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课
《触龙说赵太后》:铁了心该怎么劝(三)
大家好欢迎回到《古文观止》,我是邵鑫,今天我们继续来读《触龙说赵太后》。
“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这是一个老太太知道自己做错了,但是嘴上也不太好意思明着承认的,这样的一个话术叫作:“是的,您想怎么用就怎么用。”她也没有明着说:“你把长安君带走吧,我把长安君派出去吧。”没有。她说:“我知道了,你想怎么用这个儿子就怎么用吧。”“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当然就把长安君派出去了,去齐国做了人质,换回了齐国的军队,挽救了赵国的国运。
那讲到这里来讲呢,当然长安君就已经对赵国有了极大的贡献,我们来想这个时候,其实左师触龙已经劝服了赵太后。我们想想,他是怎么劝服赵太后的:
第一步,他在劝之前,根本没有去说任何跟长安君有关的事,而是先让太后不抵触和不生气,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我们今天很多人在劝别人的时候,都想的是我怎么用道理打败你,但是触龙的第一步是先让你情绪缓和,愿意听我讲。这是个很重要很重要的点。
当别人不想听你讲的时候,你说什么都是错的,当他想听你讲的时候,你怎么说都是对的。所以我们读韩非,韩非子他有一篇文章叫《说难》,大概的意思就是,为什么劝说君王如此之难?就是因为君王在听你讲之前,他心里首先对你是打问号的,是不信任的,他不想听的,你怎么讲都讲不到他心里去。
他说:“所以,一个人在劝说君王的时候,首先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取得你的好感和信任。如果他对你没有好感,没有信任,你就什么都别说了。
里边还曾经讲过几个故事,比方说智子疑邻的故事:宋国有一个老头很有钱,家里的墙被雨冲坏了,他的邻居说:“你的墙坏了,小心晚上遭贼。”他的儿子说:“我们家的墙坏了,小心晚上遭贼。”两个人讲了一模一样的话,当天晚上家里遭了贼,这个老头就觉得我的儿子真聪明,有先见之明。谁偷的呢?肯定是隔壁那人干的,因为他前面讲了小心晚上遭贼。
韩非就想用这个故事告诉你,人在判断的时候,是会受到自己感情影响的。所以如果他在气头上,你千万别去劝他。我们今天很多时候两个人吵架,有时候甚至家里边,就是这个老公跟老婆两个人吵架,为什么越吵越吵不赢?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你们在吵,你只要是吵架的态度,是无论如何赢不了对方。
只有一种情况,就是你先把这件事变成不是在吵架,而是在心平气和地探讨问题。所以我们有时候说,很多直男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要跟你讲这个事谁对谁错。但是其实这个女的,谁对谁错都不重要。你只要跟我讲,你就错了,你的第一步是先让我消消气。
所以我们去看这一段,其实特别有意思,这个左师触龙绝对是个情场高手。他去劝这老太太的时候,第一步就是先让你消消气,我一进去一看,这老太太“盛气而揖之”,恨不得我进去一开口就要打我一嘴巴。这时候怎么办?先假装自己跑不动,我们挪、挪、挪到别人跟前的时候,老太太这时候已经等得快不行了,老太太说:“那行吧,你怎么来这么慢?”触龙说:“我这腿脚也不好……”最后三两句话老太太很开心了,开心了之后我再跟你聊。这是第一步,叫作让别人感情上愿意听你讲。
第二步,劝他人的时候,永远站在他人在意的角度上进行劝说,而不是站在你在意的角度上进行劝说。大家知道为什么左师劝赵太后就能够成功?前面那些大臣“强谏”,拼命地劝,结果是什么?老太太说:“谁再劝,我吐他一脸。”为什么是这个结果?就是因为他们站的角度不同。
前面那些大臣站的是什么角度,站的是为赵国好的角度,站在了老太太的对立面。老太太想让谁好,老太太认为儿子比国家更重要,我不能对不起我这儿子,我是站在儿子的这个立场上考虑问题的,所以那些大臣怎么劝都劝不动。
但是你看触龙是怎么劝的,触龙根本没有讲对我们赵国好的事,他讲的就是到底什么是对你这儿子好,你把他派出去恰好是对你这个儿子好,这就是他的立场。
你这个立场一旦立住了,那其实太后是一定会把他派出去的,所以这也提示我们,想要去说服别人,不要整天想自己要什么,想一想别人想要什么。
有时候我们有一些小朋友,比如说希望出去参加个夏令营,然后就在家里劝爸爸妈妈,让我出去参加夏令营吧,我们同学都在参加夏令营,我们能一起玩。完了,越劝越不让你去,爸爸妈妈心里想的是:“就怕你暑假不好好完成作业,出去鬼混,这个狐朋狗友的。”
所以你其实根本就没有讲到,这个父母在意的事,你应该怎么讲?你突然发现他们在意学习,他们在意完成作业,你应该怎么讲?你应该讲的是:
第一,这个要劳逸结合才能学得更好。
第二,你看我们作业里面好多文章,好多作文,我没有素材,我这搞个夏令营是不是就能够有素材写作文了,我肯定把这作文写得特别好。
第三,我们很多同学老师都跟着一起去,我们去了之后很多问题,我正好暑假作业不会的我就问他们。
第四,你放心,我肯定先把作业写完,或者我肯定把这作业写好,你爸妈为什么不让你去呢?是肯定会让你去的,就是你把这个去夏令营变成了他们想要的东西,而不是变成他们不想要的东西,这就是怎么去劝别人,这点非常重要。
一定要去研究别人,因为嘴巴在你身上,但是腿脚是别人的。你想要让别人干事情,一定让他从心里面乐意,所以要去研究他心里在想什么,这是左师触龙很厉害的一点。
当然讲到这里我们最后再倒回去,我们再看这个左师一开始的,所谓的说关心一下你的身体,说:“我最近腿脚不太好,我最近吃不下饭。”然后讲了一段话,说:“我现在也不太想吃饭,但是没办法,我得逼着自己走走路,这个时候我就能吃下去了。”
你突然发现这句话其实是有深意的,什么深意呢?就是你为了长久的打算,你可能要忍受一点眼前的痛苦,我们为了让自己身体好一点,我哪怕是“病足”,我为了让自己身体好,我也得拼命地想办法让自己吃下去饭。
那吃不下去怎么办,我得逼着自己走走路,这个道理不是跟现在我们要把这个长安君派出去是一个道理吗?你是疼爱长安君。但是没有办法,你为了长久的好,你得把他派出去。
就好比说你咬着牙走两步,但是你的结果一定是好的,就像我出去走了两步,我的结果叫“少益耆食,和于身。”我的身体也会慢慢地好起来。
所以这个也告诉我们,看事情要看长远,有时候劝别人,从长远打算,长远考虑,去劝别人。不要仅仅从眼前,眼前的得失只是一时的得失,长远的得失才是真正的得失,所以我觉得这篇文章写得非常精彩。
《触龙说赵太后》,在这样一个很难劝服的情况下,别人已经非常生气,然后做好了所有的防备。就是你来了之后,我一句都不想听的情况下,你怎么能够说服她?触龙讲的所有的话术,可以说都是一个完美的教科书式的话术,我们可以好好去琢磨琢磨。
所以这篇文章讲完之后,后边有一个小的评论——“子义闻之”,“子义”就是赵国一个很贤明的人,他听完了这件事情之后,他就讲了一段话,他说:“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已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
他说:“就连那些君主的孩子,如果没有本事,他们的亲儿子都不能够享受荣华富贵,一直到最后,更何况是我们普通人的孩子,我们臣子们的孩子!”
那这句话我想对于各位,去思考自己的孩子未来的发展和出路,也是很有启发的,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生活得幸福。但是什么是让他们能够生活得幸福的东西?是给他们留下更多的钱吗?是给他们找一份好的工作吗?通过我们现在的能力,让他进了国家的某一个单位,让他进了某一个特别有发展的公司,还是说给他留几套房子,还是说让她嫁入豪门?你到最后发现都不是。
真正的能够让他长久获得幸福的,是你培养了他独立的获得幸福的能力,比如说让他成为对这个社会有用的人。比如说让他自己能够应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比如说让他能够发现生活中美好的、幸福的东西,能够获得幸福。
所以我们以前做教育讲一句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第一个“鱼”是你直接吃的鱼,第二个“渔”是带三点水的渔。你教他什么是最好的?教他获得幸福的能力是最好的。
我记得在我们现在的小学课本,一年级部编本的教材的第一篇文章上面,我那天偶然翻到,很有意思。它讲了一个什么事呢?
小白兔和小黑兔要出去要菜吃,就家里很穷,小黑兔要完了菜就完了,小白兔要完菜之后多要了几颗种子,回去之后自己种。到了第二年小黑兔又来要,小白兔就已经可以吃到自己的菜了。
然后那是一年级的一篇课文,但是那篇课文的结尾写了一句话,它说小白兔懂得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就是只有这个能力是你的,你才能够永远地享用它。
如果这个能力是你的父母的这个孩子当父母不能保护他的时候,他就没有办法了。有的人说那没关系,我们现在的科学技术比较高超,父母的生命比较长久,你能维护得了这一代的孩子,你维护不了再一代的孩子。这就是左师触龙所说的:“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
所以如果想要自己真正的,未来的孩子们幸福,那我们真正要做的事情,是让他们成为有价值的,对社会能够创造价值和有贡献的人。
我想这就是,今天我们在读的这篇文章可以给到我们的很重要的启示意义。它不仅教我们如何去劝说别人,也教我们如何正确地去培养、去爱自己的孩子。
好,今天关于《触龙说赵太后》这篇文章,我们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课后思考
一面是母亲爱子之深切,一面是国家存亡之危机,触龙选择和赵太后站在同一边,不仅教会她如何正确爱子,还挽救国家于危急之时。读了此篇,你觉得对你的生活产生的最大启示是什么呢?
🦅👍🏻👍🏻👍🏻👍🏻👍🏻👏🏻👏🏻👏🏻👏🏻👏🏻👏🏻👍🏻👍🏻👍🏻👍🏻Good!
😄😄😄😄😄
喵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有文字的画面太快,来不及,请老师调整一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