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高凤翰借住董子祠

29.高凤翰借住董子祠

00:00
10:21

        说起扬州八怪,存在两大误读:

        一是说,他们是扬州的八名画家,生活在康熙乾隆年间。他们的画风标新立异,为人古怪荒诞。其实不然,扬州八怪是康乾时期的画派群体,或多或少与扬州有些渊源,且不止八个人,通常认为在郑燮、金农、黄慎、李鱓、汪士慎、高翔、李方膺、罗聘之外,还有高凤翰、边寿民、华喦、陈撰、李葂、闵贞、杨法等七人,总共十五人。

      扬州八怪中,有土生土长的扬州籍人士,如罗聘、高翔等五人,其余十人,分别来自福建、浙江、江西、山东等地,不过都与扬州有过关联,或者长期在扬州生活过。

       在扬州八怪的行列中,按年岁排列,高凤翰排名老三,仅次于陈撰和华喦。高凤翰(16831749年),字西园,号南村,又号南阜、云阜,晚年因病风痹,用左手作书画,又号尚左生。他是成名较早的扬州八怪之一,籍贯山东胶州,康熙二十二年(1683)生。中秀才后,乡试屡屡落第,直到雍正五年(1727)才获得特殊机遇。时任六安知府的山东老乡卢雅雨,慧眼识才,大力提携,高凤翰被授予徽州县县丞,走上仕途。

       乾隆元年(1736),卢雅雨调任两淮盐运使,他没有忘记这位才华出众的山东老哥,举荐高凤翰为泰州坝监掣。

        “成也雅雨,败也雅雨”,卢雅雨到任后,秉公办事,维护盐民利益,广大盐民拥戴卢雅雨,然而,因此得罪了贪官污吏及不法盐商。他们纷纷蜚语诬告,乾隆偏听偏信,乾隆五年(1740)将卢雅雨革职充军到塞外。高是卢运使的“嫡系”,受到牵连,遭逮捕下狱。高凤翰无辜遭冤,极力抗争辩白,后来事情总算得到解决,高凤翰无罪获释。他悲愤之极,赋诗明志:“市言成虎吾何有,弓影为蛇莫认真,老病垂首忽自笑,谁将冰雪洗淄尘。”

        所谓“祸不单行”,更严重的打击接踵而至。高凤翰本来年迈体衰,已罹患风痹之症,遭遇被捕下狱的重创,病情加重,右臂病废,再也不能提笔写字作画了。卢雅雨受审时,寄居在运使衙门不远处的董子祠。出狱后丢掉官职的高凤翰,无依无靠,也借祠堂一角落脚为生。

       高凤翰与金农、郑板桥过从甚密,他们志同道合,情长谊深。高凤翰曾受到过二马兄弟的厚待。按郑板桥的说法,这批被称为“八怪”的画家,收入情况应该说得过去。每年的笔润费有千金之多,在乾隆时期,那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他们对待“房产”的态度,因人而异,有人苦心经营,攒下几文钱后就考虑置房,老高的态度没那么投入,手头宽裕时,下不了买房的决心;到了身体出问题,收入陡然下降,买房便成为镜花水月。人老珠黄,落魄潦倒,无奈之下,唯一的选择是回老家,那里才是他的归宿。


       59岁那年,高凤翰回到山东胶州,偶尔作画治印。胶州郊外,有一处“人境庐”,高凤翰很想买下,建一所寄情抒怀的家园。因囊中羞涩,望洋兴叹。亲家买下后,托高凤翰作规划设计。高凤翰欣然从命,写出文字稿《人境园腹稿记》。

        “人境园”是否落成,已无从考证,客观的说,以这样条件构建起的园林,不可能有多宏伟壮阔,但超一流画家的眼光设计的园林,艺术水准不会低。《腹稿》勾勒出园林的总体布局,并为景点题名,如:竹径、并香榭、藕花书屋、沁香、来凤馆等等。

       细心人发觉,这些名称耳熟能详,《红楼梦》大观园中,有类似的景点。曲径通幽、藕香榭、沁芳桥、有凤来仪……有的只与《腹稿》中的相差一字!细读文本,发现两者有许多相通  形式,如:“外园门南向偏西……不必过作局面,使人便不可测。入门即植丛竹,……上砌一小石,额曰《竹径》。”这段文字和《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刚至园门……”相对照,多处形似:“入门即植丛竹”“只见一带翠嶂挡在前面”“山上有镜面白石一块……莫如直书古人《曲径通幽》”,构思一脉相承。

       两者存在关联,究竟是《腹稿》套用《红楼梦》的描述,还是大观园的艺术创作吸收了《腹稿》的养料呢?对时序稍加分析,不难得出结论。《腹稿》成稿于乾隆七年(1742)前后,而曹雪芹乾隆十年(1745)在京郊黄叶村开始写《红楼梦》,乾隆十七年(1752)前80回脱稿,《腹稿》的写作年代要早于《红楼梦》。只能是,大观园艺术形象的创作,从高凤翰的《腹稿》吸取了营养,而不是相反。大观园是印记在曹雪芹脑海中的众多园林,经过加工提炼而创作出来的。无需在“人境园”和大观园之间划等号,或许,说在大观园中能看到“人境园”的影子,是恰当的。

       《腹稿》最初收录于高凤翰撰《南阜山人学文存稿》一书,民俗学家邓云乡在《曹雪芹园冶构思探秘》一文中,提出上述观点,获得学界的广泛认同。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