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篇及译文
选篇:颜渊·21
【原文】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译文】
樊迟陪侍孔子在舞雩台下游逛,说道:“请问怎样提高自己的品德,怎样消除别人对自己不露面的怨恨,怎样辨别出哪种是糊涂事。”孔子道:“问得好!首先付出劳动,然后收获,不是提高品德了吗?批判自己的坏处,不去批判别人的坏处,不就消除无形的怨恨了吗?因为偶然的忿怒,便忘记自己,甚至也忘记了爹娘,不是糊涂吗?”
*译文出自杨伯峻《论语译注》
二、逐字文稿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你们好,我是杨立华,很高兴在这里我们一起研读论语。接下来我们讲颜渊篇里面,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这一章。这一章也很有趣,首先樊迟这个人在论语当中出现的场合挺多的,他问孔子的问题非常多,比颜回问孔子的问题要多多了,有很多段落都是樊迟跟孔子对话。
比如,樊迟问仁,子曰,爱人。所以后来我们很多人用爱来讲仁,其实就是源自于孔子跟樊迟之间的对话。但是樊迟显然不是孔门第一代弟子当中资质最高的那几个,甚至应该算不到资质高的这些学生当中。这一章就讲说樊迟陪着孔子在舞雩台下。这个舞雩在论语当中也很著名,这是祈雨的高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那一章,那当然脍炙人口的名篇了,其中曾皙谈自己的志向的时候,就说,“风乎舞雩,咏而归”,那也是舞雩。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樊迟陪着孔子游于舞雩台之下。然后在这个时候,他就问,“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崇德,追求德性;修慝,修治自己隐藏的那些过恶;辨惑,辨明自己迷惑之处。那他问了三个问题,崇德、修慝、辨惑。我们不能不说,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崇德是正面的,修慝和辨惑是负面的,修慝和辨惑是要去除那不好的,崇德是要追求好的。所以人的成长,其实就是追求那好的方面,去除那不好的方面。
在樊迟的这个问题里,就变成了就具体化为崇德、修慝、辨惑。不能不说,樊迟这个问题提的水准是很高的。于是你看孔子的回答:善哉问!你问得真好。你注意孔子回答樊迟的话,孔子回答樊迟的话一定都是特别具体的,特别容易掌握的,这是孔子教育人的基本态度。孔子跟弟子说话,一定是说他听得懂的,而且对他有帮助的话。
接着说,什么是崇德呢?具体来说,崇德的内涵是什么呢?先事后得,先事后得跟论语当中另外一章应该也有关联,就是仁者先难而后获,这个先事后得,就是做事情的时候把事情考虑在先,把收获考虑在后,不是说先做完了事,再要收获,不是这个何者为先的意思。我们做事把事情放在前面,放在优先考虑,做事的时候考虑的就是把这个事情做好,至于那个结果、那个收获,不是说不考虑,而是要把它放在对做事的这个考虑之后。何者为先?其实先后是有轻重的意思的。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先后讲的就是轻重,先就是重,后就是轻。也就是说,把做事放在前面,把收获的考虑放在后面,这不就是崇德吗?
然后修慝是孔子怎么跟他解释呢?慝这个字,朋友们看一下,是上面一个匿,下面一个心。这个字本身就告诉你是心中隐藏着的,不易发现的那些心病,心魔,所以人是特别容易种下心魔的。其实我特别喜欢神秀的那个偈字,时时勤服侍,莫使惹尘埃。要知道,自己实际上是特别容易生病根的,而心里一旦生出了种种病根,而这病根往往又都是隐藏着的,隐伏着的,不易发现的,不易察觉的。所以在这个时候,樊迟问的这个问题其实很关键,修是治的意思,如何修治自己心中隐藏着的那些恶的根或者病根。孔子跟樊迟说的又特别具体,“攻其恶,无攻人之恶”。这个攻其恶这个其,指的是你自己,你要修治的,你要消除的是你自己的恶,不要去盯着别人的恶。
儒家是反求诸己的这个基本态度,什么事情你盯着别人看,你盯着别人在那儿攻击也好,修治也好,没有用。有一个基本原则,要求别人改变,不断地要求别人改变,通常情况下无效,即使有效也极缓慢。怎么才快?自我改变。最有效的改变就是自我改变,所以“攻其恶,无攻人之恶”,这就叫修慝。
这个大家注意,看似说得都很普通,都很具体,但你真正去做的时候,你在人生当中,真正去实践的时候,你实践得越久,你越知道这个并不容易,但是又确实是正确的,而且行之有效的。我们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各种各样的麻烦。不得不说,有的时候我们这些麻烦确实是别人做的不对。我多年都讲一句话,他不仁,我却不能不义。注意这有变化,就他不仁,我没有说他不仁,我不能不仁。 他对我不好,我要一定对他好,那这种叫犯贱,这个做不到也无需做到。这么做就是一个伪,最后把自己这个修养成了一个假人。不是这样的,他不仁,我不可以不义。义是什么,亦是恰当。他可以不仁,但是我不可以做得不恰当。然后久而久之,你就会发现你不会有什么损失的。所以攻其恶无攻人之恶,攻人之恶就是浪费时间。他若是恶人,你攻他的恶,你攻他的恶又不可能使他变好。 浪费那个时间干什么?我们攻自己之恶,是因为我们爱自己。我们不攻人之恶,是因为我们不怎么爱他人,所以这个要注意,所以攻其恶无攻人之恶,不要浪费那个时间,所以“非修慝与”。
然后接着呢,辨惑。辨惑当然也是去除,就是分辨之后就要去除,去除那些迷惑的东西。那孔子回答樊迟这个话的时候就特别有意思,说的就更具体了,说一朝之忿,因一时的这个愤怒忘其身,忘掉了自己的生命、身体,同时也忘掉了父母的生命、身体,这难道不是迷惑吗? 因为一时的愤怒,结果伤及自己,伤及父母,辱及自己,辱及父母,这难道不是迷惑吗?这个很具体,对我们非常多的朋友其实都有提醒,就是不要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一朝之忿导致的结果是伤害到自己,伤害到自己已经就是伤害到你父母了,何况你再直接联系到伤害你父母,那是什么情况呀?所以这是孔子的特别具体的提醒。
于是到这个地方啊,大家注意,其实我们已经通过这个刻画出了樊迟的一个形象。我们其实不大知道樊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但是孔子回答学生提问的时候,那些凡是具体的面相,那个普遍的面相,是对所有人都有益的。但是凡是具体的面相,具体的那个方面,都是在针对他学生的性格,气质上的特点或者缺点,那么先事后得,说明这个樊迟有可能不是那么太勤奋。然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说明樊迟这个人也不是那么太善于自我反省。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呢,说明樊迟可能也不是太冷静,容易愤怒。所以孔子就在他问的这个问题本身,崇德、修慝、辨惑,告诉他这三个方面的内容,都有它的普遍的提醒和指点的意义,但是同时又是针对着樊迟自己的身上的一些缺点在谈的,这就是通过这个,我们就可以看到为什么孔子在教育弟子上是如此之成功?听众当中如果有做老师的,希望你们能够从孔子对弟子的这个教诲当中学到有益的,教育方面的提醒。
最有效的改变,是自我改变。人生真正实践不容易,但确实是正确有效的。他不仁我不能不义(而非不仁,否则是虚伪):义是恰当,你没有什么损失。恶人攻他的恶,也没用,别浪费时间。 忿。别易怒。
情绪智慧商数(Emotional Intelligence)的五度思维: 自我察觉, 自我规范,自我激励,同理心,和现实检验能力。✌听完本视频,宝宝认为EQ的发明应该归功于孔子,并归还给中国。❤谢谢老师。
攻其恶,不攻人之恶。
樊迟之问很有意义。崇德是正面的,修慝、辨惑是负面的;后者要去除不好的,前者是要追求好的。其实,人的成长,无非就是追求那好的方面,去除那不好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