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什么—生命的迷惑与解放

“我”是什么—生命的迷惑与解放

00:00
10:13
“我”是什么,生命的迷惑与解放
数月前,在新加坡发生有十四岁学童在学校跳楼死亡事件,令社会震惊,因为,无论家长、老师等在事前全不察觉孩子有异常的表现。更令人感到异常的是,男孩留下遗书,表示死后要爸妈烧玩具给他、要烧给他多些钱,和几个保镖,因为你知道“小孩子一个人,是多么的害怕呢!”
香港,十一月十二日,中学叶姓同学跳楼身亡,在她的日记提到上一个月,她的同学自杀了,她写下这样的说话:“我同学死了,我为她珍惜……如果我死,不知道又有没有人为我而哭呢。”
十一月十九日,十一岁邓姓女童吊颈身亡,据悉疑受丧父及好友自杀打击,终日郁郁不欢。十一月二十日,一名十二岁男学生在课室内,不断向同学提出“探究人死后的世界”,但同学不予理会,他即取出水果刀指着自己,幸得老师及警方帮助下,愿意放下武器,送院检验,没有酿成悲剧。
十一月二十五日,一名骆姓男学生,因升上中五后,感到会考的压力,担心成绩不好,愧对父母,在寓所高处堕下死亡,留下遗书表示:自己不知道怎样面对自己的挫败,亦对自己人生没有盼望,找不到自己生命的价值……
校方、议员、专员的回应
【十一月十二日】
学校副校长:“学校接连发生学童自杀,当中成绩有好有差,家庭背景不同,我们也猜不到原因。”《明报·谁怜孩子心》
立法局教育界代表张文光议员:“今日将联络教统局局长李国章,要求政府每年为全港十四、十五岁的学童做心理测验,以期尽快找出有抑郁倾向的,高危,学童。《同上》
专家建议:应该以精心设计的问卷调查全校学生,找出约一成有抑郁症状(如食欲不振、失去兴趣、失眠)的高危学生,再单对单的给予密集心理辅导,才有可能辨认到有潜在自杀倾向的学童,及早对症下药,解除隐藏的危机。《明报•专家:快找高危孩子》
【十一月十五日】
临床心理学家:学生情绪问题近年有上升趋势,困扰多来自与同学比较,担心“别人取笑我”、“表现不如其他同学理想”,或者家人或学生本身要求过高形成压力。《明报•网页》
【十一月十六日】
《青春何价·儿童自杀故事和心迹》:“寻死的意欲只是满溢酒桶中的最后一滴,差不多都触及隐藏的家庭问题。”《明报·网页》
以上的内容,不但不能解决问题,更对十一月份发生的事件缺乏针对性的反应!
不应忽略的事实
叶同学副校长杨秀群女士指出:上月自杀的女生与叶同学中一时同班,两人相识而不是密友,上次事件发生后,校方曾向各同学进行心理辅导,当时叶同学所写的心意卡很正面,表示自己不会选择自杀,岂料不到一个月后却步其后尘。
叶同学是一个颇出色的学生:九岁自内地来港,升读中二时英文水平已进步至精英班、中文文章多次获报纸刊登、毛笔书法屡次获奖、操行优等、是领袖生、普通话科长,性格诚恳、开朗、乐于服务。《苹果日报·十一月十二日》
校方对邓同学的了解;个性开朗、乐观、善于沟通、热心服务、乐于助人,操行、成绩皆优异,曾代表学校参加多项校际比赛。她在两年前父亲病逝后,一直表现振作,并积极参与课外活动。《明报·网页·十一月二十一日》
校长李叶文慧女士对骆同学的了解:骆生前品行优良,对功课态度认真,亦曾代表学校参与多个田径比赛,取得优异成绩。
骆父表示:儿子曾透露后悔选读理科,不想上学,更一度出现自杀念头,幸得家人安抚,劝他不要将学业成绩看得太重;亦即时联络校方社工及老师协助。骆同学与继母感情要好,亦不时教导同父异母的弟妹功课。《明报•网页•十一月二十六日》
一切已经太迟了!
从以上的资料,我们可看到社会很关注学童自杀问题,却只懂得呼吁增加辅导机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指出学童踏入青春期,提醒家长主动关心聆听子女所面对的压力,给予鼓励,“因为自杀问题往往与学童自我形象太低有关”;校方提供问卷调查、心理辅导、社工的协助,召开危机会议,加强标准程序处理等;可是,这些事后的行动,能有把握救回我们的孩子吗?家长们莫不伤心欲绝,他们与死者的关系,亦并未发现有任何问题。
一切似乎都尽力了,做了应该做的,但有没有发现一切都是迟了!因为当要设计问卷,要进行心理测验,到发现他们的抑郁症状;找到“高危”学童,要他们到社工或心理医生处作辅导、治疗……的时候,其实学童本身的生命已经“病”了!
到底有没有人会提出: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会“病”吗?
有没有人会提出:我们的孩子,本来不是好端端的是领袖生、优异生、性格开朗、乐于服务的吗?为什么他们会变得食欲不振、对生命放弃的呢?
有没有人会提出:我们的孩子的死,若果真是因为外在压力的话,那么,压力难道只存在这一代吗?
有没有人会提出:我们的孩子的死的原因,若来自家庭问题;那么,家长的压力又应如何释放呢?
有没有人会提出:我们的孩子的死,若需要学校提供适当的处理的话,为什么不是对当前学校提供的教育内容作出反省、改善,而是增加学校的负担,提供心理辅导、社工服务乃至成立自杀危机管理署,这不是本末倒置吗?尽管如此,一切都是太迟了。
学校缺乏回应生命的教育
请留意叶姓同学在日记中的说话:“如果我死,不知道又有没有人为我而哭呢?”她在对“我”怜悯;她不知道“我”将受到如何的对待?这种呼声,其实是她开始自觉“我”要得到进一步的了解的要求,毕竟是十五岁了。孔子的成长经验不也在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这是人生立志的重要阶段啊!
邓姓同学在父亲死了之后,郁郁寡欢;冯姓同学欲探究“人死后”的问题;先贤不是早有“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的提点吗?说明人生在成长的过程,都会对未知的将来感到忧虑、失落、无奈;更何况死亡,乃人生必经之路,人将如何面对?这确是一大关头啊!所以,必要先对生命之“生”有所体会,才有勇气迎接不可知的未来!
骆姓同学的例子更直接指出学校教授知识的教育、给予考试的机会,但没有提供“我真的不知道怎样面对自己的挫败,亦对自己人生没有盼望,找不到自己的生命价值”等迷惑的解救,没有让他心底生起力量、充实生命内涵的教育、没有对生命提供方向的生命成长的教育。
我们的社会到底明白问题的根本吗?我们教育当局到底明白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吗?
当孩子的内心感到无奈、彷徨、害怕……的时候,大人们却是无知无觉、不知不觉、后知后觉的,或只向他递上一张问卷……你的心不觉得痛吗?
要救救我们的孩子,有关当局要觉醒孩子对生命热爱, 却得不到回应的后果,已是极其严重。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