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浓墨重彩的扬州第一长联

25.浓墨重彩的扬州第一长联

00:00
09:40

       昆明滇池畔的大观楼头,悬挂一幅清朝秀才孙某撰写的楹联,长达180字,被称为天下第一联。在扬州,清代同样有一幅著名楹联,挂在衙署的厅馆内,字数154,比大观楼长联少26字。它在历代扬州众多的楹联中,可称字数第一,该联气势磅礴,文采绚丽,深受好评,后人赋予它扬州第一长联的美誉。


      长联作者何栻,是颇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生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字廉昉,号悔馀,道光朝进士。据王伯恭《蜷庐随笔》记载,何官居江西吉安知府,官运欠佳,适逢太平军起义,社会动荡。出差在外时,起义军攻占吉安。朝廷怪罪,何的性命虽没送掉,但官当不成了。这位昔日的何知府,辗转来到江南繁华大都市——扬州。炙手可热的曾国藩、李鸿章都很赏识他的才华,李给他几百张盐票,何栻丢官下海,很快捞到“第一桶金”,在扬州遨游于商海,活得很滋润。

       待战事平息,何栻哪儿不想去,也不愿意重新出山,往仕途上攀。他似乎看破人间冷暖,世态炎凉,决计在风景如画的扬州,舒适惬意的当寓公。他在东圈门内买下一处房产,取名“悔馀庵”,广结善缘,以琴棋书画自娱,觞咏品茗,抒发人生情怀。

       同治八年(1869),安徽定远人方濬颐出任两淮盐运使。这是位对扬州颇有建树的历史人物,在他努力下,战后恢复工作成效卓著,至今仍在扬州多处名胜地,能看到他为纪念胜迹重建而留下的墨宝。当年遭毁圮的题襟馆,也在方运使的大力运作下,得以恢复。

      重建后的题襟馆,气象万千,再次成为扬州文人雅士的聚会场所。重视文化建设的方运使,要请人在馆内题写一幅对联,作者需有一定名望,能为上下左右认可。方首先想到何栻,何是方的前辈,中进士比他早六年,何的文才和胆识,历来受到曾、李等晚清高官的看重,由何老翰林担此重任,想来不会看走眼。

       何栻的翰墨辞赋,果然不负众望,说古论今,纵横捭阖,潇洒自如:

       当年多士登龙,追陪雅集,溯渔洋修禊,宾谷题襟,招来济济英髦,翰墨壮山河之色。翳玉钩芳草,绿蘸歌衫,金带名葩,香霏砚席,扬华摛藻,至今传宏奖风流。贤使君提倡骚坛,谁堪梅阁联吟,芜城续赋;
  此日有人骑鹤,烂漫闲游,怅文选楼空,蕃厘观圮。阅尽茫茫浩劫,园林剩瓦砾之场。只桥畔吹箫,二分月古,湾头打桨,十里春深,补柳栽桑,渐次复承平景象。大都会搜寻胜概,我欲雷塘泛酒,蜀井评茶。

       上联以叙述题襟馆由来开头,转而盛情讴歌古城扬州的千年翰墨风流、迷人美景。多少学士名流,登龙追随,紧跟使君(指方濬颐)的召唤,在骚台上舞文弄墨,不论是东阁咏梅花,还是续写芜城赋,激扬文字的高昂精神,是多么的激动人心!上联的用典,都与扬州有关,虹桥修禊也好,金带簪花也罢,扬州人耳熟能详,经过何栻的妙笔生花,读来格外感到亲切。

       下联简述扬州刚经历过的那场战乱,茫茫浩劫,颓壁断垣,损失惨重。但何栻没有一味悲伤,他知道,眼泪不能唤醒民众,只有奋发努力,才能激励民气,夺回扬州昔日的辉煌。他赞赏方运使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种桑养蚕,发动民众生产自救,才是平复战争创伤的根本之道。到了那时,咱们哥儿们弟兄,又可以饮酒喝茶,搜寻胜概,逍遥自在了。

       写对联不容易,要在有限的字数内,协韵合辙,对仗工整,起承转合,情景交融,把心中想要叙述的道理、倡导的见解,一一道来,可不是件容易事。肚里没有喝足够的墨水,任你说千道万,笔下也断难淌出云蒸霞蔚、风华绝代的文字来。何栻做到了,他笔下的扬州第一联,紧扣题襟馆主题,点评扬州的胜迹、史事、人物,慨叹历史沧桑、人事更迭、风物变迁,有叙有议,绘声绘色,情景交融,把扬州的盛衰更迭、发展前景,客观地反映出来,堪为一篇洋洋洒洒的新扬州赋。

       可叹的是,题襟馆在后来的变迁中,再次消失,消失得十分彻底,连一点可以追寻的遗迹都没有留下。唯有这幅对联,传存于世,它记录下一段难忘的历史,记录下将近150年前,在盐运使衙门内,扬州的文章太守和他身边的“秀才”们,是怎样虔诚地尊崇扬州传统地方文化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