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变中寻求万变

在不变中寻求万变

00:00
13:28

在不变中寻求万变           

人们的生活大都在重复之中度过,而重复的叠加既是积淀也是束缚,引发了我们进一步的追问与思考。

诚然,重复的生活是构成日常体验必不可少一部分,周而复始的一日三餐奠定人们的基础健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循环为生活划定了忙碌与休憩的两大分区,而代代相传的习俗则是礼俗传统的延续与传承,使文化基因的血脉得以流传。重复的生活在更迭进行的过程之中,既是对前人经验的沿袭、继承,保障生活的正常进行,亦在秩序与规律中实现程序化的有条不紊。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重复的生活在无形之中也不断加固着现有的认知,框化既定的生活模式,使居于其间的人们安于现状而不愿作出新的突破。除却基本的三餐与作息,思维的重复、固化,令人更为警醒。鲁迅将其在作品中描述的封建社会生活描绘为“一潭死水”,马尔克斯则以马孔多小镇重复的生活透射一成不变的积习。一旦囿于重复的生活而不愿做出改变,便容易使思维钝化扁平,成为如房龙《宽容》序言中“无知山谷”中的人们,在重复的生活中丢失了“主人意志”,困于预设好的框架而无路可出。

揆诸当下,现代生活中虽看似不重复,却实则是以另一种形式呈现的“新型的重复生活”。人们在无尽的娱乐刺激中打发时间,在信息的轰炸中不断接受新鲜之事,却以手指不断“滑动”的重复动作,以被信息茧房包围、被回音室效应所固化的重复思维,展示着互联时代的极尽匮乏。放眼当下看似充斥新鲜刺激的生活,细细探究,实际是“单向度”的重复生活之映现,不亦悲乎!

那么,为何重复的生活能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呢?就传统乡土社会而言,如费孝通先生所言的“土气”,即受农业经济影响、扎根于土地的特点,造就了传统社会的“不流动性”,令人安于传统积习,是为客观限制。而就现代社会而言,面对如鲍曼所言“流动的时代”,个体原子化日益加深的当下,孤独与不确定感渐渐四处流溢,于是以重复的生活所带来的微末的确定感来消解大片的不确定性已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常态,是为主观逃避。

当然,重复的生活确实难以避免,因而我们更应认识到重复并不等同于完全的一成不变。纵是一日三餐,其菜肴菜品亦是可有其变换可改,纵是沿袭的传统礼俗,亦在时代的流转中做出适应性的改变。重复既是对固有现状的叠加,但与不变中寻求万变,于巩固认知基础的过程中保持求新的态度,如西西弗斯不断推动巨石上山的重复生活,实际却是反抗生命的荒谬虚无本质,我们并不认为这即是无意义的重复,反而是在重复中昭示人类勇于突破限制的最高生命意志。在重复生活中保有个体的主体意识与勇于突破舒适圈的态度,方不会在重复的生活中迷失了自我,且往且至,且行且歌。

重复自有其意义,而生而为人,理应以个体意志主动反抗客观的重复限制,于不变中寻求万变。

离开马孔多          

重复似乎是生活的常态:物质上有一日三餐周而复始的生存摄入,亦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复一日的生活作息;精神上则有习俗礼教的仪式传承。许多人本能认为重复的生代表着一成不变,实际上,重复的生活中亦孕育着创新与改变的生机。

谈及“重复的生活”,许多人往往摇头不迭,给予全盘否认。诚然,“重复的生活”令人潜意识联想到单调枯燥的生活,循环往复、无穷匮也,于心态上使人消弭了新鲜与刺激,于认知上也极易造成由于重复而导致的思维定势与单线条,从而遏制了个体创新。如《百年孤独》中的马孔多,人们世代定居于此,永远奔驰在重复与轮回的悲剧中,书中写“一件事无意义地重复就是孤独与焦虑”。陷入重复与轮回,无法突破与跳脱,不免使人悲观。如此观之,重复的生活固然使人心烦意乱,然而,这样过于片面偏激的的全盘否定实在是对“重复”一词的污名化,是人们厌烦于个体在重复生活之下内心无力感的体现。

被迫隔离、“静态管理”封闭在家,十四复十四,十四何其多!如此重复的生活当然使人生厌。然而,“重复的生活”难道真的如人们所批判的那样毫无意义吗?一日三餐保证了人类的生存摄入,规律作息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代代相传的习俗亦给人带来文化认同,构建起群体的安全感与的归属感。由此观之,“重复的生活”本身并非矛盾的起点。那么,我们真正愤怒的焦点又是什么呢?

事实上,人们厌恶与畏惧的并非重复的生活,而是掩藏在重复生活之下的隐喻:无限重复无意义之事,却看不到明朗的未来与清晰的晋升路径,以及因此而带来的阶级固化,一辈子就此庸碌于重复的生活之中,陷入了胡塞尔笔下的“缩减的漩涡”之中:精神空洞,不图自救,人生的根本价值亦随之失落。日子一天天重复地过,家里的冰箱却见了底;核酸一遍遍重复地做,解封的日子却遥遥无期——我们似乎陷入了无限循环的莫比乌斯之环。故而,人们恐惧的并非重复的生活本身,而是在重复之下,望不穿看不透的远方与虚缈的未来,以及重复本身的无意义。

然而,何必如此悲观呢?西西弗斯日复一日推巨石的故事令人动容,“向着顶峰攀登足以填满一个人的心灵”。即使我们无法做到神话中所描述的那样放弃一切,永生永世同虚无与荒谬对抗,我们也应有解放自身价值,有在重复生活中创新与改变的觉悟与勇气。唯有直面现实无意义重复的虚无,方有对重复现实予以改变的一线可能。

实际上,可怕的并非重复的生活本身,而是因重复与无望而自我放弃的绝望。无论是躺平或是摆烂,我们总还是要面对那重复的生活的,总还是要正视不可知的将来的。迟子建道:“生活不是上帝的诗篇,而是凡人的欢笑与眼泪。”而日常重复生活中的意义与真谛,便也蕴藏在这日复一日的欢笑与眼泪中。唯有怀着希望,直面重复,于重复的生活中发现点滴的美好,如歌德所道,“我每天走在相同的小道,每日又有新的领悟与收获”,慢慢进步提升自我,方能在重复的生活中孕育出创新与改变的生机。唯有“我心思变”,并付诸行动,方能于沉重的重复中寻出离开马孔多中无尽轮回的可能。

世代扎根于小镇,日复一日重复却不见未来与前途,那么,请抱着希望,探索那离开马孔多的可能吧。荒谬与重复,那本是生命的常态。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天地洪荒,日出与日落间的熠辉交替着归于碧落;众生芸芸,家与学校间两点一线的生活轨迹在以24小时为单位的循环中不断重复。我们,生活在重复之中。

在重复中,我们获得生活的秩序与安稳。若我们骤然丧失了既定的重复原则,我们便会遁入空虚之门,沦为漫无目的的游走者,在突如其来的不复中迷失目标与路途;相反,像家与学校这样两点一线的重复会为我们设置起点与依宿,以秩序的温床弥合灵魂的空虚。

在重复中,我们拥有试错的机会和精益求精的可能性。《茶杯》一书中有言:“我们都是茶杯,满怀热情,然后慢慢变冷,倒掉,又满怀热情。”重复的那一瞬给我们无限激情与可能性,生活重复的价值就在于我们可以利用循环的机会试错,在第二天的激情中完善先前的地基。如此这般,重复的生活便赋予了我们强大的勇气与精神动力,从而使我们更会生活。

然,重复不代表复制,无意义的重复是新的一天对上一天的完整粘贴。反观当下,人们循环于本雅明口述所述“机械时代复制”的艺术,在连续的粘贴中毫无破绽却亦毫无激情地重复昨日的自已,表演复制的精华,自诩安稳,却毫无进步性可言,无疑可鄙。

诚然,重复的生活带给我们稳定性、连贯性、精进性,但我们须明晰,重复的只是生活的框架轨迹,而不是轨迹内的内容本身。一日三餐的既定原则重复着,保障我们的生理需求,但餐中的内容却可以变化;去看日出的飞惯不断运行着,消弭你的烦恼与焦虑,但观赏的地点却是可以被选择而不重复的。由此,我们要追寻多样性的复归,在重复的生活轨迹中创造不重复的生活内容,在看似单调的基础上拓宽各种曼妙的可能性,复制安定的模板,而不是去复制每一天的生活内容。

事实上,人们也过度地追求着“不重复”,殊不知,人们对重复的生活的鄙夷太过激进了些,为了追求不重复而不重复,而当目的成了手段本身,不重复的意义也就自然被消解了。人们自认新奇,便狂妄地摆脱安稳的生活,激情四撒,却坠入新的重复——由一个个不重复所构成的消极重复,譬如你摆脱安稳幸福,三分热度地因追求不重复而没有任何基础重复地进行创业,重复于潦倒和不思进取,最终人财两空,在盲目追求独特生活方式中迷散自我,在不重复的定势下消极重复,卒然万劫不复。

《飘》中,主人公斯嘉丽在书末语:“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不论前一天如何,明天都应拥有不重复的勇气,不变的是生活的框架,新颖的是生活的内容,忌复制,亦忌盲目不复。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在责任与自由中前行

朝暾夕月,落崖惊风,春华秋实,松涛柳韵,这是追求自然的自由;见贤思齐,少立大志,心怀天下,心系苍生,这是完善社会的责任。历史不会偏废其中,责任与自由在历史的缝合点滚滚而来。以天下为己任,是被老祖宗翻来覆去的话题。漫漫五千年,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再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社会责任总伴一腔热血,满怀豪情,回肠荡气,发聩于历史的风口浪尖。追求个人自由,是无数青衫追求向往的目标。飞回流转五千年,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到“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个人自由总伴随着超然物外,逍遥自得,闲静幽雅,流淌于历史的松涛竹林之中。责任与自由,两条平行于历史长河的精神线索,却是惊人地相似。同样是战国,同样是战火纷飞。孟子带着“黎民不饥不寒”的王道,在战争中辗转,担起社会的责任;而庄子带着“宁曳尾于污泥”的超然,驾着大鹏追求个人的自由。同样是明清交界之际,同样是满汉的矛盾,袁崇焕在中原的北疆驰骋万里,精忠报国;王夫之面对山河沦陷,隐入石船山,感悟自然,体悟动静,诗文相伴,发现了运动与静止的相对关系。责任与自由,在相同的时代,以相同的背景,相同地影响着后世,推动着发展。米兰•昆德拉说,生命不能承受之轻。那生命的重量呢?无可非议,便是社会责任。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纵使我们无法成为拿破仑,踏平欧洲;纵使我们无法成为商鞅,推动社会转型,但至少能为自己加一点重量,而不至于成为波涛中的浮萍,飘零的鸿雁。一次弯腰,整齐一方土地;一次行礼,温暖他人心房。人也应该追求个人自由,但不是放浪,而应是放逸。柳本依依,藤本妖蔓,荷本高挺,这是自然的自由。泼墨山水两三笔的放逸勾勒出的却是飘逸的景致。追求自我,认识自我是个人的完善。社会责任不是束缚个人自由的枷锁,个人自由更不是社会责任的洪水猛兽。苏轼的社会责任铸就了其个人独特的秉性,而正是这种秉性让他不论身在何处,都能为官一方,受人赞誉。在城市中生长的我们和用机器浇铸的人们,应想到凡尔赛宫的大气俨然,秩序紧凑,也应看到江南古镇因势而建,曲径通幽。寻求社会责任与个人自由的平衡点,在重量和完美中前行。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