出一个姓名学的体系,并升级为名字学,经多年验证,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用的技术工具,后来我开设了“名字学大师班”。

话说回来,关于悟道方面一直没有停,特别是咨询的多了,面对种种问题,我就喜欢想——什么才是终极的解决之道呢?很显然答案是——解脱。那一般人如何做,经典也看不懂,那么多翻译,怎么分辨,又如何有时间来研习呢?即便想学以何为入口呢?

于是我有了一个新的愿望,就是希望为众人找到这个“入口”,然后大家都可以自研经典,自证自明。而要达到这一点又必须从源头来,源头清而末流必明,直到最近两年,我终于看清了这一条道。于是我用我的网名“了一斋主”藏头而作一偈:

了然此心无二别,

一是用中两边随。

斋戒不出格之致,

主人是汝汝还谁。

第一句的意思是:十分清楚明了这个宇宙唯有此心,无二无别,宇宙唯有此心是真实。

第二句的意思是:一即道也,一即此心也,无形无相。怎么体现出来了然此心呢?用“中”,《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即知用中,何以两边随?一是守中,二是悟知宇宙万相不过心中之物,既是心中之物,此万物亦也是清净无染之物。万物与心(本源)无二无别,万物平等,本自清净也,故说两边随。

第三句的意思是:讲到实修方面的,如修行人要戒之恶习,居家人也要守八条戒律,不过关键之重点,一切斋戒以心戒最为紧要,所以不出“格物致知”,此是引用《大学》的中心——格物致知。

第四句的意思是:此句来源于《楞严经》的:“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是七处证心以后,再次八还辩见,而寻找心性在哪里的问题。其意为我们一般常以为自己要去求道,还有一个道可求,其实自己就是,本来就是,主人是你自己,你不需要再去求,只是成为,即便你现在不认识,你也是。

这四句包含了儒释道的思想,也是我自己那个阶段的一个总结,写出此四句之后,我自己的状态变化是非常大的,对于很多过去看不懂的经典,现在能看懂了,常能会心得意,而感慨原来古人一直都说的这么明白啊。于此我感觉自己以经解经更轻松自如了,从而能快速进入原典,不用在各类翻译中苦苦分辨谁对谁错。

于是我谋生出一个想法,希望能通过《易》来汇总这一知见。像打造一把智慧钥匙一样,希望通过这把钥匙能打开各家经典,给人研究研读经典的能力,因为无论是儒、道、佛其实讲的都是同一个东西。只要把握住了源头,拿到了入口的门票,其他法门无非就是换一种说法,新增一个角度。如能贯通则可以经解经,相互印证。这便有了录制本题想法的最初缘起。

当然这里面的内容源于我写作的《觉醒入口》这本书,不过这里还会增加一些拆解与说明,以便大家更好的领悟,正式写此书的草稿版时我37岁,当然和王阳明37岁龙场悟道这种后来看为大事件并不是一个等级(这里应该有一笑,哈哈)。我前后有两首偈子,算是我自己领悟上的诚实记录。

在第一版中偈子,就是刚才说的那四句:

了然此心无二别,

一是用中两边随。

斋戒不出格之致,

主人是汝汝还谁。

之后大概18个月后,我又作有一偈:

了然万法本无别,

一在跟前莫说修。

斋戒涤虑全放下,

主人是汝在悠悠。

仍然是了一斋主藏头,看出差别了吗?

第一句:清楚明白一切事物本来无有差别,同时都是一体本源的显化,从一体角度一切平等。

第二句:一者,本源也,无形无相,从来没有离开,时时处处都是。并不是个人修出来的,本来就有的。就在跟前当下此时,只要说修,还有一个什么东西要去修,那就落入相上玩弄的戏法,凡所有相都离不开二元对立,都是离道的,所以莫说修,连修的念头都没有。

第三句:我们行种种仪轨,修种种法门目的就是清除烦扰,使思想清净,都是用相治相,用有修无。但当我们领悟了第一句,第二句后,连去清除的动作都是多余的,统统放下即是菩提,即轻松落入一体,讲落入都是分别说法,其实本身就是一体,一直都是。

第四句:这一句回味无穷了,自己体会便知。我们本自具足而不自信,一直在,又那么近那么远,也没有什么事,闲适自得;自由自在。也有一种把全部放下,连修都放下时,主人现前了,有情感上的共鸣,亦有悟后无事可为的自由自在……

我相信看完这两个偈子的对比,你便更通透。我自己都感慨万千,我便在朋友圈如是感叹:

从偈一到偈二,

不可同日而语。

纵去十万八千里,

归来落入佛手心。

这才是真悟空呀,

妙哉!

叹哉!

一年何其短,

万古又何如。

雄心壮志了了,

无事匡扶宇宙。

大意即为无论我们自认多么牛,多么有功夫,一跳十万八千里,变化无穷,最终还是要落入一体本源方为真悟空。悟了空便可看穿时空,人间的事业名利皆可随缘了,没有如之前一定要做什么,非要达成什么,那什么是“无事匡扶宇宙”呢,我想以后你会自然深有领悟吧。

这就是我们开始之前给大家交待的一些基本情况,我相信任何缘份都早有安排,为此先祝你学习开心。我们课程中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