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2 付出与得到是很重要的平衡

第二章|2 付出与得到是很重要的平衡

00:00
08:06

付出与得到是很重要的平衡。付出了,就一定得到;但不一定在你付出的这个点上得到。这与你付出时的状态有关,同时也受大环境平衡的影响。但得到是早晚的事,是从不同事物上的得到,不是你付出后就应该从所付出的这件事上得到。

如果每个人对待事物的心态都是平静、坦然的,就会在付出的事上得到好的结果。正因为每个人看问题的深度不一样,把握的平衡点不一样,才出现了觉悟的高低,区别在看待事物的深度上。

就像下棋,走哪步对?高手能看见五步棋,低手就看出一步,只能这样走,不走这步走什么?其实能走的步多了,但由于层次不同,低手只能走这一步。现在反过来想,把当时使你心存不平的事,都定位为需要,因因果果就应该这样,都是需要,无所谓好与坏,就没有不好的感觉,你要认识到这一点,对你的治疗就有决定性的作用。

心平健康学的作用,不仅是去掉身上的疾病,还有减轻生活中的烦恼。能在拼搏时面对挫折,从挫折中反思原因、调整心态,把一切都淡化,生活自然感觉轻松。

跟观念较劲的人逻理性疾病就重,得病的严重程度与你对逻理较劲的程度是成正比的。观念不特别注重的人,则是患事物性疾病的多,无关逻理。社会上较什么劲的都有,较劲的程度不一样,因此病的种类和重度也不一样。

有人根据学了的某些知识,形成一种强烈的观念,不符合这个观念的,就认为不对,这样我们就会被学的知识所累。其实知识是为了扩大你的胸怀和视野用的,如果被知识困住了,生活的空间反而更窄。

比如电视里说什么东西中有致癌物质,它的销售量立刻就下来。其实只要想不开,对事儿绕了死扣,就存了得癌的内因,与吃什么没有绝对联系。想不开对事绕了死扣,使气血淤滞变成癌;转换观点后,把原来的事想开了,淤滞化解了又可化合成营养,这是一个辩证关系。

往往科学越发达,人们越注意,人的免疫力就越容易被破坏,人自身的防御能力、免疫系统发挥的作用就越少。人们平时过分注意的过程,实际上是调信号和存信号的过程,即引发疾病的过程。再遇到相应的外因,病就显现出来了。但不是每次心情波动都一定出反应,关键在所存信号的多少,被事物引发的心情越重,所存的信号越重,就容易导致发病。

人对什么事心里绕了死扣,常导致恶性疾病。比如癌症,就是你偏激心理太强,而又不能自我调整的结果。其实可怕的不是当时的偏激心理,而是病了以后自己不能解开,这才是最可怕的。所以遇到什么事,最根本的是要想开。

通常人得病后,在医院检查的结果还没出来时,最容易胡思乱想。心胸宽的人想到结果是良性的可能多,心窄的人就容易把事情预想的非常严重。你想得越多,程序排得也越多,信号调得也越多。

不管得什么病,首先心要坦然。学习心平健康学的理论,对疾病就有了新的认识。得了病,要明白是由于原来存了不平心理,所以就应该坦然面对这个病,按照心理规律进行调整,一边调治一边静下来体会病的本身,对病就有调整作用。

实际上用心理治疗,是通过疾病发现自己生活中各方面的“太过”与“不及”,发现后主动去调整。调整时,首先要能平静坦然地面对疾病,把以前认为不平的那些事想开,把对疾病的不理解换成另外的观点,把它理解成是平衡的需要。如没有这套理论,谁得了病都觉得自己不该得,其实得病实际是自然需要。人都处在这种平衡当中,平衡的目的是为了不陷入两极(太过和不及)。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