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生存指南:避开官场,做个快乐的普通人丨人间世译文

庄子的生存指南:避开官场,做个快乐的普通人丨人间世译文

00:00
07:45

《庄子·人间世》其二译文


上一讲我们说到颜回决定以身犯险,前往卫国去纠正卫王的暴行,特来向老师辞行。可听了颜回的话,孔子却面色凝重,无奈地摇了摇头。


他对颜回说:“唉,你这一去,恐怕是往卫国国君的刀口上撞啊!学习大道,需得专心致志,始终如一,不可心存杂念。一旦心存杂念,就会生出事端,你想得越多,困扰就越多。困扰多了,就会心生忧惧。如果你自己都时时怀忧而不可自救,又怎么谈得上救国救民呢?正人先正己,上古那些有着大德的君子,哪个不是先正己修身,然后才有能力去指导别人呢?如今你自己的德行尚未充实,哪还有什么闲暇和能力去纠正暴君的所作所为呢?你知道德行是如何丧失的吗?你知道智慧的贤名又是如何确立的吗?德行的丧失来自贪慕虚名,而智慧的声名远播则来自你争我夺。你以为名声和智慧是什么好东西吗?它们只会使贪婪之人为了争夺一点虚名而互相倾轧、互相争夺。名声也好、智慧也罢,都是杀人的凶器、害人的手段,绝对不是救国救民的正道。”


听到这里,刚才还胸有成竹、自信满满的颜回已经惊出一身冷汗,他毕恭毕敬地站在那里,继续听从老师的教诲。


孔子接着说:“你虽然德行稳重、忠厚老实,可却还没学会与卫王的相处之道;你虽不争不抢、不慕虚名,可却还不会揣摩君王的心理、脾气。若是就这样硬生生地跑到卫王面前,端出你那套仁义礼智之道,全然不顾天时地利,毫不讲究方式方法,强行要他修正自己的德行,是用别人的过错来彰显自己美德的做法,在别人看来,简直就是在沽名钓誉、恶意害人。你害人,别人能不报复吗?你这一去,定会为奸人所害,恐怕是凶多吉少啊!”


说完颜回的个人特质,孔子又搞起了兵棋推演,帮颜回分析出仕卫国可能面临的政治形势。孔子说:“假设卫王是个亲贤臣、远小人的明君,那么,朝中应当不乏旷世良才、治世能臣,又何需多你一个呢?除非完全不谏言,否则只要你开口,卫王必然会抓住你的逻辑漏洞加以反驳,以显示他的机敏。到时候在朝堂之上,你将被卫王辩驳得眼冒金星、哑口无言,然后自乱阵脚、败下阵来,跪地臣服。这就好比是输油救火、泼水抗洪一般,非但不能说服卫王认同你的主张,反而会助长他的嚣张气焰。又或者你站准自己的立场,反复据理力争、直言死谏,那就难免会消耗掉卫王最后一点耐心,到时候龙颜大怒,你恐怕会死得比残暴的卫王还早!”


正所谓武死战,文死谏,孔子接着说:“正言直谏的忠臣,哪个有好下场?从前,暴君夏桀为了讨宠妃妹喜的欢心,在宫中建起酒池肉林,还邀关龙逄和他一起观看对犯人施以炮烙之刑。关龙逢豁出命来,竟然对夏桀说,他能预知未来,他看到夏桀的王冠已经像块大石头一样摇摇欲坠,而脚下踩的则是春天的薄(bó)冰,眼看就要堕入无尽的深渊,结果,暴君还没遭到上天的惩罚,关龙逢却立刻受到炮烙之刑,成了史上直言死谏的第一人。再看商纣王的叔叔比(bǐ)干,也是为了让纣王改邪归正而操碎了心,可是,纣王不但不心存感激,反而对其施以酷刑,挖出了他的“七窍玲珑心”。历史的血泪斑斑可考,这些诤臣为国为民的心,日月可鉴,却都因忤逆君上而引来杀身之祸,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算不算是求仁得仁?他们想要忠臣的好名声,君王便取了他们的性命来成全他们。这就是追逐虚名的下场。”


说完了暴君,孔子又提到了一些古今公认的圣人。他说:“不只是为人臣子的贪慕虚名,哪怕是一国之君,也常常为了成就自己的丰功伟业而不惜大开杀戒。就说三皇五帝中的尧帝和大禹吧,为了能一统天下,他们都曾讨伐他们口中的“蛮夷之邦”,打得丛、枝、胥敖、有扈等这些小国烽烟四起、哀鸿遍地,直到国君掉了脑袋,整个国家也被夷为平地。他们如此征战不已,不就是为了成就不世之功吗?殊不知功劳簿上这点虚名之下,掩埋着多少生民的血和泪?这样的故事你听得还少吗?名利的诱惑,连尧和禹这样的圣人都无法抗拒,更何况是你呢?”


一番长篇大论之后,孔子决定听听弟子的想法,便转而对颜回说:“我也说了半天了,想必你对于如何规劝卫王有自己的打算,也说说你的想法吧。”颜回会不会打退堂鼓呢?我们下一讲再说。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