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集《公冶长篇5.18-5.21》愚不可及是肯定

第58集《公冶长篇5.18-5.21》愚不可及是肯定

00:00
10:35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


这一集的主题是:愚不可及是肯定。


我们要介绍《论语公冶长篇》第18192021章。


先看第18章,原文是: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在本章中,子张提出两位知名人物以及他们的事迹,请老师点评。老师就这些事迹,说他们分别做到了忠与清,就是尽忠职守与洁身自爱。子张进一步请教,他们是否达到仁的标准呢?孔子都说:不知道。


我们先看第一位人物,令尹子文。令尹是楚国宰相的名称,子文是鬬(dòu)氏,名谷于菟(gòu wū tú),春秋初期的楚相。


子张请教说:楚国宰相子文,三次出任宰相,没有得意的神色,三次从宰相去职,也没有不悦的神色。去职时,一定把过去的政务,告诉接任的宰相。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尽忠职守。子张再问︰他达到仁的标准了吗?孔子说︰不知道,怎么能说是合乎行仁的要求了呢?


我们再看第二位人物,是齐国大夫陈文子。

子张请教说:崔杼(zhù)以下犯上,杀了齐庄公。陈文子有四十匹马,全部放弃了,离开齐国。到了一个国家不久,就说:『这里的执政者与我们的大夫崔子差不多。』再度离开。到了另一个国家,不久又说:『这里的执政者与我们的大夫崔子差不多。』然后又再度离开。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洁身自爱。子张再问︰他达到仁的标准了吗?孔子说︰不知道,怎么能说是合乎行仁的要求了呢?


孔子以为人生修养的最高目标,弟子们一直弄不清楚,究竟是什么情况?

孔子在前面几章(〈公冶长篇5.45.7)对冉雍、子路、冉有、公西华这四位弟子,都曾说过不知其仁的评语。子张于是找了两位外国名人为例,请教孔子,孔子很客观地评论他们分别是忠与清,也即是在某一方面表现了卓越的德行。子张再问,这二人仁矣乎?孔子的回答都是未知,焉得仁


有些学者认为,孔子这里说的是他们连知(zhì)者都不算,怎么能算是仁者呢?就是把它念成未知(zhì),焉得仁?但孔子习惯就事论事,他先就子张所举的例子肯定这二人做到了忠与清,在没有举出其他事例之前,孔子不会立即说他们不知(zhì)。因此,原文应该是说:孔子对他们是否达到仁的标准,表示不知道。并且反问子张说:怎么能说是合乎行仁的要求了呢?


若要做到仁,必须有择善固执与止于至善这两大要求。

事实上,对于许多人,他有个别的德行表现也还不错,你问他合乎行仁的要求吗?我们大概只能像孔子一样,说:不知道,怎么能说是合乎仁呢?


再看〈公冶长篇〉第19章,原文是: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季文子每件事都要考虑许多次才去做。孔子听到这种描述,说︰考虑两次也就可以了。

季文子是季孙行父(fǔ),鲁国大夫。他在孔子出生前十三年已经过世,因此孔子所听到的是别人的描述。三思:是多次考虑表示谨慎,但想得太多可能错过行动的时机,甚至变得举棋不定犹豫不决。世间许多事,光凭想像有如纸上谈兵不切实际,若无把握,则依循前例;若有把握,则自负其责。


孔子所谓的考虑两次可以有多重解释,比较合理的应该是凡事都要想一想,第一、该不该做?第二、如何去做?


接着看〈公冶长篇〉第20章,原文是:

子曰:(nìng)武子邦有道则知(zhì),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意思是:

孔子说:甯武子在国家上轨道时,显得很明智;在国家不上轨道时,就变得很愚笨。他的明智,别人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我们今天说一个人愚不可及,是批评他笨得不得了。但是,在《论语》中,孔子的意思是称赞甯武子,说他的所作所为在别人看来显得愚笨,但这种愚笨是别人赶不上的。

甯武子,原名甯俞,卫国大夫。他有些什么事迹呢?


甯武子的家族在卫国是九世公族,与国共祸福。他总是尽心尽力服事国君,当卫文公时国家上轨道,他同别的大臣一样认真工作没有特别事迹,这种明智是别人赶得上的。到了卫成公时,国家不上轨道,成公又得罪了强邻晋文公,而被自己的国人放逐,流亡在外生死难料。此时,甯武子不避艰险随侍在成公之旁,想尽办法使成公免于被害。甯武子的作为是智巧之士避之唯恐不及的,所以说,他的愚笨是别人赶不上的。


故事的结局是,他帮助成公复国并且辅政,使卫国安定三十余年。甯武子的谥号为武,武在这边是指刚毅、坚强、正直、有理。


最后,我们再看〈公冶长篇〉第21章,原文是: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意思是:

孔子在陈国时,说:回去吧!回去吧!我们家乡的学生们志向高远、奋发进取,基本修养已经相当可观了,只是还不知道裁度事理的原则。


孔子周游列国期间,在陈国担任文化顾问,他听说故乡传来了消息,就是鲁国执政之卿季桓子在临终前,嘱咐接位的季康子要召请孔子回国,孔子已经在外奔走多年,于是有了归乡之念。


本章谈到孔子在家乡的弟子共有三句话,这三句话可以按孔子自述生平进展的前三个阶段来对照。


通常,一个老师会以自己的心路历程来理解或期待自己的学生,所以这里所说的第一句狂简,所指的是志向,像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为政篇2.4),所以把它翻译成志向高远、奋发进取。第二句斐然成章,就是三十而立了,可以在社会上立身处世,站稳脚跟。第三句不知所以裁之,就是他们还没有到四十而不惑的水平。


孔子自己四十而不惑,那么他有一批重要的弟子,年龄比他小三十岁左右,在当时都年未四十,未到不惑之境是可以理解的。


孔子想要在归乡之后继续教育工作,使弟子成材,为国服务造福百姓!


我们这一集就谈到这里。


下一集的主题是:交友以真诚为先。


我是傅佩荣,谢谢你的收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376468418

    宁武子在国家上轨道时,不凸显自己;在国家不上轨道,国君落难之际是忠心耿耿,义无反顾。在别人看来是愚不可及。

  • J之大盗

    怀疑季文子有拖延症😁 甯武子令人敬佩! 孔子周游列国感觉是在修行取经,历经艰辛终成正果,然后回到故乡报效祖国。谢谢老师

  • gcfei

    有文稿吗?

    听友376468418 回复 @gcfei: 文稿在“本节目简介”的下面,往下看,就可以看到了,也是刚找到的

  • 知和合

    老师好

  • Leonard0

    再,斯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