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城南旧事》亲子共听 | 你所不知道的北京城

25《城南旧事》亲子共听 | 你所不知道的北京城

00:00
08:28

《城南旧事》带给我们的启示

1.    温柔、纯真地善待这个世界。

《城南旧事》里一共讲了五个故事,其中的《惠安馆》,讲述了一个名叫秀贞的“疯子”,《我们看海去》讲述了一个贼。“疯子”和“贼”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正面的角色。但是,林海音并没有按照成人的视角去看待这些负面人物,而是从孩子的视角出发,与疯子交朋友,跟贼讲故事。通过作者的描写,我们看到,这些现实生活中让大家绕开走的人物背后,都有着自身悲剧的原因。而这些原因,往往是他们自己也无法控制和改变的,比如秀贞,实际上每天生活在对自己亲生孩子的想念之中,因而行为有些异常;而那位贼,家中有一位优秀的弟弟和一位盲人母亲,然而,动乱的时代并不能给他提供安稳的工作,迫不得已,只能去做贼。

    街坊看到的是时而嚎啕时而发呆的秀贞,但英子却看到了秀贞泛着母爱的酒窝;警察找到的是被贼藏起来的包袱,而英子却看到贼讲述自己弟弟如何优秀时的自豪。

    我们太习惯从表象去评价一个人了,却很少换个角度去审视。粗糙的好坏之分,可能会对一个人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我们要教会孩子保护自己,更要教会孩子保持自己的温柔与善良,以一颗智慧又湿润的心,去观察和感受世界,别急着把自己武装起来,世界更加需要的是平和,而不是对立。

2.    成长教育

   什么时候算长大了呢?林海音用五个故事告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失去,不知不觉中,我们会失去很多,搬一次家,转一次学,很多玩伴就再也不联系了,就像林海音笔下英子的童年,好朋友失去了,最爱自己的保姆离开了,最后连父亲也去世了。不过,一段经历的失去实际上也是一个新的阶段的开始。失去了,不必害怕,让我们带着曾经的温暖,去面对新的生活。

你所不知道的北京城

1. 北京的骆驼和城墙

小女孩英子的童年跟现在孩子的童年比起来,真是不一样。英子的童年里,有骆驼和城墙。

骆驼作为运输工具,早在元代的时候就在北京城里出现了,一直延续到上世纪50年代,才渐渐消失。北京城西边的门头沟、房山等地是煤炭的集散地,煤炭是北方城市重要的冬季取暖材料。由于北京城被一圈厚重的城墙包围,城里胡同密布,街道纵横,大型的车辆没法通过,所以货商们用骆驼把城外的煤炭运进城里,城里的人们就可以到煤栈去买煤了。文中的“顺城街煤栈”,就是这样一个地方。骆驼运完煤,就会窝在煤栈外面休息。这时恰好被小英子看到了,也就有了文中一段描写。

2. 城南的会馆

    北京城是一个结构严谨,分区鲜明的城市,英子一家住在城南。城南这个地方,是南方各省商旅、学生、官宦进京的第一站,因而产生了许多同乡会,这样的地方就叫会馆。书中所说的“惠安馆”,是福建惠安同乡会所在地。会馆常常是某地同乡聚会的场所,也提供各种工作、商业等信息供同乡分享,对于那些经济困难的同乡,会馆常常提供帮助,渐渐地,在老北京的城南,形成了以同乡会馆为核心的会馆文化。中国近代著名的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公车上书,就是在城南的湖广会馆发生的。

如果现在到北京城南一带仔细寻找,还能找到当年那些门楼高耸,风格各异的会馆。

3. 民国毕业歌《送别》

    在故事《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一篇中,提到了民国小学的毕业歌曲,这首歌原名《送别》,是我国著名音乐、美术教育家李叔同1915年在杭州第一师范任教时创作的。这首歌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特点,一是采用古典诗词的意象和意境作词,二是选用了美国流行的现代音乐曲调作曲,可谓是中西结合的佳作。

长亭、古道、芳草、夕阳,这些都是我国传统诗歌中送别主题的经典意象,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使用这些意象表达着离别的不舍和对友人的思念。而曲调则是美国19世纪著名作曲家约翰·P·奥德威的作品,原作名为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是一首思乡的作品。

歌曲创作完成后,以其优美绵长的曲调,广受欢迎。其惜别不舍的意境,使其成为民国校园毕业季的送别歌曲。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