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 集《为政篇 2.14》君子的不凡表现

第30 集《为政篇 2.14》君子的不凡表现

00:00
11:20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


这一集的主题是:君子的不凡表现。


我们要介绍《论语为政篇》第14章。原文是: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bì),小人比而不周。


在《论语》这本书里面,记载孔子对比君子与小人的地方共有16章,念完《论语》全书,一听到君子就会想到小人,反之亦然。难道世间的人只有两种,不是君子就是小人吗?


我们念书不必那么极端,凡是与人生有关的论述都要记得一个原则,人生是由不断的选择所构成的,这些选择形成一个趋势,如果一个人立志成为君子,他的趋势就是走向君子,就是正在成为君子的人。


那么,小人呢?小人是指平凡人。他的身体长大了,心态还是同小孩一样,凡事都考虑自己眼前的利益,与其他人之间只有比较与竞争的关系。小人缺少良好的教育与正确的观念,他追求世间的富贵时,只问欲望能否得到满足而不在乎手段是否合乎法律、礼仪或道德等等规范。问题是,成为君子需要立志然后努力修练,从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开始,做到像孔子一样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么辛苦的一生有必要吗?


孔子在《论语学而篇》一开头,不是希望弟子们成为既喜悦又快乐的君子吗?成为君子真的会比只做平凡的小人更喜悦更快乐吗?本章是第一次对比君子与小人,所以我们要从《论语》一书的相关资料,说明以下三点。


第一、为什么要成为君子?第二、如何修养可以成为君子?第三、成为君子之后有何不凡之处?


先看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成为君子?


答案是,因为君子知道天命,但天命不是人人都有的吗?天命不是赋予在人性中的吗?没错,但是有天命而不知天命,就无异于没有天命了。这是什么意思呢?


孔子在〈尧曰篇〉最后一章,也就是《论语》全书的最后一章说了三句话,第一句就是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这里单说一个字,其实是指天命,因为他在〈季氏篇16.8〉强调君子有三种敬畏的对象时,列在第一的就是畏天命。接着特别补充一句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因此小人也有天命,但他不知道也谈不上敬畏,所以就按本能的驱动一直做个小人了。


所谓君子知天命,我们在介绍孔子五十而知天命的时候,已做了初步的说明,现在要讲得更详细一些。


君子广泛学习世间的知识以后,想要进一步探讨人生的意义,也就是下学而上达。现在,孔子说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宪问14.23)。他所谓的上达,正是向一切的来源,就是天,去寻求人生的意义,由此而得知天给人一种使命,要求人去完成。这种使命体现在人性中,使人在真诚时看到其他人受苦受难,会有强烈的不安感受,然后想要尽一己之力去帮助别人。


这里有三个重点:第一、天命所赋予人的人性,可以简单描述为人性向善。第二、所谓善,是指一个人与别人之间适当关系之实现。第三、天命的具体要求是要人择善固执,以求止于至善。于是君子的使命成为修养自己努力行善,而行善的明显特色就是化解个人的执着与私心。


从这里可以转向第二个问题,就是如何修养可以成为君子?


这里可以参考孔子的三句话,第一句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篇15.21)。就是:君子要求的是自己,小人要求的是别人。君子因为知天命,就要求自己修养德行而不在意世间的遭遇与得失。小人呢?他总是要别人都来配合自己,满足自己的欲望。

第二句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4.16)。就是:君子能够领悟的是道义,小人能够领悟的是利益。


还有第三句话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4.11)。就是:君子关心的是德行,小人在乎的是产业。君子关心的是规范,小人在乎的是利润。可以对照一下,君子要求自己修养,要设法去领悟道义,关心德行与规范。小人呢?他只知要求别人要合乎自己的想法,他领悟的是利益,在乎的是产业与利润。


换句话说,小人是自我中心,而君子呢?他是非自我中心。由人我平等、互重到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进一步可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再往上继续进展。

这里可以接到第三点,就是成为君子之后有何不凡之处?


本章就是一个例子,所谓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意思是︰君子开诚布公而不偏爱同党;小人偏爱同党而不开诚布公。君子走在人生正途上,只要遇到志同道合的人,不论是不是亲朋故旧、同党同派,都可以友善相处,他没有预定的成见或私心,但他也不是没有原则的乡愿。想了解什么是君子,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先看看他的对立面,也就是小人是怎么回事?


以本章来说,小人偏爱同党而不开诚布公,我们这里再说一次:小人是没有立志成为君子的人,他的言行以自己的欲望为中心,或者参考及仿效社会风气的引导,以谋求当前的最大利益。因此,小人偏爱同党是顺着这样的趋势去做的,既然大多数人都如此,也就没有什么不对的问题。世俗的力量太强大了,谁能抗拒它?甚至逆流而上呢?答案是只有君子。因此,先理解小人的所作所为,再看看君子,就更清楚孔子在说什么。


《论语》全书里面与本章语法相同、意思接近可以合并来看的是另外两章。在〈子路篇13.2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就是:君子协调差异,而不强求一致,小人就倒过来了。另一句也在〈子路篇13.26〉,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就是:君子舒泰而不骄傲,小人就倒过来了。


如果只是对比君子与小人的差异,那么不妨各自选择自己所要的人生,但孔子还有一句话是就这二者的效果来说的,这种效果的影响十分深远,让人不得不停下来沉思。那就是孔子在〈述而篇7.37〉所说的,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意思是︰君子心胸光明开朗,小人经常愁眉苦脸。如果孔子所言为真,做个君子就不只是个人选择的问题了。


我们简单做个结论:事实上,世间大多数人既不是君子也不是小人,他们立下各种合乎世俗所期许的志向,只是并没有成为君子这个志向。他们不明白为什么非要成为君子不可?


他们的表现也未必都是小人的心思与言行,他们只是安于平常的生活,譬如接受教育有专长可以就业,遵守法律、按时交税、开车不违规,顾好家庭、亲友正常往来、大家健康平安,然后生活上有些顺利的事就心满意足了。但是我们也知道,要想获得以上这些条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经常有各种烦恼与忧愁。


那么,孔子如何建议呢?


孔子认为人生不可能没有烦恼与忧愁,但如果立志成为君子,则焦点落在修养自我上面,可以逐步提升自己的眼界与心胸,如此可能得到另一种不同性质及不同品质的快乐。


这种快乐是怎么回事?我们听到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时,心中难免有些触动。会想,真的如此吗?我们继续耐心学习《论语》,一起探讨这个问题吧!


这一集就谈到这里。


下一集的主题是:学习与思考并进。


我是傅佩荣,谢谢你的收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376468418

    我们大多数人既不是君子也不是小人,只是个真实诚恳的人,与他人来往时希望不要被对方误认为是“小人”。

  • 呆呆up

    感觉每周三更有点慢。 《论语》比《庄子》要通俗易懂,傅先生讲《庄子》时每周三更节奏刚好,建议讲《论语》稍快点。谢谢

  • 易道思维

    君子开诚布公而不偏爱同党,小人偏爱同党而不开诚布公。

  • 乾知往来

    小人君子不同场景含义不同,“君子周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话是为政篇里的,小人指平民,君子指官员。 君子天下为公,小人齐家为重。

  • 蒙以养正YJ

    孔子认为人生不可能没有烦恼与忧愁,但如果立志成为君子,则焦点落在“修养自我”上面,可以逐步提升自己的眼界与心胸,如此可能得到另一种不同性质及不同品质的快乐。

  • J之大盗

    “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存正念会让你的心变得平静和安宁,会阻断功利心和利己心的干扰。谢谢老师🙏

  • 奇林_t9

    君子是实现人性向善的天命

  • 听友240997361

    讲的是八卦,如何分辨,说的坦荡荡就不是八卦,坦荡荡是真诚交流的开始。无法避开小人,用小人来修练自己更不可能。坦荡荡也许可以改变于小人的更好交流。一个无法承受坦荡荡交流的小人可以避免很多无效社交。

  • 特立獨行的狂狷者

    【君子之修養方式】: 4·11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4·16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15·21 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 Leonard0

    君子要化解自我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