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追根究底:什么是科学?

50.追根究底:什么是科学?

00:00
14:10

今日金句 

我们今天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分别把这三种科学的历史由来、哲学寓所、潜在的后果,做一个充分的透视,充分的认识。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在中国人重新端正自己的历史地位、引领世界文明发展的新形势下,了解科学的不同形态,对我们今天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


导论: 

《什么是科学》终于讲到了最后一讲,这一讲我们要完成两个任务:


1.把中国古代有科学有博物学的理论进一步完善。


2.对这门课做一个小结。


中国“农学”:博物学的变种 

上一节提到中国古代有四大学科,叫做天地农医。上次我们讲到,为什么要把“地”单独列出来;又讲到了“算学”,为什么不必单列,而是纳入天学的范围。


以前我们讲过中国的天文学,本质上就是博物学,因为首先要对天上的星象做仔细的观察、记录,对它进行命名,然后进行内涵破解。所以中国古代的天文学,首先就是天空博物学,其次是星象解码学,然后才是政治占星术,当然也是日常伦理学。

在古代中国,天文气象涉及皇位走势,各朝各代都非常重视,属于国家机密周文王撰写的《周易》就是一套解释星象卦爻的百科全书。


今天我们要讲一讲中国的农学或者医学,它也具有这种明显的博物学特征。我们知道中国的农学和医学都具有中国自然志的特点:


1. 符合天人合一

中国人讲农学,特别强调因地制宜,北方南方的耕作技术,都应该根据当地的条件来确定。


2.中国农学具体实用

中国农书是非常丰富的。中国以农立国,所以地方行政官员都应该懂得农学。古代传下来很多农书,都是地方官员写作的。比方说,我们知道北魏时候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到之后,宋代的《王祯农书》。再比方说,明朝末年的集大成之作,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我们知道徐光启是西学东渐第一人,他跟利玛窦两人相交甚好,合作翻译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徐光启在把西方科学传到中国这一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又是传统中国学问的集大成者。他的《农政全书》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农学的集大成之作。


徐光启(1562-1633)明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西学东进第一人。徐光启自从接触西洋科学开始,便对这些闻所未闻的神奇学说保持极大热情,后来要四处寻找在中国传教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并向其学习西洋科学。


学习期间,利玛窦讲课,徐光启从未迟到,两人建立起深厚友谊。后来徐光启甚至接受传教,受洗成为天主教徒。


这本书里,从水利农器,到树艺蚕桑,种植牧羊,以及人工制造,甚至有荒政(即如果收成欠佳,人们应该怎么度过荒年),这些书中全有。基本上可以说是中国农耕社会日常生活的百科全书。


所以我们说中国的农学,不仅仅是种田,其实“三农” 农业农村农民全包括在内了。所以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有很强的百科全书色彩。


中国医学:医学的百科全书 

其实这也是中国医学的一个特点。我们的中国的医学分成两大类,一个叫诊疗,一个叫医药。诊疗部分除了上古时期,就是黄帝内经中所说的,是一套关于人体生理病理的百科全书,它不仅提供了一整套的说法和体系框架,更多的提供相应疗法。

中医有其独特的诊疗系统,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再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食疗等多种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另外,东汉的张仲景写的《伤寒杂病论》。其实这里面更多的是一些方剂。这些方剂表现了中国医学行之有效的病例传统,病例传统其实就是博物学传统,是通过见多识广积攒病例,才能够行之有效的把中医治病落实下去。


所以其实中国历史上的医学著作,通常都是疾病博物学,除了黄帝内经更多的讲原理之外,此后都讲博物学。


明朝末年,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其实是对中国药学成就的集大成。在中国历史上,本草学传统是非常丰富发达的,李时珍把要学传统做了一个集大成,我们知道本草纲目,其实是认为所有东西都可以入药。其中一共谈到16部,分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等等。


这些里面包括矿物有四部,植物有五部,动物有六部,这个划分基本上就是说,所有的事物都可以做药,甚至还有人身上的那些东西也可以用来做药。


当然有些很可笑很荒谬,其实在中国自己的博物学传统里面,是可以讲得通的。所以我们说《农政全书》也好,《本草纲目》也好,作为中国古典农学和医学和医药学的集大成,都是地道的博物学著作。

《本草纲目》认为万物皆可入药,所以不乏奇葩药方,用富人家上元节的灯笼入药治疗不孕不育,或者用捆猪的绳子入药治疗小孩啼哭等等。


中国的科技名著:就是自然志 

当然我们知道宋代明代有所谓的明末四大名著,四大科技名著的说法,除了农政全书,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还有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以及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


其中徐霞客游记可以算作是中国古代地学的杰出的成就。徐霞客很像是一个现代的地质学家,野外勘探的地质学家,他发现了很多独特的地貌特征。它是中国古代地学的新锐之作。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对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百科全书式的集大成。所以我们看到四大科技名著,其实每一本都是博物学著作,这足以说明了中国古代主流的自然知识类型就是博物学。

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他记载的地表岩溶地貌类型和数量之多,不仅当时在世界范围内绝无仅有,即使今天仍难能可贵。图为《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诞生四百周年》纪念邮票


博物学就是自然志。这一点我们就不再多说。总的来讲,如果我们承认中国古代有科学的话,那么一个合乎逻辑的比较合乎历史的讲法,就是中国古代有博物学,用博物学的眼光,去重新检视中国古代的自然知识。


我想可以写一部更加符合中国的历史,更加原生态的、原汁原味的中国的历史,而不是像李约瑟那样用现代西方科技的眼光去对中国古代的历史材料进行切割打捞和重组,写成一部碎片化的历史。这是我们对未来中国科技世界的一个期望。


课程总结:究竟什么是科学? 

最后我们要对这门课做一个简单的总结。这门课的目的就是要问什么是科学?问什么是科学,有两个基本的动机。


1.为当前科技政策的制定,当代中国科学文化的营造,提供理论上的根据。


2.对如何正确地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提供一个理论根据。


那我们总得回顾一下:什么是科学?科学有不同的类别,至少我们可以谈到三种类别。


第一重定义:希腊数理科学

第一种类别就是希腊意义上的数理科学、理性科学,这是一种纯粹的、内在性的、以追究本质本源为主导的、通过推理证明和演绎的方式来构建的知识体系。这被称为最正宗、最狭义、最原装的学类型。


这种科学类型后来在欧洲就中断了,被阿拉伯人吸收过去,在阿拉伯世界一度发扬光大。当欧洲人从漫漫长夜中搜寻过来以后,开始从阿拉伯人那里转移希腊的理性科学。


我们知道从阿拉伯人转移过来的希腊科学,与基督教世界的新思想运动相结合,特别是唯名论运动,当然包括经院哲学,构成了新的思想势头。

图为阿拉伯手稿绘画的水动力系统、滑轮和传动机构的示意图。日期不详,被认为是从第十六到十九世纪之间的某个时间。可以证明希腊数理科学理论一度风行阿拉伯世界。


第二重定义:数理实验科学

这种思想运动的结果就是酿成了一种新的科学类型,我们称之为数理实验科学。它既是数学的,也是实验的,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力量型的、一种求力的、力量型的。对世界有所需求,有所要求,有所意向的新型的科学知识类型。


这种科学知识类型,通过欧洲人的全球化扩张,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的命运,成了我们新时代共同的命运。所以我们认清楚这种科学类型,其实也就是认清我们当下的存在状态。我们认清这个科学类型,也就可以帮助我们反思人类的未来是怎么回事。


那么正是因为今天数理实验科学的力量过分强大,所造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紧张,造成了现代人类生活的一些困境,它要求一些反省,特别要求对科学本身的反省。


第三重定义:被遗忘的博物学

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又提出第三种知识类型,这种知识类型貌似被忽视、被遗忘,但实际上它仍然在发挥作用。那么这种知识类型我们称之为博物学或者叫自然志。它在当代发挥的作用,是提出了进化思想,进化论已经成了今天科学世界观必不可少的基本的要素。


我们要理解宇宙、地球、生命,都离不开进化论。所以进化思想,这种出自博物学传统的最高成就,已经融入了当代科学世界观的之中。


所以博物学源远流长,在西方意义上可以上溯到亚里士多德,同时它又是一个各民族所有的文明都拥有的一种知识形态。无论是亚洲人,还是美洲人,还是非洲人原始人,都有自己的博物学,都有自己的自然志知识。


这些知识一直在发挥作用。所以它们是最贴近人类生活的。而且今天很有可能能够平衡数理实验科学所带来的很多问题。这就是我们要把博物学拿出来,作为三大科学知识类型的一个原因。


结语:了解科学形态,面向广阔未来

总而言之,什么是科学?从历史上看,有过三种科学类型,有数理科学、理性科学,有数理实验科学、求力的科学,也有自然志意义上的博物科学。这三种科学在人类历史上都发挥重要的作用。


我们今天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分别把这三种科学的历史由来、哲学寓所、潜在的后果,做一个充分的透视,充分的认识。


作为中国人,我们满腔热情的拥抱数理实验科学,因为它直接可以转化为富国强兵的利器;它直接可以让人们改变中国历史上积贫积弱,贫穷落后挨打的面貌。但是我们忽略掉了中国人自身固有的博物学知识,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我们也忽略掉了近代数理实验科学之所以强大的根源,就是来自于希腊的纯粹理性科学,这也是我们中国人相当陌生的。


所以今天的历史条件下,在中国人重新端正自己的历史地位,引领世界文明发展的新形势下,了解科学的不同形态,对我们今天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


感谢大家一路走来,听完了50讲课,希望以后我们还有机会再见,谢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开颅匠

    希腊理性科学 数理实验科学 自然志博物科学 相辅相成 补充调和 吴老师总结的精洽至极!

  • 黄河支流

    我听此书在花了138元成为‘喜马拉雅FM’半年会员的基础上,又为此书付了95元才将吴教授的这本书(两天)听完。我觉得对于我这月工资2000元的普通人来说,有点承受不起!!我还有在劳动之余听更多书的能力吗??……

    美丽人生_vn3 回复 @黄河支流: 会员可以听好多优秀节目的嘛, VIP标志的节目有很多精彩的。 我觉得划算,12.3那天双VIP更划算

  • Rosey_a8

    舍不得和您说再见!清华的水准!被吴老师科普,感到很自豪

  • 风信子_3u

    没听够,逻辑清晰,思维缜密

  • 菁者芃也

    真心期待吴教授的下一次课程

  • 豆米米_Zx

    就结束啦?Anxious for the next

  • 蓝苇草

    聆听恨晚,感觉最应推荐给有一定知识储备和思辨力的高中生听。意犹未尽,不可多得的好课!遗憾的是有些听友被民族敏感神经限制了理解力…感觉老师谈出三种“科学”似有妥协之虞,他答疑活动中表达的是“谈不出来本朝科学家”的意思。其实正是一些人对科学源流含混不清,主观曲解,才导致“科学教”盛行,不警惕“求力”科学的凌厉,狂妄到以为技术可以掌控万物。其实前述桃树和果树的比喻很好!真的热爱就应该去主动追溯自家桃树的根系,潜心研究邻家果树的种苗…日前“欣闻”吴老师所在学府已“建成”世界一流,不敢评价,但愿中华学术土壤日益肥沃,希望吴老师或其他有识之士能够担当重任,编著出本节讲到的那般原汁原味的中国专门史…则幸甚!

  • 显刚

    在中国的文化基因里,科学无用,技术有用,所以我们古代的技术发达,近代数理实验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在西方的文化基因里,有希腊人对无用之学的推崇,经历了中世纪的压抑,文艺复兴之后工业文明的大发展,让西方人尝到了无用之学(数学和科学)的甜头。这当然会使我们中国人反思,其实那种理论的科学的作用可能是潜在的,当然也可能它永世也不会有用,这也正常。科学本身应该说是中性的,完全在于操作的人。在新的时期,中西方文化在加速融合,这是不争的事实,如果有什么矛盾,那就交给时间去解决。另外,感谢吴教授的讲解,本人受益匪浅

  • 1399359nmbt

    收获很大,建议专利期结束后免费向全社会公播,毕竟,吴老师初心是开启民智!

  • 13239216b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