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162:宗教信仰:人们主动奉献的精神力量

《社会心理学》162:宗教信仰:人们主动奉献的精神力量

00:00
08:58

趣味导入


1943年,尽管纳粹潜水艇击沉舰艇的速度远超盟军所能给予救援的速度,战舰道彻斯特号依然载着902人从纽约港向格陵兰岛出征了。在这些不得已离开家人的士兵当中,有四位随军牧师。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战舰在离目的地150英里处遭遇纳粹潜水艇的鱼雷袭击开始下沉,电源中断,无线电广播不能工作。


护卫船队对此还浑然不觉,仍在黑暗中继续前进而舰艇的甲板上已是乱作一团,恐慌中的人们没穿救生衣就跳上拥挤的救生艇。这时,四位牧师走上已严重倾斜的甲板,开始引领人们,他们打开储藏室分发救生衣,同时还安抚着人们。


当军官约翰•马哈尼回头寻找他的手套时,一位牧师说:“不要紧,我有两副”但是马哈尼后来才知道,他并没有多余的一副,他给出的是自己仅有的手套。面对在冰冷的、漂着油污的海水,士兵威廉•贝德纳在牧师们布道的鼓励下,才有从船底下游过来爬上救生艇的力量。


甲板上,格雷迪•克拉克带着敬畏看着牧师们分发完最后一件救生衣,然后他们又无私地脱下自己身上的救生衣。当克拉克跃入水中时,他回过头看到了毕生难忘的场景:四位牧师站立着,手挽着手用拉丁语、希伯来语和英语祷告着。在逐渐下沉的舰艇上,其他人也加入了祷告“这是我此生见过的,也是在有生之年希望见到的最美好的事情。”230名幸存者之一的约翰•拉德说道。


听完这段历史,你认为四位牧师的英雄事迹说明信仰提升了勇气和关怀吗?在之前的课程中我们已经讨论过影响帮助行为的内部因素以及外部因素,但这并不全面,我们还要讨论帮助者本身的特点,包括他们的个性特质和宗教信仰等。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


帮助者的特点


人格特质


我们所熟知的特雷莎修女的确有一些独特的品质。在同样的情况下,一些人会积极地反应,向他人提供帮助,但也有人无动于衷。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到底什么样的人更容易帮助别人呢?


尽管社会心理学家还没有发现哪种人格特质可以预测利他行为,但研究发现,帮助行为和某些人格变量有中等程度的相关。总的来看,人格测验并不能区分出谁会帮助别人,社会环境虽然明显地影响着帮助的意愿,却并不存在明确的利他人格特质。


这个结论也许让你感到熟悉,因为它与我们之前学习的从众研究的结论类似,从众似乎也更容易受情境的影响,而不太受那些可测量的人格特质的影响。并且,你也想起了我们之前讨论过的内容:我们的人品影响着我们的所作所为。但是态度和特质的测量还是不能够预测一个特定的行为,而绝大多数利他性的实验研究都是测量的某种行。但态度、特质在预测多种情境下的平均行为表现方面更为准确。


对此,人格研究者作出了回应。首先,他们发现了助人性的个体差异,并证实这种差异不仅具有时间上的持续性,而且可被同伴注意到。其次,那些具有较高的积极情绪、同理心能力和高自我效能感的人更关心人,也更容易成为助人者。第三,人格影响特定的个人对特定情境的反应。那些自我监控能力强的人,如果认为助人能够得到社会赞许,就会迎合他人的期望从而显得乐于助人。那些内向的、低自我监控的人则不太受他人评价的影响。


性别


为了证实人和情境的交互作用,研究者分析了172项大概包括5万名男女被试者的助人性比较研究,然后发现:当面对的求助者是陌生人并且情境有潜在危险时,男性更常伸出援手。


那么当人们有时间考虑社会规范时,“妇孺优先”这一性别规范是否更可能发挥作用?人类历史上的大事件实际上就是实验,比如,1915年,卢西塔尼亚号客轮被一艘德国U型潜艇发射鱼雷击中,在客轮沉没前惊慌失措的18分钟内,船上得以逃生的女性比男性少1%


再比如,1912年,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约3小时后沉没,船上的乘客男女比例接近,而女性生还者比男性多 53%。在这一自然实验中,时间是否充裕明显影响了亲社会行为是否出现和性别规范是否能够得以发挥作用。


而在相对安全的情境中,比如志愿帮助研究者做实验,或者花时间陪伴残疾儿童等方面,女性愿意提供帮忙者略多于男性。研究者普遍认为,妇女更容易对朋友碰到的问题产生共情,更愿意付出较多的时间来帮助朋友。因此,我们可以说性别差异交互作用取决于情境。


宗教信仰


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和佛教,这世界上最大的四个宗教都在宣扬要以怜悯和慈悲为怀,那么,这些宗教的教徒是否在履行这些教义呢?


首先,若虑一下,当人们分别被“启动”了关于物质和精神的想法后,人们的行为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当考虑到钱的时候,人们更少去帮助一个处于困境中的人,并且更不愿意去资助有困难的学生。而当考虑到上帝时,人们捐款时会更加慷慨。从自发帮助行为的角度来说,当面临一个不那么紧急的事件时,虔诚的教徒只是比一般人有稍微强一点的反应。而从研究持久帮助的结果发现,在自愿选择长期帮助时,宗教信仰有更好的预测性。


对大学生和普通民众的研究表明,相比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有宗教信仰的人在从事志愿者工作上花的时间更多。研究者对来自53个国家的117 007人的世界价值观展开调查,分析后得出结论,对比其他不参加宗教活动的人来说,每周参加两次宗教活动的人当志愿者的可能性是前者的5倍。


此外,一项覆盖140个国家的大规模世界性盖洛普民意测验, 每个国家接受调査的人数不少于2 000人。测验显示,即使收入不高,那些虔诚的教徒的慈善捐赠、志愿者行为以及在前几个月帮助陌生人的比率都明显高于平均水平。


因此,研究者总结了几种动机,有一些帮助行为源于回报,比如希望加入一个群体,获得赞扬,寻求职业的提升,减少内疚感,学习技能或提高自尊等。而另一些帮助行为则源于人们的宗教信仰或人道主义的价值观,以及对他人的关心。


那么,宗教信仰与有计划的帮助之间的联系能够扩展到其他公共组织吗?研究者分析了 22类组织的美国全国调査数据后报告道,“宗教团体的成员跟公民参与的多种形式的活动有最紧密的联系,比如像投票、陪审团工作、社区方案、与邻居交谈以及慈善捐助等”。


全篇总结


课程的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我们讲到了帮助者的特点,一是人格特质,帮助行为和某些人格变量有中等程度的相关性。二是性别,不同情境下,男女之间的帮助意愿会随情境的变化而发生不同。三是宗教信仰,宗教信仰是一个混合体,它常常与保守派反对党有关,反对某些政府倡议,包括为贫民提供援助等,但它也倡导亲社会的价值观。


好了,今天的课程就讲到这里,欢迎订阅专辑,第一时间收到更新提醒,我们下期再见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