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说: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有17人,排在17人之首位的是我母亲

钱学森说: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有17人,排在17人之首位的是我母亲

00:00
13:46

1999年,中央决定颁发“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授予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23位杰出科学家。

当“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被交到钱学森的手中时,掌声如同潮水一般汹涌澎湃。时年79岁的钱学森眼眶微微湿润,他颤颤巍巍走上领奖台,心中感慨万分。

授勋仪式结束后,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对着身旁的学生说道:“我能有今天的成就,我要感谢17个人,除了我的老师们,我最感谢的,还是我的母亲。”

能培养出一位“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母亲又该是多么优秀的人呢?

立志报效祖国

1936年的夏初,钱学森正坐在从美国去往中国的飞机上,他神色焦急,心中默念,“快一点,再快一点”,只因他要赶往家中去看望生病的母亲最后一面。

一天前,钱学森收到了父亲寄来的信件,信中写道:“学森,请你务必归家,你母亲病情恶化,想再见你一面。”

收到信的钱学森火速买了机票踏上了回家的路途,可他的学校与家跨越了半个地球的距离,等他终于赶到家,看到的却只有母亲毫无生气的遗体。

父亲告诉他:“你母亲一直挂念着你,她生前的最后一句话是:‘天晴了,我的儿子该回家了’。”

听到父亲的这番话,钱学森不禁在母亲的床前抱头痛哭,透过迷糊的泪眼,他仿佛看到了母亲的一生……

1888年钱学森的母亲章兰娟出生,她家世代经商,家境富裕。而她也天资聪颖,自幼帮家里人打理账本,有着非凡的算数能力与记忆力。

结婚之后,章兰娟生下了钱学森,由于丈夫工作繁忙,她便一手包揽儿子的教育。

好在钱学森也遗传了母亲的聪慧,三岁时就能背诵许多唐诗宋词,还对数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天赋,计算能力非常强。

章兰娟对这个孩子寄予厚望,每天睡前都要给钱学森讲述许多优秀传统故事,其中小钱学森最喜欢听的就是“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爱国的种子已经深深植根于他的心中。

在之后的成长过程中,小钱学森的一举一动都模仿着那些名人志士,母亲也乐见其成,教育他学习古人的高风亮节与爱国志气,激发了他心中浓烈的民族自豪感。

钱学森长到少年时,整个中华大地动荡不安,他对章兰娟说想要报效祖国,为国家献出一份力量。

章兰娟对他的想法表示了支持,但同时也教导他,如果一个人没有知识,那么革命事业是很难成功的,因为革命需要思想的指引。

钱学森牢记母亲的教诲,从此在学习上更加刻苦认真。章兰娟的教导方式不仅有“言传”,还非常注重“身教”。

钱学森晚年曾回忆道:“母亲带我出门时,如果遇到乞讨的人,她总会慷慨解囊帮助他人,还教育我说遇到困难的人能帮就帮。”

不仅如此,冬天的钱家有时会遇到穷苦百姓请求施舍米面粮油,章兰娟总是给他们许多,还会请他们进家门喝一碗热乎乎的姜汤暖身,从不要求别人偿还。

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下,钱学森自然也成为了一个心底善良的人,母亲的教育为他心系人民的个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仅如此,章兰娟还有着别样的爱好。

母亲的言传身教

章兰娟是一个品行高洁、气质高雅的女人。她非常喜爱莲花,在院子里支了很大一口缸专门用来养莲花,事事亲力亲为,即使在冬日里也不让仆人帮忙。

她还常常对儿子说,说他是一个“踏莲而降”的孩子,所以天资才这样聪颖。

钱学森也将母亲的话记在了心里,常常为章兰娟背诵周敦颐的《爱莲说》,章兰娟总是笑眯眯地听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成为章兰娟的真实写照。

1936年,钱学森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他决定远赴美国学习知识,回国后为祖国效力。

章兰娟非常支持儿子的想法,还为他买来了四书五经让他带去美国,并嘱托钱学森在美国也不要忘记家乡,要多读一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从中汲取力量。

钱学森听从了母亲的教诲,到了美国后努力学习,可没想到几个月后就收到了母亲重病的噩耗。

谁都没想到,临行前那一场谈话是母子俩的最后一次见面,随后就是天人两隔。

章兰娟去世后,钱学森回到美国继续学业,可悲痛的他哪里还学得进去,只好在异国他乡的小道上漫无目的的乱晃。

这时一个老乞丐叫住了他,问这个来自中国的年轻人为什么这样悲伤。钱学森告诉他母亲去世的消息后,从口袋里摸出一些钱交给了老乞丐。

老乞丐却摇了摇头,这样对钱学森说:“我虽然没有见到过你的母亲,但能教育出你这样善良的孩子,她一定也非常优秀,你这样悲伤,她在天堂看你的时候也会伤心的。”

听了老乞丐的话,钱学森探头望了望湛蓝的天空,远处的白云好像真的组成了母亲的笑脸。他也意识到不应该这样消沉颓废了,连忙向老乞丐道谢,向着学校的方向走去。为了完成母亲的嘱托,他应该继续学习,报效自己的祖国。

就这样,钱学森的功课每一门都是优,他也拜入到了航空专家冯·卡门的门下,成为了冯·卡门最得意的弟子,与老师共同开创了举世瞩目的“卡门一一钱学森公式”。

这个公式证明了高超声速流的概念,为国际空气力学的发展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在研究的路上,钱学森也遇到过无数次的瓶颈,但是每当他想要放弃的时候,耳边总会响起母亲的谆谆教诲,母亲的勉励成为钱学森前进路上最大的动力。

可是章兰娟并不知道,钱学森想要回国效力的路途是多么的艰难。

被母爱的光辉影响终生

离家后的钱学森以飞快的速度成长,他发表了世界上第一篇关于核火箭的论文,36岁就成为了麻省理工的终身教授,但他心中想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回国。

离开家的这些年,钱学森总会不时翻看母亲为他买的中国传统书籍,归国的念头愈演愈烈。

1949年,钱学森的儿子出生,他想带着孩子看一看祖国的大好河山,而且此时新中国刚刚成立,正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急需一些高学历人才发展中国科技。

然而钱学森归国的路上有着重重阻碍,美国当局不允许一个高科技人才离开美国,更不允许钱学森回去建设中国,甚至软禁钱学森,剥夺他的人身自由。

美国甚至有高层放出狠话:“宁愿枪毙钱学森,也不能让他回到红色中国。”

他的好朋友马林纳也建议他不要再回国了,入股导师的航空喷气公司,有优渥的物资条件又安全,均被钱学森谢绝。他说:“我是中国人,不打算在美国呆一辈子。”

直到1955年,周总理知道了钱学森的遭遇,马上发电报要求释放钱学森,最终经过一场激烈的谈判后,钱学森终于回到了日思夜想的故土。

回国后的钱学森谨遵母亲的教诲,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回报祖国。回国没几天,他就赶往东北负责考察国防工业。

开国大将陈赓问他:“咱们中国搞导弹可行吗?”

钱学森斩钉截铁地说道:“怎么不行?外国人能搞的,我们也能搞!”

1960年11月,中国仿制的第一枚导弹发射试验成功;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4月,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在钱学森的带领下,中国第一代航天人开创了“两弹一星”的伟大事业,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奠定了基础,开启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篇章。

新中国成立10年时,钱学森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1991年,钱学森又被授予了“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的荣誉称号,截止目前,被授予如此称号的只有钱学森一人。

在获得许多成就后,钱学森依然没有骄傲自满,继续用从母亲那里学来的“身教”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

有一天,一位炊事员对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说道:“你爸爸每次吃饭从不拖沓,而且每次都穿戴整齐,不穿背心拖鞋。他这是看得起我、尊重我!”

钱永刚发现自己竟然一直没有注意到这件事,他去问了钱学森,钱学森这样说道:“你奶奶在我小时候也是这样教育我的,‘身教’比‘言传’更重要!”

母亲的教育为钱学森打上了深深地烙印,她的教导不仅为自己培育出了一个优秀的孩子,更是为了国家和人民培养出了一个优秀的科学家。

如果没有章兰娟的教育,钱学森可能依然会非常优秀,但不一定有这般高尚的情操。母亲的榜样在钱学森前进的过程中一直为他指引着方向。

结语

家庭教育是人一生中接触到的第一种教育,对人的成长过程影响深远,钱学森如此优秀,与他的母亲脱不开关系。

一个拥有爱国情操的母亲,能够培养出有责任感的子女;而一个拥有责任感的子女,也会成为推动国家进步的重要力量。

章兰娟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她以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出色的才华,深深地影响了儿子的一生。她的智慧和勇气,不仅在那个时代极为罕见,而且在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章兰娟的故事,是对母爱和家国情怀最美的诠释,也是对爱国主义教育最好的例证。

让我们以她为榜样,珍惜家庭的温暖,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汪汪

编辑:汪汪

参考文献:

[1]卢胜军,顾吉环,李明等. 钱学森科学家精神的内涵与时代价值 [J]. 科技导报, 2023, 41 : 40-46.

[2]张迪. 钱学森之母章兰娟 一颗慧心化甘霖 [J]. 中华家教, 2015, : 59.

[3]梁江涛. 有感钱学森家教就是“不教育” [J]. 语文新圃, 2008, : 1.

[4]晏红. 学习知识 贡献社会——钱学森的家训 [J]. 少年儿童研究, 2006, : 44-48.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