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18世纪】博物学“贵族气质”碾压数理科学

43.【18世纪】博物学“贵族气质”碾压数理科学

00:00
12:20

今日金句: 

18世纪博物学,是高雅的、贵族们趋之若鹜的事业。它以发现自然秩序为最高目标,以创立经典风格为实际成果。在这个数理科学休养生息的时期,博物学正迎来自己的黄金年代。


导论: 

18世纪在数理科学方面,相对比较平庸。牛顿的革命完成以后,整个18世纪只是对牛顿科学的推广和数学分析化。


总体来看,18世纪数理科学,不是一个革命的年代,基本上是革命之后修养生息的时代,是对伟大作品进行普及和推广的时代。但18世纪是博物学的黄金时代,出现了两位大师。


18世纪的博物学,跟十六十七世纪博物学相比,有一个重要区别。前两个世纪,博物学还仅仅淹没在象征、隐喻、道德教化和文学语言的背景之中,博物学本身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8世纪博物学的“绝代双骄” 

博物学真正成为独立学科是在18世纪。而且这个时期,博物学的目标也不再是联想、道德判断和道德教化。相反,发现自然秩序,发现自然界的内在联系,成了博物学的新目标。


所以18世纪博物学正处于推陈出新,开创新局面的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两位伟大的博物学家,一个是瑞典的林奈,另一个是法国的布丰。林奈和布丰代表了18世纪欧洲博物学的双臂。

卡尔•冯•林奈(1707—1778),瑞典生物学家。


乔治•路易•布丰(1707—1788),又译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


林奈:“分类学之父” 

我们来先来讲讲林奈。林奈给出了一个科学的分类体系,对物种做了一个分类体系,林奈也因此被认为是分类学之父了。这其中林奈做了哪些工作呢?


有两大类:第一,它做了植物的分类方法,以植物的性器官为依据,制定了植物分类的人为分类法。把全部植物分成了24个纲,16个目,一千多个属一万多种,这开辟了人为分类法的先河。

由于林奈在博物学上的卓越贡献,林奈的画像被印在瑞典100克朗纸钞的正面。


“第二亚当”让植物“名正言顺” 

第二,林奈提出了拉丁双语命名法。我们知道博物学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命名,而且很多物种的名字很不统一。很多名字是南方人有南方人的叫法,北方人北方人的叫法。


比如很多蔬菜南北叫法都不一样,在北京叫做这个油菜,南方叫青菜,叫法都不一样。很多花,更是有地方名,甚至一个地方一个名字。


这样的命名多样化是不利于做科学研究的,因为连研究对象都没无法辨识出来,所以就要求一种客观的统一普遍的命名方法。 林奈的拉丁语双命名法,开辟了科学的命名法。


双命名的意思是,任何一个物种有两个名字,第一个是署名,第二个是总名。两个名字合在一起,就像我们人一样,一个姓一个名。


这种命名法最早在1753年在他的《植物种志》里面提出来的,提出以后,很快就获得大家的公认,创立了所谓的科学命名法

图为1753年卡尔•林奈所著的《植物种志》封面。这本书一经面世,便引起巨大反响,标志着植物分类学的诞生。


命名是博物学的基本功。现在的博物学家,如果能发现某些新的物种,你就有权力,用你自己的名字,或者你用你喜欢的人的名字来命名,这是博物学团体的惯例。就好比你在天上发现了一个新的小行星,那么你有权力来予以命名。


林奈发明了双命名法,当时人们都赞誉他是“第二亚当”。大家知道圣经里是上帝造物,亚当命名。所以任何一个物种的名字,都是人类祖先赋予它的。所以林奈被誉为“第二亚当”,这是非常高的赞誉。

双命名法由三部分组成:

1.属名,要求用名词,且首字母必须大写;

2.种名,要求用形容词,主要描述植物的特征。

3.为该植物取名的科学家的名字。

(图中Oryza sativa L.直译为稻属-水稻种-林奈,大写字母L特指林奈,其他发现者需使用全名)


林奈的工作,形成了今天所谓的科学博物学的发展模式。 人们就是追寻更多的物种,把他们纳入这样一个命名体系中来。这个命名体系和分类体系的出现,其实就是把寻求自然秩序作为目标的新的博物学的一个具体的体现。


布丰:放弃数学,投奔博物学的法国贵族 

布丰是法国贵族出生,他的身上有很多戏剧性的事情。第一,布丰早年是一个数学家,有很好的数学天赋,他到英国留学,向法国人介绍了英国数学,比方牛顿的流数术,就是微分运算,但是部分后来他发现数学还不够,还不是最高级的,真正的对自然知识的认识,还得通过博物学的方式。


所以他后来就不做数学了,转向做博物学。他在1739年成为了皇家植物园园长,在做园长期间,他持续写出了一部鸿篇巨制,叫做《Natural History》。这可以说是自普林尼以来的第二部,以《Natural History》命名的大部头作品。

布丰巨作《自然志》封面。


这部作品一直写到布丰1788年去世,还没有写完,但是大部分已经完成,一共写了36卷。所以影响极大。布丰是贵族出身,后来法国大革命发生时他已经去世了,所以他的坟墓被人挖了。


博物学:18世纪的高雅研究领域 

但是他的《自然志》当时影响特别大。第一部分的文字就非常的优美,内部多卷本已经成了法兰西文学史上的杰作之一。所以人们经常拿布丰的《自然志》来做中小学课文,学法语就读《自然志》就可以。


所以说布丰基本上继承了《自然志》的百科全书的传统,林林总总,全单照收,而且都纳入完整的统一的存在链之中。他的文学功底,是导致其作品流传广泛的根本原因。


布丰作品的广泛流传,暗示了当时博物学最重要的身份认同。就是当时的博物学绝对不是像我们今天所看的,是业余爱好,是大科学家所不屑一顾的边缘的领域。


18世纪的博物学,地位甚至比数理科学还要高。我们知道布丰本人以前就是学数学的,数学天赋也很好,他弃数学而投奔博物学就说明博物学当时的地位反而更高。


“百科全书派”的数理学与博物学之争 

在法国大革命和启蒙运动时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流派叫做百科全书派。就是通过编写百科全书,向法国民众,甚至整个欧洲人、有知识者传递启蒙思想。


百科全书派就明确地把人类的知识分成两大类,一类就叫做natural history,一类就叫做natural philosophy。就是明确的说人类知识分两类,一类是自然哲学,一类是自然志,甚至有把自然志摆在自然哲学之前的意思。


我们知道百科全书的主编叫狄德罗,是一个博物学家,很推崇博物学。副主编叫达朗贝尔,当然很多学理科的人知道他是一位数学家。达朗贝尔与狄德罗之间闹了很多矛盾,这个矛盾当然很复杂。


我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博物学和数理科学之间的冲突。也就是说,究竟哪一类资源知识应该居于基础地位,是更重要的,他们俩的看法显然不一样。


狄德罗认为博物学更重要,达朗贝尔认为数理科学是更加重要的。所以实际上这是他们俩后面分手闹矛盾的原因。


达朗贝尔后来辞去了百科全书副主编职务,这也说明18世纪博物学,的确是很高雅的,是贵族们趋之若鹜想干的事业

德尼•狄德罗(1713—1784),法国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作家、百科全书派代表人物。


让•勒朗•达朗贝尔(1717-1783)法国著名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浪漫主义作家们的科技风暴 

随着布丰的鸿篇巨制问世出版,在法兰西社会的沙龙里,掀起了一股上流社会的科技风暴。 很多人都在仿效,都跟着布丰一起到大自然里去。


这也表现了当时18世纪浪漫主义风潮。很多浪漫主义作家或者思想家,其实都是博物学家。

沙龙(salon)是意大利语, 原意为大客厅进入法国后引申为贵妇人在客厅接待名流或学者的聚会。沙龙话题无所不包,学术、政治,时尚甚至是流言蜚语。


图中勒莫妮埃的画作《在若弗兰夫人沙龙里诵读伏尔泰的悲剧〈中国孤儿〉》,就是一幅描绘18世纪法国沙龙盛况的著名油画。


比如卢梭就是大博物学家,他后来出版了《漫步遐思录》,《植物法兰西植物志》等书。德国的歌德也是大博物学家,除了文学创作之外,他也对大自然是非常陶醉,写过很多德国矿物学著作。

让•雅克•卢梭(1712—1778),法国十八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


两大风格,各不买账 

所以在18世纪,博物学可以说在进入了一个非常辉煌的时期,但是林奈和布丰所代表的这两大学派,风格很不一样:林奈代表了一种科学的博物学方向;而布丰代表的是文学派的,浪漫主义派的博物学。


他们俩之间互相也不买账。据说林奈瞧不起布丰,布丰瞧不起林奈;林奈觉得布丰花里胡哨,布丰觉得林奈枯燥无味。


但是我们看到这两大博物学家所开创的传统,都有自己的传人。林奈就不用说,可以说直接导致了19世纪的进化论,是以后这些博物学家的共同先驱。

达尔文称林奈是“近代第一个以科学精神对待物种起源的学者”。


布丰也一样,他激励了很多博物学写作,比方说我们中国人可能比较知道的是吉尔伯特怀特,这位英国作家写过一部关于他家乡赛尔彭的著作,叫《赛尔彭自然志》。


这本书在中国由花城出版社出版、著名作家缪哲翻译,叫做《塞尔彭自然史》。这本书在中国读者中深受欢迎。


所以我们说布丰浪漫主义、百科全书这一派,也有深远影响。他直接导向后期的所谓的普通公众的博物学实践的流派。而林奈倒向了学院派。

《塞尔彭自然史》缪哲译版封面。


所以我们说18世纪的博物学,以发现自然秩序为最高目标,以创立博物学的经典风格为实际成果。实际上表现了18世纪博物学的巨大发展。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204352774

    讲的通俗易懂,真是老少皆宜。

  • 刀马合一

    我也来了

  • 吉米几米

    大学知识,小学讲法

  • 成国楼

  • 蓝苇草

    本朝没科学根基,博物学总有吧?古人也曾观察自然物,比如本草…

  • NZHANG

    属名,种名 不是署名 总名

  • 表扬一下吧

    我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