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宋朝为何成为城市建筑群发展趋势的变革点?
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民。建筑的发展并非只循着单一的技术线索,归根结底它是社会整体发展的一部分,社会需求的不断细化会给建筑功能和形式更新提供更为持久的动力。相比于建筑单体,城市作为进一步扩大化的人居空间,它可以容纳社会生活需求,也能够更加清晰和完整反映建筑史的宏观趋势。城市的使用者包含上层统治者以及平民,就使用功能而言,“城市”这个词汇本身就体现了最基本的功能要素,所谓的“城”代表了聚落空间的防御功能,而“市”代表了生活交易功能。
市民阶级的崛起使城市功能定位发生转变。早期城市作为统治者的生活空间,以防御性和礼仪性作为最主要的发展方向,平民虽然也作为城市使用者的一份子,但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段内,他们所能够占据的城市功能比重比较有限。随着城市市民阶级积聚起足够的力量,成为了城市建设过中不可忽略的因素,才最终使这一情况发生转变,也成为了城市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革命性事件。
北宋中后期,变革的成果蔚为大观。著名画家张择端,把汴梁的都市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的细节凝聚在了一幅长卷《清明上河图》中。唐代的长安和洛阳以及宋代汴梁,它们都可以算是古代中国乃至于整个古代世界范围内的伟大城市,但是相比之下,显然汴梁的日常生活更加精彩,更加令人向往,因为它是一座真正属于市民的城市。
二、和长安相比,宋代都城发生了什么变化?
长安的里坊制:长安的城市空间规整并且封闭,它最大的特征是采取了一种叫做“里坊制”的布局形式,所谓的“里坊”,它既是居住区的一个划分单元,同时也是管理市民的一个基本单位。在长安城修建之初,横平竖直的若干条街道,把整个的城市空间划分成为了 100 余个这种方形地块。白居易曾经描述长安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酷似围棋的棋盘,就是长安的基本格局。在每一个由街道围成的方形地块当中,都会用稍微矮小的城墙去对它进行围合,“大城”之中有“小城”。城墙的四面都会开辟坊门,由官兵来进行把守的,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主要都发生在坊墙之内,除非是一些达官显贵或者特权阶级,一般的人家是不允许在坊墙上直接对外开门的,与这种里坊的规划方式相配合的,还有一套“宵禁制度”。
长安是一个带有强烈防御性和礼仪性的城市:长安城的尺度特别巨大,作为中轴线的朱雀大街,也就是唐诗“天街小雨润如酥”中的“天街”,这条街道它的宽度可以达到 150 米,按我们今天机动车道的宽度来进行划分的话,朱雀大街上可以横着划分出至少 35 条机动车道,如此巨大的尺度,显然它并不是为小民百姓日常出行所设置,它所考虑的主要是皇家仪仗通过时的需要,整个城市的设计带有强烈的防御性和礼仪性。
【名词释义】
宵禁制度:戒严期间夜间禁止人们外出或通行,进一步解释为在某一特殊时期里,由掌权者下令,禁止一般人员及车辆夜间通行。宵禁制度在中国起源特别早,最早的记述可以追述到周代,《周礼·秋官司寇》列“司寤氏”一职:“掌夜时,以星分夜,以诏夜士夜禁,御晨行者, 禁宵行者、夜游者。”此后宵禁在各个政权时期都有沿用,尤其是唐朝,宵禁制度可以说是非常的严格。根据《唐律》记载:“五更三筹……击鼓,听人行。昼漏尽,顺天门击鼓四百搥讫,闭门。后更击六百搥,坊门皆闭,禁人行。”五更三时的鼓声响起之后,人们就可以自由出入,傍晚鼓声响起,就应该关城门,然后继续敲六百下鼓之后,坊门就要关上,宵禁正式开始,夜间层层设卡,禁绝行人。
宋代东京汴梁的开放和自由:相比于长安,东京汴梁的城市空间设计就表现出了一种截然不同的气象,它更加开放和自由,并且整个城市的尺度都有明显的缩减。按照《清明上河图》所反映的情形,老百姓自家的住宅都可以沿街自由布置,每家会有一个小院子,后院供一家人居住,前边的门脸则可以开一间小店,经营一点自己家的小买卖。宵禁随之取消,没有人限制你的行为,街市延绵,叫卖声不断,夜市千灯,一派自由和繁荣的都市景观,非常令人向往。
唐长安布局图
敦煌莫高窟85窟所呈现的里坊
清明上河图(部分)
三、为什么是汴梁?
从唐长安到宋汴梁是一个渐进改变的过程:唐代的城市,其实也存在一类以商业功能为主的城市,只不过这些城市主要在地方。可以给大家举一个特别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唐代的扬州城。扬州是唐代非常著名的商业城市,这个城市的面貌也是以繁荣著称的。唐代有一个诗人叫做张祜,他在自己的一首诗当中就曾经这样去描绘扬州的景观,“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或许是因为诗人在长安饱受了制度本身的压抑,所以他十分向往甚至有点羡慕扬州的生活,到了晚上人们仍然能够自由活动,所以他会说人如果能够死在扬州,那何尝不是一种巨大的幸运?在唐代末年,扬州所代表的风尚,实际上已经开始有了一个向全国范围内扩展的基本趋势。唐末的长安城里边已经出现了类似的记载,比如说宵禁制度开始变得废驰,老百姓开始变得不那么遵纪守法,有人开始在坊墙上挖洞,有的老百姓甚至侵占了街道去盖房子,类似行为屡见不鲜。这些记录都说明老百姓的生活需求,已经开始慢慢冲破了原先所受到的种种限制。
汴梁曾是宣武军节度使驻地,成为北方最重要的经济和军事重镇:汴梁所受到的制度制约要比长安城小很多。所以到了唐末和五代,汴梁作为一个北方的重要商业中心,开始变得异常繁荣,特别是到个五代后周时期,城市人口开始急剧增加,商业活动开始变得异常的繁荣,城里边儿的商业用房的面积开始变得不够用,商铺的租金开始暴涨。后周世祖柴荣下诏对旧汴梁城进行扩建,使它慢慢具备了成为一个北宋都城的基本条件。这次扩建主要是在旧城的基础上向外增加了一个新的城墙,我们把它叫做“罗城”。相比于旧城,新城墙范围使整个城市空间扩展了四倍,并且后周朝廷下诏鼓励老百姓建造商用房屋,进一步促进商业发展,为后来北宋时期东京汴梁的繁荣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我喜欢宋朝也是因为宋朝非常具有烟火气,市民阶层的崛起也会改造城市面貌,让普通小老百姓也能成为被叙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