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由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值得注意的是,会议再次提到了平台经济的发展问题,指出要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对平台经济实施常态化监管,集中推出一批“绿灯”投资案例。
2022年以来,关于资本市场与本土民营企业的发展问题已经引发诸多讨论,国家层面也多次提出要发挥平台经济的作用,使其规范健康发展。此外,随着中美之间竞争愈发激烈,美国逐渐加强对于中概股的监管,甚至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干扰企业正常上市、融资、运营。这种将经济问题政治化的行为对于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成长无疑形成了严峻的挑战。
但同时,动荡的海外市场也成了众多中概股企业开始回归香港的契机。以阿里巴巴集团为代表,在香港二次上市后申请转为双重主要上市的,还有再鼎医药、哔哩哔哩,前者今年6月已经完成转换。而2018年港交所上市新规实施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另有8家中概股在美股和港股完成双重主要上市。
在此背景下,为充分发挥好回流企业在促进科技进步、繁荣市场经济、便利人民生活、提升国家实力方面的作用,未来我国应不断完善国内资本市场的“红绿灯”,让规则更明确、预期更稳定,为互联网公司打造支持其创新发展的制度环境,服务我国数字经济发展。
海外资本市场政治化趋势日益明显,企业回归或成趋势
近几年,随着中美关系日趋紧张,美国开始逐步加强对在美上市中国企业的政治审查。根据2020年美国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如果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不接受美国审计监督机构检查,美国可以禁止上市公司的证券交易。截至2022年7月底,美国证监会根据美国《外国公司问责法》已将159家中概股列入“预摘牌”名单中。
这一行为给中国企业带来了较为严重的冲击。2022年,美国的中概股板块经历了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严重跌幅。8月1日,阿里巴巴集团在港交所发布公告证实,被美国证监会列入“预摘牌”名单;需要在15天内,向美国证监会证明自己不具备被摘牌的条件,否则便会转入确定名单;进入该名单后,如果连续三年无法让美国监管机构检查审计底稿,就可能会被强制退市。受此消息影响,8月1日阿里巴巴港股一度下跌超过5%,收盘跌幅收窄,接近4%。
以阿里、小米等互联网公司为首的中概股会受到海外资本市场的严重影响,其背后的原因是复杂的。
自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战略执行以来,政治与经济混为一谈,美国屡次试图通过经济制裁达到政治目的。中概股中的头部互联网企业自然首先受到冲击。随着互联网公司的业务不断更新丰富,信息服务日渐渗透到普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相关的数据安全问题因具有国家重要战略意义而受到广泛关注。
因此,在美国资本市场的日益“政治化”趋势下,为避免在地缘政治问题上被迫站队、违背国家利益,中概股们只能在危机中寻找变局,调整思路。在兼顾市场利益考量和地缘政治风险后,越来越多的集团选择在港双重主要上市,以应对单一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共有京东、网易等9家中概股选择回港二次上市;2021年共有百度、哔哩哔哩等5家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2022年,更多中概股做出了相同的选择。比如,知乎(2022年4月)、贝壳(2022年5月)、金融壹账通(2022年7月)、涂鸦智能(2022年7月)完成港交所和纽交所双重主要上市,名创优品(2022年7月)完成港交所和纳斯达克双重主要上市。
选择“双重主要上市”方式,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巩固与提高香港市场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增加香港市场的流动性,并且对上市的中概股公司的生存与发展也是有利的,因为选择“双重主要上市”,能尽可能降低美国股市受政治干预的风险,并且这些中概股公司有两个市场可供选择,能更加方便企业融资,满足国内投资者投资的需求,有利于增加股票的流动性。因此,“双重主要上市”对港交所与中概股公司来说是“双赢”,甚至“多赢”。
为回归企业提升全球竞争力打造良好资本市场环境
国际局势是中概股回归的重要契机,与此同时,我国也在加速推进对平台企业监管的规范化、常态化,为这些归国的科技企业打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当下,中概股们在回归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正是,如何能让他们在回归中得到相对公允的定价、引入有价值的战略投资者、实现中概股企业的内生性价值提升,从而不仅服务企业的成长需求,更有力地支撑了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创新战略实施。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应集中推出一批“绿灯”投资案例。也就是说,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市场充分竞争领域,应当鼓励资本进入与发展,以公平竞争提高发展质量,营造好市场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支持和引导资本助力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绿灯”投资案例可能涉及的重点领域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可能主要集中在产业升级方面;另一方面可能涉及鼓励平台企业参与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例如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操作系统等领域。设置好“绿灯”,让激励更明晰、预期更稳定,有利于科技平台和互联网公司在机制化、制度化和法治化的环境下不断创新。
目前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世界第二,产业数字化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科技企业在港上市将进一步带动我国数字经济和产业的深度融合,他们的回归也将给中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中概股企业选择香港,既有国际局势变化这一外因,也有香港近年来不断自我革新的内因。
2007年,阿里巴巴集团的B2B业务就曾在香港联交所上市。2014年,阿里巴巴集团第一次在香港上市失败。随后,香港证券市场自身也在不断地进行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逐渐放开了对“同股不同权”和VIE架构的限制,也为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企业减少了制度障碍,才有了近两年中概股回归香港的上市潮。自2018年上市制度改革以来,198家新经济公司成功上市。另外,26家中概股公司完成赴港第二上市或双重主要上市,截至7月13日,市值占香港整体市场14%。
面对全球化乱流,为中国企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香港一直是内地企业首选的境外融资中心,是中国迈向全球化的重要道路。中概股的回归意味着中国企业看重的是中国始终主动拥抱全球化的坚定决心,他们既是选择了回归,也是选择了希望。
一方面,随着越来越多的中概股企业选择在香港实行双重主要上市,中概股庞大的体量也能提升港股对于国际资本的吸引力,使得更多的国际资本向香港转移,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优势和地位,为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助力香港的发展和建设。另一方面,如阿里巴巴集团这样的中概股将二次上市转变为双重主要上市,使得美股和港股的定价相互独立,可以提升港股的定价能力,推进港股的发展。
面对海外企业归国浪潮,我国积极推动资本市场秩序变革,开设绿灯投资项目,既是在为企业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也是在优化香港资本市场的秩序,提升其在国际金融格局中的地位和吸引力,增强我国的金融话语权。
当前世界迎来百年之未有变局,全球形势变化剧烈,跨国企业全球布局的底层逻辑也在发生重大变化。在各国贸易保护主义、部分国家产业链回迁本国、脱钩等多种负面因素的影响下,中概股企业选择在香港双重主要上市,对冲当前国际上的不确定性因素,针对全球布局底层逻辑的变化采取新的战略谋求自身发展。
目前,知乎、贝壳、小鹏、理想等9家中概股企业都已选择香港作为双重主要上市地。过去金融资源主要集中在欧美市场,而今天中概股双重主要上市给香港带来新的机遇。我国应顺势而为,为归国企业及其大量资本提供一个可以良好生长的制度环境,不仅将助力经济发展,也为中国企业发展注入新增长动能。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