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反思李约瑟难题:中国从古至今有没有诞生科学?

46.反思李约瑟难题:中国从古至今有没有诞生科学?

00:00
12:51

今日金句 

李约瑟难题,其实就是一个假问题,他是以技术代科学,并且忽略了不同文化的发展有自己独特的路径。只有澄清这个问题之后,才好为我们以后客观地、公正地来评价中国古代的科学知识,打下基础。


导语 

我们今天要讲中国问题,讲中国古代的科学,免不了谈到一个人,就是李约瑟。所以我们这一讲的话题叫李约瑟问题,或者李约瑟难题。谁是李约瑟?什么是李约瑟难题?李约瑟是一位英国学者,他本来是一名剑桥很有名的生物化学家,但是后来他主要的工作,他主要的影响,是研究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史,他是中国科技史界的一个高峰人物。


历史佳话:李约瑟致力研究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李约瑟是怎么样开始研究中国古代的科技史?这里面当然有一段很动人的故事。30年代,他还是剑桥一个已经很有成就的生物化学家的时候,接待了来自中国的几个男女青年,在他的实验室里工作,学习。他惊奇地发现这些黑头发黄皮肤的东方少男少女们,在学习西方的科学方面一点不费劲,而且学得非常的好。这一下子勾起了他的一个很大的好奇,他想知道东方文化是个什么样子的?



李约瑟(1900年12月9日-1995年3月24日),英国近代生物化学家、科学技术史专家,其所著《中国的科学与文明》(即《中国科学技术史》)对现代中西文化交流影响深远。


特别是八卦的说法,当时他就爱上了其中的一位中国女生,名字叫做鲁桂珍。鲁桂珍后面一辈子就跟着李约瑟,到李约瑟的第一任妻子去世之后,她就跟李约瑟结婚,但是结婚之后他们很快就过世了,结婚的时候已经年纪很大了,八九十岁还要结婚,这当然是一段很动人的爱情故事。

李约瑟因为爱上了一个中国的少女,而爱上了整个的中国文化。鲁桂珍是一位来自南京的药商的女儿,她到英国去学习生物化学,大概也有将来回国接着光大中医药传统的这样一个目标。但是她一去倒是促成了一个特殊的事情,让一位英国的著名生化学家转而开始毕生致力于研究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这当然也是一段历史的佳话。



李约瑟难题: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诞生? 李约瑟自从开始研究中国文化以后,他就开始到中国来。在40年代抗战时期,李约瑟曾经作为联合国的教育、卫生和文化,教文卫组织的委托,住在重庆,跟很多中国学者接触,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成就,也和当时的中国学者交往学习了很多。当时他就发奋,要让西方人真正的了解中国古代的辉煌的科学文化成就。


所以他决定要写作一部大书,就叫做《中国的科学与文明》。当然这本书后面翻成中文的时候,名字改了一点,改成了叫做《中国科学技术史》,李约瑟本人也认可这个名字,不是完全直译的。这本书在50年代开始出版,之后陆续出版。当然这本书实际上不是李约瑟一个人写的,应该说是他主编他主导的。他每卷都有来自中国的学者来做他的助手,来帮忙,来帮他阅读整理文献等等。


著名英籍科学史家李约瑟花费近50年心血撰著的多卷本《中国科学技术史》,通过丰富的史料、深入的分析和大量的东西方比较研究,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及其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总而言之,这部伟大的著作,它的利益非常大,在西方的影响非常大,到李约瑟去世都没有完全出齐,到今天还没有出齐。但是李约瑟在第一卷里面,就提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他的问题是说,在15世纪以前,在利用自然知识造福于人类方面,中国人远远走在世界的前列,那么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诞生?或者说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遥遥领先,为什么近代科学落后了?这就是我们大家知道的著名的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的构成 

李约瑟难题实际上由两个命题组成。第一个命题就是说中国古代或者15世纪以前,中国人的自然知识在造福于日常生活方面是远远走在世界的前列,超过了当时的阿拉伯人,当然更不用说超过当时的欧洲人,那么为什么近代科学落后?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诞生?这是第二句话。


所以李约瑟难题是两句话组成,而且是相互依赖的,如果没有第一句话,那么第二句话也不成为很难的问题了。


积贫积弱的民族希望恢复自信 

李约瑟问题在中国之所以那么有名,那么火热,我想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他第一句话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大家知道一个积贫积弱的民族,一个落后挨打的民族,它是很希望有人来帮它恢复自信,所以李约瑟这个问题恰恰扮演了这样的角色。


在大概50年代,新中国刚刚诞生的时候,是遭受了很多围追堵截,遭受西方列强的封锁,所以当时朝野上下都非常欢迎李约瑟这种讲法,所以李约瑟是著名的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


当然也不仅仅是中国大陆,其实台湾也非常的欢迎这一点,因为整个中华民族的近代就是落后,所以落后的民族很希望通过对自己祖先的伟大辉煌的过去的颂扬,来恢复某种自信,这也是很正常,很可以理解的。


李约瑟问题造成中国思想转变 

但是李约瑟这个问题,它实际上是造成了中国思想的一个转变。早期的中国留学生们,他们到国外去留学,学习了西方的科学以后,他们回国以后经常追问的问题是说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科学?


比方说中国科学社的创始者,任鸿隽,在科学杂志的创刊号上就发这样的文章,说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科学?像竺可桢先生也是留学哈佛的,他回国以后,30年代,也是到处发表讲演,也是问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科学?像大哲学家冯友兰在那个时期,他写作的论文题目也是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科学?


任鸿隽(1886—1961),著名学者、科学家、教育家和思想家。他是中国最早的综合性科学团体——中国科学社和最早的综合性科学杂志——《科学》月刊的创建人之一,也是杰出的科学事业的组织领导者之一,中国近代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为促进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竺可桢(1890.3.7-1974.2.7),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现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


可是到了李约瑟这里,他的问题改变了,他不仅说中国古代有科学,而且中国古代科学好像很发达,落后的只是近代,这就一下子把问题给扭转过来了。而且由于特定的历史时期,所以中国人民一下子接受了李约瑟的讲法,而忘掉了竺可桢和冯友兰当年的讲法。当年的讲法实际上是更加深刻的讲法,他是为了挽救民族的落后,采用了一种对文化刨根问底的这样一种行为。


可是李约瑟的讲法一下子使我们陷入了陶醉之中,我们似乎就不用讨论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了,我们只需要问一问近代为什么落后了就行,问题就变成这么一个问题了。


对李约瑟问题的质疑 

但是我们知道这个问题一直就在中国热了几十年,一直到上个世纪末到这个世纪初年,在国内才有一些年轻的科学史家开始出来质疑这个问题。当然这个问题在国际学术界一直受到质疑。


席文:中国近代没有科学才是正常的


比较有名的质疑,像美国的科学史家席文教授,就一直认为李约瑟问题问的不妥,为什么不妥呢?他说你问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科学,那言下之意好像说它本来就应该有似的。可是没有科学是正常的,有科学才是奇怪的,你问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发生?这就是一个很奇怪的问法。


这就好像问今天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为什么没有报道我?因为今天的人民日报没报道你,那是一个正常的事情,报道了你那是奇怪的,所以要特别地解释一下,为什么报道你了。如果没有报道你,那不用问了,所以近代科学没有出现在中国,那就不用问。


不仅没有出现在中国,也没出现在印度,也没出现在阿拉伯,也没出现在美洲,也没出现在非洲,不出现是正常的,出现才是不正常的,所以需要追问,所以我们才要研究为什么出现科学革命?为什么会在欧洲出现这样一场科学思想的突飞猛进?这才是我们需要研究的。


而至于中国没有出现,那就不需要研究,这不是个问题。所以席文早就已经指出李约瑟问题的不妥之处,我想我们中国人对问题的认识应该说要更深入一点。



席文,国际著名科学史家,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社会学系教授,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荣誉研究员。


李约瑟问题的不妥之处 


1. “科”“技”不分


李约瑟在这个问题里面,其实是两个问题都有毛病。第一个,他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很发达,他其实是没有区分科学和技术,他也没有讲清楚他那个中国古代的科学是个什么科学。


在我看来,他基本上就是把技术当成了科学,就是“科”“技”不分,以“技”代“科”,所以导致他第一点能够成立。否则的话,按照我们以前的讲法,中国古代根本就没有科学,它怎么会很发达呢?这是第一个。


2.忽视了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结构性区别


第二个,李约瑟似乎是没有关注到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结构性的区别,他好像以为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其实都是同样的,它的目标是类似的,它的奋斗的方式也是类似的,都是以科学的方式来为自己谋生活,显然并不是这个情况。


近代科学的出现,它是非常特殊的一些观念的,社会运动的,文化背景的共同运作的结果,中国社会根本就缺乏这些因素。所以李约瑟的问题,在我看来,它就没有区分这两种文化的一个质的差别。


举例:


我打个比方说,中国文化之树好比是一棵桃树,西方文化之树好比是一棵苹果树。李约瑟的问题就好比问,中国的桃树怎么不结苹果?那我说这个就是一个开始就错了的问题。


桃树当然结不出苹果,正像苹果树结不出桃子一样的。问题只是要研究我们中国桃树是个什么结构,苹果树是个什么结构?而不是把两种树都看作是属于一个果树,然后才说为什么西方果树上有那么多果子,而中国果树上没有果子呢?这个问题就是抽象化了。


结语 

李约瑟本人是一个基督教马克思主义者,他还强调一种普世性的历史眼光,所以他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各种民族文化中的一种特异性,他把差异是做了很多的忽视。所以我们说李约瑟难题,其实它就是一个假问题,他第一个命题是不正确的,他是以技术代科学,而且科学本身很含糊。


第二命题他其实是已经忽略了不同文化的发展,有自己独特的路径,他假定全人类都有共同的文化发展道路,这个假定是不能成立的。所以我说要研究中国古代的自然知识,或者中国古代的科学或技术。首先要突破李约瑟问题,要把李约瑟问题做一个澄清,澄清这个问题之后,才好为我们以后客观地、公正地来评价中国古代的科学知识,打下基础。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开颅匠

    这期吴老师的思辨令人叹服

    Blucecolin 回复 @画画的远之: 听完了吗?没思辨?前面是李约瑟的说法,最后是教授说了对他有不认同的地方

  • 都是清风明月

    有技术必须有科学,有科学不一定有技术,技术是对科学的应用。

    画画的远之 回复 @Romans_5o: 您解释一下什么是文盲?怎样算不文盲?

  • 曾几何时321

    长久以来,对中国古代科学的研究都可以说是在李约瑟“范式”之中。我认为这种范式只是在名词的使用权上争得科学一词,并没有阐释明白中国科学是什么?科学一词的滥用,导致原本西方含义的缺失,使中西科学都成为浆糊。如果将科学一词正名,中国的事物该如何定义?

  • 神棍li

    中国文化是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是掠夺所有资源用于自身的,在小说里,科学这种自私自利的追求就被叫做魔道,所以中国怎么会出科学?大家走的根本就是两个方向。

    Blucecolin 回复 @神棍li: ?科学是自私的?小说看多了吧,科学是理性的,看人怎么用,不然科学自私全世界搞科学干嘛?听了四十多节还不明白西方科学怎么来的?

  • 都是清风明月

    你这是自己打脸自己啊,前面说中国古代没有科学,现在又说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一直领先。你自己能系统一下,把自己说什么先搞明白。

    Romans_5o 回复 @都是清风明月: 一看就是文盲家庭出身

  • LYang刘洋

    科学:逻辑化,数据化,实证化。 中国古代没有近代科学。 正确的不一定是科学,有用的不一定是科学

    13239216bat 回复 @LYang刘洋: 西方古代也没有近代科学

  • 都是清风明月

    科学,近代科学,古代科学,是在玩文字游戏吗?

    都是清风明月 回复 @都是清风明月: 你这就是问,古代科学为什么不是现代科学。

  • 白云哲1973

    加油

  • Kaiyu拥抱曙光

  • wjq2048

    对啊,现在美国强行推销他那套制度跟让苹果树结桃子一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