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伯年《洗耳图》下

任伯年《洗耳图》下

00:00
16:45

20世纪中叶是中国最贫弱的时期,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旧中国封闭的大门,迫使中国与西方列强进行不平等的贸易往来,又由于中国封闭保守的思维模式和经济模式,与欧洲工业革命以后突飞猛进的科技发展无法匹敌,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英国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在《南京条约》中迫使中国向英国赔偿白银2100万两。开放厦门、福州、宁波、上海5个通商口岸,允许英国政府在通商口岸设驻领事馆。这就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任伯年正好生活于这样一个时期,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895年甲午战争结束,短短的几十年间,中国大量的领土被割让,主权受到侵害。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条约”中规定,中国要向日本赔偿白银2亿两。上海是个繁华的通商口岸,又是南北方贸易的重要中转地区,西方文化被大量地渗透到中国。在上海,既有外来文化带给传统中国的新鲜血液,同时又有西方列强带给中国的巨大伤痛。可以想象,探险家们来到繁华的十里洋场猎奇,这里充斥着西方文化的鲜亮、光怪,又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保守,以及靓丽、香腻的脂粉气。对于任伯年来说,他是一位传统的画家,在他的绘画中,既表现出传统文人画的特质,不趋流俗,高雅超群,同时又要考虑到作品在上海地区的销售利润,形成了商品化的面貌,在他的画作中要尽量做到雅俗结合。

时事艰难,社会动荡,政局纷乱,旧中国从一个皇权统治下的社会,转变为饱受外洋侵略的国家。在画家的画面中有着对时事的折射。《洗耳图》描绘了上古尧帝时期的两位隐士,折射出画家在内心深处,对安宁、祥和社会的追求,但现实的中国已经不是那种小农经济下可安于自保的中国了。被西方列强被迫开放之后,中国面临着要和外面的世界去交往,正确地对待西方的科技文化。在传统旧文人心中,很难做出文化上的转型和转变,在任伯年的画作中也体现出中、西技法上的融合。

任伯年的绘画基于他深厚的功底,他的作品学习陈洪绶的夸张和变形,不同于寻常画法的中规中矩。这种对人物的独特描绘,本身就具有在政权之交,改朝换代之下凝聚出的苦涩。任伯年在吸收了前辈画家的成果上,兼有对西方技法的融合。画家用淡颜色渲染出皮肤的质感以及光线照在额头上的高光。画家善于用松散的笔触画动物皮毛,由于水牛的角度是对着欣赏者且有些侧视,画家轻松自然地表现出了透视的纵深感。

《洗耳图》是画家所画的一幅绝笔之作,它背后的内容还不只于此。这幅画画完后并没有落款,而是相隔三年之后,由画家好友,也是一位海派艺术家——高邕,在画面左上方落长题,此时画家已经去世了。题记的内容是:

地怪天惊一画奴,

少年白尽此头颅。

近来怕听伤时语,

终笔还留洗耳图。


 

“画奴”朱文方印  (清)吴昌硕作


诗中头一句提到的“画奴”是怎么回事呢?任伯年到上海以后,绘画名气越来越大,并结交了很多画界好友,其中就有比他小4岁的画家吴昌硕,二人年龄不相上下,但是就画界的辈分来说,吴昌硕是任伯年的晚辈,也是他的学生。他们之间并没有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隔阂,而是一种半师半友的关系。有一次吴昌硕到任伯年家去拜访,看到任伯年为了应酬不断作画,就赠他一枚小印章,这印章上刊刻了“画奴”两字。后来任伯年以“画奴”为号。通过这件事,既看出两位艺术家的友谊,也看出来吴昌硕和任伯年的交往也是对艺术的相互促进。诗中第二句有“伤时语”三字。对于一位56岁的画家来说,人过中年都比较爱听好消息,爱听吉祥话。像世态纷乱,江山破碎,割让领土这些令人忧愤的消息,画家心里是承受不了的,尤其是久在传统氛围中生活的人,因此就用“伤时语”三字带过。他一定是耳濡目染了太多的国难家仇,隐含地在他画面中有所表现。在诗的最后说“终笔还留洗耳图”,带有苦涩、深沉的回味。虽然是绝笔之作,画中表现的恰恰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两位高士,在画家的心灵中有一方社会的净土,这片净土与他的现实生活形成了巨大反差。

任伯年的画作,大体可以总结出四方面的信息。第一,具有深厚的传统功底。他所表现的大多是旧文人所喜爱的,带有雅趣的题材。第二,具有西方的绘画技巧。西方文化东渐以后,反映在画家作品中的是对事物认识的变化。它超越了以往的传统笔墨,更加关注对客观物象的理性、真实地写照。第三,具有大众化的审美趣味。由于画家生活在上海这样的开放口岸,有很强的商业氛围,因此作品要雅俗共赏,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既要有文人气息,还要被大众所接受。第四,具有自觉的家国情怀。作品中曲折委婉地表达出对列强入侵之下的晚清旧中国的哀叹,抒发文人的雄心和抱负。任伯年毕竟生活旧时代与近代中国的转折期,文人无法用他画笔、诗歌来完成对社会的抱负,和对社会的改造,是一种无奈。以任伯年、吴昌硕为代表的旧时代的画家,在他们的作品中都有这样的无奈。

文人画是要用绘画语言阐述画家心中对社会的看法,表达画家的喜怒哀乐。《洗耳图》中有任伯年、高邕和吴昌硕三位艺术家的友情与艺术交流,同时也有特定的历史时代下,画家对理想中的尧舜乐土的向往,更有对人生当下的感伤。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