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张其成。我在喜马拉雅《张其成讲易经》这档节目中,讲到咸卦,咸卦是讲少男和少女怎么感应,咸卦的上卦是兑卦,是少女;下卦是艮卦,是少男,“咸”就是“感”,感应。少男少女在一起,是不是来电?能不能产生火花?对方对自己究竟有没有意思?怎样才能慢慢地和对方产生感情?我们现代人谈恋爱很直接,不少年轻人先是网上聊天,然后约了见面吃饭,然后开房间,然后拜拜,这不是真正的恋爱,也没有享受到爱情的美好。咸卦告诉我们真正的谈恋爱是什么样子。少男少女在一起,要先试探对方是不是对自己有意。比如两个人面对面坐着,怎么试探对方呢?咸卦告诉我们一个方法,那就是用脚趾轻轻地碰一下对方的脚趾,看看对方的反应,如果对方一下子就把脚缩回去,那就说明没戏。如果对方一动不动,甚至还往你这里伸一下,那就肯定有戏了。从脚趾开始,然后是逐渐往上,小腿、大腿、后背、脸颊、舌头,一点一点感应,最后感应到嘴上,也就是接吻了。那么咸卦通过少男少女从下往上的感应过程究竟是在讲什么道理呢?
《系辞传下》第五章回答了这个问题。这一章也是《系辞传》中字数最多的一章,是孔子对《易经》六十四卦中有代表性的十一条爻辞所做的解释,这个解释大大深化了《象辞传》的解释。孔子根据自己的经历和生活经验,发现了《周易》爻辞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运用?使得难懂的《周易》生活化、世俗化。对我们今天的日常生活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那么孔子是怎么解读咸卦的呢?咸卦九四爻辞说:“憧憧[chōng]往来,朋从尔思。”我刚才讲了咸卦六爻的感应是从脚趾开始慢慢往上一直到嘴巴,每一根爻都对应人体的一个部位,但唯独九四爻没有说什么部位,从这句爻辞可以推知,九四爻感应的是朋友。如果和朋友感应时,自己心神不宁,朋友也会受到影响而心神不宁,所以这里强调的是感应之心贵在稳定,只要有稳定的感应力,周围的人就会随着你稳定下来。“憧憧[chōng]往来,朋从尔思。”意思是频频往来,频繁地交往沟通,你的朋友就会顺从你的想法,最终会与你相感应。“憧”本义指心意不定,“憧憧”,增强语气,指频繁出现、 往来不绝的意思。
(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孔子怎么解释的呢?孔子说:“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事物如何思考如何谋虑呢?天下事物都会归向同一个目标但途径却不相同,理念一致但却有各种不同思虑。“同归而殊途”就是殊途同归,天下万物沿着不同的道路发展,虽然道路不同,但最终都会集中到一点上,都是回归到同一个地方、同一个目标。“一致而百虑”,也就是“百虑而一致”,天下的事情有千百种考虑,有很多很多种思路,但最终要合并为统一的目标、统一的理念。“殊途同归”、“一致百虑”这两个成语就出自这里。好比条条道路通罗马,虽然道路有千万条,但终点只有一个。(韩康伯说:“夫少则得,多则惑。途虽殊,其归则同;虑虽百,其致不二。苟识其要,不在博求,一以贯之,不虑而尽矣。”强调的最终的“一”。)
接下来孔子又问了一遍:“天下何思何虑?”天下事物如何思考如何谋虑呢?然后自己回答:“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我们在《系辞传上》第一章已经学过“日月运行,一寒一暑。”这里是进一步说明,太阳走了月亮就来了,月亮走了太阳就来了,太阳和月亮交相推移,这样光明就产生了。寒冷季节过去了暑热季节就来到了,暑热季节过去了寒冷季节就来到了,寒冷和暑热交相推移年岁就形成了。这是回答天下事物是有大规律的,不必要去刻意地思考谋划,当然也不可能人为思考谋划就可以改变的。
孔子从男女的“憧憧[chōng]往来”引申到日月、寒暑的往来,又引申到动物的屈伸运动,往来就是屈伸,所以孔子说:“往者屈也,来者信(伸)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往”就是弯曲,“来”就是伸展,这里的“信”通“伸”。弯屈和伸展是交相感应,这样就产生了利益。
孔子举了两个例子来说明,第一个是尺蠖:“尺蠖之屈,以求信也。”尺蠖弯曲身体,是为了求伸直。尺蠖,是一种幼虫,它身体细长,行动时一屈一伸像个拱桥,休息时,身体能斜向伸直。很明显尺蠖弯曲身体的目的,是为了求得伸展、伸直。
第二个例子是龙蛇:“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巨龙和长蛇潜伏冬眠是为了保存自己。“蛰”,动物在冬天潜伏起来,不吃不动。
孔子从咸卦的九四爻辞“憧憧往来”出发,引申出日月的往来、寒暑的往来——“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又从往来引申出屈伸,例举了尺蠖的屈伸、龙蛇的屈伸——“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举这些例子的目的是要说明什么道理呢?怎么一下子从男女感应说到了日月寒暑的往来、尺蠖、龙蛇的屈伸呢?这里其实关键是在说万事万物大法则就是感应,少男少女感应了才能产生爱情、繁衍生命,太阳和月亮要感应才有白天黑夜的运行,寒冷和暑热感应了才有一年四季的不同,同样尺蠖、龙蛇的屈伸也是生命和自然的感应。
那么感应的规律在日常生活中怎么运用呢?孔子说:“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意思是说学习《周易》的人要精研天地万物的义理,达到神妙的境地,这样是为了在日常生活当中使用。“精义”也可以理解为《周易》的精微义理,“入神”的境界是奇妙的,俗话说“出神入化”,佛家说“不可思议”,虽然如此,但《周易》之神妙精义最终是要运用的。运用《周易》的义理可以静心修身,是为了提高品德。也就是说用《周易》的义理来处理事物是无所不利的,用来修养自己就会使自己心身安泰,这样就大大提升了自己的品德。前一句是说“屈”,要懂得精义;后一句是在说“伸”,要运用到自身生活。(朱熹《周易本义》解释这两句:“精研其义,至于入神,屈之至也,然乃所以为出而致用之本;利其施用,无适不安,信之极也,然乃所以为入而崇德之资。内外交相养,互相发也。”)
孔子强调说:“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超过了这种境界,再往前走,我还不知道它该怎么用,“未之或知也”意思就是“未或知之也”,不知道它有什么用,连在一起意思就是不要超过上面所说的屈伸往来进退的道理,掌握这个道理就足够了。
最后,孔子总结:学习《周易》的目的就是要“穷神知化,德之盛也。”穷极事物神妙的道理才能知道事物的变化,这样才是道德最高的境界。“穷神知化”,“穷”就是穷尽、研究透彻,穷尽神妙的义理;“知化”就是知道神妙的变化。有人把“知”理解为智慧的“智”,从语法上是讲不通的。“穷神”是动宾结构,“知化”也应该是动宾结构,“知”是个动词,知道、明白。“穷神知化”是要下功夫的,不是光从文字上就能弄明白的,要从身心上真正体验、修炼才能达到。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涤除玄览”,庄子说“坐忘”“心斋”,还有佛家的坐禅悟道,包括天台宗的止观法门、坐行三昧,禅宗惠能的顿修、神秀的渐修,以及后来临济宗的“话头禅”,曹洞宗的“默照禅”,等等,都是达到“穷神知化”的路径,一旦“穷神知化”,就是“德之盛也”,字面意思是道德的最盛大境界,其实就是最高的智慧、最高的道德。也可以说是最高的收获了。因为“德”还可理解为得到的“得”。
“穷神知化”要从感应做起。谢谢大家!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张教授讲解周易博古通今儒释道互补特别好听,点赞支持加油!
中医药文化向公众的推广和传播 也是每个中医人让大家感受中医的过程!要跟着大规矩去推动他传播开来
精义入神以致用也!
春夏秋冬又一年
好好
万事万物的大法则 感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