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爱的教育》亲子共听 | 永不过时的主题

27《爱的教育》亲子共听 | 永不过时的主题

00:00
04:48

一、写日记的好习惯

我们刚刚听到的这些故事都摘自安利柯的日记。在小象姐姐看来,写日记是非常非常好的习惯。

日记能留住我们生活中的美好回忆,可以说,日记就是我们自身记忆的一种延伸。而且写日记本身就可以锻炼我们的写作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考试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你知道吗?许多名人都有写日记的习惯。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鲁迅先生和季羡林先生,他们都有写日记的习惯。再比如斯科特,那位挑战南极的勇士。他的那些传奇经历正是通过日记流传下来的。还有我们敬爱的雷锋叔叔,要是没有他写的那些日记,我们怎么可能知道他的事迹呢?

所以,小象姐姐希望你们也能从现在开始,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二、《爱的教育》如何来到中国

《爱的教育》这本书最早是由夏丏(音:miǎn)尊老先生翻译并引进入国内的。

在1920年,夏老先生偶然得到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儿童小说《心》,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本《爱的教育》的日文译本,顿时爱不释手。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书给我以卢梭《爱弥儿》、裴斯泰洛齐《醉人之妻》以上的感动。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本,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除了人的资格以外,我在家庭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亲,在教育界是执过十余年的教鞭的教师。平日为人为父为师的态度,读了这书好像丑女见了美人,自己难堪起来,不觉惭愧流泪。”

1923年夏秋间,夏先生开始对照日、英两种译本,正式着手进行翻译。并正式定名为《爱的教育》。在翻译过程中,朱自清先生成了该书的第一位读者,而且热心帮助校对;丰子恺先生精心为之绘制插图,1938年推出修正版时,又亲自装帧设计,并全部配画。

可以说,《爱的教育》这本书的中文译本倾注了当时许多有识之士的心血。

三、永不过时的主题

《爱的教育》这本书虽然成书于距离我们非常久远的19世纪,被引进国内也是一百年之前的事情。但这本书的主题是永远不会过时的——那就是爱。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对安利柯的爱,母亲对卡隆的爱以及驼背小孩耐利妈妈对他的爱;同学之间的友爱:卡隆对耐利的保护,斯带地对我的爱;老师对同学的爱护:老师对饱受丧母之痛的卡隆的关爱和鼓励,畸形儿学校里女老师对残疾儿童的爱;社会对个人的关爱:母亲带着安利柯去给穷人送布,所有人对救人小英雄洛佩谛的关心。

以上种种,都从不同方面展现了本书的主题——爱。一个永远不会过时,不分国界,不分人种,不论年龄和社会地位,人类共通的美德。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