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
这一集的主题是:谁是朽木不可雕。
我们要介绍《论语‧公冶长篇》第9、10、11、12这四章。
先看第9章,原文是:
宰予(yú)昼寝。子曰:“朽(xiǔ)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wū)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意思是:
宰予在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的木头没有办法用来雕刻,废土砌成的墙壁没有办法涂得平滑。我对宰予有什么好责怪的呢?”孔子又说︰“过去我对待别人,听到他的说法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待别人,听到他的说法,还要观察他的行为。我是看到宰予的例子才改变态度的。”
古人,白天睡觉是怎么回事?古代科技不发达,晚上没有良好的照明设备,因此白天工作,晚上睡觉是生活常态。除非是工作特殊要上夜班或者生病必须休息,白天睡觉就是志气昏沉而懒惰的表现。于是孔子看到宰予白天睡觉并且大概经常如此,他自然觉得难过而失望了。
他把宰予比拟为腐朽的木头,本身质地松散,怎么能用来雕刻呢;又把宰予比拟为废土砌成的墙壁,墙面凹凸不平,怎么能涂得平滑呢?意思是宰予的心性已经偏差,缺少坚定的志节与毅力。底子有问题,外面的文饰装扮是没用的。他也不想多责怪宰予了,老师这么说学生,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宰予是言语科的高材生,口才超过一般人,但是他说的很好听,做的却是另一回事。孔子大概想到这一点,又补充了一句话,从这句话可以知道孔子原本有些天真,听到别人说什么,就相信他会照着做。现在呢,他从宰予身上学到了教训以后就不一样了,听到别人说什么先别相信,而要观察他的行为。如此也比较切合实际的状况。
我们现在还在使用这句成语,就是“听其言而观其行”,就是行为无法配合,光说得动听是没用的。由此又衍生一句成语,就是“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以言取人,失之宰予”。前半句所说的子羽是澹(tán)台灭明,我们将来在〈雍也篇6.14〉会说到他,后半句所说的就是本章受到批评的宰予。他的口才很好,你如果由说话来判断他,就会上当受骗。
接着我们看〈公冶长篇〉第10章,原文是: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chéng)。”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这是孔子第二次谈“未见”,他说:他不曾见过刚强的人。一般人听到这句话会觉得奇怪,天下刚强的人虽然不多,但还不至于说“未见”。这时,旁边有个人立即接口说:“申枨就是一位啊!”
申枨是孔子学生,其他资料不详。既然有人提到他,表示他平常表现刚强的个性,像刚毅不屈、坚持原则等等。结果呢?孔子说:“申枨有不少欲望,怎么做得到刚强呢!”从孔子的话衍生出一句成语“无欲则刚”,如果有欲,有欲望则受制于外或受制于人,也就做不到刚了。
本章内容涉及定义问题。
当孔子说他“未见刚者”时,听到的人应该请孔子先定义:您所谓的“刚者”是什么意思?孔子如果说,无欲才可做到刚强,然后某人大概就不会推荐申枨了。
再看〈公冶长篇〉第11章,原文是: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意思是︰
子贡说:“我不愿意别人加在我身上的,我也但愿自己不要加在别人身上。”孔子说:“子贡啊,这还不是你做得到的。”
首先要问:子贡为什么说这句话?因为在〈卫灵公篇15.24〉子贡曾经请教老师:有什么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座右铭?孔子在回答时,提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依此而行,大概有些心得,于是能言善道的他忍不住说出本章所载的内容。
孔子对学生循循善诱(〈子罕篇9.11〉),但有时也需要当头棒喝。他直接提醒子贡:这还不是你做得到的。的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念起来顺口,但要做到,真是谈何容易啊!
最后看〈公冶长篇〉第12章,原文是: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意思是︰
子贡说:“老师在文献与修养方面的成就,我们有机会可以听到;老师关于人性与天道的说法,我们就没有机会听到了。”
在《论语》一书中,“文章”一词出现两次,描写一个人彰显在外的成就。一次是在〈泰伯篇8.19〉歌颂尧的文章,所指的是尧的典章制度;另一次就在这儿。
子贡所谓老师的文章,是指孔子表现于外的文献与修养方面的成就。子贡长期在孔子门下,他说有机会听到这些,那自然没有问题。但是关于更深刻的性与天道的问题,他知道老师也有一番见解,但却没有机会听到了。
所谓性,是指人性。若不了解人之性,如何能谈人之道与人之成?可惜,孔子关于人性只说了一句“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阳货篇17.2〉)
其次,所谓天道,这两个字在《论语》,只在本章出现这一次。孔子说得较多的是天命,共出现三次。当时是春秋时代晚期,所谓天道或天之道,常常被认为是自然界的规律,与人类社会有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
子贡在本章把性与天道连在一起,也许他的问法跟上了潮流,找到热门的题材,所以他会希望听听老师的观点。但是,孔子真正关心的是性与天命的关联。人性得自天命,人性之中自有天命;君子正是领悟天命,并奉命而行,由向善而择善,再朝至善奋斗的人。
孔子谈天命而不谈天道,他认为真正了解天命就会了解人性,然后知道人生应该何去何从。这问题要到一百多年之后的孟子上场,才能厘清与发挥。
我们这一集就谈到这里。
下一集的主题是:四个角度看君子。
我是傅佩荣,谢谢你的收听。
•“无欲则刚”太难了。人世一活一死,死因是什么,因人有身。老子说,吾有大患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身子的吃穿花用不节制,贪多就乱,乱极就争,争极就扰,苦罪孽都是这么来的。 •可得而闻,孔子所传授的诗、书、礼、乐等学问。 不可得而闻,是孔子的行,身应万事,心存万理,性聚万灵的行仁。谢谢老师
“朽木不可雕”,“听其言而观其行”,“无欲则刚”,“己所无欲,勿施于人”。这些皆是耳熟能详,日用而不知,已潜移默化地融入了我们民族文化的基因里。
昨晚,在直播中听到傅老师的三个“自”:“自食其力,自强不息,自得其乐。”试想年轻人如果能做到这三项,人生就立起来,也就不会“内卷”了。
宰予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听其言而观其行,对自我要求亦若是
老师好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傅老师的译文真的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