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字】
在杭州过的第一个中秋节,是在宝石山的宝俶塔下。
宝石山位于西湖北面,正对着白堤断桥,因山体含氧化铁,呈赭红色,白天在阳光照射下会散发红色的光,遂以“宝石流霞”的美称入选西湖十景。保俶塔位于宝石山的东巅,以其造型的清秀而一直有“保俶如美人”之称,是杭州西湖最具代表性的地标。据记载,此塔是宋太平兴国元年,吴越王钱俶入朝,其舅吴延爽为了保佑他平安归来而造。现在的七级实心塔,是民国后重新修葺的,而原来的宝俶塔可以登顶观湖,宋代高濂《保俶塔顶观海日》中就记载着,“保俶塔游人罕登其颠,能穷七级,四望神爽”。
那年,刚进入大学,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尽快地熟悉起来,也为了消除一点思乡之愁,我们与友好寝室决定一起过中秋节,而能俯瞰西湖全景的宝石山顶是最理想的所在。于是,中秋之夜,我们各自带着家乡寄来的月饼,从黄龙饭店对面的一条小路上山,一直向山顶宝俶塔的方向攀去。
当时,宝石山还没有亮灯工程,也没有游人,所幸山上大多是平缓的石阶,极易攀登。我们大声笑着,唱着歌,与其说是兴奋,不如说是壮胆。月亮似乎很眷顾我们这些游子,温柔地把光投射在山径上,洒在我们的身上。
年轻气盛的我们,一口气就爬上了山顶,来到了宝俶塔下,于是西湖瞬间出现在眼前。那时的西湖比现在太过简约,简约得像一只宋代的瓷碗。天上一轮圆月,白堤一条玉带,湖面无数波光。我吃着家乡的月饼,望着这一面陌生的湖水,心里惴惴不安地滑过一个念头,像一滴思乡泪:这,就是我以后的江湖吗?
那一夜不曾想到的是,多年后,我扎根在了这片江湖,领着七十岁的父亲,与母亲携手攀登了通往保俶塔的必经之路上那一块光滑的巨石。他们的腿脚不是很利索,却坚持攀过巨石,之后骄傲地自比为年轻人。这个画面我一直记得。
已经很久没有登临保俶塔了。2019年年底,人类的生活因为疫情开始停顿。疫情间歇,我踏上很久没去的断桥。西湖边到处都是戴着口罩的人类,彼此离得远远的。我正准备给久违的宝石山拍个照,突然发现保俶塔被脚手架整个包围着,就像一个火箭发射塔。头一次看见如此打扮的保俶塔,可爱却又诡异,有点赛博朋克的味道。后来听说,是游客在断桥上拍照时,偶然发现保俶塔的塔顶歪了,报告了相关部门,于是得以维修。维修时间正好贯穿了武汉疫情的整个过程,也算是跟人类同呼吸共患难了。
今日又是中秋,西湖边人来人往,有的是赶着回家过节,也有不少游客驻足拍照,准备与西湖共度良宵。西湖里的荷竟然高达三四米,像一片荷林。荷叶大如木盆,风一吹过,深绿色的荷,卷起浅绿色的背面,别有风情。湖上有几只水鸟安静地站在木桩上,气定神闲,仿佛宣示着这片江湖从来不只是人类的江湖。
中秋的夜已然开始,保俶塔在绿色霓虹灯的映照下清秀娉婷,月亮越过山丘慢慢升起,水鸟从荷叶下展翅飞过。举头明月,天涯此时,月色所及,皆是故乡。
有时候,要融入一个异乡环境,需要做出很多努力,努力融合,去试着了解、喜欢别人,去试着让自己被别人理解和包容。 ——彼得·梅尔《普罗旺斯的一年》
人本过客来无处,休说故里在何方,随遇而安无不可,人间到处有花香。 —— 林语堂
捕捉生活中不一样的瞬间并从中有所感悟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 ——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定风波》
对于故乡,我忽然有了新的理解:人的故乡,并不止于一块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种辽阔无比的心情,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心情一经唤起,就是你已经回到了故乡。 ——史铁生《记忆与印象》
中秋节大概是我国节口里最浪漫的一个,不祭祀,不庆丰收,也不惦念仙人。人们聚在一起,只因今晚月亮很美。聚不到一起的,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民日报》
月就是我,圆的是我,缺的也是我。 —— 余秀华 《我们爱过又忘记》
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