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集《公冶長篇5.22-5.24》交友以真诚为先

第59集《公冶長篇5.22-5.24》交友以真诚为先

00:00
10:20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


这一集的主题是:交友以真诚为先。

我们要介绍《论语公冶长篇》的第222324章。


先看第22章,原文是: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孔子说:伯夷与叔齐心中不记着别人过去的恶行,别人对他们的怨恨也就很少了。

关于伯夷、叔齐兄弟有三件历史事实,三点后代评价值得简单介绍。


先说三件历史事实。

第一、他们是孤竹国国君之子,互相推让不肯接受君位,后来听说在西方的西伯(就是后来的周文王)善待老人,就投奔到陕西去了。第二是,他们到了陕西岐山时,西伯刚刚过世,周武王起来革命,这两兄弟直言进谏反对使用武力革命。第三件事,周武王革命成功,天下归周朝统治,这两兄弟坚持道义不再吃周朝的食物,逃到首阳山隐居,采野菜充饥,最后饿死了。


接着,后代对伯夷、叔齐的三点评价。


第一点,是孔子在《论语》中,四度提到了伯夷与叔齐。在〈微子篇18.8〉说他们是遁世隐居的人,志节不受委屈,人格不受侮辱。在〈述而篇7.15〉肯定他们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在〈季氏篇16.12〉说百姓直到现在仍然称述他们的德行。


第二点评价,是《孟子》书中推展圣人概念。认为圣人有四种类型:包括清高的、负责任的、随和的以及讲究时宜的。而圣人中清高的代表就是伯夷与叔齐,同时孔子被列为圣人中讲究时宜的。


第三点评价,就是司马迁的《史记》在编排上写到列传的时候,排在第一的就是〈伯夷列传〉。后代常以伯夷来代表兄弟二人,并且他们的遭遇非常的悲惨,司马迁借此质疑天道是怎么回事?


现在回到本章内容。


这是有关伯夷、叔齐修养的一个秘诀,其中有个关键字就是。人与人相处,常常因为观念差异太大、情感未能协调、意愿各有不同而产生大大小小的误会与怨恨。

修养的重点在于如何化解


怨有两种:一是我怨别人,二是别人怨我。若是我怨别人则决定权在我,我只要放宽心胸想开一些,体谅别人或者让时间来当医生,事过境迁就化解了,最后可以达到如孔子所说的不怨天,不尤人”(〈宪问篇14.35)。若是第二种,别人怨我怎么办呢?别人怨我的情况比较复杂。有时一句无心之言,一个眼神或动作或者参与任何竞争或比赛而有胜负,甚至是因为自己的某些优点而引起别人的嫉妒与怨恨。


现在,伯夷兄弟用一招来化解这个问题,就是不念旧恶,不记着别人过去的恶行。所谓旧恶,包括别人过去对我所做的恶行在内,我忘记这些,表示我化解了我怨别人这一点;我若忘了旧恶不怨别人,别人见我云淡风轻,认真修养当下的自己,他又怎么好意思牢牢记着他过去对我的怨恨呢?人与人是互动的,是有感染力的;你敬我一尺,我让你一丈,问题也就逐渐消解了。


其次,看〈公冶长篇〉第23章,原文是: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xī)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意思是:

孔子说:谁说微生高直爽?有人向他要一点醋,他去向邻居要来给人。


微生高,姓微生,名高,鲁国人。在《论语宪问篇14.32》另外有一个人叫做微生亩,他曾经批评孔子修饰威仪是为了讨好别人。微生高与微生亩可能是一家人,大概有自命清高的心态。


本章所说的微生高,显然有了社会名声,以其而受人称赞。这个字,有直爽、真诚、正直等等意思,显示人性朴实的一面。孔子在〈雍也篇6.19〉说人之生也直,这个是正面的意思,但他也说过光靠是不够的,因为爱好而不爱好学习,那种流弊是尖酸刻薄(〈阳货篇17.8);只知直言无隐而没有礼的节制,就会尖刻伤人(〈泰伯篇8.2);甚至有些人喜欢揭别人隐私却以为自己正直(〈阳货篇17.24)


由上述所说的看来:需要学习才可做得恰当,又需要礼仪的规范来约束,可见是偏重个性上的直爽而言。一个人既然以直爽而为人所知,凡事就不应该有曲折的心思或另外的目的。


依本章来说,有人向微生高借醋,他家里正好没有,就应该直接说:我们家没有,很抱歉。但他却私底下去向邻居借醋来转借给别人,他这么做是希望得到别人的感谢,还是希望别人说他慷慨大方呢?由借醋这件小事,衍生出这些复杂的心思,这样的人怎么能说是直呢?


最后再看〈公冶长篇〉第24章,原文是:

子曰:巧言、令色、足(jù)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孔子说:说话美妙动听,表情讨好热络,态度极其恭顺;左丘明认为这样的行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内心怨恨一个人,表面上却与他继续交往;左丘明认为这样的行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左丘明是鲁国太史,孔子依鲁史作《春秋》,左丘明为之作传,称为《左传》。孔子对左丘明为人处事的作风显然十分认同,做人应该有底线,越过底线则是可耻。

这里分述两件事。


一是,巧言、令色、足恭。


关于巧言与令色,孔子已经做了批评,认为这样的人鲜矣仁,很少有真诚的心意的(〈学而篇1.3)。本章加上足恭这个字有二说,一念足(jù),就是过度的意思;第二是,还是把它当作足(zú)来看,与古文的这个字形似,应该是指容貌。事实上这两者的意思解释起来都算接近的。


如果你三个词并列:巧言之巧是指说话动听,这是贬义;令色之令是指表情热络,也是贬义;那么如果足恭是貌恭,那这个字没有贬义,貌恭也无可厚非,所以我们未必不能把它翻译为态度极其恭顺,这样就有贬义了。


那么第二件事,左丘明所批评的是匿怨而友其人


这个字又出现了,心中怨恨一个人,表面却依然与他交往,这是不直爽也不真诚。这个是我对别人的,当下如果有,则当下不交往。你学了伯夷、叔齐的方法,化解之后再来交往,不迟!


本章所说的两件事,孔子都认同左丘明的观点,其实都是要求真诚。诚于中,形于外,不必曲曲折折过日子,更不必为了某些外在的考虑或利害而与别人虚与委蛇(wēi yí)

这一集就谈到这里。


下一集的主题是:认识孔子的志向。


我是傅佩荣,谢谢你的收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李知北

    明明有怨恨却要交际,对朋友之间是不可取。对工作则是无奈,越是读孔子,越是知道孔子的伟达

  • 听友376468418

    人与人打交道是缘分,与欣赏你的人在一起是舒心;与不喜欢你的人就不要勉强去交往,那是违心,彼此心累、内耗,最终也难有好的结果。

    听友376468418 回复 @听友376468418: 为人真诚是处世之道。

  • J之大盗

    ‘足恭’想到日本人穿木屐走路的姿态,假。 找人好处是善人,找人不对是恶人;善人记善不记恶,恶人记恶不记善。谢谢老师

  • 治人事天

    当作足(zú)来看,与古文的“貌”这个字形似,应该是指容貌。足字跟貌字从甲骨文到金文到篆隶楷行草书,怎么会两字长得像而互通意思呢? 请傅老师指教!

  • 知和合

    老师好

  • Leonard0

    不念旧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