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记忆】满觉陇——与桂花有关的悬疑(二)

【杭州记忆】满觉陇——与桂花有关的悬疑(二)

00:00
10:59

原创文字:【杭州记忆】与桂花有关的悬疑(二)


“我们家住在一个大森林里耶。”夕月一边在电脑上写写画画,一边说道。她把小区里的香樟、桃、梅和桂花树,以及各种叫不上名字的花花草草当做漫画场景,画出了不少奇幻的故事。而我,也坐在植物四季不停的轮回变化中,奋指疾书,活成她画笔下的童话。抬头,窗外的几株桂花树,正一边捧着一簇簇的金桂、丹桂和银桂,一边若无其事地“秋秋秋”发散着阵阵香气,与我互相打量。古人云,桂花“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宋代朱淑真《秋夜牵情》)。现在这情形,岂止是香,都要醉了。我打算不告诉夕月桂花开了,看看两千公里之外的她,能不能心有灵犀。

但是秋高气爽了,时令霜降了,梧桐黄了,枫叶红了,不用说也知道,桂花是应该开了。不光是小区里的桂花,杭州城的桂花都开了。

身边的杭州人说,小时候对桂花的印象不是很好,总觉得它树形一般,花样普通,而且花落后沾在鞋底,踩得到处脏兮兮的,还要被大人训斥。不知道《离骚》中吟咏了许多香花芳草,以喻君子修身美德,却不曾提及桂花,是不是这个原因呢?屈原在上,恕我天问。

初次触及桂花的美好,是读李清照的《鹧鸪天·桂花》:“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词中写尽桂花的淡雅温柔,低调内秀,却也说它情怀疏离,只出现在偏远之地。这么说来,桂花树似乎是个社恐,喜欢远离人群,所以只有它能呆在清冷的月亮上,与吴刚共同成就了一个神话故事。可是又有专家认为,吴刚伐的是月桂,跟我们日常所见的桂花树不是一个种类。要弄清这个事,跟要回答神话是不是历史一样,存疑。

城市化进程从古至今一直在不断推进,种植于偏远地区的桂花树逐渐被圈进城市中,而且因其历史悠久,易种常绿,香气宜人,为大众喜爱,所以日益得到推广种植,并被不少城市作为市花,杭州也是其中之一。现在杭州的大街小巷,角角落落,都能寻到桂花树的踪迹。一到深秋,全城都沉浸在桂花香中,这是杭州深秋的主旋律。

但在杭州赏桂,大家还是习惯去满觉陇。

满觉陇,也称满家弄,是南高峰下的一条山谷。明代高濂在《四时幽赏录》的《满家弄看桂花》中写道:“桂花最盛处唯南山、龙井为多,而地名满家弄者,其林若墉栉。”如今的满觉陇是杭州新十景之一,以一条两边遍布茶室的马路为主,茶室多是当地村民用自己两三层的楼房改建而成的,各具特色。沿途山道上,种有七千多株桂花树。一句“满觉陇旁金粟遍,天风吹堕万山秋”(清代张云敖《品桂》),即可道尽“满陇桂雨”的盛景。农家乐倚桂而开,凭桂致富。桂花盛开的时节,喝茶的人,赏桂的人,在路边买卖桂花糖、吃桂花藕粉的人,熙熙攘攘。一路金黄,一路幸福。

虽然桂花树未入选佛家的五树六花,但是杭州寺庙种植桂花由来已久,白居易就曾在灵隐“山寺月中寻桂子”(唐代白居易《忆江南》)。如今的三天竺,山径把法喜寺、法镜寺等山上的寺庙和山脚下大名鼎鼎的灵隐寺串连在一起,沿途和周边都种满了桂树。而作为现在杭州桂花数量最多的满觉陇,最早也可追溯到吴越国时的一座小寺庙,叫圆兴院,后改为满觉院,地以寺名,桂花大约是寺僧所植,其后才渐成大观。

推想一下,一千多年前满觉陇的一个秋晨,应是这般模样——南山彩翠,晓岚渐散,成片的桂树掩映着寺庙的黄墙,敦厚平和,心持芬芳。它汲天地灵气,听佛钟梵音,静静地守着又一年秋天,虔诚地捧出一簇簇桂子,如约盛开。山风拂过之处,桂树摇曳之时,金粟从容而落,漫天如雨,顿成花海,纵然零落成泥,犹有余香。当时当景,一袭袈裟,趺坐树影,观自在,悟色空,一笑拈花。

谁说豁然开朗一定要在菩提树下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二五郎

    你简单,世界就是童话; 你复杂,世界就是迷宫。 ——宫崎骏

  • 二五郎

    让我们单纯而平静,就像溪流与树木 ——佩索阿

  • 二五郎

    这世界没有真相,只有视角。 ——尼采《尼采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