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 三思而后行:如何平衡思考与行动? |孔子论为政篇 | 北大杨立华讲《论语》

071. 三思而后行:如何平衡思考与行动? |孔子论为政篇 | 北大杨立华讲《论语》

00:00
10:46

选篇:公冶长·20


【原文】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译文】

    季文子每件事考虑多次才行动。孔子听到了,说:“想两次也就可以了。”



*译文出自杨伯峻《论语译注》


【逐字稿】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你们好,我是杨丽华,很高兴在这里我们一起研读论语。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先说背景。季文子是鲁国历史上的名臣,著名的贤大夫,另外一个著名的贤大夫是《大学》最后一章讲的孟献子。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季文子,孟献子都是鲁国著名的贤大夫。虽然是季孙氏,孟孙氏的继承人,但他们都属于非常有品德的。所以季文子的谥号,就是“文”。能配得上这个谥号的人,古往今来都不得了。从古到今,我们可以看到古今著名的思想家,著名的文学家,很多人的谥号当中都有这个“文”字,比如范仲淹的谥号是“文正”,欧阳修是“文忠”,王阳明,这个我们都知道,“文成”。这样一个谥号,就是对品德充分的高度认可。这个人是在历史上被充分肯定的人。


季文子的事在《左传》当中有不少记载。“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就是我们说的这个成语三思而行。有的时候在劝说某些人,说,做事要多想想,要三思。所以这事儿你要慎重。我们尝尝说“要三思”,典故都从这儿来。季文子做事要反复思量,然后再做,也就是三思而后行。充分体现了季文子的审慎。审慎当然是美德。所以这段话,孔子就是因为听人说,或者说谈到了季文子三思而行这件事儿,孔子对此做的一个评价。当然,这个评价里有一种节制和反省,没有特别明确的批评的意思。大概的背景应该是一般的人,对季文子三思而后行这件事儿啊,非常赞许。那么孔子是不是也赞许呢?孔子肯定不是简单的持一个否定的态度,持一个贬低的态度。但是孔子对三思而行提出了一点提醒,反思性提醒。所以孔子说,再,斯可矣。什么叫再呢?再是两次。这里注意,三次两次,这个不是确定的数字。三思而后行,不是说反思三回,反思三个层面,而是反复思量。所以“三思”这个“三”字啊,强调的是反复思量,反复的次数之多,最凸显他的审慎。孔子针对这个“三”说了一个“再”。“再”呢,就是强调“两次”,这个两次也不是确定的数字,是针对前面那个“三”说的。孔子想说的是,不要那么多的反复思量,太多的反复思量就过度了。所以孔子说,有所反思就可以了,有所思量就可以了。因为过分的审慎,过分反复的思量,有时候太审慎了,带来的直接的影响就是因为犹豫而错失很多选择和判断的时机,而更根本的是思量过多有两种缺点,一种是气质上太柔弱、懦弱。思量太多的人,太审慎的人,其实一般都有一个问题,有一个缺点就是行动力弱。这个反思本来是好的,反思过度一定不好。反思过度往往带来的就是本该马上就做的,拖延,甚至本该做的不做。这是一个方面的缺点。另一个方面的缺点是程子朱子讲的,就是为什么思量的这么多。还是因为私心起作用。就本来有所反思这件事儿要不要做,怎么做?我有所思量。这是一种检讨、审慎的必要环节。有了检讨之后,觉得可以做就该做了。你要不要做,要怎么做?已经经过了一番思量之后,觉得该做也知道怎么做,然后又再经过一番思量,又把前面这一番思量再推翻,推翻了前面这番思量之后,还不够,再把刚建立起一层的这个思量又给他推翻。如此反复,结果是犹豫。实际上内在是什么?内在是私心作祟,就是想的太多,不干净的东西反而进来了,没必要的思量出来了。没必要的思量背后一般都是私心、私意、私欲,都是这些东西。如果你按照道理来,我前面讲过的这个事例,如果做一个事情按道理来说,这事情要不要做,该怎么做?已经决定要做了,为什么推进不下去?推进不下去的原因是什么?比方说这个我们组织一个研究项目,这个研究的安排已经安排下去了,大家该承担什么样的工作已经知道了。但其中有些人就迟迟不推进。不推进怎么办?当然督促他推进。督促他推进,还不推进怎么办?很简单,换人啊,不可能说这个事情只有他能做,别人不能做的,不存在这样的事情。为什么犹豫不换人,反复思量,一遍一遍的开会,然后就是不解决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很简单,怕得罪人呗,还是私心,还是私欲。不尊重事情本身的逻辑。五个人,六个人,甚至十个人同时做一个项目,做一个研究,其中一个人的研究就是推进不了,其他九个人都被他一个人耽误,那到底是他得罪我们所有人,还是我们得罪他呢?当然,他已经冒犯了所有人。他既然冒犯了所有的人,那当然换人啊。把这个研究的枝节砍掉,我们其他的研究能不能推进?当然可以做的呀。怕得罪人,不敢得罪人,想讨好所有的人,很多人都这个毛病,结果这样的私心私欲带来的结果往往是想讨好所有的人。往往谁都讨好,怕得罪一个人,因此就得罪了其他所有的人。而你怕得罪的这个人,其实你最终也会得罪的,因为你不尊重事情本身的逻辑。


孔子的思量,什么叫中庸之道,这就叫中庸之道。什么叫“叩其两端而竭焉”,这就叫“叩其两端而竭焉”。遇到这个问题,遇到一件事儿,想也不想就做,不加任何反思,不经过任何细致的,审慎的思量就做。这个不好,通常冒失。比如说体育运动里面百米比赛(因为我特别喜欢看百米比赛),我觉得人类运动的极致就是最简单,一点儿多余的运动的枝节都不能有,都不应该有。他应该把他的身体的所有的那个力量都放在最有效的那个环节上。百米跑之前你去看一看,甭管多了不起的运动员,跑之前都要不断地回想自己的动作。百米跑的职业运动员跑下去多少步,每一步都清楚。所以百米不是简单的身体的运动,是有非常强的脑力的,在比之前,他脑子里要反复想那个动作,不是说枪一响哇就跑出去了,所以哪能做事不思量呢?哪能做事不审慎的检讨呢?这个不行,所以这个极端不行,那么另一个极端就是反复思量。反复思量,这两个极端都不行叫“叩”,“叩”就是问,问这边行不行啊,这边不好,那边行不行?那个极端好不好,那个极端也不好。于是“叩其两端而竭焉”,“竭”就是穷尽,然后就找到恰当的点。所以孔子说,再,斯可矣。。这句话里面也充分地体现出了孔子的重要的思想方法。所以我是这几年越来越强调孔子的这个“叩其两端而竭焉”的中道的思想方法。在《中庸》里也讲,“执其两端,庸其中于民。”这句话的意思。其实跟论语里面“叩其两端而竭焉”是一个道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命运三重奏

    ❤宝宝很同意!🍭老师有用年夜饭吗? 有大团圆吗? 🤤关于吃,宝宝有看法: 🐔肚肚饿了,咕咕叫时,选泡面或是炸鸡腿,只要钱够用,哪个快宝宝就会选哪个; 🥦可是如果不饿,宝宝会等回家吃妈妈做的营养餐,便宜美味还营养。 🤔宝宝觉得,开吃"做决定"的大餐之前,还需要有一道开胃菜叫"影响评估"(Impact Assessment), 才能看出速度重要还是质量(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重要。🥙毕竟,饱汉不知饿汉饥呀。🍬🍬🍬🍬🍬老师春节快乐,甜甜蜜蜜过大年! 宝宝甲晨年见! ✌谢谢老师!

  • 命运三重奏

    ❤祝老师和大家甲晨龙年,甜甜蜜蜜,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吉吉祥祥!​ 🌹 谢谢老师孜孜不倦地为大家准备最上乘的精神食粮,让宝宝的小灵魂不再彷徨! ❤希望老师心想事成,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