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黄埔四期的第一名,建国后婉拒上将军衔,毛主席:他不亚于我

他是黄埔四期的第一名,建国后婉拒上将军衔,毛主席:他不亚于我

00:00
14:53

1939年1月,延安在抗日军政大学开办了第一期参谋训练队,各部队总共送来了130多个学员。

毛主席对此事非常重视,特地派出他的军事高参来教授战略学课程,也就是被称为“党内一支笔”的郭化若。

训练班负责人有些失望,对毛主席说道:“我还以为是您来教展战略学课的内容。”

毛主席则是笑着对负责人说:“我事务比较繁忙。不过你们放心,郭化若授课水平不亚于我。说是‘不亚’,就是和我差不多,说不定超过我呢!”

这个郭化若是什么来头?他的能力为何能得到毛主席如此高的评价呢?

黄埔军校的第一名

1904年福州市的一个贫苦家庭,一个瘦小的男婴呱呱坠地,他就是郭化若。

由于家境贫寒,为了补贴家用,郭化若从9岁开始就去报馆当卖报的小工。13岁时才有机会进入小学进行学习。

在学校里,郭化若总是名列前茅,最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福建第一中学,可由于学费昂贵,郭化若只好再度辍学。

失落的郭化若决心打拼出一番事业,于是毅然决定离家闯荡。

1923年,郭化若来到广州谋生,期间他接触到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大受启发。他决心投笔从戎,投身于革命事业,于次年1月加入了国民党。

可他进入国民党后才发觉,国民党的理念与他的理想背道而驰,这使他的心中十分苦闷。1925年秋,郭化若来到黄埔军校成为了四期生。

在黄埔军校中,郭化若接触到了许多马列主义思想。他开始主动阅读共产主义的书籍,认为共产党的革命理论才是他所认同的。在1925年冬,他正式加入了共产党。

在黄埔军校学习的郭化若同样成绩优异,每次考试总能获得第一名。

一次蒋介石来到学校检查学生的作业,在翻阅了几本后,他生气地对着学员说:“怎么搞的,怎么把字帖也混到作业里面了?”

在场的学生反倒都笑了,说:“校长,那不是字帖,那是郭化若的作业!”

蒋介石又细细翻阅了一会儿,连声赞叹,说道:“这字写得太好了,明天让化若来办公室见我。”

郭化若到后,蒋介石向他说明了自己的意思:他想让郭化若给他当秘书。

可郭化若已经是共产党人了,不想再为国民党工作,对蒋介石说:“校长,你曾说过军人应该战死沙场。我不想当秘书。”蒋介石只好将此事作罢。

1926年3月,蒋介石发动了“中山舰”事件,将黄埔军校与第一军中的共产党人全部驱逐。经此一事,郭化若彻底对国民党失望,公开了自己的共产党身份。

同年11月,毕业后的郭化若留校担任中央军政学校分校的炮兵第2队队长。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世界的“412”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彻底破裂,大革命失败。11月,郭化若远赴苏联去往莫斯科炮兵学校学习。

次年,“朱毛”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革命事业如火如荼,激动的郭化若当即决定辍学回国。

莫斯科炮兵学校的校长十分不理解他的选择,还说要罚他禁闭,郭化若不为所动,他说:“关就关吧,关完禁闭我还是要回国。”

1929年春天,郭化若终于回到了心心念念的祖国,来到上海向党中央报道,正式开启了他的革命生涯。

党内的“秀才”

1929年8月,辗转多条路线的郭化若来到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成为了红四军的第二纵队参谋长,带领第二纵队的战士们参加了漳平战斗。

可参加了战斗后才发现,敌人装备齐全人数众多,敌我战力差距悬殊。郭化若意识到要用战术取胜,于是他下令将迫击炮拉到最高,先将敌人的团长炸死。

这招“擒贼先擒王”果然有用,团长没了之后,敌人像无头苍蝇一样。郭化若趁机突袭,将敌人一举歼灭,还缴获了600多件装备。

经此一役,郭化若的名声彻底在军中传开。朱德也十分欣赏他的有勇有谋,升他为纵队长。

11月底,毛主席正式召开古田会议,郭化若也来到了会场。一见到他,朱德就兴致勃勃地对毛主席介绍:“这是郭化若同志,苏联回来的,很有文化。”

毛主席也握着郭化若的手说:“好啊,我们党内又多了一位秀才。目前我们要召开九大,你能不能写点文章,说明一下红四军存在的问题,想一想解决办法来。”

郭化若明白这是毛主席对他的考验,为了完成任务,他连熬了几个大夜。逐条分析了党内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办教导队的建议。

毛主席看后十分认同,夸奖郭化若说:“你很有才华,能力不错,我看当个师长不成问题。”郭化若的才华为毛主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30年6月,中共中央指示红四军立刻攻打城市,这个决定是不实际的。可组织的决定,毛主席不得不服从,正在苦恼之时,郭化若为毛主席的杯中添水。

只见郭化若添完水之后,又稍微推了推被子。毛主席福至心灵,大声说道:“有办法了,我们何不在‘推’字上做做文章,我看我们就先搞个‘推进’计划,边推边看嘛!”

这个方法果然不错,军队可以自由发挥绕过强敌,于7月底西渡赣河。

9月,红军在回江西的途中路过了安源煤矿,郭化若发现有许多工人会爆破。

他将这一情况汇报给毛主席后,毛主席十分高兴地说:“我们应该组一个工兵队,组织工人入伍,战斗时要是有爆破组开路就好办多了。”当即表示工兵队由郭化若负责组建。

10月4日,红军攻打吉安,工兵队的同志们爆破了敌人的碉堡,敌人吓得四处逃窜,红军大获全胜。7日,红军正式将140名矿工编入红1军团,从此红军中正式有了工兵。

郭化若还下令组建红军第一张无线电队伍,培养出了许多无线电人才,打破了红军消息闭塞的局面,奠定了红军电信工作建设的基础。

但郭化若的革命事业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有着不少的风雨和磨难。

漫漫长征路

1934年,由于多种原因,郭化若差点没能和红军一起长征,发布鞋的时候也没人给他发,他只好请人给自己做了一双草鞋。

可长征路途遥远,草鞋哪顶得住,行军一天后郭化若的脚总是被磨破,化脓流血。但他仍咬紧牙关跟上红军的队伍,直到1935年遵义会议后情况才有好转。

在长征过程中,雪山上,郭化若写下了“风雹扑人人欲倒,坚持勇进更抖擞”的诗句。过草地时,到处都是沼泽与深坑,他也坚持着“坚持勇进更抖擞”的信念,走出了草地。

1936年6月,抗日军政大学开学,郭化若被任命为抗大分校的教育长。次年,郭化若因生病向毛主席写信,毛主席立刻回信道:“正在替你买药,不日便将寄去。”

次年,全面抗战爆发。10月忻口战役失败,为此毛主席对《孙子兵法》做了许多研究,但由于他的事务繁忙,总也没时间做系统的研究。

由此郭化若为毛主席送电报,毛主席就叫住他说:

“国民党人有些实在是‘花岗岩脑袋’。化若同志,你可不可以写一些关于古代兵法的文章,再结合马列思想进行宣传,不然国民党军官听不进去。”

郭沫若接受任务后相继写出了多篇文章,指出了“团结存,分裂亡”的道理,宣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许多国民党将领看了后都深有感触。

此后,郭化若潜心研究《孙子兵法》,对孙子的思想和军事理论做了系统的研究,毛主席看过后进行了充分的肯定,称赞道:“古有孙子,今有郭子。”

他撰写的《孙子兵法之初步研究》也被称为“中国第一篇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孙子兵法》的理论专著”。

1938年9月,郭化若进入中央党校学习,重新成为毛主席的军事高参。解放战争开始后。他被调到山东临沂,担任军区副司令。

两年后的8月,淮海战役拉开了序幕,郭化若带领的第四纵队不仅歼灭敌人7万余人,甚至还活捉了杜聿明,立下了汗马功劳。

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在中南海为各位将领授衔,郭化若本来将被授予开国上将的军衔,但他特意写信告诉中央:“我的功劳远远没有其他同志大,不应被授予上将。”

中央在考虑了郭化若的意见后,决定授予他开国中将的军衔。

中央科学院成立后,郭化若在1973年出任副院长。他在科学院工作时,由于认真的工作态度与儒雅的风范受到了许多人的尊崇。

1982年,郭化若从领导岗位上退休,但他对军事科学依然有着无与伦比的热爱,写下了许多历史军事类文章,发挥好了自己的余热。

1995年11月26日,“一代儒将”郭化若因病与世长辞,享年91岁。

结语

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郭化若中将以其独特的儒将风范,书写了一段辉煌的篇章。他被誉为一代儒将,不仅因为他的学识渊博、文武兼备,更是因为他的人格魅力和崇高精神。

在战争年代,郭化若他善于运用谋略,注重发挥军事与政治、经济的协同作用。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无畏的战斗精神,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

而在和平时期,郭化若更是一位治国安邦的能手。他重视文化教育,倡导“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强调文化与军事的有机结合。

郭化若在晚年曾写下“六十年来多少事,但留点墨在人间”。可他留下的可不止“点墨”,更有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他以儒将的胸怀和气度,诠释了一代革命家的高尚品格和无私奉献。他的精神激励我们不断进取、勇往直前,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汪汪

编辑:汪汪

参考文献:

[1]陈洋. 儒将郭化若的诗意人生 [J]. 世纪风采, 2019, : 21-24.

[2]何立波. 被毛主席誉为“古有孙子,今有郭子”的儒将郭化若 [J]. 党史博采, 2016, : 35-39.

[3]王学亮. 郭化若:毛主席的“军事高参” [J]. 党员干部之友, 2013, : 40-41.

[4]何立波. 郭化若与毛主席的将帅情 [J]. 福建党史月刊, 2011, : 22-25.

[5]周而复. 碧血丹心的郭化若将军 [J]. 炎黄春秋, 1996, : 44-48.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