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最乐事》独自宅家的快乐

《天下最乐事》独自宅家的快乐

00:00
10:21

摘要:万历皇帝30年不上朝,原来是沉迷于做木工,乐此不疲。

大家好!欢迎继续收听古文素养课第66课。我是主讲人常方舟。

1

今天的课文是《天下最乐事》。这篇文章,选自张岱的《快园道古》。张岱是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文人。他的两部笔记著作《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快园道古》是他的另一本笔记,远不如前面两本书出名。原因可能是这本书已经消失了很长时间,直到1985年才重新被发现,而且只剩下一半,并不完整。

undefined

张岱

“快园”是明代一位御史韩应龙的园林,故址在今天浙江省绍兴市。张岱写过一篇《快园记》,提到自己幼年经常随祖父去玩,晚年又在那里借住长达二十四年。这本《快园道古》,就是张岱晚年在快园的作品,是他口述、由儿孙记录下来的。《快园道古》和《陶庵梦忆》《西湖梦寻》这两本笔记不一样的地方主要有两点:第一,后两本书主要是写张岱自己这一代的事,《快园道古》则包括先辈的事。“道古”两个字,意思是讲述先辈的故事,不过书里也写到张岱和他的朋友。第二,后两本书并没有分门别类,《快园道古》则是按主题分类的,类似于《世说新语》的体例,一共分成二十部,今天讲的这一篇,属于“言语部”。顾名思义,这部分专门记录别人说的名言警句。本篇就是记录陶石梁的话。陶石梁名叫陶奭易,石梁是他的号,他也是绍兴文人,是张岱的好朋友。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晚明文人日常生活有哪些小确幸。

2

我先给大家念一遍原文:

undefined

陶石梁曰:“世间极闲适事,如临泛游览,饮酒弈棋,皆须觅伴寻对。惟读书一事,止须一人,可以尽日,可以穷年,环堵之中而观览四海,千载之下而觌面古人。天下之乐无过于此,而世人不知,殊可惜也。”

3

下面我们来看第一句。陶石梁曰:“世间极闲适事,如临泛游览,饮酒弈棋,皆须觅伴寻对。

这句话的意思是,陶奭易说:世界上极其悠闲的事,比如在水边和水上游玩、喝酒、下棋,都需要找个同伴。

下一句是。惟读书一事,止须一人,可以尽日,可以穷年,环堵之中而观览四海,千载之下而觌面古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读书这件事,只需要一个人,可以读一整天,也可以读一整年。在一个房间里,就可以把视野扩展到整个世界;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间之后,也可以和古人见面交流。

“惟”,是只有的意思。

“止”,是仅仅、只有的意思。

“尽”和“穷”,都是穷尽、用完的意思。

“堵”是一方丈的土墙,“环堵”是四周用一方丈的土墙围起来,形容狭小的居室。

“觌面”,是当面、见面的意思。

最后一句是。天下之乐无过于此,而世人不知,殊可惜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下的快乐没有比这件事更多了,然而人们却不知道,这是非常可惜的。

“殊”,副词,意思是非常、特别。

4

接下来,我们把这段文章从头到尾串讲一遍。

陶奭易说:“世界上极其悠闲的事,比如在水边和水上游玩、喝酒、下棋,都需要找个同伴。只有读书这件事,只需要一个人,可以读一整天,也可以读一整年。在一个房间里,就可以把视野扩展到整个世界;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间之后,也可以和古人见面交流。天下的快乐没有比这件事更多了,然而人们却不知道,这是非常可惜的。”

5

张岱和陶奭易都是晚明的文人,也都喜欢读书。众所周知,晚明是个性解放的时代,文人喜欢说过头话,但这些话往往又有点道理。我们读晚明的文章,特别要注意这种偏颇与合理夹杂在一起的情况。在表层的偏颇下面,可能包含着一定的合理内容。

首先我们要注意的是,这里说的读书,是“天下极闲适事”的一种,换句话说,是没有现实目标的、无功利的行为,所以功利性的读书并不包括在内。陶奭易为了证明无功利读书的快乐,用了很夸张的说法。在无数悠闲的事情里,有很多不能一个人完成,只有读书可以,这个说法就有点过头。难道他举的其他例子,都必须有同伴吗?比如喝酒,李白的月下独酌,也别有一番风情。但如果不理解得这么绝对,这个话也有点道理。喝酒、下棋,一般还是需要同伴。不像读书,虽然也可能几个人一起看,弄一个读书小组,但通常还是一个人找一方静室默默地读。大家或许又要问了,那么欣赏大自然呢?今天很多人不找同伴,独自旅行,不也很常见吗?这个就需要我们设身处地去想象一下了。陶奭易和张岱都是士大夫,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不强,生活要求却又不低,出游至少得带个书童,帮着拿拿行李、做做杂事,否则走不下去的。他们要是游山玩水,还真不可能一个人去。

undefined

古人读书

相比之下,读书是唯一能独自做的事。因为它足够有意思,读一整天、一整月,甚至一整年都不厌烦。这句话大部分都对,问题出在“唯一”这个词上面,就有点过头了。其实不止读书,很多事只要钻研进去,入了迷,都能一个人做很久,甚至一直做不厌、做不腻。举个明代的例子。明神宗,也就是俗称的万历皇帝,不是个好皇帝,却是个好木匠。他连续三十年不上朝,大臣找他商量国事,都见不到人。所以说,他不是一个好皇帝。那么他躲在宫里干什么呢?原来是沉迷于做木工,刨、磨、切、装,几十年如一日,乐此不疲。所以说,他绝对是个好木匠。做木工,就是万历皇帝可以做一整天、一整月,甚至做一整年的事。这样看来,任何事只要沉迷进去,都可以维持很久。当然,如果不那么绝对,说读书是可以做很久的事情之一,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接下来陶奭易具体谈到读书的乐趣是什么,那就是可以超越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极大地拓展人的精神世界。其实类似的话,前人也讲过,但不是说读书的,而是讲艺术构思。西晋的陆机,比陶奭易、张岱早了1300多年,他有一篇《文赋》,描绘文学家的构思活动,其中有两句形容说:“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意思是说,构思在片刻之间,就可以打破时间的限制,贯通古今;冲破空间的束缚,遍及四海。这和陶奭易说的有点类似。不过,文学构思需要灵感,有时候有,有时候没有,作家本人也不能完全控制。它不像读书,只要你想读,随时都能读下去。“能拓展”,和上面讲的“可持续”,能够同时满足这两点的,好像确实只有读书。合起来看,陶奭易对读书的推崇,还是很有道理的,对读书的快乐,也把握到了精髓,是真懂读书的人。

undefined

案头

陶奭易最后讲,世人都体会不到读书的快乐,太可惜了。这里的“世人”,当然是指俗人。虽然有点拉踩的意思,但他的这种心情还蛮可爱的,就像小孩子有个厉害的玩具,看到别的孩子没有,一边替他们惋惜,一边自己也忍不住有点小得意。

本文的写作特点,前面已经提到,就是在偏颇中包裹着合理的内核。笔记这种类型的著作,比较自由,不仅写法自由,作者心态也比较自由,说话没那么小心翼翼。加上晚明文人个性鲜明,在笔记当中,就表现得更加爱憎分明。陶奭易这种过头话,在道理上一看就有很明显的瑕疵,却又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他把读书看得这么独一无二、不可替代,难道不正是因为他太喜欢读书了吗?这篇文章固然属于论说文,但从这个角度来看,也可以算是一种特别的抒情。希望大家有机会也都能体验到无功利读书的心境,感受读书给人带来的纯粹的精神享受。

这一讲就到这里,我们下一课再见!

总结:

这节课的课文选自张岱的《快园道古》,《快园道古》也是张岱的笔记作品,记载了一些先辈的事迹,然后我们介绍了这本书的创作背景。接着我们讲解了这篇文章,陶奭易认为世界上最快乐的事就是读书,因为读书是唯一能自己做的事情,并且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最后我们介绍了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就是就是在偏颇中包裹着合理的内核,笔记这种类型的著作有着作者自由创作的特点。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