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宪实《隋唐五代》答疑4:是道家思想成就了历史盛世吗?

孟宪实《隋唐五代》答疑4:是道家思想成就了历史盛世吗?

00:00
07:44

喜马拉雅的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孟宪实。欢迎大家收听《二十四史》大师课。


政治伦理有多重要

汉武帝以后,儒家成为国家正统的思想体系。这个前提是什么,前提是这个时候的儒家思想已经吸收了所有思想派别的思想,包括道家的思想。但即使是这样,有的时候,你比如说汉武帝之前,那还是很明确地用道家思想。

把某一种思想,作为政治资源来使用,作为政治指导思想来使用,应该说是人类政治成熟的标志。这些思想都可以看作是一种政治伦理。政治也要讲伦理,政治也要有伦理底线,这个就是政治伦理的重要性。

中国在先秦时代,其实春秋战国时候就在探索这些问题。为什么孟子、孔子,那些周游列国的人会受到接待,就是那些统治者希望从这些思想家身上,或者他们的思想中汲取营养,对他的治理有帮助。为什么那时候中国人就讨论这些问题,这其实是很值得认真对待的。

当汉武帝确定以儒家作为中国的统治思想的时候,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还是退步?这事要搞清楚。但是如果看现在中国历史的书写,大概基本上会认为这是一个反动的做法。那为什么反动?其实他是有自己的逻辑的。

为什么反动?他认为你有了这个思想体系,你不就可以用这思想体系去约束别人了吗?人的自由度不就受到影响了吗?但是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思想体系它标志着政治伦理的存在。一个国家有政治伦理和没政治伦理的区别可就大了,有政治伦理这叫文明国家,没有政治伦理那叫野蛮国家。

汉武帝这个(决定)标志着中国从野蛮进入文明,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应该肯定的还是应该否定?如果说有了思想就有了束缚,那要没有思想他不就可以任意胡为吗?就是因为这个统治的思想,也同时约束各方,包括统治者。

所以后来的儒家的知识分子,读书人在批评朝廷的时候,那不就是用儒家思想做依据吗?对不对?所以,如果从政治伦理这个角度,看待“独尊儒术”这样的问题,那我们就应该承认,这是一次重大进步,而且比同时代,甚至以后的其他国家,这仍然很进步,很具有进步性的。

因为西方各国基本上不讨论这个政治伦理的,你看看西方国家,到现在,他们还是唯利是图的,就是他会把唯利是图公开讲出来的,他不觉得这是违背伦理的,或者这是没伦理的表现,因为他们一路就是这样。而中国人就觉得,你这一个国家就赤裸裸地奔利益去了,是不是有问题啊?这就是中国有政治伦理的表现。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春秋战国的各派思想,其实对政治都是有影响的,无为而治也是一样。虽然大家后来都强调儒家,但儒家内部,也是要因时因地来考虑问题。那个因时,汉初咱们不讨论,那以后大概都是这样。建国之初,都会主要用黄老,要无为。因为这个国家已经动荡很久了,不能再乱搞了,所以一定要与民休息,不管用什么说法,本质是一样的。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每一次治理,比如说文景之治、贞观之治,这都是在一个王朝之初。王朝之初确实有这个黄老思想在后边起作用。但是,他以不以黄老的名义,这不一样,这没有关系,只要是与民休息,这个政策采纳就可以了。所以贞观之治也好,文景之治也好,其实,需要研究的不仅仅是统治思想的问题,更应该研究的是怎样达到一个治理的高标准,要具备哪些条件,我们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但实际上,这些研究都不够。

任何朝代,任何历史时期,都有这种波浪起伏,有好的有不好的。研究不好的,我们知道,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个问题;那好的,我们也应该研究,为什么贞观之治就做得好,到底什么条件促成了这个好。比如说,跟中国文化到底有什么关系,这其实还没怎么很好研究,这都是未来可以做的课题。


秦隋与汉唐如此相似

秦朝开创了一个统一的新时代,但是秦朝很短暂,二世而亡。隋朝也是,中国重新进入统一的时代,但是也很短暂。所以,秦朝和隋朝确实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它们在制度统一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这个王朝维持时间又很短。为什么会这样?这个大家的答案就太多了。

汉唐也是这样,汉承秦制,唐承隋制,它们在制度继承、统一继承问题上都是相似的。但是汉朝比这个秦朝就统治的时间更长。唐朝也一样,唐朝比隋朝坚持了更长的时间。实际上,这四个朝代放在一起比,仍能发现前一个朝代的教训,很好地成为下一个朝代的营养,接受前一个朝代的教训,成为下一个朝代很重要的政治课题。

唐初也是这样的,所以看那个《贞观政要》,唐太宗他们的谈话都能看到,他们经常拿隋朝来讨论问题,隋朝为什么这么快就失败了?

像魏征总结隋朝的灭亡,他就是认为,它过分地依靠它的富强,不计后果。从这个意义上,秦朝大概也是这样。就是它立了很大的功劳,它觉得完全超越了古人,但是实际上它又面临很多新的课题,是它不知道的。于是在这新的课题面前它就折了跟头。汉朝就知道,不能太强烈地对待社会,国家和社会之间应该有一个融合度。你这个国家的政策制度的推行,社会有个接受的问题,你得有个接受的过程,你不能就完全强力的推,不是一个简单的接受就可以的问题。

唐朝其实也是这样,隋朝的那种急功近利,就是大规模的这个社会运动,你看唐朝上来就很少做,我们说大运河那样的大项目。就连修一个长安城,修个城墙,政府都要讨论半天,就是要小心的避免隋朝的教训。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二十四史》大师课。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