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经 第一品第四讲解读】行由品第一:惠能作诗偈子惊呆众人

【坛经 第一品第四讲解读】行由品第一:惠能作诗偈子惊呆众人

00:00
07:28

行由品第一 第四篇解读


在《行由品第一》第三篇中,我们说过,神秀的偈体现了他对佛法的体悟不够,主要是他没有领悟到万事万物本质为“空”,也就是万事万物的无常与无我。这一品中,五祖弘忍大师正是用了“空”的道理来点悟神秀。那大师是怎么来点悟的呢?弘忍大师是这么说的:“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


这段话的道理是什么呢?


首先,这段话的第一句说:“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无上菩提,就是指对佛法有真正的觉悟,能证得佛果。要证得佛果需要什么呢?要“言下”识得本心,言下就是指说这句话时的心念,也就是说要证得佛果,那么在当下这个瞬间,你的心中要能识得自己的本心,见到自己的本性,也就是佛性。


接下来,五祖弘忍大师说:“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不生不灭是佛教中的一个概念,就是指一切法无生,远离了生灭二边,就是指脱离了生灭的事物。但我们知道,世上的生灵都有生死,世上的事情也都有起承转合,怎么会不生不灭呢?


不生不灭其实指的事物的本质。在佛教的世界观中,所有的事物产生都是有“缘起”的,缘就是指条件,也就是有一定条件,事物就会产生,如果有不同的条件,事物也会因此改变。比如有一个家庭有一对双胞胎,从小分开,其中一个在中国长大,一个在外国长大,那么他们虽然相貌类似,但是习惯、性情会迥然不同,他们成长的不同的环境,就是不同的缘。不止是人,世上的万事万物几乎都是这样的,所以有一句俗语:“世间唯一不变的东西就是变化本身。”这句俗语正和佛理相呼应了。佛教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因缘聚合,所以都会改变,因此万事万物都是无常的。但这些不同的缘,都不是我们自己的意识能决定的,所以万事万物也是无我的。无常和无我就是世界中所有事物的本质,这种本质并不会随着缘来而改变,也不会随着缘去而消失,因为无常的、变化的事物是没有自性的,没有自性其实就是不是真实存在的,所以这个本质就是没有生死的——也就是不生不灭的。


而“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这句,则是从时间的角度来说事物的本质。“一切时中”就是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时间,“念念”就是佛教中最短的时间,就相当于一念起一念灭这种瞬间。所以这句话是说无论时间多长多短,也都是无常和无我的。


最后一句“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就是说如果了解了万事万物的本质,那么就不会有执念,能顺通没有障碍。万事万物的本质不生不灭,不变不异,因此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平等的,因为万事万物从来无生,都是空性。如如是指本自具足的佛性,因此佛性也是不生不灭,始终如是,这就是世间真正的真实,这里其实是两重无生的法义,以后再详细解读。


从五祖弘忍大师的这段话中,我们再来看惠能的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首偈的主旨就是“无”。菩提、明镜都是不存在的,因为惠能看到了事物的本质是无常和无我,既然本质如此,那么事物的外在表相就是虚幻的,既然外在为虚幻,又怎么会有尘埃呢?


从这里我们就能明白,惠能的偈确实体现了他对于佛法的深层体悟是高过神秀的。那么五祖弘忍大师看到此偈,又会作何反应呢?我们将在下一品中,继续看五祖弘忍大师如何选择自己的继承人。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